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春捂秋冻的育儿经验有没有科学道理,春季照顾宝宝要注意什么?

然然妈咪育儿


春季天气变化多端,又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由于气温变暖,病毒、细菌活跃起来,而天气变化又大,对免疫功能较弱的幼儿来说,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患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不仅影响健康、发育,而且会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如心肌炎、风湿病等。因此,掌握春季幼儿保健知识,提高孩子们的免疫功能,做好防范很重要。


仁爱堂客服


“春捂秋冻”是前人流传下来的育儿经验,有些宝贵的经验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废弃,所以春捂秋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生活中应该怎么运用春捂秋冻呢?春捂到什么程度呢?请看继续往下看。



运用“春捂秋冻”时要注意什么

春捂着适合北方,初春北方是春寒料峭,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所以春捂中的春说的是初春,不是整个春季。如果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还在春捂就是捂汗了。而且春捂到什么时候还要看天气,孩子和妈妈对气候的感觉差不太多,如果妈妈感觉热了就先减衣试一试,如果没有感觉到冷就可以给孩子减衣了。可先减上衣再减裤子,再换鞋子,最后换帽子。



注意南北差异。

北方的春季气候变化比较大,几乎每天都会刮风,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的两到三点刮的是干燥的风,有时会夹带着风沙。如果正在户外可以把纱巾蒙在宝宝脸上,以免沙粒刮到宝宝眼睛里。在南方春季气温已经比较高了,防晒是必要的。



注意地域气温的差异。

给大家举个例子,曾经有这样一家人,五一劳动节一家人到北戴河游玩。妈妈觉得北京已经是春暖花开,北戴河离北京不到300公里的路途,气候不会有多大的差异,所以没带多余的衣服。

但是等到了北戴河,站在海边吹着海风,却感到寒气袭人,孩子牙齿打颤,冻的哆哆嗦嗦。无奈只好回到汽车里,隔着玻璃窗望一眼海浪就打道回府了。

带宝宝出门一定要带上备用衣服,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天气也会变化的,可能也会有刮风下雨,气温骤降的可能,所以一定要想周全。


我是然然妈咪育儿,很高兴能够为你分享孕产、育儿、喂养、产后恢复知识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谢谢!!!

然然妈咪育儿


春捂秋冻的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春秋两季气温多变,是各种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和流感的多发季节。

老辈人用春捂秋冻的方法应对换季时的气温变化,可以说是非常有科学性的。

春秋两季气侯复杂多变,忽冷忽热的,大人们不注意都非常容易感冒生病,何况小孩子。他们还不懂得怎么样照顾自己,甚至不会表达自己是冷了还是热了!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多注意观察照顾他们,帮他们科学的预防天气变化引发的各种疾病!

春天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的,有时还倒春寒。这时候如果过早减少衣服,很容易得流行感冒和一些传染病。所以春天还是要适当的捂着点儿。秋天是气温由热变冷,人要逐渐去适应天气变化,冻着点是锻炼自己增强对寒冷的耐受性,好应对接下来更加寒冷的冬天。

那么春季照顾宝宝要注意什么?

在春天里我们一般以15度为准划分减掉衣服的时间。春天里如果有连续两周的时间为15度以上,就可以给孩子脱下衣服了。但是一些重要的部位还要注意保暖,比如肚脐不能露,脚和关节不能露,头颈部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半身腿脚要保暖。减衣服时不能因为太热一次性都脱了,而应该一层一层的减。在昼夜温差大的时候(8~10度)还要跟着增加衣服或减少衣服。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捂的太多也不行,反而更容易着凉感冒。通常的感冒不是因为太冷冻的,而是在身上出汗的时候突然被风吹了,引起体温骤然下降导致的。

宝宝们一般活动量大,出汗多。如果穿的太多,温度又高的时候,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判断宝宝的衣服薄厚是否合适。首先我们不能摸宝宝的手脚和脑门这些暴露的部位参考,而是摸宝宝的脖子,脖子温热,就说明孩子不冷。反之就是要多穿点衣服了。

当然,春天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合理安排好做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好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好了,今就先和大家分享到这儿吧!祝您的宝宝在这个春天快乐健康的成长!


强风劲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春捂秋冻”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这个还要从我大学的一位导师说起,她是安徽省一位有名的儿科医生。

就比方说“秋冻”,夏季过渡到冬季时,人的机体不能一下子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稍微多穿点,来保护机体。等到了冬天,身体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寒冷,这个时候就不必要再为宝宝过多的捂了。

照顾宝宝应该从自身做起,因为宝宝天生就爱模仿,你们是宝宝每天密切接触的人。要讲究卫生,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衣服要干净整洁。外出归来、餐前和便后应洗手,养成睡前刷牙、洗澡或洗脚的良好卫生习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家庭幸福美满😊


猪八一妈妈


有种冷叫做奶奶觉得你冷
案例:
星星出生后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奶奶照顾的,奶奶在照顾星星生活方面处处小心,很担心自己的宝贝孙子感冒了。开春了,星星妈妈想给孩子减少几件厚衣服,但是奶奶却不允许,并且告诉妈妈说“春捂秋冻”,春天更加应该给孩子捂得严实点,避免孩子受凉。妈妈拗不过奶奶,而且妈妈白天还要去上班。一天下班时候,妈妈发现星星不停地出汗,到了晚上,孩子突然发烧了,于是爸爸妈妈带着星星到了医院,医生诊断说孩子是捂热综合征。妈妈询问了奶奶才知道,孩子每天外出的时候,要穿一件秋衣,一件加绒毛衣,一件羽绒马甲,外加一件厚外套,就这样,孩子生生地被捂出病来了,看着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奶奶很懊恼,妈妈也很郁闷。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春天来了,经常看到小区里的孩子穿多穿少的都有,普遍是老人带的娃穿得多,妈妈带的娃穿得少。很多老人都喜欢使劲给孩子捂,而且坚信“春捂秋冻”,担心孩子受凉,但是过度地捂却也给孩子带来了健康问题。

“春捂秋冻”其实有道理

其实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温差的原因,如果衣服太少很容易感冒,而且春天会起春风,所以开春后起风了会感觉很冷,有时候甚至于让人感觉比冬天的时候还要冷,所以要适当的增加衣物保暖防止感冒。然而春天也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温度也有所回升,所以家长应该要适当地给孩子减少衣物,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老人怕冷,就给孩子捂更多的衣服,反而让孩子更加容易生病,严重的就会出现捂热综合征。

“春捂”太多,对孩子的危害

捂热综合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捂热综合症是什么?捂热综合症又名“蒙被缺氧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症。这种病症一般有以下表现:

1.造成呼吸困难,引起慢性缺氧。

过暖后导致大量出汗,会造成孩子的高渗性脱水。严重者真是还会出现并发呼吸衰竭、脑水肿、休克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更让人害怕的是,如若婴儿患上捂热综合征,病患病死率极高、后遗症也往往非常严重。

2.活动受限,影响生长

给孩子穿得太多,会导致孩子运动受限,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尤其春天,本身就是孩子发育得最快的季节,一旦错过,也会对孩子成长不利。

3.身体抵抗力变差

有句老话叫做“添衣容易减衣难”,给孩子穿得太多,孩子的耐受凉的能力便会减弱,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受一点凉就会导致孩子感冒,过度地捂热会让孩子抵抗力变差。

春季照顾宝宝该怎么做呢?

1.关注每天温度变化:

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适合便可,外出感觉不冷便可,判断孩子是否穿着适合,可以通过摸摸孩子颈部及背部的温度,有潮湿感说明孩子太热。

2.注意温差:

春天早晚温差大,所以孩子应该在早上和晚上,适当增加衣物,气温高的中午要减少衣物,避免出汗导致感冒。

3.关注宝宝的微表情

较小的宝宝还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家长就用该多关注宝宝的微表情,就拿小狮子来说,当他感到热的时候会表现的非常烦躁,不停的扭动,挠自己的耳朵等等。

4.让宝宝保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宝宝处于发育期,很多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进大脑组织快速发育,良好的睡眠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5.适当的运动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为了预防感冒和各种病毒,宝宝们在家里应该多运动,进行多项目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抵抗力还会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6.营养均衡摄入,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季还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营养方面,所以春季要为幼儿准备一些养生的营养食谱,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如果是幼儿,在提供了营养食谱后还要监督孩子,避免挑食咯

7.注意过敏情况,有些小宝宝会对空气中的粉尘及花分类过敏,所以家长在带宝宝外出时要做好防护。

春季为疾病多发的季节,除了要注意增减衣物外还需注意疾病的传染

预防呼吸道疾病,提防手足口病

春天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差。因此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要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地,尤其是密闭的公共场所玩耍。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狮子爱妈咪,是一名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小狮子爱妈咪


“春捂秋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也不能死搬硬套,春天使劲捂,秋天使劲冻。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有句话叫“过尤而不及”。

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终于等来了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有时昼夜温差比较大,气温不稳定,乍暖还寒。人们冬天穿的比较厚,即使到了春天,衣服衣服也要慢慢减下来,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才有了“春捂”。而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要适当的冻一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来抵御马上就要到来的寒冬。所谓“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季照顾宝宝要注意哪些事项:

穿 衣 篇

春季宝宝穿衣讲究“两凉三暖”的原则,“春捂”要“捂对地方。

1、“两凉”:头要凉,前胸也要凉。

头部是宝宝身体散热的主要部位,如果捂的太厚容易造成热量不能很好的散出去,导致宝宝头晕头疼。而前胸也是一样,不能捂的过于厚重,穿的太厚,捂的太严,不利于呼吸,也容易造成宝宝心情烦躁。

2、“三暖”:肚子,后背和脚丫。

宝宝肚子要做好保暖,如果受凉,容易造成肠胃疾病,如拉肚子,消化不良等;后背做好保暖也能有效的预防感冒发烧;而宝宝小脚丫上有着很多的穴位,连接着身体的各部位,如果受凉,也容易导致宝宝生病。

有的家长生怕冻着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给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这样对孩子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穿的太多,宝宝一活动就会出汗,而这时候再脱衣服,很容易导致宝宝因身体受凉而感冒。

那么怎么判断宝宝是冷还是热呢?

答:“两摸”

一是摸宝宝后脖颈和锁骨处。二是摸后背。

如果这两个地方有汗,说明宝宝穿多了,如果这两个地方凉凉的,说明要给宝宝添加衣服了。

还有就是宝宝早晚和刚睡醒午觉都要给宝宝添加衣服。

饮 食 篇

1、注重饮食营养均衡。

宝宝饮食要注意不要偏食,注意各种营养元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钙,铁,锌等的均衡摄入。这样才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2、尽量少给宝宝吃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不仅吃了会上火,对宝宝生长发育也没有任何益处。

3、多喝水。春季要给宝宝多喝水,不要让宝宝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可以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有利于钙吸收。

我是 ,喜欢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在带好宝宝的同时,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成长。


芒果妈育儿


春捂的意义是提醒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做好保暖工作很重要的,但一定要注意过犹不及!

我们讲究顺天时,相地利,安人和,要根据外界天气的变化,当地气候的稳定性及自身的体质差异而随时调整。比如湖南来说是春温多变,一下晴空万里,一下风吹雨打,个人认为分年龄段来做好“春捂”:

1.婴幼儿 最近是不会不出门的,室内温度不会有什么大差别 ,继续保持平时穿着;

2.要出门玩的小朋友 注意早晚不出门,因为早晚气温还是比较稳定的冷,不吹冷风,预防鼻炎,白天出门要备薄衣物随时换,保障宝宝活动后只有毛毛汗而不湿衣裳,一旦出汗及时擦干汗并换湿衣,每个小朋友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是真的也不同,如果穿着觉得他在燥热,身体有冒汗,一定要换透气的衣服!

3.学龄期、青春期孩子 体质好的稍微锻炼下耐寒能力是可以的,但是要保证手足、后背暖;

一定记住不要让孩子穿着棉袄在冒汗,春季汗出当风生病是最常见的了!

喜欢我的答案可以关注进一步了解儿童健康信息


中医儿科陈创


老人常说起“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到了春天时不要着急脱掉厚重的棉衣,秋天时不要立刻穿上冬装。

但是“春捂”并不是从头包到脚,“盲目春捂”很可能会让宝宝生病。妈妈们要这样做:

一、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春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适当增减衣物。毕竟“春捂”的意义是防止宝宝因为冷空气而受凉,而不是单纯的穿厚衣服“捂着”。

二、“春捂”也要看时机。早春因空气中的寒流还没有完全散去,如果过早的脱去棉衣,宝宝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非常容易着凉感冒。当天气正式回暖,孩子的新陈代谢快,活动量大,很容易出汗,这时就不要“捂着”了。

三、“悟”要悟对位置。总得来说就是:前胸后背、足膝部要保暖。因为宝宝的肠胃比较弱,小肚子要保暖;足膝部位属于下半身,循环比上半身弱,容易受凉,也应该保暖。头部是散热的主要渠道,可以适当凉一点。

怎样判断宝宝冷不冷?把手放到宝宝的颈背部,如果感到温热,说明衣服穿得合适;如果有些发凉,说明宝宝衣服穿得有点少了;如果潮乎乎出汗了,说明宝宝穿多了。


蜀部九爷


春捂秋冻,当然有科学道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按照这个思路给孩子穿衣服的。

道理大家都知道,是不是都做对了呢?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小孩,春暖花开了,他还穿着过冬时的装备;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时,却只穿一件单薄的卫衣。这种穿法就是错误的。

春捂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春天时多穿保暖,秋天时少穿抗冻。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穿衣的厚度,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逐渐增减。“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春秋季节气候变化就是这么快,孩子穿衣合适了,才不容易生病。

厚度不同的马甲,就特别适合这两个季节穿。

春季也是孩子身体生长最快的季节,这时候让孩子多晒晒太阳,均衡营养,多吃含钙质丰富的食物,也很重要。

细心的宝妈,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您。


小咘妈妈


这要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用现代观点来分析,这条谚语也是有理由的。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环变化的影响,体内形成了一种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冬天,为抵御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现出闭锁状态。东去春来,毛孔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皮肤开始活跃了,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使人有“春寒冻人透心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地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逐渐添加衣着,以适应外界环境。过早地穿上棉衣,不经适度的寒冷刺激,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当然“春捂”和“秋冻”都要因人、因时而宜,而且要适度,不能蛮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