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谁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清晰明白地讲解一下楹联的平仄规则?

亿端文化


楹联的平仄规则,正规的叫法为“声律”。声律是楹联最为基础也最为简单易学的规则,单句楹联只需掌握五点即可。

以一副律诗中的著名联句为例:

上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 蜡矩成灰泪始干

仄仄平平仄仄平

通过这副楹联,我们可以看出上下联的平仄排布有以下几个规律:

仄起平收 上联尾字为仄音“尽”,下联尾字为平音“干”。上联以仄音收尾下联以平音收尾,叫做仄起平收。

马蹄韵:同句中偶数位平仄交替 上联中,2位“蚕”为平、4位“死”为仄、6位“方”为平;下联中,2位“炬”为仄、4位“灰”为平、6位“始”为仄。可见,在一个单句中,246等等偶数位上的平仄是交替变换排布的。这个规则叫做平仄交替,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则称之为“失替”。

三 上下联偶数位平仄相对 上联2位为平音“蚕”、下联2位为仄音“炬”;上联4位为仄音“死”,下联2位为平音“灰”;上联6位为平音“方”,下联6位为仄音“始”。可见,上下联之间在偶数位上的平仄是刚好相反的。这个规则叫做平仄相对,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则称之为“粘律”。

四 声律变格:“一、三、五不顾”原则 我们注意到,例句中,不但偶数位的平仄遵循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对的规则,连奇数位也遵循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对的规则。原来,这个例句是马蹄韵的标准格式,我们称之为声律“正格”。后来为了降低楹联声律难度,推行了 “一三五不顾原则”,对声律正格进行了变通,把对联句的平仄排布规律只限定在偶数位上,而放弃了对奇数位的限定。 例如: 琴悠梁上绕(平平平仄仄 ) 诗冷酒中沉 ( 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上联1位“琴”与3位“梁”并没有进行平仄交替,下联的1位“诗”也并未与上联的1位“琴”平仄相反;而上下联中的2、4、6位,却无不遵守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反的规则,既为“失替”,也未“粘律”。因此,此联符合声律变格,是合律的。

五 忌三平尾、三仄尾 联句尾部的三个字,如果全部是仄音,则称之为“三仄尾”;如果全部是平音,则称之为“三平尾”。二者都是楹联声律的禁忌。 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如果改成:春蚕到死丝方“完”,则丝、方、完三字皆为平音,称为三平尾。 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果改为: 蜡炬成灰泪始“尽”,则泪、始、尽三字皆为仄音,称为三仄尾。新的楹联通则明确规定了“三平尾”和“三仄尾”皆为楹联声律禁忌。

只要掌握了上面最基本的五项规则,做到避免“失替”、“粘律”、“三仄尾”、“三平尾”,便足可应付大多数七言以内的联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出律”问题。


一剑lxd


我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我不去引经据典,就用大白话来说一下楹联平仄规则吧。这里先声明一下,我指的是一般的工对,其他花样的楹联这里暂且不说。

1),首先说楹联的上联:尾字仄收。

这一点在头条很多出联的朋友就忽略了。明明平字收尾的,非要人家给对出下联。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故弄玄虚。

所以,初学者还是把握住最基本的常识,从一般都工对开始,这一点一定注意。

2)再说上联的平仄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联多五言或七言句,这就需要你注意第,2,4,6,位序上的平仄不能全平或全仄。比如大家熟悉的“白日依山尽”这一句,如果做上联的话,日,山,平仄交替。再比如我写过的一首诗中,一个七言句“俗世红尘催白发”,如果做上联,世,尘,白,仄~平~仄。这个也是平仄交替的。

🧚‍♀️🧚‍♀️🧚‍♀️🧚‍♀️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要问,白,不是平么?不过我想说,白,在平水韵里是入声字,仄。

关于什么是平水韵,我在另一篇问答中,已经做了回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回答,或直接百度。

有一点需要知道,楹联不标注新韵的话,就是运用平水韵了。好多头条朋友,不记得入声字,就按新韵出联或对句,这有点不大讲究。新韵或平水韵在一副楹联中,一定要统一标准,不能混用。比如人家出的上联运用了平水韵,有入声字,而且这个入声字现在新韵是平,你就按平来对,这就不可以的了。依据上面说的那个位序上平仄的规则,平仄互替,你也能看出来那个联有问题啊,除非,出联者平仄真的没替,有问题。

所以,喜欢对对联的朋友,就需要下点功夫记下常用的入声字了。

3),再说下联。以平收尾。

这一点,需要初学的朋友记住。头条上很多下联就是以仄收尾的,仄对上联尾字仄,😦我孤陋寡闻,实在不敢恭维。

关于下联的平仄,依然是2,4,6,位序上的字平仄相替,并且与上联同位序上的字的平仄相对(相反)。

还是以上联的例句说明一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河~海,平~仄,与上联的日~山(仄~平)是不是对着?

同理,七言句的下联也是这样与上联对应着的。

4)另外,还有的对联六字或两字,三字,规律照旧。

5)也有的对联,上联是两个分句组成,前分句不一定是仄收,但2,4,6位序的字平仄相替是必须的,上联下分句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并且是仄收的。

🧚‍♀️🧚‍♀️🧚‍♀️

我对对联,用平水韵的话,一般都会把关键部位的入声字标注上的。

另外,在此也顺便告诉朋友们,在我头条下,有字幕版《唐诗三百首解析》(1~99首)诵读视频。重点是,我把唐诗里的入声字全部做了标注。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并查看。欢迎朋友们光临啊。🧚‍♀️🧚‍♀️🧚‍♀️

以上我简单做了关于楹联平仄规则的回答,希望对提问题的朋友有所帮助。

2020.02.29 把酒沐唐风


把酒沐唐风


简略当然就不准确。

(1)现代汉语1、2声为平,

3、4声为仄。

(2)自己看规律(字少从右)

上联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下联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3)从左面数位一、三、五可不论

二、四、六和尾字要分明。

还想简单,不讲平仄。



吉木1945


如果只是欣赏,建议多读一不同字数的对子,读着读着,就读出了语感,不会作诗也会吟了!!

如果是初学对联创作,牢记以下几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什么是平仄?

现代汉语的读法,大致上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上下联首字可以不相对,但一般还是要讲平仄。

3,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首字都是平音。上联末字仄音,下联末字平音。

就这么简单!!


笔架城私语


如果你愿意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你很快就会学会楹联平仄。

首先百度平水韵,把平水韵表复制下来,这样你就知道古语发音哪些是平,哪些是仄。

其次,楹联规律,一个句子里面一般平仄交替出现,多数是双音,即两个平声字和两个仄声互相间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再次,上下联平仄相对。即在相同的位置,如果上联是仄声,那么下面就是平声。反之亦然。

最后上下联相同位置词性相同,两句话意思相关,楹联就成了。


三目巨人


一:一幅对联中,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须一一对应!

二:用词也要上下对应: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数量词也要做到。

三:上联尾字须是仄声收,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结。

四:一般接现代诗词来对,除非出联者特别指出。如“一,”出联者标:一(古仄),那就下联接平仄来对。

五:联(横批):多为两联的意境浓缩,多为四字。


用户56431667223


楹联,它来源于诗,又高于诗,是诗的升华。楹联不像诗那样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但它一样要求平仄相和,读来朗朗上口,又寓意深刻。其实唐代诗人在写诗时,并未每句都去考虑它的平仄,更多的是参照先贤的格律,逐字的去考量、经过反复拿捏,上下句的关联,但是对仗一定要突出,正所谓天对地,水对山等等,以此类推。比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量词,动词,鸟类,颜色,都相对上下句之中。在看平仄上下相和,字字相对,抑杨有序,细读之郎朗,细揣之入木三分。故古代诗人,虽不像今人学诗者罔顾平仄(却写不出好诗),但字字句句贯通平仄,皆因古人比今人认真,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正是唐宋大家追求的完美。


清流澎湃


楹联的基本规则,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


三休堂李彦敏


对于这种死板的“党八股”,不感兴趣。


觉醒207580216


简单明了:

仄起平收

一三五不计

二四六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