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愛看書,且讀書量大,但不愛寫讀書筆記,怎麼辦?

豔陽少俠


我想不僅是你家孩子如此,很多小朋友,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都有這種排斥做讀書筆記狀況。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恭喜你家小朋友具有熱愛閱讀的好習慣。缺乏這個習慣,妄談所謂的讀書筆記毫無意義。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關鍵在於大多數孩子意識不到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讀書筆記並不是讀書的一個環節,而僅僅是老師或者家長的要求而已。換言之,讀書筆記對於絕大多數孩子都是一個被動任務,缺乏完成的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越是強迫,孩子的被動性認識就越強烈,排斥感可能越會增強。因此,家長首先要避免孩子把讀書筆記簡單理解成作業式的學習任務,不要過度逼迫。

那麼,如何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呢?要想辦法讓孩子意識到,做讀書筆記的目的是對所學知識的選擇性固化。這種固化的目的是為了後繼的應用。換言之,如果有知識的應用作為推動,才會產生知識的儲存。這就好比糧食的儲存。我們儲存糧食的目的,除了應對糧荒,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生產加工食品。也就是說,我們為了更好的食品類型的生產而儲存糧食。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孩子對於知識應用的環節上,鼓勵、引導孩子在諸如演講、寫作中使用讀書中獲得的知識。這樣可以形成一個獎勵機制的良性循環:“讀書-使用知識-得到讚揚和鼓勵”。在成就感的驅動下,孩子會慢慢發現應用知識的樂趣,並因此思考讀書筆記的價值和意義——讀書筆記是儲備知識的最優選擇。

總之,讀書筆記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然而,培養這個習慣,需要我們家長的耐心和方法。某種程度而言,我們培養的是孩子的主動性。


理科博士再學習


看到這個題目我很納悶:這都什麼事啊?好好一件愛好看書的好事成了一件愁心事!

我家小姑娘她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備好各種小故事書,每天拿著書讀給她聽。一歲多學講話那會兒,每天睡覺前都會挑好幾本書拿給爸爸或者媽媽說,講故事。自從會跑會跳之後,她每次到書店都要找到她喜歡的故事書,要買。在這方面,她媽媽做的非常好:只要她喜歡看書,都買;但是玩具就不行!養成一個小孩子愛好看書的習慣,跨越的時間長度是非常大的,來之不易,倍感珍惜。

你兒子喜歡看書,這是好習慣;希望你能夠跟他一起保持下去。

不要用一些刻板的思想來對待這個愛好,喜歡那就陪著他。

讀書是可以立即變現的嗎?顯然不能,現在的他在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顯現多讀書的好處,所謂厚積薄發。你看他,能夠複述自己看到的書本內容,這就是效果。你為何一定要強迫孩子記筆記呢?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先把一本書讀薄,再把書讀厚,你才算讀完一本書。我們都知道學以致用,怎樣才能將所學轉化為實用呢?理解參透。你孩子具備所有這些條件。孩子願意與父母分享書中的精彩,這是你的福氣。從書中攝入知識,再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這是你孩子的天分。

一個有天分的孩子,你為何用做筆記來約束呢?就算他做了筆記,做了十多二十本一百本的筆記,能夠翻回去看的又有多少呢?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知識的人看來,這俗語顯然是不適用的。

筆者小的時候喜歡看書,而且是警世通言、聊齋志異、文言文版的資治通鑑、史記等書籍,文言文看不懂,就略過或者聯繫上下文逼迫自己堅持下去。就這樣過了幾年,高中語文課上的文言文,無論是斷句、通假字、介詞短語、前置賓語等文言文句式我無師自通。我看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就像看一篇現代白話文一樣流暢,而且能夠徹徹底底地明白整篇文章的意思。

不是我自誇,一節課四十分鐘我就可以做完高考語文卷,還寫了800字的作文,成績不低於95分(150分制)。這多虧了我堅持著的看書習慣以及積累下來的基礎;還有我也不喜歡做讀書筆記。

你踏入了一個誤區:讀書一定要做筆記才是好習慣,才有用。實話實說,讀書筆記是現代人為誇大其作用、是應試教育背景下的產物,只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手段。為何古人會將讀書筆記提出來而又極力推崇呢?一是古代書籍很少,只有少數人家才有這種稀有的物件,讀書人想要學習先借過來,理解的過程中必須得記下來,最後還要還給主人啊;二是國學博大精深,古文一詞一句,足夠現代的國學大師講上整整三小時!這內容量,你不靠筆記,能記下來嗎?

反觀現今呢?你做再多的筆記,不回頭查看記憶,照樣是徒勞。堅持看書,增長見識儲備,見多識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不要本末倒置了,最後得不償失!

好了,但願人人愛看書!現在教科書改版,增加很多文言詩詞類,目的不是為難中小學生,而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到了需要重點保護的地步了。希望家長們不要怨天尤人,儘早適應才是硬道理。




吾三省吾身


我是語文老師,班裡的孩子都很愛摘抄。我規定每天摘抄200,但學生有抄1000字的;我規定一週抄5篇,但學生有抄7篇的。

首先,這不是作業,不硬性規定完成。完成的學生,在摘抄表上添上一筆(5天就是一個“正”字),不完成的學生就空著。只表揚,不批評。

其次,我也愛學習,愛看書,愛寫作,這是榜樣的力量。學生都跟著我讀書,看見我在寫文章,他們就努力做摘抄。因為我告訴學生,我有很多摘抄本,先學別人的優秀文字,再會有屬於自己的創作。

第三,持之以恆,我們每天都在做閱讀和摘抄。形成習慣了,不讀不寫就像卻了什麼,自己會擠時間完成。

孩子的行為需要引導,習慣養成需要堅持。加油(ง •̀_•́)ง


遠方如月


愛看不愛寫,說明還沒到時候,不需要強迫。

我上小學2年級的時候,爸爸從武漢一個親戚那拿回來很多書,有小人書,童話書,世界名著……我印象最深的有《燕子李三》《皮皮魯與魯西西》《老人與海》。完全不同風格的書,那時候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除了課本以外的書,我很好奇裡面的內容。最先看的是那些小人書,大人手掌那麼大的,漫畫帶字的那種,有的還是撕了一半留一半的,我連飯都不吃抱著看,不認識的字就用新華字典查。小人書看完以後就看童話書,童話書看完了就拿著那些世界名著看,那個時候根本分不清楚什麼童話書世界名著的,只要是書都看了一遍。

一直到小學畢業,那些書都被我翻好幾遍了,那個時候我也沒有多會寫,到初中以後,才開始寫小抄,然後又接觸更多的書,看的多了,就自己寫,剛開始寫日記,後來自己寫故事,腦子裡想什麼就寫什麼。毫不誇張的說,初中是我寫字最多的時候,記得初二那個學期我寫了一本關於神話的小說,就用筆記本寫的,密密麻麻的,然後被我們宿舍的同學拿過去傳閱,宿舍又傳到班裡,班裡傳到年級,後來寫不過來,他們就逼著我講後續,一到中午吃飯點,我們宿舍就擠滿了人,人手一個碗,吃著碗裡的,眼睛都盯著我,聽我在那講我的小說故事,就連男生也都湊過來,就像電影裡說書的先生。

所以,不需要著急,只要他堅持閱讀這個習慣,總有一天他能落筆成書。而且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寫作,讀書能讓一個人變得有思想,學會分析問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總之,好處多多!


靜靜870219


我小時候也是一樣的。讀書囫圇吞棗,只圖快。讀書筆記?摘抄?多浪費時間啊,有那功夫多看幾本書了。

但是,看書沒效果嗎?我一直是語文課代表,作文經常作為範文,除了作業和背要求的課文不需要在課餘時間學語文,語文考試滿分一百沒低過90。

所以我認為您孩子這樣讀書是沒有問題的。也許沒有那麼精讀,但是潛移默化肯定是有收穫的。


Sunny75654



我是讀書達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從閱讀的數量來看,你孩子的讀書量真的可以說是“大”。我作為一個讀書達人,在同齡人中每年的讀書數量算是比較多的,達到250本。我說的是真正的“讀”,而不是瀏覽式的翻看。

看了你孩子讀書的記錄,我有幾個疑惑,跟你探討。

一、讀書的速度有問題。

在你發的孩子讀書記錄來看,你孩子讀書的速度相當快。一本52萬字的《哈利波特》,在6月28日一天就看完了。第二天,又看了合計93.5萬字的三本書。而《莎士比亞》全集,也只花了三天半。

除非你的孩子是超人,否則這種看書的速度,挺驚人的。

二、讀書數量的問題。

有很多人請教過我如何在一年讀完250本書。我也分享過我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相關讀書法”,也就是同類書籍集中看。

可我看了你孩子讀的書目,顯然他是還沒有掌握到這樣的方法。沒有方法而能讀這麼多書,只能說是瀏覽,甚至只是“看”了而已,談不上讀書。

三、字數問題。

我讀書頗豐,涉及的面也很廣。但我從來沒有去關心過我讀的書有多少字數。很慚愧,除了知道《道德經》有5000個字之外,其它的我真的不知道。

你的孩子或者說是你把每本書的字數統計得那麼清楚。已經偏離閱讀初衷了,完全不符合讀書之道。要知道,讀書筆記比讀書字數統計表更能說明一個人的讀書情況。

這裡的動機值得推敲啊!



四、關於做筆記。

讀書是不是一定要做筆記?那也不一定。但讀多了讀雜了不做筆記的話,效果肯定會打折。

他為什麼不願意記筆記?這就是前面說的“動機”作祟。

你的孩子只愛“講”,不愛“記”。真正的原因在於“講”可以讓別人知道,而“記”,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你孩子讀書的動機不大對,你們作為家長要注意,尤其不要在行為上助長孩子這種思想,比如幫他統計字數。



五、建議。

孩子愛講,不是一件壞事。可以增加他對書本內容的記憶,也可以提高表達能力。應該鼓勵他堅持下去。

最好就是準備錄音設備,他講的時候幫他錄下來。以後轉成文字,再讓他自己去修改,那也是不錯的讀書筆記。

總之,愛讀書是好事,恭喜你有個愛讀書的孩子。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留言溝通。感謝朋友閱讀!


啟智優學


一個才小升初的孩子,已讀了1200多本課外書,而且是自願愛看的,我就一個字“服!”孩子如此愛讀書的習慣,因少見而難得!


可孩子不愛寫讀書筆記。這又是為什麼?該怎麼辦呢?

從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提供的信息中,“三味”談兩點個人看法:

一、孩子看書太雜,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因此,孩子也就沒有做讀書筆記的動力。

從上面讀書記錄看,短短40多天的時間裡,所讀書目中,什麼武俠、偵破、科幻、遊記、記實、名著等中外書籍一應俱全,根本看不出孩子有何喜好或專長,給人的感覺就是見書就讀,不加選擇的被動式或泛泛式讀書習慣。

不錯,我們遵從“博覽群書",但決不是毫無選擇、毫無目的的見書就讀。一個人的學習時間也是有限的,特別是對於一個才小升初的孩子而言,他更有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在課外書的閱讀上更應進行優選,才不致於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在讀這麼多課外書時,根本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讀,讀了想獲得什麼,那麼,他又怎麼清楚自己該做什麼筆記呢?

建議:

家長讓孩子讀課外書,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及學習實際,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做出選擇,既有泛讀,更應有精讀。對精讀書目做出讀書筆記,才真正有收穫。

二、近40天時間,讀課外書總達近千萬字的量,對一個小學生而言,不僅對孩子的身體不利,對孩子的學習和習慣養成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

從題主所提供的信息看,孩子看書的主要場所應該是圖書館。孩子成天泡在圖書館裡,雖然精神世界很寬廣,但畢竟是現實中的一個狹小空間,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圖書館畢竟是一個公眾場所,並不是一個最適合孩子自由學習的環境,或多或少會受到別人的干擾。特別是看書後還要作筆記,更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才行。

建議:

孩子閱讀課外書時,不要一味追求量,更應講求質。家長最好能精選一些書籍,讓孩子借回家精讀,要求孩子做些讀書筆記。這更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味"80年代讀初中時,我也很喜歡看書,但家裡經濟條件很差,買不起書,只能去圖書館借。我看書、借書的目的性很強:為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因此,大多借一些文學寫作和文學作品之類的書籍。每本書,我至少看了兩遍,並對一些寫作知識或優美句段等作了大量筆記。而且,這些筆記,我會在平時不厭其煩地去看。這對提高我的寫作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三味聊教育


這個問題不僅僅只是個別現象,很多家長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孩子的閱讀量很大,但是不能有效轉化吸收,學以致用,最後只是把自己的大腦變成了一個只進不出的“圖書館,資料室”,量再多也不會有效果。

在你的介紹裡沒有提到孩子的語文成績怎麼樣,但是能感受到孩子的知識還是很豐富,而且天文地理歷史都有興趣,也說明比較龐雜。從你拍照的書單來看,一些類型小說較多,比如金庸的,科幻的,歷史小說等等。讀此類書,閱讀的體驗非常重要,不僅孩子,任何人讀這樣的書都想一口氣讀完,不想有中斷,有打擾。你讓孩子就此類書邊讀邊做筆記,他一定是牴觸的。

另一方面,從你的表達中,孩子對於閱讀過的內容記憶很強,喜歡講給別人,口頭複述完全沒有問題。這說明他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是很強的。 只是不願意進行書面的表達。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首先要明白幾個問題:


1.孩子讀書多一定是會對語文學習有幫助的。曹文軒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成弓與箭,箭想射得遠,弓一定要拉得滿。所以,有了這個基礎,如果孩子對做讀書筆記特別牴觸,也不要一定逼著孩子做。只要孩子能完成學校的作文任務。每週都保持動筆寫作文或是日記。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2.我們要知道男孩普遍數學好,語文差,主要原因就是數學只是寫數字,寫字少,做計算,有一說一,答案唯一,而語文太靈活,太寬泛,寫作文又要求字數,又要有思想、講道理。這對於心智成熟慢的男孩子確實有難度。所以語文會相對於數學成績差,更導致不愛學語文,覺得語文太難學,學不好的心理。


3.最後,我們說到讀書筆記這回事。其實做筆記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會做筆記的同學學習效率與成績都要明顯高於不做筆記,或是不會做筆記的同學。不僅僅是語文筆記,任何一科的學習筆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都會對學習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從做筆記這個角度來說,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孩子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會受益終生的。


最後,再回到本文的問題上。要怎麼辦才能讓孩子讀書動起筆來?


首先,讀書筆記是一種精讀的模式。而首先要經過泛讀,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第一遍讀的時候目標是瞭解內容與故事情節。其次第二遍讀才能分析人物、思想內容和記錄好詞好句。所以,做讀書筆記最好是在第二遍讀的時候。閱讀的規律就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


由這個問題衍生出一個問題就是: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也就是他有興趣讀第二遍的。從另一個角度說,並不是所有書都適合做讀書筆記,這個問題我們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做讀書筆記要有儀式感。要有一些“設計”,像打遊戲一樣,給孩子“攻關略地”的感覺,這樣的話,孩子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他就會積極地投入做這件事。至於具體的方式,家長們就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


最後,筆記一定要規範,準備一個專門的讀書筆記本,平時要放在手邊,沒事的時候就像翻課外書一樣翻一翻。曾經有報道過,一半以上的寫讀書筆記的人,是從來不會複習筆記的,當時記了就過去了。其實,筆記一定要常看常翻,每次都會有收穫,正所謂“溫故而知新”。筆記都是知識的精華,多讀幾遍,比再讀一遍書的收效更大,效率更高。


我是 @林老師講作文,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或受益,別忘了關注、轉發。任何有關孩子語文學習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交流。我將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


林老師講作文


我也遇見過這樣的問題,孩子看了很多的書,然後也要他寫讀書筆記,寫了幾次以後孩子就有情緒了,寫讀書筆記就沒有起到效果。那時就認識到,一味的要求孩子寫讀書筆記,影響到孩子到獲取知識、信息的速度,進而會影響孩子閱讀的興趣。所以就沒有再勉強了,而是該變了策略。

寫讀書筆記也只是眾多知識輸出的方法之一,所以沒有必要一定要孩子每看完一本書就讓他寫讀書筆記,也可以其他的方法引導孩子進行知識的輸出,加深孩子對書本的印象。

一、會和孩子一起聊一聊他看過的書,或在互動中讓孩子梳理書本里的故事,或是知識。有很多時候孩子閱讀的速度很快,囫圇吞棗,很多時候書裡面的人物、故事都是沒有完全理解,很多字都不會認,只是大概的“看半邊的”這讀過去。所以在和孩子交談中可以糾正孩子許多錯的地方。要孩子說一說書裡給他印象最深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是詞語。總之就是把讀書筆記的活用嘴巴做了。

二、引導孩子反覆的看經典的讀物,孩子閱讀速度快,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方面是他會有很大的閱讀量,不好的方面就是閱讀的質量不會很好。這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反覆的翻看一些經典的書目,讓孩子常看常新。

三、也不是一點都不要孩子記讀書筆記了,遇到好書,每個月要孩子寫一篇或兩篇,練練筆。要求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寫出幾篇好的,孩子的信心也有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好的循環。下次再要他動筆時,孩子和家長都不要那麼的煎熬。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付出,需要長者的引導,習慣的養成更要持之以恆,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



江海翻浪


孩子喜歡讀書,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和興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能力、文字組織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而寫讀書筆記,在孩子現階段不是一個好建議。

為什麼?

一、當前孩子學業已是重擔不堪,長時間的坐課堂、作業完成,甚至課外輔導班的時間佔據,週而復始,使得孩子一定程度上反感厭惡動手寫字這件事。

二、讀書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心情去完成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一種自主的行為。而寫讀書筆記,不管是主動參與還是被迫完成,使得興趣參雜了其他干預和功利性行為,最終變成為完成而完成的記流水賬式的行為。想必,我們小時候都寫過思想道德好人好事日記與週記總結吧,好好的做好事記筆記,變成了應付性質的假寫模式,最終不了了之。

三、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也有“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可見,讀書需要掌握方法。寫讀書筆記,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加強記憶和理解,但太過於佔據時間和浪費腦力,在孩子學業加重的狀態下不是一種好選擇。而掌握“讀書好,好讀書,不如好讀書”,則是關鍵。這不僅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便捷方式,也能學習更多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