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土壤不板结?

凫山小峰


土地板结化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过量而且不懂得调节,导致了某些元素偏高偏低破坏了土壤当中的团粒结构等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土壤板结的原因

①灌溉不当:如果说种植的次数比较高,而且又经常灌溉,并且是大水漫灌,这样的土地非常容易板结,因为它加剧了土壤分散。

②有机肥料少:我们使用的化肥过多,某些营养元素偏高或偏低,它破坏了土壤当中的团粒结构。

③长期浅耕:我们说深耕了不好浅耕也不好,如果长期浅耕会形成犁底层,这样再经过每年的深度挤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这样它的土地表面积水,一旦水消干涸,就像是池塘没有了水就会裂出大缝。

土地预防

①使用有机肥:我们使用有机肥它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呢?腐熟的农家肥当中有机质仅有2.4%,如果说你用了1万斤的有机肥,在实际当中它只,增加了土壤当中0.06%的有机质,这可以看出并不是一两次就可以改善的,破坏容易重建难。

②使用有机胶结剂:也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松土改良剂,一包一公斤,大概是在60块钱左右。具体的改良方法如下

一撒施:使用松土改良剂一公斤,然后于40公斤的细土粉混合均匀。然后均匀的撒施,再通过深耕,钯地。

二生长期使用:植物在生长期也可以使用,一亩地使用400克用水融化1000倍左右,然后通过滴灌的方式对整个田地进行滴灌三次,使用清水多次溶解。

这种东西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板结化改良是比较难,即使是现在的科技你使用松土改良剂也需要3~4次。一两次根本显示不出来效果,而农家肥的作用又非常小。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土壤板结是农民,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农民种地对无机肥的依赖太严重,使用有机肥的次数又太少。为了产量,对土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才导致土壤板结。

农民知道土壤板结的原因,但是知道也解决不了。因为农民也要吃饭,不投入化肥,产量低,投入了化肥地板结。地板结可以慢慢治,没饭吃农民可等不了。



土壤板结,主因是土地缺少有机质,化肥,农药把土壤里的有机质,生物菌都消耗了干净。唯一能培养土壤有机质的蚯蚓,也没有适合的环境生存。现在除了在多年水田池埂与柴草垛下,农村也看不见蚯蚓了。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4种, 腐熟的农家肥,制作好的有机肥,秸秆还田,微生物菌肥。

1 腐熟的农家肥:

改良土壤,对农家肥的需求量很大。即使农民自己养了鸡,鸭,鹅,猪,羊,牛等家禽家畜,腐熟的粪便也是不够用的。

除非是养殖场,或者以养殖为生的农民,才有可能供得起四五晌田地所需,再多就需要大型养殖厂了。

腐熟的农家肥,每小亩需要3000到4000斤,用四轮车拉是2立方米。一晌地15亩,就是30立方,五垧地是150立方米,这些农家肥农民养的家禽家畜,加在一起也不够。

不够就需要买,羊粪与牛粪相对便宜。最低价格40元每立方米(有点稻壳稻草),这时可以考虑买进,大量买价格还可以谈。可是明年投入这么多农家肥,许多农民不认可,造价太高。

2 制作好的有有机肥:

改变土壤板结的第二个办法,是购买有机肥。市场上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也不同,多数在22%到40%之间移动。

并且每袋以80斤为主,每袋价格在60到80元之间。如果田地里全用有机肥,每晌地最少15袋,而且要年年用才能有效果。

老稻田每亩地需要纯有机质80到100斤,40%的有机肥80斤装,才提供32斤,还缺50斤有机质。缺少的有机质可以用腐熟的农家肥补,或者加大有机肥的用量。


3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地有机质,最省钱的办法,这和我们柴草垛底子是一个原理。柴草腐烂,使地里的有机质越变越多。

这种方法虽然省钱,但是问题也很多。因为个地的气候不一样,秸秆靠气温腐烂,一旦在水田秧苗下地前。秸秆没腐烂没,对秧苗的成活率影响很大。

秸秆还田里,秸秆也不是越多越好,还田量在每晌地15000斤,超过这个量,水稻的产量就会变低。但是在第二年产量会有所提升。


4 微生物菌肥:

说句实话,我对微生物菌肥并不太认可。许多农民都是因为农资商,才使用的微生物菌肥。他们的建议是每晌地两袋,然后减一袋复合肥。

对微生物菌肥越了解,对农资商的说法,我就越怀疑。他们告诉农民的使用方法有三个,一个是苗床土,二是底肥,三是返青或分蘖肥。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个方法的利弊,苗床土有营养土,我们是强酸性营养土,对生物菌一定有影响。接下来,育完苗后秧苗一叶一心开始打杀菌剂,生物菌基本都消灭了。

从拌苗床土到秧苗一叶一心,一共是15天左右。这期间,微生物不是在干土里生长,就是在淹水的环境下生长好。而我们都知道,微生物存活需要干湿度适当。

干土的含水量太低,苗床浇水后的含水量又太高。在加上杀菌剂,微生物菌肥里起作用的,我真怀疑是有机质,而不是生物菌。


在底肥里使用微生物菌肥,以农资商告诉的使用方法,和直接用有机肥没有区别。微生物菌怕紫外线暴晒,可农民在扬底肥后,多数都要等个一两天,才能把微生物菌肥盖在泥土里。

被太阳晒了两天的微生物菌,真不知道还有多少是存活。

在返青或分蘖使用,返青与分蘖时的地里水分都高,这对微生物存活影响很大。而有的农民地里水绵很多,他会使用杀菌剂,来杀死水绵。

水绵是一种菌,不是草,杀死水绵的同时,微生物菌也被杀死了。


要想使用微生物菌肥,最好在底肥使用。挑阴天扬肥,随后大犁盖土,然后间隔15天左右再耙地,这样的微生物菌成活的应该会很多。再有数量上,每晌地两袋一定是不够的。

以上四种方法,就是改良土壤不板结的秘方。在没有别的新方法出现以前,这四种是目前,最先进实惠的了。


田俊超白


小雄家也种地,对土壤也有点了解,要说土壤板结的问题,其实有些土壤本身比较疏松,就算平时很少施用农家肥,土壤也不板结的,而有些土壤本身就比较粘,下雨后暴晒是容易板结的;那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土壤不板结?小雄认为,平时多松土、多施用农家肥来改善,此外,可以的话,弄些其他更好的泥土来中和下,下面具体说说:

土壤有几种,每种土壤的特性不太一样,小雄这边的农村最常见的就是那种沙土了,因为靠近海边嘛,土层深厚疏松,不用担心土壤板结的问题,平时耕种很容易,下雨也不用那么担心淹水,因为这样的土壤水渗得比较快,也就是说保水性能差;要说遇到土壤板结的问题,那就是我自己院子里填的一些泥土了。

因为地势比较低,建房子之后,就叫人运了一些泥土来填高,那些泥就是黄泥,比较粘结,硬成块了也是不好锄地的;之前家里人在院子里种菜,黄泥土部分也种菜了,耕地的时候,家里人就老说这样的泥土太差劲了,都敲那么多次了,还老成块的不散碎,真怕种菜不容易成活了。

后面种菜了遇上下雨天,菜是长活了,但是随着一天天的出太阳,土壤板结了,淋水施肥都不好渗下去,菜长得并不好,后面家里人拿锄头来松土,发现土壤太结了,菜的根系都难以长更发达,吸收不到更多的养分,当然长得不好了。

知道了这个问题,后面家里人平时有空就特地多松土,然后再淋尿水、草木灰、淘米水之类的,菜也慢慢长好了;然而这样做比较累,土还是比较容易板结,后面我就铲了其他地方的沙土过来翻耕掺和那些黄泥土,加上平时经常松土,被沙土混合了之后,那些黄泥土也不像之前那么板结了,也算是有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小雄还想说的是,要是家里有鸡粪鸭粪牛粪这些,跟草木灰拌了腐熟之后给比较容易板结的土地施肥,或者是看到谁家清理鱼塘,去运些塘底淤泥来放到容易板结的地里,随着土壤被翻耕,土壤板结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善的,这是我在老婆农村家所了解的情况。

她们那边的人养家禽、牲畜比较多,而土壤就是那种黏土容易板结,人们还种庄稼吃,一般都是用农家肥来减少土壤板结的问题,而肥沃的塘底淤泥也是可以用的,就是拿斗车拉比较辛苦,要是土地离得近,倒是方便这么做。


乡村小雄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不管是种庄稼还是种菜,还是家庭养殖花卉,土壤板结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板结的土壤通透力差,吸水、吸氧及营养物质的吸附能力降低,会使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板结时,土壤孔隙度减少,通透性差,地温降低,供肥、保肥、保水能力弱。土壤板结还能延缓有机质分解,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地力衰退。

要想知道怎么改善土壤板结,先要知道土壤板结的原因是什么。

土壤容易板结,第一个原因是土壤本身的原因。黏性大的土壤,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和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溉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板结。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足,腐殖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也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酸碱变化明显,导致土壤板结。

耕作中长期或单一地偏施化学肥料,农家肥严重不足,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土壤有机质下降,也会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长期施用硫酸铵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地膜和塑料袋废弃污染物,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会形成有害的块状物,在土壤中长期不能降解,也会造成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也会因为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另外,暴雨后土壤表层细小的颗粒被带走,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黏粒、小微粒在积水处或流速缓处沉淀干涸,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明白了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多措并施,改良板结的土壤。

土壤团粒结构不足土壤板结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想预防土壤板结或者改良板结的土壤,就要想法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和保持团粒结构增多。

对于黏性大的土壤,必须注意预防,要重视优质有机肥的使用,尽量减少单一的化肥施用。优质的土杂肥,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高,更容易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重视秸秆还田,可以极好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粉碎的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等施入土壤都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禽畜粪肥中牛羊粪有机质含量高,是改良土壤板结的首选。对于板结的土壤,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少量使用或不使用。

土壤板结以后有机质含量少,微生物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数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改良板结土壤施入的有机肥需要大量的土壤微生物来分解。所以在补充有机肥的同时,也要加大土壤有益微生物的补充。

另外,对于雨后土壤板结,要注意及时划锄,确保土壤表层的通透性。不管是大田农业还是园艺种植,多进行中耕划锄,既可以锄草灭害,也可以改善土壤。尽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除草剂对植物、病原体、土壤微生物及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加重土壤板结的罪魁祸首之一。


齐东晏子


土壤板结,是土壤恶化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土壤上种植作物,根系会不停地受到伤害,难以健康成长。

土壤板结的原因,一是化学肥料超量使用,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三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差。

解决办法:

增施有机肥。各种有机物,包括畜禽粪便,秸秆等都可以。

增施生物菌。建议使用多功能微生物,比如我们的1号多功能组合菌。

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及除草剂的应用。这些东西破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内微生物环境。




生态种植技术


近年来,耕作地土壤板结的情况日趋严重,尤其是大棚设施内土壤状况更为严峻。这与我们平常粗放式的种植管理模式不无关系,比如说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的滥用、大水漫灌等。

土壤板结后会导致原本的团粒结构被破坏,有机质流失,土壤容养能力降低,打破土壤生态平衡。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养分吸收不了多少,氧气供给不足,还很可能伴着高盐分,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根都长不好还谈什么产量和品质。

那么该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土壤不板结呢?依农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合理使用化肥

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土壤板结的罪魁祸首之一,想要预防土壤板结状况的发生,在使用化肥时就一定要适度。要根据作物需肥情况合理配比各化学元素肥料,在预防过量的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

二、重视有机肥的施入

有机肥的松土作用众所周知,但因其增产效果不明显,农民朋友们不愿意多这么一份投入。有机肥的效果本就不在增产,而在于提品质,维持种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回报是大于投入的。不过我们在使用有机肥预防土壤板结时,一定要用彻底发酵腐熟的,否则会事得其反土壤会更加板结。




三、适度翻耕

在种植一年生作物前,要根据作物根层对土壤进行适度的翻耕,保障土壤的疏松透气性,但翻耕一定要适度,过度的翻耕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缺失。对于多年生的果树作物来说,可采取中耕除草的方式进行松土。果园生草,覆盖绿肥也有预防土壤板结的作用。

四、避免大水漫灌

在对作物进行灌溉时,要避免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会使得土壤流失,钙镁等元素沉积,造成土壤板结。田间生产经验告诉我们,大水漫灌的危害除了板结土壤外还有很多。因此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可以使用滴灌浇水,也可小水勤较。

五、适时补充农用有益微生物

农用有益微生物的添加,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加速土壤物质循环,提高土壤“活性”,从而预防和改善土壤板结情况。因此农民朋友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可适当向土壤中补充农用有益微生物。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免费的农业分享者——依农看天下。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依农看天下


土壤板结与常期使用化肥而放弃农家肥有关,但也有小部分土质含沙质少,本身就是黏性土质,加上常期又用化肥,所以土壤就更板结了,用锄头挖的时候它会来一大块,不会碎成小块,用锄头打碎它时,它的泥巴还会黏上“锄老壳”。一但天气干燥,它的土块象石头一样的硬,保水保肥特差。如何让土壤不板结,【留守傅姐】平时是这样做的,具体如下。

种之前深挖深翻土地,亩撒农家肥1500斤

深挖深翻土地是改善死板硬结土壤的一个重要环节。深挖深翻可以让上层透气地层到下层,让下层不透气土质到上面来,这样可以调和土壤的死板结构。以每亩撒农家肥1500斤,农家肥可以是各种发酵的人畜粪,也可以是各种炸油的残渣枯肥,还可以是各种植物燃烧的灰烬等。

农家肥可以加强土壤的肥力,更能使板结土质由死板硬结慢慢变得疏松通透。后面种庄稼时,尽量采用农家肥和化肥搭配使用,不要光用化肥而放弃农家肥。虽然农家肥使用起来麻烦,但它可是保持土壤蓬松的好朋友,是土质质地的调合剂和改良剂。



土质本身是黏性土质

土质是黏性的土质一般山上的土地较多,这种土质一时半会想改变它很难,要经过数年的辛苦努力才能达到蓬松要求。

① 山上各种枯枝败叶较多,把它们收集起来,集中腐烂在土地里,腐烂后的渣渣就是死板硬结的改良剂,它腐烂的汁液浸到地里,还可肥土。不过这个要坚持好几年才行,如果只一年两年的话效果不佳。

② 黏性土质主要还是含沙质较少,也可以增加土地的含沙量。但这个更累更麻烦,要从远处运来沙土倒在土地里,然后再深翻细耙。这个不建议这样做,累并且辛苦,还不能增强土壤肥力。




总结:土壤不板结的方法,一是深挖深翻,二是亩撒农家肥1500斤,三是多用残枝败叶腐烂肥土,最后是可以增加土质的含沙量。不管那种方法改良板结土质,种庄稼时都要用农家肥和化肥搭配使用,才能使土壤不板结。

关注【留守傅姐】,了解农村一草一木农家 的生活琐事。

留守傅姐


要使土壤不板结,一是深翻土地。二是保持土壤墒情。三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土杂肥和人畜粪。四是利用冬闲种植紫云英等绿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