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文風與人品有關嗎?為什麼有人開門見山有人拖泥帶水?

用戶8645633805217


文學是一種藝術,藝術家包括任何行業任何人都需要崇高的品德。

文風是寫文章中提現的“性格”,我們聽過最多的便是“字如其人”,在我們閱讀的一些經典名著中,不同的文風不同的文學風格,文章風格確實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一個人的性格和個人特點。

人的性格可以分為內向和外向,外向的人在文風中更多直戳了當,而內向的人則多了一分含蓄。而我覺得題者所問的問題文風是否與人品有關,我覺得存在一定的聯繫。

(以下是一位網友的心得,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有所共鳴。)

近來,為了文學創作的努力提升,達到一個新高度,心情沉穩下很多,想了很多,反思自己很多。並且反思自己的思想,思維,觀點和主張,想從中突破一些結節,改變一下路徑,提升一下作品的內涵,結構和表現力。

但是,在看到一些文學朋友的語言和作品,很使自己值得注意了一些行為,其中,功利文學最為嚴重。

何為功利?說白了就是現買現賣,達一時之目的,而非真的好文學,好作品,從而使文學成為官學,商學,互惠互利學。這無非在正統的文學創作道路中打上了一路樁,挖掘了一陷坑。很純粹的東西,變得越來越複雜了,要想通過,必須要先拔掉路樁,先填平陷坑,其中的環節,其中的交易可想而知。文學失去了本性,成為操控國家雜誌及出版機構幕後交易的手段。或錢,或權,或性。

記得,二十幾年前,自己寫東西,辛苦。可是沒有路樁,沒有陷坑,憑著自己作品的質量而被編輯們從堆如山的紙質手抄稿中一件件挑出,對比,修改,發表。大量的作者把接一封編輯信當信譽,再寫。而有編輯提出修改意見,更是如獲珍寶。

二十多年過去,我手頭存有好多編輯的信件,但好多人沒有見過一面,值到今天,也許只知道名字。

近來,讀著網絡和紙質的文字,其中的約稿佔據一大部分。或許是因為名氣,撐臉面,不求質量。一部分是自搞的徵文作品,大賽作品,質量可想而知,人情佔了上風,投資者說了算。作品不盡人意,好的作品成了陪襯,甚至不知道收稿的機構和徵集單位看沒看過一些無有名氣作者發去的作品就內定了獎級,獎項和作者。別人只是充個數而已。可悲。

如此,作品不為作品,文學失去了價值,文學也不為文學,而是粗製,沒有了根本,沒有了內容,虛無縹緲,假大空,脫離人性,脫離讀者,甚至有的作品連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東西表現的主題是什麼,讀者更是不懂,但卻被吹捧成精品,力作。我是想,吹捧者是不是大腦也進了水,是否懂文學。

由此可見,人品喪失,得到的必是作品的喪失。人品的脫節,必是作品的脫節。功利文學佔據的天下,不知能否長久。但我堅信,真正的文學回歸一定不會太遠。否則,讀者絕不會買帳。死亡的是功利作者,留下的將是真正能留傳下去的作品。我想,真正的回報,是給對文學有準備的辛勞者們的。是給負責任的真正的作家的。


天下敦煌


文風與人品是直接關係。

人品決定著文風,人品是性格、思想、品行的綜合,整體決定著寫作風格,也就是文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讀之,魯迅先生之錚錚鐵骨入木三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十年生死兩茫茫”,讀之,蘇東坡先生之豁達豪放躍然紙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讀之,柳三變閣下之多情溫婉如沐春風。

……

反之,人品卑劣之人寫的如《羅織經》等,讀之,毛骨悚然……

總之,文以載道,有什麼樣的人品就會催生什麼樣的思想,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應該是這樣的。


鋤揚軒


有喝過酒麼?酒風和酒品完全是兩碼事。就和文風和人品一樣一樣。喝白酒,要的是就是高度,要的就是大碗,這樣才夠爽,夠豪氣,更是感情深,一口悶!誰熊就懟誰。但如果喝的是紅酒呢,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畫風了。特麼拿了那麼大一個杯子來,結果只倒一小丟丟,潤喉嚨都嫌少,一看就來氣。關鍵還不能一口喝完,還得慢悠悠的先晃上半天,才舔上一口。這還不算,還得點上蠟燭,關上燈,把桌子搬到窗邊——算了,不說了,真受不了。

總結一下畫風,一個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明日憂。而另一個是,我把真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文風和人品無關,但會性格有關。一個只喜歡大口喝酒的人,給一瓶82年的拉菲他,也整不出味道和韻味!





清淨梵


文風,一般來講是指文章的寫作風格,以及文章所體現的思想傾向,文筆運用的寫作手法,語言表達……等等。我個人認為,文風與作者的人品沒什麼關係,而與作者有關係的應該是性格。至於有的人開門見山,有的人拖泥帶水。這不僅僅和性格有關,而且和文章的屬性,體裁,要求都有關係。

比如新聞,自然應該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思想明確,內容明朗。那麼如果是情感類的小散文,顯然是需要點“拖泥帶水”的情感抒發吧!當然,還是和人的性格有關。有人細膩有人粗獷,有人注重立意,有人注重抒情。

就說蘇軾和納蘭的悼亡詞吧,蘇軾寫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納蘭寫的是“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丹心畫不成”。兩人表達的都是悼念亡妻的心情,蘇軾的詞更悲情,而納蘭的詞更傷懷。這就是兩人性格不同的緣故,一人大氣豪放,一人柔情細膩。

就近代作家來說,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魯迅先生的作品。

我喜歡魯迅先生的文風豪爽,文筆犀利,語言幽默風趣,意境深邃,攝人靈魂。比如《一件小事》中的“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這個“小”字,就是我們的靈魂,對於靈魂最深刻的剖析。

魯迅先生的文風就是他的性格,就像他說的那樣: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再說一位女作家吧,大家熟悉的張愛玲。

李碧華評價張愛玲說: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的很,又放心的很——再怎麼淘,都超過不了。文字在張愛玲筆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

“振寶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魯迅先生,張愛玲,這兩個人雖然不能同日而語,但都是有些爭議的人物,也正如他們的文筆,總是有些冷冷的幽默,有些獨到的風趣。

這也許就是他們的文風,也就是他們的性格。喜怒哀樂,字裡行間,潤滿了人性的本真。善也罷,惡也罷,美也好,醜也好,終是淋漓盡致的表達。不做作,不浮誇,昇華鮮活的血液,沉澱無奈的泥沙……


青花瓷老五


文風與人品關係很大。好的文風,人品一般錯不了,壞的文風,人品也好不到哪裡去。同理,好的人品,文風也會很好,壞的人品,基本上文風也很差。

一、好人品註定形成好文風。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有個好的人品,一定是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守初心,不辱使命。想的都是盡心盡力把工作幹好,而不是溜鬚拍馬,阿諛逢迎,同時,無論是講話還是弄材料,一定堅持大眾化、說清楚,而不是咬文嚼字,瞎折騰、亂指揮。久而久之,好的文風就形成了。

二、好文風逐步完善好人品。縱觀分析,無論是臺上講話,還是理論闡述,看那些信手拈來、實實在在的言論,基本都是脫稿,再者也是自己撰寫,所以顯得遊刃有餘,而不是磕磕巴巴,主要是來源於生活,總結於工作,注重調查研究,而不是讓別人代寫,念稿子肯定不會順暢。尤其是工作總結之類的發言,不拘泥於文字,而是把事情說清楚,把工作擺佈開,把未來暢想好,這樣的領導即使人品有點問題也會慢慢變好。

三、開門見山體現好文風,展現好人品。所謂開門見山,就是有一說一,直截了當,而不是拖拖拉拉、磨磨唧唧,開什麼會,研究什麼事,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早有準備,同時,心裡裝事,大腦想事,懂得幹事,不給下面添亂,不看上面臉色,敢於負責,願意擔當,講話一針見血,辦事雷厲風行。長此以往,就會體現出好文風,培養出好人品。

四、拖泥帶水暴露壞文風,凸顯壞人品。回憶一些領導幹部,講了半天,不知所以然,別人聽不懂,自己不清楚,思路不清晰,邏輯沒推理,落實沒辦法。工作中,拖泥帶水,應付差事,始終是被動的在對付,而不是主動迎接挑戰。

弘揚正能量,爭取好人品,力挺好文風,讓開門見山者有地位,使拖泥帶水者沒舞臺。

實事求是永遠是法寶


做有本事的老實人0


文風與人品有沒有關係呢?有,肯定有關係,但並非有必然的關係。文風反應的是思維習慣,思維習慣是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性格和認知直接主導著人的品行。

換句話說文風可以反應這個人的性格,但性格並不一定會左右人的品行,因為還有一個認知在調節,把性格比做進水,把品行比做出水,那認知就像一箇中間的閥門。你想做一件事,大腦裡可以隨便想沒有任何約束,但你要去實施的話那就要經過認知這個關節點反覆確認權衡,有許多想法便在認知這裡夭折了,抑或相反,有時認知忽然短路或者麻痺了,許多話沒有說出來,許多事也沒做出來,沒有言行何來品行。

比如有的人心思縝密,那他的作品必然經過反覆推敲,我們看起來就精緻嚴密,那這是不是就說明這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一個這樣的人呢?非也,我們常見一個懸疑偵探小說家在實際生活中丟三落四,家中凌亂不堪,出門買個東西還會被人坑,買了假貨或過期物品也不知道;一個所謂的詩人,坐在公共綠地的草坪上抽著煙,兩邊丟棄著零零散散嘴兒嘬得深黃的菸頭,寫著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一個口口聲聲為民服務的官員出版了自己如何一點一滴感受老百姓如何不容易的書,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洋洋灑灑激情澎湃的要清正廉潔,但轉頭就被查證貪汙、受賄、濫權。自然也有相反的,一個文章裡滿口粗話髒話的人,在實際生活裡反而是去敬老院最多的人,那些文章裡深情歌頌老紅軍的老戰士的人,可能他們村的殘疾軍人家庭他都不知有幾口人……。

當然,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了許多心口一致的人,他們還是怎樣文章就怎樣說話做事的。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文風與人品有關係,但沒有必然聯繫。至於開門見山或拖泥帶水的則源自他們不同的思維習慣。


閒雲一縷風


文風和人品有關,文學和人品無關,

本人覺得文風和人品有關.是相通的,你寫什麼樣文章.就能表現出來什麼樣的性格。一看便知,虛偽的很難寫出來發自內心的好作品。

就像有人所說;“花有百樣紅,人有各不同”。

下面就分二種不同的人;

一、真誠的人,心直口快.開門見山,講真活有內涵和修養,無論做人做事都是坦誠真實。是慈善.有品行的人!

二、虛偽的的人,講話帶官腔.拖泥帶水,講起話來.繞來繞去,做起事來不闡明任何觀點。大道理講了一堆,吹得天花亂墜,實是一套空。

真誠的人,虛偽的人,只要相處下來便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有人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以上分設,純屬個人觀點”!




夕陽紅1526226


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俗話說,見信如面,文如其人。文品與人品有關。有人開門見山,直言不諱,一般來講性格直爽,不願隱瞞觀點。拖泥帶水者,往往意味著自已的意識,看法,能力,不夠成熟,抓不準要點。好地文風,語句精美,字,詞彙,恰當,一氣呵成。直達胸意,既所謂,詩言志,讀者大多喜愛。OK,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了。


JXMIng


文風與人品無關,而與學習的喜好有關。四大名著中有人《三國演義》書皮翻爛可《紅樓夢》一次看不下去,諸多作家中有的人偏愛魯迅而不喜沈從文。某種風格某種靠題材的書看多了,受其薰陶,也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敘述風格,甚至是做人風格。開門見山也罷,拖泥帶水也罷,絕與人品無關。


用戶酒醒楊柳岸


文風與人品有關嗎?為什麼有的人拖泥帶水?

這個觀點我不完全贊同,從片面去看待一個人是不理性的,有的人說話做事,寫文章演講,表面上看起來瀟灑自如,豪情奔放,說的頭頭是道,給人一種很真誠,很專業,很在行,說的是天衣無縫,天花亂墜的。實際他什麼東西都沒有,文化一般,待人處事,感覺不真誠,很虛偽,和他相處下來說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回事。



我,作為一個廚師,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是比較好理解。我們餐廳一起工作的廚師,他那個人第一次見面給你的印象深,感覺熱情好客很有修養,很有內涵的人,我們每天上班在一起時間久了,你就會知道他這個人的為人。那個虛偽呀,心眼小,心胸狹窄,貪功追逐利益,自私,這些行為沒多久就表現出來,最後是導致被同事和老闆孤立,最後被淘汰,另尋他處工作。


這就是我身邊的例子,以及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文風”一好,“”人品“”也好,“”好”字也好,“”錯”字也好。它的內涵和修為不在他字的本身, 用用他的工具,和怎樣運用它的人?88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789997c8cb8496ca9c306c570c85ce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