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增涨,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低下怎么办?

国郭


这个问题是当下大部地区存在的问题,我几个亲戚家是这样做的,一是只种中稻,其余时间去帮人打散工,二是上半年种植烟叶或白莲,收尾结束再种晚稻,一年算下来,收入也挺不错。


莲乡广昌明哥


你好呀朋友,我是河南驻马店的,我叫古蔡阿旭。很高兴在今日头条有缘遇见[微笑]

我从事收购粮食三年了。根据你说的。

1如果还想继续种植,就需要搞农村合作社了,承包地,然后套钱。

2如果地少,种点大众化的。然后上工地,现在工地一天二三百,比种地太强了。





古蔡阿旭


现在目前确实是这样,人工成本高,粮食普遍没涨,所以种粮食多的话还可以,少的话确实不如上班。

笼统地这样问,不好回答。现在,我设定若干种情况,给你算算账,供参考:首先,假定一个单身农民种植了两亩田,1亩田的产出自食自用(包括养点家禽),这叫口粮田,不用于出售,没账可算。另1亩田的产出用于出售,叫商品田,价格上涨体现为收益,但会受其他因素制约。现以这1亩商品田来计算。一、以产出和资金投入计,农民卖出的谷物因价格上涨增加了200元收入,农资价格也上涨增加开支100元,农民增加收入100元。如农资价格不变,增加收入200元。二、以劳务付出的比较效益计,种这亩田农民净投工10天,搬运这一亩田的谷物到市场出售花工1天,共11天,这11天,农民净收入增加了100元到200元,当地正在修路,打工收入每天由去年的80元增加到100元,农民不种粮打工,增加收入220元,粮价虽然上涨,但从增收比较效益算,农民减收20元。三、这亩商品田,亩产干谷物是1000斤,去年卖价是1元1斤,销售收入是1000元,今年卖价增加到1.20元,销售收入是1200元。去年每亩种子、化肥等农资投入是400元,今年农资价格上涨,投入增加了100元,变成500元。农民的净收入是700元。而打工11天,按今年每天100元的行情,现金收入是1100元,每天在乡间工地上的伙食开支40元,11天是440元,从纯收入的角度从比较益看,种粮比打工多收入40元。四、如果其他日用品价格上涨幅度大,那么无论农民是种粮还是就地打工,增加的那点收入,会被生存成本增加的开支吞噬,生活不会比去年宽裕,只会更困难,如果其他日用品价格不上涨或上涨幅度很小,才能有点盈余。上述是依据大致情况的假定,实际生活中是变量。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以1亩商品田为单位,依据变量,可以算出农民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如果按另外的设定条件,比如农民种的商品田不是1亩,而是100亩,采用机耕机插机收,在农资和粮价上涨上涨幅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来增加收入,种粮收益会明显增加,优于一般的打工收入。如按种两季算,净收入会有10多万元。现在一些新闻单位喜欢用另一种算法,例如报道说,粮价才上涨5%,农资价格上涨了10%,农民种粮又亏了,听起来蛮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基数不同。就以1亩商品田产出1000斤粮食算,每斤过去1元现在上涨了5%,1000斤的卖价由1000元变成了1050元,增加了50元。而农资是400元上涨了10%,增加的开支是40元。很明显,1000元增加的5%和400元增加的10%的绝对数是大不相同的。






朝闻安康


大家好,我是佬王,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增长,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地下怎么办?

我家年前卖的玉米,八毛多一斤,去除种子,化肥,农药,人工成倍,几乎不赚钱,现在种植粮食几乎成了农村人的副业了,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种田也是为了有粮食吃,现在打工比种田赚的钱还多。

我们这里地处冀东平原,水资源匮乏,有的村庄都打了水井,我们村里啥都没有,只能靠河里的水灌溉庄稼,没水了就只能旱着,完全靠天吃饭。

现在好多人都不中粮食改种蔬菜了,有的人专门承包土地,前半年种植小麦,后半年种植大葱芥菜头,这些东西产量高,收益比种植粮食高很多,现在农村人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出去打工,把种田当做副业。

第二,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入。

现在农业改革是头等大事,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粮食产量势必下跌📉。


农村佬王


国家应该把能形成大面积的土地集中收集起来,集体耕种,然后对相应的劳动力工资制。愿意做的就来打工,不愿做的可以出去打工,然后把农民收集起来的土地按年补偿。补偿的金额不能少于农民自己耕种的收入,这样土地也不会大面积的荒废,粮食也会有效的增长。


尘埃心悟


你好!我是小闹钟,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陪增长,粮食不长使农民收入地下怎么办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国家这几年出台了一些政策都是有利于农民的,为了吸引城市务工农民回去种地的,国家和当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各乡镇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说整体还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

2、农资的价格是受国家管控的,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这个不存在坐地起价,胡乱加价的现象。

3、人力成本问题,各个行业都有相应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也在增加,这个问题很难在一段时间得到改变。

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收入,不仅要靠国家一些利民政策,还要靠我们增加农业技能,增产增收,精耕细作提高产量,这个问题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小闹钟的快乐生活


根据我们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种玉米,在风调雨顺的年分,一亩地能纯收入也就200元,如果灾害多的年分,即使价格好点,也是不挣钱。如果大丰收,价格也不好,2019年,玉米价格每斤6毛多,每亩打1500斤,去掉承包费400多元,去掉种子化肥农药,240元种收费100元,还剩多少呢?总之,种地白干时候多,挣的时候少。彻底赔的时候也不多。


青龙飞天4


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低,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呢?我只阐述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一、改革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已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要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状况,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时机,加快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

(2)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出口。

(3)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种养业传统优势,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名、特、优、新产品。

(4)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增加规模效益。

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形式,入市后的订单农业将以国外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广大农民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实现农民生产于市场需求的完全对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避免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发展订单农业的关键:

(1)是培育有农产品市场营销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

(2)是要妥善解决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强化双方的法律意识、建立符合市场规则、互惠互利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加快城乡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常大米小马


你好,我是 就你的问题做如下回答。

往后农民不种地是一个大趋势,农民将会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存在。一个村里的地承包给一个人或几个人组种。

农民不种地,有很多出入。其实现在就可以看出来。因为现在每家只有几亩地,多的十几亩,一般也只种植粮食作物,根本不能解决年轻一代人一年的消费保障,也就是能保障饿不死。

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是一个改变整个中国格局的时代。各行各业将会重新洗牌,以前一家独大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少。

在这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有很多就业岗位。

1,出门打工,

现在每年都有2-3亿农民工在外地打工。中国发展基建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滞,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技工人员,以及熟练工种。像已经完工的杭州湾,三峡,珠港澳大桥,南水北调。还有将要开建的四藏铁路(,甘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烟台-大连海底隧道 海南新省。

现在每年出国打工的人也不少,也有几千万了。去日本,美国,非洲这都能大量消化中国人的劳动力剩余。

2,发展副业 现在政府支持农民自己创业。蔬菜大棚种植,现代化水产品养殖, 农副产品加工和工业性作业以及手工业。如粮油加工、采矿、机械制造、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生产手工业,如编织、手绣等都需要很多人。这都可以做为事业去发展。

3,发展线上产业 做直播,拍小视频,还可以开淘宝店,拼多多等线上产业。卖自己家附近农产品,农副产品,特色小吃,等特产。比如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都可以做为平台去发展,去运营。大的趋势就要去接触了解。。

只要你想做就有很多机会,现在这是一个大时代,跟80,90年代一样很多人才都会迭代而起。


德州小成


根据我的调查并分析,并结合我的农村家庭的实际,农民种地的农资及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事实,但决没有成倍增加的事际情形,毕竟,如果各项种植成本成倍增涨,恐怕种植一亩地仅一季种植秋熟水稻的成本,就是在有农业种植的国家给予的种田补贴后,还会高于收获后的卖去全部水稻收入,那几乎所有农村人都抛荒自己家庭的承包地,到城里寻找能挣更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并提高家庭的生活了。



这几年来粮食的最低保护收购价逐年下调是事实,分析其原因,现在农村的种田人可以说是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中老年人,也由于他们在那个年代种植是个职业,没有其它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大集体时政策上的不允许,不种田,就不可能挣到工分,没有口粮就不可能生存,就是一些工厂招工,必须具备有乡(公社)、村(大队)、组(生产队)三级证明,计划经济时代阻碍并束缚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向国有、集体企业的转移,更不要说要得到农业种植外其它专业的技能培训了。



我国传统落后的农业大国,旧的农业等各项科技的落后,人口的不断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革并开放,特别是农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村人的种田积极性,粮食产量稳定提高,有原来的粮食吃不饱,逐步地转变成吃不了,并且有更多的余粮,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减轻并减少了农村劳动强度和时间,显而易见,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走出乡村外出学技能打工或做生意等,从而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摆脱以前传统的种田的贫困,能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



分析近两、三年以来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不断下调,这也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毕竟我国人口有十四亿之多,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无(缺)粮则社会不稳,惟有持续不断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市场供给充裕,牢固地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场经济下粮食充裕,销售价格低,通过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的取销农业税上交,种田还有补贴的政策,能有效地确保粮食生产的产量。


从已经发生的市场上粮食下降,农业种植效益随之不断降低等发生的一系列连锁信息,我们农民朋友应转变传统专业的种田陈旧观点,因为农村每个家庭也就不过有几亩承包地,就是粮食价格上涨,也不可能有很多,就是能有一倍以上的粮食上涨幅度,除留足家庭的口粮消费外,卖出多余的粮食,也不可能满足家庭逐年上涨的其它生活开支等,更何况,国内的粮食上涨速度快,其它的各种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等等必然跟着上涨,货币贬值将不值钱,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朋友自己!



通过以上的个人建议农民朋友,应转变落后传统观点,在国家已可以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情况下,种田不是惟一的门路,如果有头脑、有技术,就是没有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并走出去,把耕地流转出去,安心、专心地去城里打工,更可以挣到比种植种田的还要多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