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

达尔文在其闻名于世的《进化论》中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许多企业正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跨界转产,全力复工。“跨界复工”是个什么操作?这些企业的快速“跨界”是如何实现的?“跨界”后的企业又将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

多家车企“跨界”生产防护口罩。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跨界复工”是个什么操作?

近日,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石化开始在北京、浙江杭州等地推出“无接触卖菜”业务,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石化继跨界造口罩之后的第二次“不务正业”。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图为中石化加油员帮助顾客将商品放入后备箱。图片来源:中国石化微博

无独有偶,在一线防疫物资,特别是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的当下,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产,加入物资生产“大军”:恒天嘉华将无纺布生产线调整为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材料,截至2月13日累计生产口罩404.5万片;即发集团对原有流水线重新排列组合,一期有望实现日产6万只口罩。

而更加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陆续推进复工的同时,一些汽车企业和电子企业也宣布暂时“跨界”改造生产线生产口罩。

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生产完成。富士康在深圳华龙的生产基地已下线量产的口罩。国机集团用9天研制出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破解防护服生产瓶颈。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图为上海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防护口罩。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此外,还有一些餐饮企业变身“便民菜站”,生鲜电商和餐饮企业“共享员工”,房地产企业网上卖房等跨界复工新尝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正以最快速度转产、竭尽全力复工来应对化解。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企业为何能快速实现“跨界”?

这些企业的“跨界”为什么这么快?

从提出自产口罩到第一批产品交付,上汽通用五菱只用了几天时间。

2月8日,汽车企业比亚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首批医用级免洗消毒凝胶已于2月16日发货给一线的抗疫人员。

同样是在2月8日,广汽集团宣布其正主动研究打造用于加工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方案,并派出相关人员学习。2月11日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这样的速度在业内专家看来并不意外,汽车行业本身就具备“大产业”的优势,相对于对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效的社会资源统筹能力而言,制造口罩可以说没有太大难度。

例如,生产口罩的关键原材料,是一种特殊的聚丙烯,这种材料在汽车的内饰中会大量的采用。生产医用口罩要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需要无尘环境,这也与车企生产基地的“涂装车间”相契合。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图为工人正在生产医用口罩。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认为,“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沉淀积累了很强的供应链。”

由此可见,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更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正因有完整制造体系,才能支撑阶段性的高需求;正因有完善的产业集群,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调整出应对的产能。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机遇还是挑战?

24日,国新办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中介绍,这次疫情期间,一些行业逆势增长,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和智能制造等加快成长。因此,企业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紧要关头,也要抓住危机中的机遇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也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未来只有练好内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对冲风险。

因此,那些“跨界”的企业,积极转行的同时也不忘发力维护自己的“老本行”。例如,门店转行“便民菜站”的同时,餐饮企业眉州东坡仅用24小时就开发出线上“菜站”小程序。与此同时,通过“便民菜站”售卖眉州东坡特色菜、招牌菜的“半成品”,在疫情期间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这些跨界复工的企业为何能“随机应变”?|思客问答

图为眉州东坡菜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情期间,上汽通用五菱也转战“网络”为消费者提供线上选车购车服务。消费者通过APP即可轻松完成看车、人工客服咨询、一键下订。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已部署推动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下一步,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

改变虽万分艰难,但终是不可逃避。此次疫情虽然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冲击,但另一方面又在“倒逼”个人和企业作出改变,或将重塑一些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校对:文艳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