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我打過一個比方,每當變天換季,病倒的往往都是那些體質較弱的人,此次疫情對汽車行業來說也是一次大換季,那些體質弱的車企要想撐過寒冬,真的太難。


如果將車企分為幾類,誰是體質最弱的那一類?事實上,國內的部分造車新勢力早就到了生死時刻,如果說前兩年車市的接連負增長,補貼的嚴重退坡,依舊讓他們對市場抱有幻想,那麼這次疫情的到來或許能讓他們徹底死心。


為何?


這要從幾年前的車圈和創投圈的瘋狂說起。當時,特斯拉的入侵讓整個創投圈都在尋找“中國鋼鐵俠”,“下一個中國的特斯拉”,他們不少人甚至從未和汽車打過交道,但只要看創始人和投資人有些實力,就縱深跳入,即便知道這是一場長久戰。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那個你老公15分鐘和我老公10秒的故事,在一個家庭飯局上,李斌用15分鐘講述蔚來汽車的創業思路,劉強東只花了10秒就回答Yes。這只是一個縮影。


在這場資本遊戲中,最熱鬧的時候,有60多家新造車公司成立,平均每家背後都站著數十位投資人,融資的速度和金額也達到了頂峰。


但分水嶺來的太快。


2018年開始,因為經濟的下行,創投圈終結一度的虛假繁榮,迴歸理性投資。而新造車的無底洞式差錢讓投資人的態度一度轉變,風口上擠破腦袋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唱衰和撤離。數據顯示,2018年開始,上百家資本在對造車新勢力第一階段投資後,就不再繼續注資。少數資金雄厚的資本則繼續進行了多次的資本追加,原因是不繼續投,之前的錢都打水漂了。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2019年特斯拉全資中國建廠,創投圈徹底得出結論,沒有人能找到“中國特斯拉”。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市場迎來了史上最嚴的補貼退坡,這對造車新勢力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底,高領資本等看似篤定新造車的入局者也終於繃不住了,以清倉方式宣佈出局。


新造車來到了生死存亡時刻。無疑,2020年開年這場疫情還將催化這種生死速度。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一個悲觀的現實是,新能源推廣的這幾年,對銷量貢獻最大的還是集體採購、共享汽車公司等B端用戶。受新冠疫情影響,新能源車需求和供給兩側都出現重大問題。需求端乏力,疫情導致網約車體系受到影響,部分網約車租賃公司面臨司機退租、車輛空置的致命打擊。


對於疫情刺激下的新能源剛需,只出現在限購城市,但體量根本不足以令局勢逆轉。在不限購城市,由於目前油價的低位、新能源車體現不出優勢,另外剛需車型燃油車選擇面多,這兩點決定了新能源車在私家車領域幾乎沒有市場。


但樂觀派認為,疫情之下,由於延遲開工、物流、供應鏈等因素影響,艱難的不止造車新勢力。反而,與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在一些方面甚至佔優勢。


我們看到,目前傳統車企4S店的經營情況主要是開業線上集客,雖然各大品牌正聯合網絡平臺做一些直播帶貨,但從銷量看這只是一種短期手段,只能增加曝光,對成交無實際推動作用。而據少數新造車品牌透露,他們的線上訂單開始陸續恢復到年前水平。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雙方原本銷售邏輯的不同。傳統車企主要是以現車為主,訂車為輔,再急的用戶一般還是會看車後下訂,而目前的整個供應鏈條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新造車大多數都是訂單式生產,就是幾乎真的是有多少訂單生產多少臺車,並且用戶已經習慣了這種等待。


所以這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比如像李斌這種投靠合肥政府拿到100億續命,短期不愁的,會認為當下是一個淘汰對手的機會。“(造車新勢力)本來就不應該活那麼多,中國那麼多原來的汽車品牌,真正活下來的民企不就那三家?”


寒冬!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時刻


總之,比起正在經歷的疫情,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轉折點。正如開頭體質弱的話題,大換季之下,新造車當然是體質最弱的那類,這沒懸念。體質弱會感冒,會殃及生命,但也有能挺過來的,甚至抵抗力變得更強。


這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冬天,有人說冬天好冷,有人卻說冬天是個好時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