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人说当代新诗是作者比读者多,你意下如何?

领袖诗人卢伟宗


有人说当代新诗是作者比读者多,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呢?

首先,这种说法首先对新诗(自由体诗)有着贬低的含义在里面。说句实话,看到这种说法我真心想骂人。凭什么这样攻击新诗呢?难道除了古诗词我们泱泱大国,现在的一个强大的祖国再无诗人吗?所有写新诗的人都不配称为诗人吗?

如果有人当我的面这样说,我必以浊酒一杯喷其颜面而为快!

我们说,写诗多为抒发自己内心之感,或爱或恨,无论古代唐宋之诗人还是现代的诗疯子,也无论是七律、宋词还是当代的自由体、朦胧诗都有美到极致的作品。就是头条创作平台上也是美诗频出,妙笔生花。阅读量也是不错的。本人也是诗词爱好者,由其喜欢新体诗。从进了头条平台之后,我发现这里喜欢诗词的朋友很多很多。坚持了很久每天发一首新诗。虽然我的水平有限,却也获得了很不借的阅读量,现在我展示一下阅读量的截图给友友看看:

这里从6千多一直到7.8万的阅读量,我想很能说明问题。仅仅头条就有相当多的诗词爱好者。否则我的作品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阅读量。

我真心希望那些贬低新诗(自由体诗)的条友别再妄自菲薄了。新的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早已不同,自媒体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展示文化和自我风彩的平台和机会,不管写作水平怎样,这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附自由体诗一首,与大家共勉!

《苍茫赋》

天高远兮,地苍茫。数百里灰黄,无人迹。独铁山一隅,有绿洲。洲头两河奔流,灌万倾良田。牛羊肥壮,青草之上。

甲辰年,点廿万青年,胸怀壮志。别父老,远赴西域,屯垦戍边。

不闻胡笛响,只听北风吹。万里黄沙漫天,塔河千里入楼兰。刀郎有渔人,浦江出牧童。悻悻学子心,报效白杨情。阡陌洒汗水,沃野麦穗黄。豪情十数载,白头不知归。

注:托木尔意为铁。铁山即托木尔峰


诗人洪洪


诗,的确越来越没法读了。

现在的新诗,从朦胧诗到“梨花体”之类,似乎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极在云端,不知所云,读不懂;一极在地下,口水泛滥,读不了。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叫吴乔的,在《围炉诗话》中将诗和文章相比较描述得极为精彩,他说,比如都是米做的,文章是饭,诗是酒:“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

酒,如果太浓烈了,酒精一般,入口即晕,消受不了,如果太淡了,如同兑了太多的水,也会被我们丢弃一旁,更不用说,现在有太多的“诗”,其实完全是水,只是用“分行”冒充罢了。诗,真是太难了!

新诗,自从代替了格律诗以后,公认的新诗规范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现在“敲回车键”就可成“诗”、以致出现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诗作”原因。

北岛,在《安魂曲》一诗中有这样几句,我愿意从诗艺的角度理解:

“孤独像火柴被擦亮

当童年的坑道

寻向可疑的矿层

迷途即离别

而诗在纠正生活

纠正诗的回声”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生活从咿呀学语出发后,由于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等影响,总会不知不觉偏离了生命内在的轨道。诗,作为心灵的、情感的、直觉的艺术,应该能够时时唤醒我们:“纠正生活”。同时,诗,是语言文字的最高艺术形式,应该起到提升语言文字的美感,挖掘出更多、更深的表现力的作用:“纠正诗的回声”!

所以,现在没人读诗了,即所谓“诗人比读者多”的现象,可能还是因为没有出现真正的大诗人的缘故吧。毕竟,无论是古典如唐诗,还是中外的经典新诗,到今天仍然能够打动我们,经常让我们乐而不返。


郑光赫


可以说是这个情况。

可能在人们的心中,诗除了表达情感和意境之外,其押韵对仗也同样重要吧,否则像现在的诗,只求自我抒发,却根本就不管押韵对仗这回事,我们管它叫诗也行,叫散文也行,有人干脆就说叫“散文诗”,哎...摇头啊...原来是个四不像,比散文短,比诗乱。

所以,因为现代诗的写作要求不高,当然写好的也极少,所以现代诗能够留世的估计不会多。

好诗一定是抒情、表达某种心里感受的,叙事诗不是诗是顺口溜。而当下,人们多是生长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心境、心思都被急匆匆的节奏、琐琐碎碎的事情、无瑕发呆的大脑给打乱了,写诗的灵感基本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烟消云散了。

诗是由人所写,人生活在生活中,生活是琐碎破败无趣的,生活无情趣无波澜的人们又怎么能写出好诗呢?


东华的深想简说


随着高科技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迅速提升。现代不但写新诗的人很多,写散文、小说的也不在少数。长篇小说也不是前多年那样,一般省级数年出版几本作品。现在有些的市级、甚至县城每年出几本长篇,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还有不少自费,非正规渠道出的书,还有一些根本无钱出或根本就不想出的作品。且不谈作品质量如何,但确实反应了现代人不仅拥有大量剩余价值,而且时间精力相对宽松,文化层次大幅度提高,参与各种兴趣爱好的人大量增加。写作对于普通民众似乎也不是什么神秘高不可攀的难事,许多人都想尝试一下,品味其中的滋味,满足好奇欲望,了却心中愿望。


赞赞的爷爷1


现代诗人写的现代诗,追求所谓朦胧、意识流、跳跃思维等写法,我不知道别人能不能读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读懂?凡正我是大多读不懂的。可能这是影响现代诗读者数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现代诗人的诗象神经病人说出的话,颠三倒四、胡言乱语、东拉西扯,可能作者自己还以为高深莫测,但最终失去了大部分读者,造成了很多人不愿读诗、不爱好写诗,作者比读者多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国的诗歌创作和繁荣。


罗宪武


写诗的人很多,但写诗的不一定是诗人。乾隆皇帝写诗上万首,没人当他是诗人。

现代新诗更好写了,基本压韵都不用了,所以“诗人”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有的人自以为写的是诗,其实不是,如“梨花体”之类。现在“疑是诗”很多,真诗很少。

当下的文艺类书刊,更多的是买卖,没有合格的诗也得出刊赚钱呀,所以就没啥质量可言了。都说“沙里澄金”,现在是沙子太多,挑金子不容易,那就只好让时间来证明吧,好诗会留下,垃圾会漂走,而且得让它们多漂会儿。

有人对新诗一概否定,也是不对的,新诗也有好诗,如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等诗人的诗值得一读。上世界八十年代,是新诗的活跃时期,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新诗人的诗,很有一些上乘之作。

有些歌曲,如罗大佑、汪峰的有些作品,虽然是唱出来的,也是诗。


华维21


说作者比读者多是把作者与读者对立起来了,分成两个群体。以我的想法,要想中国诗歌发展和繁荣,要培养和造就更多能写诗之人,有写古诗的有写新诗的,把写诗与欣赏诗成为一种近乎全民的风气。到那时,作者也是读者,读者也是作者,普及才能提高,兵上3000出韩信,金字塔的底座越宽,顶部才能越高,到时候,大诗人就会出现了。

我们用历史来做个印证,宋朝的词很发达,名家辈出,其社会基础就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喜欢词,大多数人都会作词,现举几个例子。

一,"宣和遗事"载,宣和年间,上元节灯展,妇女观灯,每人赐酒一杯,一个女子偷了一个金杯,被卫士发现,押送到宋徽宗前,女子随即咏词一首。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脸生春。归家切恐公婆责,乞赐金杯作照凭。

宋徽宗一看普通女子能作词,很高兴,随即把金杯赐给女子,并让卫士把女子送回家。

普通女子即兴作词,看来是社会风气。

二,"词苑丛谈"记录一首讽刺向金人求饶的使臣的词,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稽查求哀告彼酋,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愁。万里归来夸舌辯,村牛!好摆头时不摆头。

此词像匕首一样锋利无比,一针见血。

三,有一位风尘女子(天台营妓)严蕊,获自由后写了"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光明的憧憬,写得清新自然。

四,靖康之变,金兵进犯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县令蒋兴祖死。其女被掳北行,在雄州(今河北雄县)驿壁上,题"减字木兰花"。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关山归路难。

小女子之词,国恨家仇,深深血泪。

五,南宋末年,元兵入南阳,徐君宝的妻子被虜。坚贞不屈,投水而死,作"满庭芳"题于壁上。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并举,旗帜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坚贞之节,哀恸之情,谁能不为之感动!

宋词的成就,就是由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共同创造的,这广大的作者群,用他们的爱和恨,用他们的生命培植了万紫千红的花圃。难道这不是我们诗歌大发展,大繁荣,出好诗,出诗人的很好的借鉴吗?





木山文


确实是这样。这次疫情,我就收到了N多个地方的征文,要求小说诗歌散文都可以。我也看到了,大量的诗歌上市。但是,实话实说,看到了竖起来的文字,诗歌,在哪里?

有一种现象,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确实缺少诗人,缺少象样的诗歌。

这几年来,就没见过什么象样的诗歌。当然,有人也会说,某某诗人,不是在这几年也很出名吗?不也写出穿个半个中国去make love这样经典的诗吗?

经典不经典鬼知道。透过这样竖立的文字,你看见诗歌在哪里?

跌倒又爬起,山岭静悄悄。

透过上面这句诗,我们看到,世事沧桑变化,但总要爬起来面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大白话的诗,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东西就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并不了解他们这样一个哲理。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诗的泛滥。

这次疫情,我看到太多的诗了。很多人发了他们公众号的诗给我读。我拼着老命读完了,也许,是我的问题,只见文字,找不到诗。

我看到,大量的诗都叙述着同一件事:武汉,疫情,封城,钟老医生,李老医生,驰援,逆风……把这几个关键词连起来,竖着书写,就成了诗?

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诗

什么是诗?

诗是文学艺术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颗珍珠。

不管哪个时代,都需要诗来讴歌。

没有被诗歌浸润的一代,是荒凉的一代。

我们这一代,不是没有诗,也不是不被诗歌所浸润,而是,我们现在只写诗,不学诗,不知诗。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诗的悲哀。


通灵师犁子


造成新诗作者比读者多的假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自媒体的出现为新诗的发表提供太多的平台,不需要严格的审核就可以发表新诗;二是对诗的标准没有严格的定义,有许多人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汉语分行写就可以叫作诗;三是面对许多所谓的“诗”没有得到读者的承认,认为那种没有诗境的大白话 不算诗,但是作者却认为是诗。所以才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


黄牛短笛


没听说吗?早就流传写诗的比读诗的多的说法了。

关键很多人写诗不是有话要说,是为了实际利益,而利益和诗歌风马牛。

还有很多则是附庸风雅。

小学里语文不及格,写诗为了找回脸面——虽然脸面肥头大耳高血脂。

家里没一个文化人,他(她)出来弥补空白。

这些人知道不知道,诗是要用生命来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