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雍也篇》知之 好之 乐之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知”通“智”,见《论语集释》。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知”通“智”,见《论语集释》。


6.20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21 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6.22 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6.23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为学有三重境界:①知之者:努力求学,可以做到勤勉,但并不是发自本心,甚至有可能是不得已才努力学习;②好之者:因为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有兴趣才去学;③乐之者:把学习当作日常,把求知当作人生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一天不学习浑身难受”。你做到了哪一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