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改變生活陋習刻不容緩


改變生活陋習刻不容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尋找病毒病源,追溯到了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動物,人們呼籲要加快保護野生動物立法。

保護野生動物的立法很重要,但是我們要看到,有法律保護,未必就能完全杜絕捕殺野生動物現象的發生。因為存在買賣野生動物的市場,有買賣就有傷害。即使有法律保護野生動物,卻有人敢於冒著違法的風險,獵、食野生動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改變飲食習慣,不吃野生動物。

食用野生動物的習俗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類的漁獵生活,原原始農業沒有出現之前,人類採集果實不能滿足生存需求,只能捕獵動物來彌補食物的不足。農業發達後,人們以糧食為主食,把食野生動物當做是對飲食的調劑,因而成為一些人的飲食習慣。

現在有些人喜歡吃野生動物,無外乎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錯誤觀念,以為野生動物有特殊的滋補保健作用,盲目食用。

二是獵奇,越沒有吃過的東西越覺得與眾不同,就越想吃,想嚐嚐山珍海味的特殊滋味。

三是顯擺,一些富人覺得吃到稀少的野生動物,就越能顯示出自身的優越性。

四是滿足口腹之慾,什麼都要嚐嚐,不枉來世一場,拼死也要吃河豚。

五是錯誤地追求原生態,以為越是野生的也沒有汙染,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食用野生動物是否具有特殊的功效,醫學上並沒有得到準確的證實。但是,濫食野生動物危害極大卻是不爭的事實,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病毒危害,嚴重影響到公共衛生安全。

實踐證明,非典、埃博拉病毒、心管肺炎病毒就是濫食野生動物的結果,血的教訓教育我們,不能濫食野生動物,改變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刻不容緩。

不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