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嘉禾縣,古稱“禾倉堡”,禾倉,即穀倉,是天下糧倉,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嶽志》卷十引《湘衡稽古》雲:“今桂陽縣北有淇江,其陽有嘉禾縣。相傳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後置縣,因名嘉禾。”

嘉禾縣位於湖南省南部,郴州市西南部。周邊從東北往東至東南與桂陽縣、臨武縣接壤,由西南往西到西北和永州市藍山縣、寧遠縣、新田縣毗鄰。縣內氣候溫和,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年平均氣溫18.2攝氏度;年均日照1338.8小時;年均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417.8毫米。

網上易起“遊”郴州,帶你走近天下糧倉,感受禾倉嘉禾。

1.嘉禾國家森林公園——“晉屏晚翠”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嘉禾國家森林公園

“溪流蔚草藍、南嶺屏秀晚”,“晉屏晚翠”是嘉禾古“八景之一”。嘉禾國家森林公園距縣城3千米,總面積4923公頃,含南嶺山片區和九老峰片區。園內林海莽莽、庫湖遍佈,林間溪流潺潺,澗底薄霧濛濛,有湘南地區最大的野生閩楠群,還有南酸棗、伯樂樹、銀杏等珍稀古樹,虎紋蛙、蒼鷹、紅腹錦雞等野生動物。九老峰片區有普濟寺、丙穴洞、革命烈士紀念碑、自在園、農耕文化主題廣場、華南自行車訓練基地等核心景觀。南嶺山片區有“南嶺天然長城”、盤江銀湖、小毛裡梯田、紅軍澗、紅軍墓、通天廟、大元裡瀑布、飛來石、陶金洞、晉王陵、晉屏晚翠等核心景觀。目前,正推進二期景觀開發,擬建成集生態旅遊、森林康養、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戶外拓展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

2.九老峰——國家AAA景區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九老峰

九老峰國家AAA景區位於南嶺森林公園南麓、嘉禾縣城西南部。其規劃起點高、創意設計新、建設質效好,是一處集自然生態、城市空間和歷史文化內涵於一體的大型景觀系統,實現了“人間仙境休閒地、農耕文化發祥地、江南第三佛地、民俗文化體驗地、生態融城示範地”的功能定位。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九老峰公園

景區總面積3.19平方公里,主要景觀佈局為“九峰三園一環道”。九峰,由神皇峰、水源山、雷公嶺、丹雀峰、壽佛峰、魁星峰、蝙蝠峰、月老峰和元寶峰等9座山峰構成,融奇峰、妙谷、幽洞、秀水、佳木、怪石等自然景觀為一身,堪稱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精品版本。三園,系景區內三大核心板塊。包括業已建成的農耕文化主題公園、普濟寺佛文化園和規劃建設中的水文廟民俗文化園。一環道,指環景區自行車道。該車道全程7.6公里,擬建成華南自行車訓練基地、湖南省中長跑訓練基地。

3.普濟寺——江南第三佛地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普濟寺

普濟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原址位於縣城北郭,因與含田村毗鄰,又名含田寺。院寺依山而建,前綴 “珠泉湧月”,後擁 “晉屏晚翠”,左右文溪、含溪環抱,芳樹深院,林泉掩映,清雅俊秀,美不勝收。經宋、元、明、清各朝代數次擴建,普濟寺規模日益宏大,佛教活動愈來愈興盛,影響遍及中南諸省及東南亞,“聞名荊楚”,“聲振南國”,譽為江南第三佛地,同時也被列為嘉禾古八景之一——普濟疏鍾。千年古剎,幾經滄桑,於文革期間“破四舊”時寺院被拆除。2001年重修普濟寺,選址在九老峰大坪嶺石山衝,投入1700萬元,先後建成了寮房、山門、觀音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伽藍殿、放生池等主體工程和系列附屬配套工程,萬民朝拜,香火鼎盛,千年古剎得以重放光芒。

4.珠泉亭——珠泉湧月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珠泉亭

珠泉亭座落於嘉禾老城區北街珠水巷頭,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後多次修葺。亭側有一泉名珠泉,水從泉底砂礫中如串串銀珠湧出,泉水晶瑩清澈如鏡,若是明月當空,映在水中,一輪湧起金光閃爍,被列為嘉禾八大景之一——“珠泉湧月”。

建縣之初,因贊其泉美,明崇禎帝旨曰“萬斛珠泉”。康熙二十二年《嘉禾縣誌》載:“泉,在邑北門外,吐沫如珠,明崇禎旨同知張恂命曰萬斛珠泉”。明國二十年《嘉禾縣誌》:“天下珍珠泉之勝莫過於濟南,而邑城北郭道旁田畔泉流,實似之舊題珠泉湧月,又曰萬斛珠泉”。道光二十四年,達麟為本邑縣令。自捐俸,鳩工庀材,兩月而亭成。達麟為亭撰一聯“逢人便說斯泉好,愧我無如此水清”。聯已成為名聯,被選入《湖南名勝古蹟楹聯選》。1986年重修後的珠泉亭為兩層,東面門匾上有開國上將蕭克題字“珠泉亭”。

5.仙人擺渡——“禹跡龍門”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仙人擺渡

仙人橋位於距嘉禾縣城北面十三公里處的石橋鎮仙江村側,是橫跨鍾水兩岸的天然大石橋,又稱“禹跡龍門”,為嘉禾八景之一。它由兩條天然石樑橫跨鍾水而成。橋孔呈三角形,舟船至此,水小能揚帆開過,水大則臥檣而行。孔旁有洞,名桃源洞,孔洞相通,甚為幽奇。橋身周圍怪石嶙峋,枝攀藤繞。更有那富具神話色彩的仙姑洞、仙人角、仙人鏡,令人心馳神往。傳說仙人用神鞭趕來兩座石山,橫截鍾水,水阻不流,仙人用腳踢開一孔,呈上尖下寬三角形,水方暢流。無怪乎前人寫詩讚曰:“峭石千尋似扇開,一彎流水破煙來。漁郎莫問桃源洞,中有秦人避世臺。”

6.風憲牌坊——珍貴的石坊藝術傑作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風憲牌坊

風憲牌坊位於嘉禾縣珠泉鎮蔭溪村,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系明代衡州知府李循義、臨武知縣劉熙載為曾任南京巡河御史李祚而興建的一座功德牌坊。牌坊為明清時代建築風格。整個牌坊坐西北朝東南,用青石砌成,全用石榫卯銜接,四柱三門,通高7.3米,寬5.5米,呈“品”字型。頂部中央立一葫蘆形飾物,兩端為龍頭魚尾飛簷,正中鐫刻“恩榮”二字。牌坊第二層,鐫刻遒勁有力的繁體楷書“風憲”二字,中間兩柱上刻有“持憲節”人物圖案。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風憲牌坊

整個牌坊造型精美雄壯,工藝精雕細琢,圖案生動逼真,其高超的建築雕刻藝術令人歎為觀止,是一件彌足珍貴的石坊藝術傑作,對研究明清時代的建築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參考價值。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以湘政發[2002]11號文件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祚,明代,嘉禾縣車頭鎮蔭溪人。明經出身,永樂十一年(1413)任光祿寺監事,十五年(1417)任太僕寺卿,洪熙已巳年(1425)升任南京巡河御史。據族譜記載:“南京地震,漢王內反,交趾叛亂,斯時望風負駑,人心惶惶,公節所至,持以靜鎮,其釐則懋績,大慰宸衷……”李祚平叛有功,深得皇帝厚愛,皇帝為表彰李祚的平亂之功及工作上的巨大成就,遂“以御史解組期,建坊李族房內……御賜‘風憲’額以表彰之”。據考:“風憲”一詞,源於我國古代監察制度。我國自秦漢即建立以監督百官、彈劾不法、肅清政治為目標的國家監察制度及體系,其官員稱“御史”;其職責喻為“風霜之任”“風紀之責”;其辦事官署稱“憲臺” “憲司”;其出京執法稱“持憲節”。

7.中共嘉禾南區支部舊址——蕭克故居、郴州最早黨支部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蕭克故居

位於嘉禾縣袁家鎮小街田村,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東南朝西北,是一座以磚木為主的古典建築,俗稱“大廳屋”。整個廳屋為長方形四合院式,青磚青瓦,穿鬥式樑架結構,屋頂為硬山式,通面闊19.4米,通進深21.1米,佔地面積409平方米。門口原有一對石獅昂首蹲坐,文革期間已被毀。大門兩邊嵌一幅鉤邊行楷對聯:“門閭高大常依日月照映,子孫蕃昌不愧齊梁正脈”。跨入大門,右邊是耳房,與左邊廂房有一口天井相隔。過耳房即到正廳,正廳分上廳和下廳,兩廳之間又有一天井相隔。廳兩邊有廂房12間,用木板隔開,是蕭克將軍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蕭克將軍就誕生在這裡。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蕭克故居

2008年,蕭克故居遭受冰災,部分廂房垮塌,縣政府、縣文物管理所籌資18萬元,對故居進行了搶救性維修,並在大廳內部佈置了蕭克將軍生平事蹟展覽,已成為嘉禾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蕭克故居於2002年11月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以湘政發[2006]17號文件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以湘南起義舊址群之一打捆申報第七批國保,獲專家評審組通過,已於2013年5月公佈。

8.嘉濱湖——市民休閒娛樂勝地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省級水利風景區--嘉濱湖商業文化公園

嘉濱湖位於嘉禾新城區,姿色獨具、煙波浩渺、靈動優美,被這座新城輕輕地擁入懷中。過往一年餘載,嘉濱湖完美蛻變,從滿身泥濘中走出,換上了一身“清”衣。

網上易起“遊”郴州之禾倉嘉禾

△嘉濱湖

華燈初上,美不勝收的嘉濱湖廣場,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每當激光音樂噴泉噴起,就會引來過往市民駐足觀賞,音樂聲中,道道水柱從湖中噴起,最高的可達40米。霎那間,燈光、水幕、音樂交織在一起,面前展開了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隨著旋律,無數噴泉翩翩飛舞,瞬息萬變。一幕幕水幕組合或如彩虹飛渡,或似夢幻飛碟,又如千手觀音,直衝雲霄,變幻出一組組極富動感的優美造型……水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水的風情,令人心曠神怡。水的韻律,是如此動人心魄。

在郴州市文旅廣體局指導下,網易郴州將陸續推出“網上易起‘遊’郴州”縣市區系列。

歡迎郴州各大景區提供美文、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