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苏锡常经济圈的由来。

苏锡常指的是沿袭了吴文化传统的江苏南部的三个地级市,也就是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面积仅占江苏省17%左右,居然惊人的创造了占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

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就是苏锡常三市,包括“人间天堂:苏州、太湖明珠:无锡、江南明珠:常州三市,简称苏锡常。1951年至1953年,由江苏省的苏南行政区统一管辖。长江和淮河为界,江苏省被分为他苏南、苏中、苏北三个部分,经济发展程度的梯度特征也基本按此划分,南北方向差异很大。苏南是江苏明星。苏锡常总面积仅仅占全国的0.3%,人口只占1.7%,进出口额占比却高达17%,GDP总量连续多年超过上海。三面积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人口,却贡献了高达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

苏锡常版图

苏锡常经济圈的由来。


从唐朝起,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以南地区划为江南道,后又分为江南西道,江南东道(苏南,浙江,福建等地),从宋朝起江南地域逐渐缩小,至宋末元初,核心区域为苏淞常,杭嘉湖这6府为核心的周边地域,包含今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等。明初,朱元璋鉴于此地的重要性,将苏淞常三府划为直隶。此举影响至今。苏淞常三府并列直至上海直辖。民国初期,设立苏常道(12县),1927年废除苏常道,无锡直属江苏,34年,设立无锡行政督察区,管辖十县。除了现在隶属于上海的宝山嘉定,以及苏州的太仓外,其余七县均属于苏常道。37年,苏常道沦陷。40年初,成立自卫会。49年,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在无锡成立。此后,无论行政规划如何变化,苏锡常三个专区至现今三市的格局不变。

“苏锡常”的叫法在民间起于何时始于何人,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这个官方叫法,却是有案可稽的:在1983年5月,时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的沈立人在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了“苏锡常”这一名词,似乎可以作为官方的认可起始点的叫法。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苏B(无锡)、苏D(常州)、苏E(苏州)的车来来往往,但苏锡常三座城市的能量已不再是这三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所能代表得了的。沪宁高铁更是人来人往。“苏锡常”的说法几十年来始终伴随着竞争与合作、发展与变迁。

由于苏州在人口和面积上有巨大的优势,改革开放以后,苏州各方面的总体实力迅速增强,渐渐拉开了与无锡常州的距离。但是,三座城市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在不断的竞争中,苏锡常地区发展迅速,充满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