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契丹稱霸二百多年,為什麼消失的無影無蹤?其主要原因?

用戶目及天下


中國自古以來民族眾多,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的一直默默無聞,有的曾經輝煌,有的延續至今,而本篇所要講的就是曾經顯赫一方,卻又神秘消失的契丹族。契丹的本意是“鑌鐵”,即堅固之意。《馬可·波羅遊記》裡面也提到了契丹,甚至由於當時契丹的強盛,以致讓西方以為契丹就是中國的代表。

當時金戈鐵馬、揮斥四方的契丹不可一世,阻斷了宋朝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楊家將與契丹激戰沙場,才得以保證宋朝暫時免受外敵入侵。契丹所建立的遼國與宋共同佔據著中國的大部分江山南北對峙達到一百六十年之久。契丹民族不僅創立了強大的軍隊,也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那麼為什麼這樣個強大的民族後來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從此銷聲匿跡了呢?難道是宋朝最終吞併了遼,以致契丹民族隨著契丹王朝的衰亡而消逝了嗎?據史書記載,遼國的滅亡並不是宋所為,而是曾經臣屬於遼的“女真人”所為。這樣說來未免顯出歷史輪迴之悲涼,民族與民族之間,國與國之間不是吞併就是被吞併。

當時領導女真部落的是完顏阿骨打,他驍勇善戰,帶領屬下部隊在遼國內攻城略地,建立了自己的獨立王國“金朝”後來隨著金國的不斷壯大和契丹王國的不斷衰亡,契丹人被逐出自己的國土被迫西遷,在今天的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西遼”,又稱“哈喇契丹”。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哈喇契丹人重新振作後,也曾經強盛一時。

可是歷史就是這樣,人們並未因為契丹的退讓而放棄繼續對它的追逐,最終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又將餘數不多的契丹人趕往更加遙遠的地方。契丹人被迫再次背起行囊,離鄉背井,來到了今天的伊朗南部。

也許按照這樣的歷史趨勢,契丹最終會遠離中國領土,去演繹另一段歷史。可是後來的發展卻出乎人們的預料,契丹的歷史此後即中斷了,那麼契丹人難道真的踏上了更遠的生存之路嗎?對於契丹人到底去到哪兒了,史學界一般有幾種猜測:一是契丹人在被迫西遷中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二是契丹人到了伊朗地區被伊斯蘭民族同化掉了,三是金、蒙戰爭爆發,契丹人有的投靠了蒙古,有的散落於全國各地。

這些也都是些猜測而已。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考古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發現了大興安嶺、雲南等境內都有契丹人的後裔,這些群體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等方面與史書上記載的契丹人有共同之處。

不論契丹人現今身在何處,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的輝煌。大家是怎看的呢?期待你的點評。


天天開心歷史


契丹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少數民族,他們建立的國家叫做遼國,建國時間非常長,也可以說是遼朝。契丹對我們中國乃至世界歷史影響非常大。說契丹消失的無影無蹤,主要原因是對契丹關心不夠多。契丹對今天的影響隨便舉三個:

1、俄語的契丹代指中國。契丹所在時代位於元朝之前,雖然當時美洲國家還不認識我們中國,但是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影響已經過了中東,到了歐洲,比如說東歐的俄羅斯。在斯拉夫語系中,中國一直都是契丹的發音,表示在契丹時期,契丹就是代表中國。我們知道今天聯合國五常中,主要語言為中文、英語、法語和俄語,什麼日語德語韓語西班牙語在國際上地位遠沒有以上四種語言重要。而俄語的中國被叫做契丹,英語和法語的中國源自秦國(也有說瓷器,不深究),可見從某個角度來說,契丹對外國人的影響力和祖龍的秦國一樣意義重大。但是有多少中國人注意到這件事,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2、契丹發源地是東北。本質上,契丹上承鮮卑,下啟滿族,是一箇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民族,對其他少數民族建國影響巨大。契丹建立的南北面官制度對中國影響非常久遠,它的含義是在遼國,少數民族由北面官管轄,漢人由南面官管轄。我們可以看到清朝管轄也有這樣明顯分開的樣子,清朝對於蒙古、西藏和漢人的管轄完全不同,其精神內核就是南北面官。在清朝,民族沒有那麼多,很多其他女真都被認作滿族,其中就有達斡爾族。今天血緣DNA和考古發現,達斡爾族就是契丹族血緣後裔。在有清一代,皇后可以是滿族,也可以是蒙古族,其中滿族就包括達斡爾族,比如溥儀的皇后婉容就是達斡爾族人。所以可以認為,今天的滿族,在歷史上,是以和親的方式,將其他少數民族融合到皇族中,其中就包括達斡爾族和蒙古族。這是清朝統治穩定的重要原因。

3、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的歷史地位能和耶律阿保機相提並論,因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實現了中國對於絲綢之路的繼續控制。在西遼疆域,有一座重要城市,叫做碎葉城。在西遼建立前幾百年,有個盛唐詩人在此誕生,他叫做李白。碎葉城在中國境內有四個時期,一為唐朝,二為遼朝,三為元朝,四為清朝。所以契丹的歷史對於我們中國非常重要,否則這麼重要的地理和歷史的丟失,對中國影響巨大。比如今天土耳其就和中國爭西遼的歸屬權,他們認為西遼屬於土耳其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不承認西遼歷史。其實中國很在乎這段歷史,只是知道的人太少了,需要大量普及。

綜上所述,契丹對中國的影響巨大,是中國北朝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有很多歷史資料我們沒有認真分析,都塵封在史書中,需要我們挖掘。


夢香寒冰


強大的契丹人遼國,是如何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遼國鼎盛時期,不僅佔據了中國古代河山的一半,而且在當時許多歐洲國家眼中,遼國也成了超級大國。然而,這個強國的結局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僅這個國家崩潰了,而且所有的契丹人也隨之消失了。遼國的強大狀態被摧毀了。罪魁禍首不僅是一個部族而且還因為一隻叫做海東青的鳥。我們都知道,契丹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他們特別喜歡騎馬狩獵。而海東青兇猛矯健,是狩獵中最好的助手。


當時遼國皇帝祚帝非常喜歡這個鳥,認為它是草原王者的象徵。於是他一遍又一遍地派遣使者到女真部落去請求海東青。但是,如果你想要鳥就要鳥,沒有意識到派去送信的人個個都是荒唐至極。當到達女真部落的時候,看到了漂亮的女孩,不管他們是否結婚,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或者他們願意不願意,都強行讓人家姑娘陪自己玩。當女真人部落的人看到這個場景時,他們真的上氣不接下氣。然後他們認為他們已經被遼國壓迫了這麼多年,強迫他們送錢和禮物。最後,還是被別人欺負到頭上。因此,他們個個都是非常恨遼國,於是他們就暗自臥薪嚐膽。苦練精兵,三年之後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金國,開始起兵反遼了。


一個剛剛興起的金國,即使你訓練得再多也不會強到哪去。他究竟是如何剷除比他強幾十倍的遼國的呢?當時的金國皇上完顏阿骨打是一個深諳權謀的人。他當然直到要打敗遼國肯定不能硬碰硬,所以他就與宋朝達成了一個協議,一起滅掉遼國。但是呢遼國的皇帝明明知道金國準備造反,但是還是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完全不上心。直到金兵直接拿下了遼國的好幾個城池,才意識到應該好好的鎮壓一下了,但是要怎麼鎮壓呢。


當時,大遼王朝與以前不一樣。皇帝不僅行為荒謬,而且他的部下也心懷邪惡的意圖和反叛的思想。所以金兵起義後,幾位不守規矩的大臣說:“真龍大帝,只要到前線散散步,叛亂分子就一定會不戰而敗。”天祚帝從小就生活在溫室之中。他從未見過戰爭的真實面目,所以當其他人煽動他時,他認為他是對的。他真的跑去前線。為了彰顯自己氣勢,他帶了70萬名士兵去金國與20000名士兵對戰。可以說,遼國35打1個。那一天,他再也贏不了。事實上,天祚帝一到戰場,就聽到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宮廷裡有叛亂的官員,他們建立了另一個大遼政權。當天祚帝知道這個消息時,他驚慌失措,無法與金王國作戰。於是他從前線返回,撤回來平叛耶律章奴的叛軍。


結果,金軍趁機湧入。將偉大的遼王朝,光榮200多年,由於在窩裡鬥,被金兵的兩萬兵馬輕輕鬆鬆的消滅了。最奇怪的是遼朝被摧毀後,150萬契丹人一夜之間就消失了。因為金人很恨遼人,所以啊,打敗遼後,他們下令殺掉所有反抗金國的契丹人。存在了百年的強國遼國,就這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許都風采


契丹是我國曆史上北方的重要政權,立國約二百年,強盛一時。其消失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契丹國的滅亡,另一個是契丹族的湮滅

一、契丹國亡

曾經有很長時間,亞歐大陸的許多國家將契丹等同於中國。它控制的領土,在全盛時的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疆域遼闊,與北宋互稱南北朝。

遼聖宗時契丹國勢達到頂峰,此後開始走下坡路。

1、國內政局混亂,爭權奪利

遼聖宗去世後,遼興宗即位,生母蕭耨斤攫取了權利。她清除異己,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重用被廢黜的貪官,又將兄弟們封王,甚至孃家的奴僕也到各地為官。

隨著遼興宗長大,親政日期的臨近,蕭耨斤預謀廢立,最終落敗,太后一黨被剷除。

2、連年用兵,耗盡國力

遼興宗時期,先是與宋朝摩擦不斷,並迫使宋朝妥協,達成了"重熙增幣"。其後,連年對西夏用兵,兵役徭役繁重,百姓流離失所。戰爭的失敗又使得軍力開始衰落。

3、貪汙腐敗,掏空國庫

遼道宗時期,政治更加腐敗,土地兼併嚴重。道宗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不顧民間疾苦。朝政上更是奸臣當道,賣官鬻爵,貪汙成風。

遼道宗崇奉佛教。遼朝的僧侶約佔總人口的3.6%,大量社會財富都用於修建寺廟和進行宗教活動,而國庫逐漸被掏空了。

4、民族壓迫,逼反女真部

契丹國勢日衰之際,天祚帝前往混同江巡狩,女真各部落首領應命覲見皇帝。在"頭魚宴"上,天祚帝令女真首領們跳舞,輪到完顏阿骨打時,卻被他拒絕了。多年來,女真人一直飽受契丹貴族壓榨,在此時,積蓄的不滿終於爆發。

二、契丹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契丹滅國之後,不過百十年,契丹族就似乎消失了。上百萬的契丹人口去了哪裡?他們的後裔又在何方?

1、與漢族融合

遼滅亡之後,契丹族的地位下降。許多人更改了姓氏,與其它民族通婚,在農耕地區,慢慢地融入漢族社會。

2、與蒙古族融合

一部分不願臣服的契丹人,逃往了蒙古。他們與蒙古族通婚,逐漸地融入了蒙古族。在蒙元滅金的戰爭中就有他們的身影,著名的謀士耶律楚材就是契丹後裔。

3、與中亞民族融合

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遼滅亡後,帶領一部分契丹人建立了西遼政權,最終落腳在中亞。他們與當地人融合,其政權後被蒙古成吉思汗所滅。

由上可知,契丹滅國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政治腐敗、國力衰弱,民不聊生;外部原因是女真族強勢崛起,武力強盛,二者共同作用,促成了契丹的滅亡。

契丹民族消失的原因在於他們融合到了各個民族之中,不再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


春秋硯


遼國的契丹人,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他們其實從來就沒有消失過,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滅後,男人戰俘多半被殺,相當一部分成為下民,權貴多被勞役。大部分契丹百姓四散奔逃,其中南下與漢人融合,西北遷入陝甘寧,集中在張掖、敦煌、嘉峪關等地,小部分散入青藏、遠及新疆、中亞,北則融入外蒙。不願走的女人多以戰利品賞賜給軍功將士,與女真通婚、繁衍,契丹血統融貫滿漢蒙藏回與維族等,終匯成中華民族血親的大家庭。


孩提幫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契丹興起之時,是以北方王者的姿態見諸於史書。遼國的建立者耶律德光在汴京登基稱帝建遼。

  遼國幅員遼闊,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而且遼國創造性的搞“一國兩制”,為了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管理,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了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包括另外的“五京”制,五部表現出其靈活的治國策略。而且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輻射涵蓋了西域地區。

  遼國被後來崛起的金國滅亡後大部人契丹人選擇了歸順金國,受到了金國的嚴格管制。

  金國毀滅了契丹文所寫的全部書籍,嚴禁契丹人學習契丹文,契丹人只能被迫接受現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融合,契丹人逐漸融入了金國社會之中。當然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轉投周邊的南宋、西夏等國,融入了漢族和党項人當中。

  蒙古崛起之後,金國滅亡,契丹人又開始跟隨蒙古人四處征戰,著名的如耶律楚材。元朝滅亡之後,一部人契丹人也跟隨蒙古人北遷,重新過起了遊牧民族的生活,形成了如今的達斡爾族。而另一部分沒有北遷的人,則分散在了中國各地地方,並逐漸和當地的民族相融合。

  他們也將自己的姓氏進行了改變,比如耶律姓氏的人,一般改為劉姓。一部分留在雲南地區的契丹後裔則分別改為了阿、莽、蔣等姓氏,也有人改成了蕭姓和石姓(“在元朝落藉雲南的契丹族將士的後裔,約有十五萬人”,分佈在雲南保山地區、臨滄地區等處,以阿、莽、蔣、楊、李等為姓。據這些人的家譜記載與碑刻資料,證實他們是契丹人後裔。如《阿公碑文原序》載:“公原籍乃遼東人氏,宋末(南宋末)時公之先祖(阿)保機”)。

  遼國被金滅亡後宗室耶律大石西奔建立了西遼。西遼建都中亞,耶律大石號稱“菊兒汗”,並擊敗了塞爾柱帝國聯軍,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西遼最後也亡於蒙古。跟隨耶律大石遠走中亞的契丹人最終接受了伊斯蘭文化,逐漸融入到了中亞民族當中。


趙燕雲


要說為何契丹消失,先看看契丹的歷史。

兩個圖騰分別是青牛和白馬的原始部落融匯在一起,形成了契丹族。在歷史的記載中,公元628年,契丹歸順與唐,對其進貢納稅,在這期間,契丹內部爭端不休,實力不強。而到了耶律阿保機時,他統一了契丹各個部落,建立契丹國,在之後又改名遼,讓契丹一時無比強大。儘管宋朝被稱為中國,然而遼國的疆土足足是宋國的兩倍之多,鼎盛時期的契丹的強大可見一斑。

然而契丹實在是倒黴,與大宋對峙數十年一直處於優勢地位,可卻被歸順自己的女真族滅掉了。在女真族首領完顏阿古打的帶領下,女真人直接打敗了遼,並取而代之,建立金國。這是契丹滅亡的根本緣由。可是明明擁有著璀璨的文化,契丹族又怎麼會在老師上銷聲匿跡呢?

歷史學家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

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由於長時間被其他民族統治同化,以至於忘記了自己的族源。

二, 遼被滅後,大部分在漠北的契丹族人逃亡西去,到了伊朗的克爾曼地區,由於當地伊斯蘭教文化鼎盛,在一代代的同化下,這部分契丹人已經完全成為了伊斯蘭教徒。

三,在之後的金與蒙古的戰爭爆發後,契丹人投靠了蒙古。由於蒙古帝國幅員遼闊,在南征北戰中,契丹人被零散地安排在各個地域,被當地同化。

不過除了以上三種原因推測,也有人認為生活在大興安嶺,嫰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交匯之地的達斡爾人是契丹的後裔。


肖塵


導語

說契丹稱霸二百多年有點言過其實了,就連《遼史》自己都說:“遼之諸帝,在位長久,令名無窮,其唯聖宗!”,也就聖宗朝實現了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他時間契丹還是相當被動的!

究其原因還是其社會制度的原因,按錢穆老先生的說法就是缺少文化教化!

01契丹的起源與發展

  • 起源:公元388 年,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和宇文部的戰爭使落難的宇文部分裂為庫莫奚和契丹兩個部族。契丹遊牧於西拉木倫河流域。至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三年(公元437 年),契丹遣使朝獻,首次被載入史冊。此時的契丹是以奴隸社會的形態存在的。
  • 發展:大約在5 世紀中葉到6世紀中葉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契丹都是以古八部族聯盟的形式存在於北部地區角落裡緩慢、艱難的發展。之所以以聯盟的形式存在,是為了抵禦強鄰侵襲而抱團取暖。因為此時,他們東鄰早已封建化的高麗,西、南、北皆有強大的遊牧民族。然而,正是他的弱小與無感,才獲得了不錯的發展空間與時間。

02契丹的崛起與衰敗

  • 崛起:在世界上偏安一隅安靜的發展歷程中,隋唐時代的對外政策可以說促進了,刺激了契丹的快速發展,也使得契丹有了足夠與中原文化的接觸時間。這期間無論是契丹貴族與中原朝廷的交流,還是因為戰爭導致的契丹與中原人口的流動,或多或少的使得契丹民族的漢化歷程,或者說受文化的教化程度逐步加強。這是契丹能夠崛起的根本原因。至916年,耶律阿保機建遼稱帝,契丹正式以國家的形式開始存在!
  • 衰敗:遼歷經九帝,共209年。如果再加上耶律大石的西遼至1218年,總共近三百餘年的歷史。如果打開《遼史》看到最多的應該遼皇族內部之間的鬥爭,殺妻滅子的內亂多次上演。歷史的巧合之處往往是內亂先作而外患隨至。

總結

西遼的滅亡,是遼以國家形式的徹底滅亡。題主所說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不符合歷史史實的。契丹族人經歷幾個世紀的發展早已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契丹族的南征北戰,也為我國的多民族發展貢獻了較多的力量!


活著就是一種情懷


契丹族

契丹族(英語:Khitay)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遼。

天慶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於保大五年(1125年)滅亡。

戰敗後的契丹族西遷進入西域,西遼延慶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又稱“哈喇契丹”,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

西遼於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蒙古所滅。其後,契丹人在長時間的各民族大融合的洪流中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五指哇歐


曾經顯赫一時的遼帝國在宋金夾擊下滅亡後,契丹族並沒有迅速滅亡。公開史料顯示,遼國滅亡後,部分契丹貴族在耶律大石帶領下逃亡到中亞,建立了西遼政權,而另外有一支遼的宗室後裔留在金朝繼續做官。

當然沒有蒙古人的崛起,契丹人可能會相對順暢的融入中原文化或者在中亞繼續保存自己的民族。可惜,蒙古人的崛起不僅讓西遼灰飛煙滅,也讓金朝迅速走向滅亡,在這之後契丹人死的死傷的傷,僅存的一小部分則輾轉流離散落到了中亞至東亞的各個地區,並很快融入了當地的文化風俗中。在融合的過程中由於契丹人在本地數量上不佔優勢,文化上又缺乏輸出的能力,自然會很快消亡。

但是契丹人的血脈卻並沒有斷絕,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進行的研究,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達斡爾族和雲南均在中國,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契丹人的血脈仍然在中國大地得以留存。所以當年蒙古人稱中國為“契丹”,而被蒙古統治200多年的俄羅斯,現在仍然稱中國為“契丹”。

如此看來,那些當年在中原王朝周邊叱吒風雲的力量,像蒙古、契丹、女真,如今都徹底融入了中華民族,成為這個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