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弱,能勝強;柔,可克剛;靜;能制動


弱,能勝強;柔,可克剛;靜;能制動

圖文來源網絡

如果給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蓋上一個符號,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小編第一個想到的是:太極。

太極分陰陽,即為黑白二色,預示著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也代表著中國陰陽相生相剋的人生觀。

古人認為萬事萬物沒有絕對性,弱,能勝強;柔,可克剛;靜;能制動。


弱,能勝強

老子壽誕的時候,有人曾經問他長壽的秘訣,老子沒說話,只是張開嘴讓大家看,人們大惑不解,老子解釋說:堅硬的牙齒都沒了,而柔軟的舌頭卻完好無損,所以柔弱可以勝過剛強。

“柔”可以說是道家最重要的一個字,老子經常讚美女性(雌),就是因為女性身上陰柔的力量。

老子曾經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水是天下最柔軟的東西,但是卻能夠擊穿最堅硬的岩石,這就是柔弱可以戰勝剛強。

弱小相對於強大來說,是一種初始的狀態,再強的生命,最初都是柔弱的。

從表面看,水珠確實渺小、柔弱,但水珠們匯聚到一處,便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它以冰、霜、雨、雪、雹等各種不同形式出現,又不斷流動,更具有無可比擬的耐心和韌勁——所謂洪水猛獸,水哪裡是卑微的弱者,它的“柔”是柔韌之“柔”,它的“弱”是表面用以矇蔽於人的智慧。

水的柔弱不是脆弱、不是孱弱,不是弱者的“弱”;同理。老子所謂的剛強也不是真正的強勢,老子所闡述的,只是兩種存在的姿態。

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故事多不勝數。以弱勝強,必不是真弱。項羽破釜沉舟,讓將士們的內心變得無比強大,

把數量的“弱”變成了力量的“強”;太極四兩撥千斤,是因為招數和智慧足夠強大,把力量的“弱”變成智慧的“強”,大自然是個巨大無比的轉輪,我們都在自然法則的掌控之中物競天澤,誰也逃不出這個維度。


柔,可克剛

柔,就是不要硬挺,要懂得彎腰。大風來的時候,堅硬的樹幹會被刮斷,而柔弱的小草卻能倖免。

《道德經》中說,“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在老子看來,剛強是不符合大道的。剛則易折,我們身邊那些飛揚跋扈,一味剛強的人,一般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孔子的學生中,子路的個性是最剛強的,勇敢好鬥。孔子早就說過他最後可能“不得其死”,他的結果真是很悲慘,在兵亂中被殺死。

《道德經》中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靜;能制動

金庸《倚天屠龍記》中說道: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

《大學》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以說,靜是安定、思慮和有所得的基礎。

一個人內心不靜,很難真正思考問題,做人做事也一定會驕矜、浮躁。

安靜的人會仔細觀察中審時度勢,更容易深入思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只有守靜的人,才能發現生活中的幸福和美。

浮躁的人、腳步匆忙的人總是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東西。

曾國藩年輕做事,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他的老師理學大家唐鑑先生送給他一個字——“靜”。

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獲益良多。

尤其在遇到重大問題時,他更是不輕易作出決定,總要通過幾番靜思、反覆權衡之後,才拿出一個主意來。

為讓氣氛更寧馨些,還往往點上一支香。每見到這種情況,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擾他。

生活中,也是這樣,有時候遇到一些我們暫時無法克服的困難時,不妨先放鬆自己的心態。靜心思考下應對策略,也許我們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