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发育都对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养分等环境条件有什么要求?

古今次位面


马铃薯的环境条件要求比普通作物要严格。要培育马灵尊的高产栽培,首先要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什么样不好的环境是对它有影响的。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和高产量。下面来跟朋友们分享重要的几点

第一:水

马铃薯的需水量相对较大。对于每公斤干物质,需水量约为400千克。一般来说,黑土所需的水量很少,砂质壤土中的含水量较多。种植时,土壤早期充满,萌芽的豆芽不能出土,直接形成许多小土豆。当干燥早,严重时,马铃薯碎片(植物)在雨后收缩并腐烂,导致幼苗缺乏。虽然出苗阶段土壤水分的缺乏会刺激根系的发育,但根系的延伸会受到较长时间的抑制,根系的分布仅限于20 cm土层,土壤水分适中,根系可达60厘米。

在生长期的长期干旱中,土壤水分缺乏,植物薄而直立,叶子下垂,下部叶片卷曲和变黄。在块茎发育期间,管顶部缺水会影响块茎的形成,或者块茎表皮的皮质细胞被塞住,并且马铃薯皮老化并被迫成熟。如果天气和降雨恢复了良好的发育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会重新增强,营养物质将被运输到块茎中,块茎将再次开始生长,并且会出现“绿化”,也称为次要现象。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导致收获困难,易引起块茎感染,特别容易发生晚疫病,降低马铃薯块茎质量,影响贮藏。

在0-40厘米的耕作层中,土壤水分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75%,植物正常发育。根据早熟品种的实验分析:芽初期消耗的水量约为种植时水分含量的33-46%,开花期25-35%,10-17开花后20天%,黄叶开始时约8-17%。中晚熟品种处于开花和茎生长的整个阶段,直至茎和叶停止生长,这是块茎形成和膨胀的时期,比早熟品种长。

第二点:温度

马铃薯是喜欢凉爽气候的作物,无论是霜冻还是高温。在中国中原地区,大部分都是在春季和秋季种植,以避免夏季高温的影响,马铃薯块茎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2-16度。当温度低于15度时,芽可以发芽但不能生长。块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6-18度,最大不超过21度。当温度超过25'0时,块茎生长缓慢。当温度超过290℃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植物的营养物质消耗超过营养物质的积累,块茎停止生长,块茎中的淀粉含量显着降低,食物质量不好,马铃薯皮是粗糙,马铃薯很薄,产量很高。低。为了克服高温对马铃薯的影响,第二季用于通过使用小水和浇水来降低地温。

第三,光照

马铃薯是一种喜欢光的作物。在生育期间的长期照明期间,植物种植密集,植物彼此覆盖。茎和叶很长,延迟了块茎的形成,削弱了植物的抗病性并大大降低了产量。

每天的日照长度也直接影响马铃薯植物的生长和块茎形成。长时间的晒太阳可以加速茎叶生长和嫩芽开花,但是抑制了块茎的肿胀。短时间的晒太阳对块茎的形成比较有利,但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正常来说,晒太阳的时间正常为11-13个小时就可以了,这样茎叶既能很好的发育,有了光合作用增强,块茎也会高。

第四:营养素

马铃薯形成很多块茎,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在肥料的三要素中,武陵马铃薯所需的钾含量最高,其次是氮,磷较少。所需比例约为4:2:1。当钾充足时,它可以促进块茎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并加强植物。抗病性。钾肥不足,植物生长受到抑制,节间变短,茎缩短,植株密集,叶片呈深绿色,后来为古铜色,棕色枯叶。生产更长或纺锤形的块茎,烹饪后山药呈灰黑色。此外,在没有微量元素的情况下,马铃薯也会出现疾病迹象。例如,当硼缺乏时,块茎变小并且发生裂缝。

第五:土壤

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是表土层深,结构松散,排水和通风良好的土壤,以及黑钙土和沙壤土等有机质。土壤粉末货币影响仇恨线和块茎增大的发展,马铃薯形状不规则,芽眼凸起,皮肤不通,产量和淀粉含量低。当土壤呈微酸性(PE5.5-6.5)时,适合块茎发育。在碱性土壤中,块茎容易出现皮肤粗糙。想要种出好的马铃薯这五点还需要牢记。







乡野英子姐


你好,我是营养师,很高兴与你分享。

我老家地处高原坝上山区,雪川农业高海拔的马铃薯优质发源地。对于马铃薯的生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所谓坝上,在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处,海拔最高能有2000多米,小时候这里的人们个个都是小红脸蛋,高原红呀。

这里夏天特别凉,冬天特别冷,光照时间长,早晚温差极大,土地肥沃优质,自然灾害少,造就了优质马铃薯的生长条件。对,这些也就是优质马铃薯所需要的气候条件。

坝上的马铃薯含淀粉量及其高,小时候在奶奶家,秋收的时候,挖完的土豆会分大小等级,挑拣完后,奶奶会用一个大筐装满满一筐土豆,烧火后,大铁锅满满闷一锅土豆,熟了揭开锅的时候,就会发现,个个都是开了花的大土豆,再准备点蘸料,孩子们连土豆皮都顾不上剥,就你推我抢开始吃。

味道是沙甜的,又沙又甜,甚至还有点泥土的香味。

马铃薯生长对光照又很大的要求,所以适合高原区。马铃薯是长日照作物,需要充分的光照,若开花期植株密度过大,互相遮光严重,会造成大量落花,影响产量。

在老家的田地里,处处可见的是大片的土豆地,待开花的时候,很美,白的,粉的,娇嫩的花心沾满花粉。一眼望去的花海,淘气的孩子们会摘下来做花环,土豆的花很美。

到每年的9月,就是土豆成熟的季节了,有经验的农人看秧苗就能知道地里的土豆子长的好不好,在孩子们眼里挖土豆是个很有意思的农活,因为在庄家边上,大一点的孩子们会用石头垒起小灶台,随便捡来柴火,把土豆蒙在里边,等它慢慢烤熟。

那种记忆,是时光不会倒流的美好。

土豆生在中,最值得提的应该是肥料。有句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马铃薯生长期短,又属于高产作物,需要的肥料也比较多。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的氮肥量最多,其次是钾肥,需要的磷肥较少。

记忆中对于土豆生长的照顾,就是农人的施肥工作了。

另外,因为土豆在开花的时候雨水水比较多的,所以很容易会发生一些病害,所以就需要提前做到预防,这样才可以让土豆更好的生长发育。

顺便来说,作为营养师,土豆的营养价值也是不能不提及的。

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老人常吃是很不错的。另外土豆还有降糖降脂、美容养颜的功效。在水肿或者浮肿的时候,土豆片敷也是很有效果的,这也是我亲测过的。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土豆生芽后一定不要再食用了,生的芽其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龙葵碱”,一次性摄入0.2—0.4克时,就会诱发食物中毒。

祝好~


注册营养师晓冀


1.温度

马铃薯是喜凉作物。一般块茎在4℃以上芽眼就能萌发,但萌芽速度极其缓慢,12~18℃发芽较好。茎叶生长适温为20℃左右,块茎膨大的土壤适温为16~18℃,25℃以上不利于块茎发育,而利于芽的生长;块茎膨大适宜气温是15.6~18.3℃,如果高于21.1℃块茎生长速度迅速下降,块茎形成最高气温为26.7~29.4℃。块茎膨大要求较低的夜温,以12~14℃为宜,适宜的土壤温度是16~18℃,25℃以上时输送到块茎里的养分不积累,而用于芽的生长。土壤温度高于29℃时块茎生长几乎受到抑制。不同品种对温度要求有差异,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产量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光照

发芽期要求黑暗条件,黑暗有利于成苗,光线抑制芽的伸长生长,促进芽加粗、组织硬化和色素产生。幼苗期和发棵期长光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的发生。

较强的光照有利于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光照不足,茎叶徒长,结薯延迟。长日照促进茎叶生长和开花,结薯期适宜短光照,短日照有利于块茎的形成,且成薯速度快,一般在每天11~13h日照下,马铃薯发育良好。

3.水分

发芽期间种薯中所含水分就能满足生长的需要,但土壤中水分含量影响初生根的生长和茎的伸长,播种前必须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幼苗期前期保持干旱,后期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发棵前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后期要逐渐降低,防止茎叶徒长;结薯期块茎以细胞分裂和膨大为主,要求土壤水分供给充足且均匀。





家乡农村


马铃薯生长发育分别对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养分等环境条件有以下要求:

对土壤的要求:马铃薯是浅根系作物,吸收范围较小,同时块茎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因而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条件好,以壤土和砂壤土为好。轻质壤土透气性好,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播种后块茎发芽快、出苗整齐、发根也快,有利于块茎膨大。在这样的土壤中,块茎淀含量高、薯皮光滑、薯形整齐。马铃薯喜欢偏酸性的土壤。PH 值为 4.8~7.0 的土壤都可种植马铃薯,最适宜的土壤 PH值是 5.0~5.5。PH 值为 5.6~6.1 时,多数品种生长良好,在偏酸性的土壤中,块茎淀粉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当土壤 PH 值达到 7.8 时,不抗盐碱的品种生长开始受到影响。

对温度的要求:马铃薯要求冷凉气候。当气温过高时,植株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都会受到抑制。据测定,当日平均温度超过 25℃,夜间温度超过 23℃时,块茎的形成和膨大都会受到抑制。出苗后,18℃的气温最有利于茎的伸长生长,6~9℃时生长缓慢,高温则引起植株徒长。叶片生长的下限温度是7℃,最适温度是 12~14℃。较低的夜温最有利于叶片的生长。植株可忍受的极限低温是0.4- 0.5℃ ,-0.8℃ 时幼苗开始遭受冻害,-1.5℃时茎部遭受冻害,-3℃时全株枯死。在40℃的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形成块茎所需的最适气温是 17~20℃,10 厘米地温 16~18℃,低温下块茎形成早。

对光照的要求:马铃薯的生长、株型结构和产量的形成等,对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都有强烈反应。光照强度不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与茎叶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马铃薯植株的光饱和点为3 万~4 万勒克斯,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合作用也开始降低。据测定,在 3000 勒克斯的光照下,块茎干重只有 1.6万勒克斯光照下的1/15~1/20。马铃薯茎叶的生长喜欢长日照。当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时,有利于茎叶进行光合作用,对地上茎叶健壮生长和开花结果都非常有利。块茎的形成和发育要求日照短、夜温低的条件。如在 12 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产物向块茎中的运转速度为 19 小时光照下的 5 倍。夜间温度越高,光合产物向块茎中的运转量就越少。夜间长、气温低的条件下,块茎生长最快。在短日照条件下,茎的伸长生长停止较早,块茎发生也较早,植株提早衰亡。光照长短对匍匐茎的形成无影响,但能影响到匍匐茎的长度,即长日照促进匍匐茎伸长。光照长短、光照强度和温度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如高温一般可促进地上茎的伸长生长,而不利于叶和块茎的发育。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温的不良影响,而使植株矮壮、叶片肥大、块茎形成较早。因此,高温(适温范围内)、短日照条件下,块茎的产量往往高于高温、长日照条件下的产量。

对水分的要求:马铃薯是喜水作物,由于根系分布浅、数量少,对干旱条件十分敏感。马铃薯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同。发芽期芽条仅凭块茎内的水分便能正常生长,待芽条发生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才能正常出苗。此期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40%~50%。出苗后到开花期随着植株的生长,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幼苗期由于植株较小,气温不高,蒸腾量不大,所以耗水量较少,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 10%。为促使根系下扎,在苗期应相对保持地表干燥、土壤深层潮湿。苗期应保持土壤相对湿度为55%~60%。到发棵期,植株生长速度快,叶面积不断扩大,因而蒸腾量也不断加大,这一时期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 30%~40%。因此,这时要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在发棵的前半期要保证土壤相对湿度 70%~80%,后半期可逐步降低土壤湿度,以便适当控制茎叶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后,植株的需水量仍然很高。据测定,该期的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 50%以上。这个时期应分别于初花、盛花、终花阶段浇水。这三次水缺少一次,会减产 30%以上。块茎膨大后期,是淀粉积累的主要时期,这时应适当保持土壤干燥,土壤相对湿度以 60%左右为宜。

对养分的需求:马铃薯是高产作物。矿物质养分在产量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马铃薯吸收最多的矿物养分是氮、磷、钾,这三种养分是促进根系发育、茎叶和块茎生长的主要元素。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马铃薯块茎约需氮5千克,磷2千克,钾11千克。此外还需要碳、氢、氧、钙、镁、硫等营养元素和铁、硼、锰、铜、钼等微量元素。除碳、氢、氧是通过叶子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和水中摄取外,其他营养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营养条件对马铃薯生理过程和产量影响很大。适量氮素能促进枝叶繁茂,叶色很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的作用。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结薯延迟,易受病害侵害,引起产量损失;氮肥不足,引起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褪绿成黄绿或灰绿、分支少、开花早、下部叶片早枯等,最后产量减少。在早期管理时发现植株缺氮要及时追肥;氮肥过多可通过控制灌水来调节。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虽少,却是植株健康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当磷肥充足时,幼苗发育健壮。磷肥还有促进早熟、提高块茎品质和增强耐贮性的作用。缺磷时,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茎秆矮小,叶片变小,叶色暗绿,光合作用差,块茎薯肉会出现褐色锈斑,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需钾量很多。钾肥是苗期生长发育的主要肥料。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肥能延长熟期,块茎大,产量高。缺钾时,植株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除了氮、磷、钾肥之外,马铃薯的生长还需要钙、镁、硼、锰等矿物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产量会降低。缺钙时块茎会空心和变黑;缺镁会导致叶片叶脉坏死,植株早衰,降低产量。缺硼植株生长缓慢,主茎和侧芽的生长点坏死,植株呈丛生状,抗旱能力下降。缺锌引起株型异常,叶片上出现褐色,青铜色斑点,最后变成坏死斑,叶片变薄变脆。缺锰时叶片脉间失绿,逐渐黄化,顶部叶片向上卷曲,严重时,幼叶叶脉出现褐色坏死斑点。这些矿物元素对马铃薯生长都起一定作用,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一般不需要施用。

以上便是马铃薯对温度、水分、土壤、养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以供参考。


多伦淖尔我的家


大家好,我是地狱天堂,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一共有以下几点要求。

1、土壤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便于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便于耕作、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的风险、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相应的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地减少土表裸露面积。及时中耕培土,阻断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的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高。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影响薯块的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的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的膨大带来额外的压力,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再次,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张开,极易感染病菌。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和薯块。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的排除,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华北生长的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的马铃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是出在光照上。马铃薯花芽的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的分化。

日照的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的分化以外,还可控制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和匍匐茎的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中则表现的是早熟品种的特性。

不同时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的芽苗是保证植株旺盛生长,进而高产的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的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催芽,促进短壮芽的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为薯块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长日照条件。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的快速生长,马铃薯80%的产量就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的控茎叶生长的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的损耗,而较大的昼夜温差又能够极大限度的保障淀粉的积累,促进薯块的快速膨大,为高产打下基础。所以,短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强光照是这个时期最佳的光照条件。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的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的水分,现在芽苗的生长。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即可。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根系的发育,培育矮壮苗,所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即可。

发棵期:这个阶段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的时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70%~80%。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和生长发育,开始需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的80%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薯块的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端粗、中间细的葫芦状。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4、如何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

水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植株中90%是水分,而块茎中也有80%的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极其重要。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的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的商品品质,干旱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重的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的商品品质。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保持水分充足,可以增加淀粉含量。在干旱年份,定期定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也可以增产0.9%~13.9%。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是关键之一。严格根据不同时期马铃薯的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钾肥的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苗期是钾的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以提高植株的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5、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比较喜欢在冷凉的环境中生长,当温度达到7℃以上时,种薯就可以发芽,而温度达到12℃的时候,芽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出苗。当然,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3~18℃。切忌温度过高,芽苗生长速度过快,易形成细长、瘦弱的高脚苗,最终导致整体植株生长较弱,抗病性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品质。

茎叶的生长比较适合在16~22℃的温度环境中生长,此温度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光合能力增强。当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茎叶的生长开始减慢,到达35℃时,植株停止生长。当然,温度低于7℃的时候,生长也基本停止。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环境非常适合薯块的干物质累积,白天相对高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夜晚温度较低,能够减少植株对干物质的消耗。




湘野辉哥


答: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这个问题我比较了解,下面我就针对此问题来一一做出解答,希望对大家有用。

马铃薯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努力适应周围环境的自然习性。可以这么说,在马铃薯的栽培方面,我们生产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种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马铃薯的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环境的反应有自然特性。因此,在种植马铃薯时,首先要了解这些知识。

【第一】:自然温度条件。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山地区,当地年平均气温5℃~10℃,最高平均气温21℃。由此可见,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冷凉低温的特点。

在我国,由于马铃薯栽培经过多年的人工干预,已经培植出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在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种植。

(1):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在播种之后,只要地面之下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达到7℃~8℃,幼芽即可正常出土,缓慢生长;10℃~12℃时幼苗可很快出土并茁壮成长。由于我国地形复杂,气象条件也复杂多变,一些地区播种早的马铃薯在出苗后会遇到晚霜, 一般气温降至-0.8℃时幼苗即可受冷害,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气温降至-2℃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会枯死、变黑。但马铃薯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一旦气温回升,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

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左右,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植株生长迅速。但气温持续升高,生长速度会逐渐缓慢。当温度升至42℃时,茎叶停止生长。

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15℃~17℃,在这个温度条件下,花粉育性最高。但气温持续低于5℃或者高于38℃时,生花粉育性会停止,则花不开。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

(2):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的块经膨大要求较低的夜间温度,以12℃~14℃为最适宜。块茎膨大的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6℃~18℃,在这个温度条件下,块茎生长迅速。但气温持续升高,块茎生长速度会逐渐缓慢。25℃以上输送到块茎里养分主要用于芽的生长。尤其是土壤温度过高且又逢干旱的情况下,会造成芽的萌发。当温度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同样,但气温持续降低,块茎生长速度也会逐渐缓慢,当温度低于2℃时,块茎会停止生长。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两种会遇到块茎生长反常现象,一是播种后块上的幼芽不出苗而直接长成了新的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会直接影响出苗率,造出缺苗断垄;二是在块茎生长过程中遇到长时间干旱和高温时即可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大块茎上又长几个小块茎,形成畸形薯块,即二次生长。

第一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马铃薯发芽后,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这是马铃薯的自保机能。播种早的种块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即可正常生长,或者发芽的种块适时不种不要过分提前就不会产生薯生薯现象。

第二种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干旱缺水,土壤温度高,管理办法是厚培土和均衡浇水,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第二次生长,提高商品性状。

【第二】:充足的光照。

马铃薯属于喜光作物,在长期间尤其是幼苗期、发棵期以及结薯期,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这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目前,中国种植户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属于长日照类型的。 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势强,生长期短,块茎大、产量高。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温度差异大,能够满足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如果马铃薯在幼苗期、发棵期以及结薯期,光照时间短,光照不充分,光合作用弱,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就会降低。

当然,马铃薯喜光,并不是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光照。在幼苗期之前,也就是处种子状态时,要求黑暗的环境,日照反而会影响薯芽生长,并导致组织硬化或产生色素。 在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时间光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匍匐茎的发生。在结薯期适宜短光照,成薯速度快。

马铃薯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能够积累丰富的有机物。

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因此,株行距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大行距,小株距。小株距保证了亩株数,大行距又满足了马铃薯生长通风透光的要求。

【第三】:合适的湿度。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想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马铃薯的具体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同时和各个成长阶段也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植株所在的具体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

由于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气候条件复杂,下面就结合马铃薯各个成长阶段,来介绍一下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

在发芽期,由于中国的马铃薯一般是种薯栽培,发芽期所需要的水分,种薯完全可以满足。但这并不等于不需要水分,土壤中需要含有容易被根吸收的水分,否则根不会延伸,芽缩短,不能出苗。

在幼苗期,要求适当的浇水,要求适当的土壤湿度占饱和持水量的50%~60%。前半期保持湿度干旱,然后连续保持湿润,一来可以满足光合作用,二来可以提高光合生产率。

发棵期对水分的要求,前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占饱和持水量的70%~80%,促进马铃薯加速发棵。后期则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从饱和持水量的80%逐步降到60%左右,为转入结薯期提供条件。

在马铃薯的结薯期,块茎生长以细胞体积膨大为主,要求土壤水分供给充足和均匀。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占饱和持水量的80%~85%。

因此,要使马铃薯高产,必须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一般情况下,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整体来说,马铃薯对水分的要求是:整个生育期不能缺水。浇水的原则;只灌半沟,不漫垄背。收获前停水,降低土壤湿度,促进薯皮老化,提高商品质量。

【第四】:充裕的肥料。

肥料对马铃薯的成长必不可少,马铃薯生长期短,又属于高产作物,需要的肥料也比较多。对马铃薯来说,肥料是高产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营养,马铃薯就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所需肥料中的营养元素种类,主要是氮素、磷素和钾素“三大要素”。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氮肥量最多,其中是钾肥,需要磷肥较少。

(1):氮肥。

对马铃薯来说,三要素中,氮肥对产量增加的效果最为限制,并维持到很高的施用量水平。氮肥的作用是促进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氮肥能够促进马铃薯叶色浓绿、枝繁叶茂,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很大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氦肥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前期是施肥适量,如果施肥过多就会引起植株疯长,最终导致结薯延迟,降低产量。 再者,枝叶疯长还容易受病虫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果氮肥施肥不足,侧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杆矮小,叶片色泽暗淡,花期早,叶片早枯等,不利于光合作用,最终也因为植株生长势弱,降低产量。

(2):磷肥。

相比于氮肥,磷肥在马铃薯生长中所需要的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重要的肥料。尤其是磷肥对马铃薯根部的发育有很好的效果。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如果磷肥充足,幼苗发育健壮,同时还能够促进块茎早熟、提高块茎的品质,提高耐贮性等作用。

如果磷肥不足,对马铃薯的植株和块茎生长都有影响。缺乏磷肥,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免疫力低,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同时,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对块茎的影响更为明显,表面看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会发现果肉会出现褐色锈斑,而且这种症状会随着缺磷程度的严重而增加,褐色锈斑相应地扩大,蒸煮时果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钾肥。

和磷肥一样,钾肥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也比较少,但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如果钾肥充足,则植株生长健壮,茎杆坚实,充满韧性,叶片增厚,免疫力强。同时,钾元素还能够促进淀粉的形成,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尽管钾肥可能会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如骨马铃薯缺钾肥,会导致叶片变小,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后期容易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发生早枯,影响光合作用,同时造成根系不发达,块茎小,产量低,匍匐茎缩短,品质差,蒸煮时果肉易呈灰黑色。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营养元素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硼、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当植株缺少这些微量元素时,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影响马铃薯的品质,降低产量。但由于我国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一般不需另施加。

据试验测定,一般马铃薯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大约为纯氮肥5.5千克,磷肥2.2千克,钾肥11千克。氮、磷、钾需求大至比率2:1:4。在中原二季作生产中,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氮肥投入。

【第五】:地利条件。

在土壤方面,马铃薯对土壤性质方面,要求疏松透气、适应范围比较广,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土壤,因为块茎是在土壤中生长,轻质土壤有足够的空气,块茎能够顺利进行呼吸作用。轻质壤土土壤肥沃、疏松且不粘重,透气性特别好,不但能够促进块茎和根系生长发育,还能够积累淀粉的沉淀。

相对如一般性质的土壤,用轻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种薯发芽时间短,发芽速度快,出苗整齐,出苗健壮,生长的块茎品质好,产量高,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采收方便。

如果土壤是黏重的土质,种植马铃薯时,最好做高垄栽培。黏重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会出现排水不畅,导致土壤密闭不透气,容易造成马铃薯后期腐烂。

另外,土壤粘重容易板结,会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田间管理措施得当,比如排水通畅,干湿有度、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相结合,保证土壤的肥力充足的基础上,马铃薯的产量往往还是会高产。

对于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该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为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比较弱,一旦温度升高,就容易出现缺水现象。一旦雨水较多,就容易将沙土冲走,很容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难。但是,由于沙土粘性低,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在土壤酸碱度方面,马铃薯比较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5.6~6的微酸性沙壤土。发芽期要土壤疏松透气,土壤板结则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同时会延迟出苗时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土壤之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也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这会降低马铃薯的品质,使马铃薯染上疮痂病。如果土壤条件无法改变,在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需要选择抗病品种,同时施用酸性肥料。

以上答复是针对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环境条件,希望对大家有用。

谢谢!!!


赣鄱农事通


你好, 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土壤质地以及通透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沙壤土地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 沙壤土松软,适合回温快,有利于及时出苗,便于生长,生根长大,不容易积水,减少土地缺氧感染病菌的风险。收货方便表皮光滑,个头比较大,但沙壤土地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相应水分蒸发得快,容易缺水,尽可能的减少土地裸露面积,及时培土,防止水分蒸发的快。1.光照长时间有比较好,有很多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华北马铃薯能开花?南方的确不能开花,这就是咱们说的光照的问题,这就是光照时间长和时间短的区别,2.下面咱来说一下,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中暑会水分校可维持生长所需,土壤不易过湿,以免土壤通风性不佳,幼苗期保持在土壤湿度,大概在60%左右即可,家暑期马铃薯的水分大概在80%左右,这样有助于马铃薯的生长,最后祝大家中出又好又大的马铃薯。






阿杜在港城


马铃薯是一种喜冷凉怕热的作物。薯块播种后,在10厘米地温5~7℃条件下开始萌芽。如果播种后持续5~10℃的低温,幼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不易出土甚至形成梦生薯。当土温在10~20℃时,幼芽能很快出土,其发育最适温度是13~18℃。茎叶生长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7~21℃,最低温度为7℃。当日平均温度达到25~27℃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呼吸作用旺盛,光合作用降低,同时蒸腾作用加强。日平均温度达到29℃以上时,植株呼吸作用过盛,结薯延迟甚至匍匐茎伸出面变为地上茎


爱之男儿当自强


马铃薯同其他作物一样,在生长和发育的每个时期,对环境条件都有独特的要求。这些条件能否得到满足,决定着植株生长是否旺盛和协调,是否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水分、营养、光照和土壤等方面。

  1、温度

  马铃薯是一种喜凉怕热的作物,在海拔5000米及北纬70度的地区也可以种植。马铃薯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不适宜太高的气温和地温。马铃薯在发芽期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都由种薯供给,这时的温度是关键。当10厘米土层的温度在5~7℃时,种薯的幼芽在土壤中就可以缓慢地萌发和伸长。太低的温度对马铃薯常常造成危害,当气温降到零下0.8℃时幼苗和植株的叶片即受到冷害,降到零下1.5℃至零下2℃幼苗或植株会出现明显的冻害,部分茎叶枯死,降到零下3℃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期遇到零下0.5℃低温花朵受害、零下1℃时花朵死亡。

  2、水分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要量是很大的,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的幼苗期,由于有种薯贮藏的水分,即使土壤中缺水,也能正常萌动、发芽和出苗。此时的土壤含水量一般以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轻微的干旱还可以刺激根系的充分发育,为后期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孕蕾期开始到块茎膨大期(即开花至茎叶停止生长),马铃薯对水分的供应就变得极为敏感。这一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一旦缺水,块茎的产量将大幅度下降,并难以用其他技术措施来弥补。

  3、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宜范围比较广,除过黏、过酸、过碱的土壤外,都可以栽培马铃薯。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保水透水力适中的沙壤土和轻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马铃薯的根系分布浅,块茎生长需要有足够的空气。最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土壤是含有机质较多、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和排灌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土,可以早发芽、早出苗,以后发棵快,结薯早,薯形正常,外表光洁、淀粉含量也高。过于黏重的土壤,因通气排水不良,影响根系的发育与块茎的膨大,产量低,淀粉含量少,薯形不整齐。

  4、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快。若生育期间长期光照不足或在荫蔽缺光的地方,茎叶容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削弱植株抗病能力,对产量影响很大。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形态结构的形成和产量的多少,与光照强度及日照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马铃薯的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都需要有较强的光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有利于茎叶的光合作用,对于马铃薯的枝叶繁茂,健壮生长和开花结果都非常有利。马铃薯植株在各生长期对日照时间长短要求不一样,在发棵期喜欢长日照,在结薯期要求白天的光照时间短一点,最好有较长的夜间和较大的温差,这样才能有利于结薯和养分的积累,使块茎个大、干物质多、产量高。

  另外,光照对马铃薯块茎的幼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如果把休眠期通过后的块茎放在散光下,块茎发芽后就是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芽也不会长得很长。

  5、营养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对肥料的要求很高,肥料是形成产量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营养,马铃薯就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所需肥料中的营养元素种类,主要是氮素、磷素和钾素“三大要素”。马铃薯吸收的钾素量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据资料介绍,每生产1000千克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全钾11千克、氮素5千克、磷素2千克


山里阿弟


马铃薯生长对水分有什么要求?马铃薯种植有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两季种植方法。马铃薯种植在各地都有,由于不耐高温,南方适合冬季种植,长江以北可以分春和秋季种植。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没有其它农作物那么严格,在土壤墒情比较差的地块也能生长。因此,马铃薯适合西北干旱地区种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