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工作,有谁知道当时吃香到什么程度?

百花争春我为先


香到他儿子在班里腰板直直的,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看谁顺眼才给他一截废胶片。


lyb46619


1980年,我的姨夫从部队退伍回乡,由于他在部队是放电影的,被乡里招为电影放映员。


我小姨当时是名民办教师,人才溜溜的好,姨夫就是当时去学校给孩子们放电影,两个人认识了,就谈上了恋爱,后来小姨就嫁给了他。

每次临到我们村放电影,姨夫都由村里管饭招待,放映器材不用自己搬,村里安排专人搬,银幕早早就挂好了,姨夫光等着加上机器,按上片子开放就行了。

记得电影《红楼梦》片子刚下来的时候,姨夫一晚上要放两个村的电影,在我们村放完了还要到邻村去放,不去不行,邻村人在这里等着,那阵势比乡长都吃香。


记得第一次放电影《卖花姑娘》时,那场面人山人海,墙上的,树上的都有人在,看电影简直比命都重要呀!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确切一点讲应该是七十年代中期最吃香,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黑白视机在农户家还没有兴起,当时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就是盼着看个电影,为什么说盼呢?因为一个乡镇有几十个村庄,而县里文化站只能分配给乡镇一部电影拷贝,公社放映队只能各村轮回放映(当时没有乡镇,通称人民公社)。

当时的放映设备比较沉重,有一台汽油发电机,老式放影机以及胶片箱子和电影幕,用一辆双轮木排车有两个放映员徒步拉着,一般是下午的三点多钟来到所放映的村庄。由于那个时候的百姓对看电影特别的渴望,奔走相告,过路的人把消息疯传给附近村庄,不用宣传,傍晚之前附近村庄的百姓早早的吃了晚饭就会络绎不绝的蜂拥而至,整个的放映场地人山人海。

本村的孩子更是兴奋,太阳还有一杆子多高,就早早的拿着小木凳,在放映机跟前最好的位置抢占地盘。特别是到了寒冬腊月露天放映,冻得那倩男少女不停的在地上跺脚,这些都不会影响他们看电影的激情,那样的场合还促成了不少的谈恋爱搞对象的人呢。

当时还没有村委,只有一个村党支部统管,支部书记以及支部成员那真是高接远迎啊!人人都盼着看上电影。如果招待的放映员比较好,关系搞得好,一部电影可以连放两次,看足瘾才肯罢休。

放映员的职业在百姓的眼里特别吃香,因为它带给了百姓唯一的欢乐和知识的增长,电影教给人们学会了说普通话,学会了谈恋爱搞对象。小二黑结婚、刘巧儿、上甘岭、地雷战、地道战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

那个时候都喜欢看电影,更羡慕放电影的人,所以放映员特别的吃香。


农人心田


那个年代的电影放映员可太吃香了,吃饭有人供着,放电影有人帮忙搬器材,到哪里都有人候着。可以说,当年你要是做了放映员,不仅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连找对象都完全不用愁。

要知道,八十年代的时候不像现在,那会几乎没人家里有电视机的,大家看电影的唯一来源就是通过电影反映员。所以当时在大家的眼里,放映员简直就是一份非常神圣的工作,每天不知道有少人盼着他们的到来。而为了讨好放映员,大家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就希望在放映的时候能看到一场精彩的电影。

所以每次放映员来到村里的时候,接受的完全是领导级别的待遇。那个时候大家的饮食还是比较朴素,但是放映员来的时候一定要用非常好的伙食招待,不是在村干部就是在餐馆里为他们接风洗尘。所以放映员在吃饭这一块是非常吃香的,谁饿着他们都不会饿着,而且吃得超好超讲究。

在那个年代,女生选择对象的原则就两点,一个是能吃饱饭一个是在地方上”有头有脸“,放映员可以说完全符合了这两个条件。所以在当时放映员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对象,哪家姑娘跟着他们那都是属于嫁了好人家了。嫁给放映员不仅吃得好,而且在镇上附近到哪里都受人尊敬,这得多好的待遇啊。

那个时候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是大家都格外珍惜每一次电影放映的机会,所以每次看电影都特别过瘾特别满足。现在虽然可选择的电影多了,但是那种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的感觉却没有了,少了很多期待和满足感。所以在当下信息爆炸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我反正更加喜欢当年那种看电影的氛围,真的很纯粹很享受。

多读书多看报,就关注“查娱日爆”。

查娱日爆


我就是一名放映员,70年生人,初中毕业,86年参加工作,我们统一到县里培训,最后考试我全县第一名,我是改制后最后一批放映员,那时不象第一批放映员那么吃香,但到各村放电影,还是很受欢迎的,到那个村屯提前派车接送,有烟有酒,但我不喝酒,一般都演两片,有好片还互相串片演,通常放完两盘,就让人骑自行车,去换另一个影片放完两盘,通常10几公里,那也愿意跑,人们都想多看一部片,不过那时电影公司规定是不许这么干的,电影公司有稽查人员,但是发现了,队长给买两盒烟就解决了。我们那时有任务的,在一年内必须把场次完成。一个片7元,两个片14元,月底开支,到电影公司。那时开个二三百块停多的,也算个名人,我们都有放映证,在本省各个电影院,看电影都不花钱,如果出外省,到电影院亮出证,也让进毕竟是同行吗。现在想想很多年过去了,这个证我还保留着,毕竟是看到它,就是满满的回忆。


用户神仙睡


八十年代农村电影放映员特别吃香,因为我的老爸就是电影放映员,在当时那个年代识字的都受尊敬,农村电影放映员也不例外,听我的老爸说,镇上会时不时要求放映员下乡放电影,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大事,临近中午村委便会派人帮助电影放映员放置机器,几乎不需要本人动手,不说别的镇上工资月月到账,下乡放电影村民都会送烟送酒送好东西以表感谢,所以在那个年代电影放映员生活条件是很不错的!

只不过后来九几年的时候,镇上安排的下乡任务少了,父亲就将镇上电影播放机承包了下来,就在自家的院子里面放电影,可能这是我们那边第一个露天电影院,每天凌晨三四点去骑车去镇上租用电影磁带,实在是太累了,最要命的是,父亲这个人大大咧咧特别大方,朋友也是特别多,无论是朋友来了还是朋友的朋友来了,不光好吃好喝的招待,看电影也不会收钱,渐渐的收入急剧减少,坚持到九六年中旬,电影院就关掉了!后来电视开始在普及,电影的地位逐渐衰落,更可怕的是电影资源太少,一个片子甚至会播放成百上千遍!总之在八十年代电影放映员待遇还是不错的!


阿坤乡野说


八十年代也刚刚是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的电影是农村最受大家欢迎的一个活动,所以电影放映员也成了高人一等的香饽饽。估计那会的电影放映员比当干部的都有面子,谁在路上遇到了都笑得脸像花儿一样。

记得那时候提前几天,队长就下通知什么时候放电影了,然后安排两个人去挑放映机,接放映员,这边家里又安排谁家里准备酒菜。有时候一个晚上得放几个村,所以就得先吃了晚饭才能放电影。

在我们村放电影的时候,都是在我隔壁家里请吃饭,记得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有其他村来接人的在催,都説家里早就做好饭菜了,还是放完了去那边吃吧,看那个急啊,比盼星星盼月亮的小孩子都还急。

我最早看电影的时候,队里还得安排两个人踩发电机,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还得两个人像踩自行车一样的不停的踩着发电。有时候踩的慢了屏幕马上就暗了下来,然后放映员就开始骂人,说再这样下次不给你们村放,吓得踩发电机的赶紧赔礼道歉。

可以说那时候的电影放映员地位相当的不得了,能够跟你好好说一句话都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开心的不得了,赶紧去外面买个一分钱两分钱的瓜子送上去,而且自己一颗都舍不得吃。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片头有金光闪闪的“八一”标志的,只要有那个标志,那肯定不用说,十有八九都是打仗的。这可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有时候一场打仗打的厉害的电影,得追着看几场才过瘾。

到了现在,虽然农村还是有露天电影,但是电影不再是以前的电影,放映员也不是以前的放映员了。不但电影没人去看,而且放映员恐怕也只有村长去招待一下了,时代变迁,简直就是一代风云人物的放映员再也风光不再。



我看的第一场电影好像是《天仙配》,大家看的是啥电影呢?留言分享吧。(图片来自网络)


农民也优雅


我是1974年的知青。当时公社才有电影放映队,一般二至三人,他们是县电影公司的正式工,有固定的工资。那时电影放映员是非常吃香的,到哪个村去放电影,村里一天三顿饭都是酒肉招待。下一个需要放映的村,要提前派车派人来接。自从有了电视机以后,农村的电影放映工作,就逐渐慢慢不行了,以至于到后来,连放映员的工资都挣不出来了。


雨梦7172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电影放映员,相当于旧时的知县,可能比知县还吃香。他们所到村庄放电影烧酒米饭鸡鸭鱼肉肯定少不了。招待稍有不周,就会受到刁难,以后找他们放电影就难了。记得一次轮到我们这里放电影,因为没有买到鸭,后来找他放电影都以理由推辞,什么没有片啦,别的村请去啦,你先等着啦就是不肯给你放,后来听说到这里吃得不好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不容易请老爷似的终于来了吃了这一顿,以后你不叫他们他都会主动联系你要不要放电影呢?


绿水青山888


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露天电影,对于电影放映员很熟悉,因为我的一个亲戚以前就是电影放映员,要说那时候电影放映员有个好工作,那是肯定的,比起一些其他工作,他们的待遇与行程安排确实不一样。

我所看到电影放映员的”吃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影放映员的待遇好,这种待遇体现在多个方面,一个镇的电影放映员就没几个,少就显得金贵,象我这个亲戚别看人长得不怎么样,但是因为他是放映员,全镇就四五个人,两个在镇上的电影院,其他人到各村轮流放电影,而且工资待遇还不错,再加上下乡放电影有行程伙食补助,收入算是可观的了,电影放映员在工作时间上也很随意,象以前镇上的放映员两班倒,因为片子都是上级电影公司分配好了的,你的任务就是挂好片,调好镜,中间等着换片就行,而且放映室外面就是休息室,卡好时间就行,唯一要做的就是处理临时断片,要及时的拼接上去。

要说吃香,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到各村放电影,以前到各村放电影虽然都是指标性的,但村里干部的运作也很关键,给电影放映员处好关系,你这个村子可能放映电影的时间隔的时间就会短点,当然村民也高兴,干部也有面子,所以说,电影放映员一到村子里,首先要到村长那里吃顿好饭,全村的人都差不多到了,才能看到电影放映员的身影,那时候的口头语就是”放电影的人呢“,那感觉象明星来到了身边一样。在放电影的时候,听着放映机的哒哒声,看着放映员的神情动作,羡慕的不得了,那些漂亮姑娘也经常向电影机子边上凑,都是这个原因。

七八十年代,农村包括村镇放电影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撑起这个文化的是放映员 ,那时候想进放映员非常难,进去以后地位和待遇明显提高,放映员也成为那个时代让人羡慕的工作之一,这就是当时放映员吃香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