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祕密

與其整天得過且過,不如讓時間更有意義。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秘密

很多宅家帶娃的寶媽們已經膩歪了。“疫情結束,我最想做的事,就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呆一天,什麼也不做!”微信群裡一個寶媽如是說。

目前看,這個漫長又特殊的假期還會持續一小段時間。

這篇文章針對2個目前比較普遍的現象進行解析,希望幫助大家找到讓這個特殊長假變得更美好的秘密。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秘密

現象1、雖然也愛孩子,也知道應該陪孩子,可是自己就是不想陪,怎麼辦?

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大人的陪伴,而且還是心無旁騖的陪伴。

可是,道理我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當你只想刷手機,或者靜一靜什麼都不做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很自責,還會變得更加心煩。

我們在有的影視作品裡會看到主人公的心理鬥爭:主人公的腦海裡跳出兩個小人兒,一個魔鬼,一個天使,魔鬼更在意主人公自己的需求,天使的主張則更符合社會倫理規範。

天使告訴我們“你不是愛孩子嗎?那你應該好好的陪伴孩子啊。”

而魔鬼卻說“你不想陪孩子就不陪,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聽我說,想做什麼就做,不用管別人。”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秘密

其實,這兩個針鋒相對的小人兒,代表著人格的兩個層面:本我和超我。

本我,是本能;超我,是道德。

當本我和超我產生矛盾,應該怎麼辦呢?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本我的原始野性是非常寶貴的,如果這個“本來的我”能被接納和尊重,那麼人自然會發展為有道德的人,同時又不會失去他的活力。

本我是有生命的,而超我是來自外界的規範,是無生命的。

如果忽視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去陪伴孩子,最終可能不但陪不好孩子,自己的生命活力也壓抑了。

當你真的不想陪孩子的時候,不要用大道理給自己洗腦,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想安靜的待一會,等我休息夠了再跟你一起玩吧。”

孩子不會想要一個24小時陪著但心不在焉陪伴的媽媽,不如先接納自己不想陪伴孩子的事實,先好好的“陪伴”自己。

只有自己心情好了,才能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時候孩子也更能感受到一個正能量的媽媽。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秘密

問題2、孩子在家學習不積極,擔心孩子懈怠,期待學校老師的嚴厲管教,怎麼辦?

孩子在家確實會比在學校裡自在得多,然而這個問題的本質更多是來自家長自己的焦慮。

我們真正應該考慮的問題是,既然宅家不能上學,那麼如何好好利用這個假期,更好的促進孩子成長呢?

我想到兩個案例可以參考,一是來源於蔣佩蓉女士的書籍《給孩子一個間隔年》。本書記錄了蔣佩蓉的小兒子在小學畢業之後,沒有直接升初中,而是進行了一場為期一年的旅行。在旅行中,孩子親自參與行程制定與解決問題,開拓了視野,增進了和家人的距離。

看似落後的行為實則增加了孩子的遠見,學到了很多學校裡不教的東西。

另一個案例來自著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他是一個十足的反對傳統教育的牛人,他可以把自己兒子帶在身邊,親自給孩子上課,規定孩子不許上學。

也如這位父親的期待,其子鄭亞旗成長得非常好。

雖然我們不可能帶孩子去旅遊,也沒有多麼高深的學識,但是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力所能及做起。

比如跟孩子一起看些優秀的紀錄片或電影,之後一起討論對於影片的感受;

比如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還可以延展出關於讀本的周邊故事;

再比如跟孩子一起下廚,讓孩子體會包餃子、做饅頭的辛苦和樂趣,甚至讓孩子來自己制定一週的食譜等等。

雖然坐到學校裡的時間少了,但是讓孩子親自參與生活的點滴,誰說不是一種成長呢?

而且從孩子一生的角度來說,這個假期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

反而孩子對生活的愛,可以在日後反映到學習中。

孩子延期開學,宅家帶娃的你還好嗎?|讓長假更美好的2個秘密

中國人講,既來之,則安之。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那麼勇敢且淡然的面對它,宅在家裡也一樣可以活出精彩的生命。

(end)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