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切實抓好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


切實抓好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上強調,首都安全穩定直接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要加強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我們必須堅決執行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探索出人口經濟密集區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聯防聯控聯動新模式。

  完善統一的人口流動防控聯動機制。由疫情引發的全國性阻擊戰,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人口流動。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加速階段,加之傳統節假日和返鄉人員、大中小學校放假的特殊時期,這種中國特殊的人口流動狀況是導致疫情防控風險加劇的重要原因。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之初,一些地方出現了斷路封路的極端現象。雖然阻斷了病毒和人流,但也給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極大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防控的重點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一方面協調區域間的人口流動防控聯動,按照高中低風險等級切實落實分區分類精準復工復產,高度防範“鄰避運動”和“群體性事件”兩類現象發生;另一方面,協調同一區域內的人員合理流動,壓實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的同時,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的社會力量,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社會輿論引導和心理救助輔導等。

  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供應鏈保障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重要內容。疫情防控阻擊戰,從某種角度上是考驗一個國家的應急物資供應鏈保障能力。應急物資是指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必需的保障性物資,在應急管理中起基礎性作用。從這次疫情防控初期來看,疫情較重地方出現了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檢測盒等應急物資短缺現象,應急物資供應鏈安全保障是今後要大力加強的。我們急需建立一個集倉儲管理、加工包裝、運輸配送、信息網絡於一體的應急物資供應鏈體系,這樣才能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送得來、用得上。一方面,需要建立一體化應急物資採購供應體系,對應急物資原材料、重要零部件等進行分類和企業單位備案,按照應急響應級別啟動“儲備—調撥—配送”戰時工作方案,保障應急物資供應有序有力;另一方面,一個戰時應急高效運轉的交通網絡體系是應急物資物流配送基礎支撐,在集中統一的領導指揮下,軍隊、交通部門、地方交警等必須通力合作,合理配置並協調鐵路公路、交通要道站點的檢查檢驗檢疫,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避免過多或過少設關設卡,保障應急物資、重要物資的供應安全可控。

  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產業鏈聯動機制。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國際產業鏈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出口貿易也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為此,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應急物資的完整的產業鏈安全管理體系,即針對戰時應急需用,統一組織原材料供應、安排定點生產、規範質量標準,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要將產業按照戰時應急分類管控,尤為重點安全保障的是戰略應急資源產業、國計民生產業和國際產業鏈嵌入產業,如新冠肺炎疫情急需的醫療防護物資、檢驗檢疫疫苗、醫療器械、醫藥用品等應急資源生產。優化重要戰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佈局,既可以按照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又可以按照經濟地理區域或城市群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實時在線彙總地區物資生產使用情況。將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相關企業事業、研發單位等按照等級依次納入應急響應方案中,加強保障戰略物資生產安全。充分發揮科技智能產業作用,發揮其在萬物互聯、信息匯聚、優化調度、異地協同、遠程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助力抗擊疫情工作,應對戰時應急突發事件。

  構建統一的聯防聯控聯動大數據支撐體系。針對當前疫情防控進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發揮好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的作用,打造智能化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首當其衝的就是構建覆蓋全國的數據信息“一張網”,強力支撐和協調“一盤棋”工作格局。目前,新興技術已經在公開疫情信息、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控制病毒傳播、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緩解社會壓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得益於之前智慧交通、智慧安監、智慧消防等領域數據的綜合集成。在疫情防控的中後期,更要發揮數字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流動人口、經濟社會活動等公共數據實時報送、同步變更、自動核查效率,為科學防控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撐,提升政府綜合分析研判能力。同時,共建共有共享共用“數據池”,全面推進風險監測預警、風險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的共享“數據鏈”,最終形成統一的“客戶端”的“一網通辦”,推動突發事件事後處置向事前防範轉變,從而進一步支撐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範大學基地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