02.29 嘉祥县徐晴晴:辛勤耕耘育桃李


嘉祥县徐晴晴:辛勤耕耘育桃李

徐晴晴,满硐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2013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敬业奉献,师德高尚,勤奋努力,成绩突出,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担任一线教师的六年间,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她的学生格外亲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给她说,因此,她的话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父母都已年老,自己又是残疾,家里生活艰苦,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疼在心上。对他这样的学生徐老师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解决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多次同欺负他的学生谈话,大力表扬帮助他的学生。渐渐的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李志会同学总是写下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

徐老师班里有一个学生,父母双亡,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她性格孤僻,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吵架,不做家庭作业,成为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看到这一切,徐老师没有无休止地训斥、挖苦,而是以亲人般的情感关心她、爱护她。指导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指出她违纪的言行,对于她不写作业,徐老师就牺牲中午休息的时间陪她做完作业。六年来,她用汗水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

勇于探索,做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在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她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中她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构成了自我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训练保证质量,力求少而精,突出潜力培养。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她所带学科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开拓创新,班队工作富有成效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徐晴晴同志深深地体会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队员自育能力和竞争意识,让每个队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徐晴晴同志采用了轮流值日后,队员们都特别积极。为更好的发挥队员主人翁意识,学校先后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礼仪示范岗”、“红领巾志愿服务岗”红领巾小记者站”等少先队活动阵地,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育人、阵地育人的作用。

如何把活动搞得扎实,多姿多彩,并且富有创造性,徐晴晴同志总是从细微处入手,着眼于事物细处,并小题大做。例如:学生“吃零食”本是件小事,非常平常,但他从小事入手与“如何教育队员学会合理花钱”联系起来。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次“比花钱”的中队队活动。队员听老师要他们学花钱,而且还要“比”,他们不得不考虑这钱应该怎么花,小队中进行评比“看谁的钱花得最合理”。再如,他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只知道接受父母对他们“体贴入微”,却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尊重父母。于是就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队员开展中队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气氛中,队员们进行了自我教育,懂得应该关心、体贴妈妈的辛劳。

严格要求,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

2015年,徐晴晴的孩子才八个月大,丈夫便去新疆支教,整个家庭的重担便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还要照顾公婆,有时学校里太忙,孩子在家饿的哇哇大哭也顾不上回家喂奶,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但是,她克服了家庭重重困难,一直担任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没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

徐晴晴老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思想态度,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优秀青年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