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南宋末年有哪些愛國將領?

笨笨63514


岳飛岳飛(1103--1142年)南宋軍事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最著名的莫過於南宋抗金名將李綱,李綱是岳飛的老師,

韓世忠(1089--1151年)南宋愛國名將,數破金兵,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

辛棄疾(1140--1207年)南宋愛國主義將領,宋詞豪放派詞人,文武全才。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右丞相,寧死不降,英勇就義。

陸秀夫(1236--1279年)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左丞相,負帝投海,壯烈犧牲。(兩位名宰,也是同年出生)

陸游(1125-1209.11)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 愛國之心。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陸游。


大表哥的二表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傑出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王堅(1198—1264),鄧州彭橋人。南宋嘉定時,鄧大部已為金有,為防金兵南侵,王堅應募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為孟珙部下。

張世傑,南宋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是與文天祥、陸秀夫齊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守室危如累卵的情況下堅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他在廣東雷州灣一個島上與陸秀夫等立趙 為帝,不久移師崖山,任少傅、樞密副使。翌年,聯結千餘艘大船與元軍殊死決戰。兵敗,帶著十餘艘戰船突圍而出,遇到颶風舟覆,與長子舜德一起壯烈殉國。

馬塈(?~1277年),南宋宕州(今甘肅宕昌縣)人,出身於將門,父兄都是驍勇善戰的抗元名將。

陳文龍(1232年-1277年)莆田縣(今城廂區)人,被林則徐譽為可與文天祥“隆名並峙”。


歷史的寵兒


首先科普下南宋歷史(1127年―1279)152年,年曆經九位帝王,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由於軍事力量較弱,通過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後來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後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和大理為界。到了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不堪,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蒙古人在滅掉金國之後開始大舉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宋室南遷,1279年,厓山海戰爆發,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覆亡。

張世傑,(?-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陸秀夫並稱為宋末三傑。早年隨呂文德征戰四方,歷任諸軍都統制、知高郵軍等職。不久後因形勢危急,張世傑升任保康軍承宣使,帶兵抵抗元軍入侵,期間互有勝負。隨後又先後擔任制置副使、保康軍節度使、檢校少保等重要職務。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張世傑奉益王、衛王南逃組織小朝廷抵抗元軍南下。後任籤書樞密院事。成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南下途中,元軍多次派人招降,張世傑堅決拒絕。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軍攻打雷州,數次皆未獲勝。張世傑因功升任少傅、樞密副使。同年四月,宋端宗駕崩,張世傑主持立衛王為帝。並將朝廷轉移到崖山。不久後,陸秀夫背衛王趙昺投海自殺。南宋滅亡。張世傑也在同年死於平章山下。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漢族江右民系。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謝疊山,(1226-1289),名枋得,字君直,號疊山,江西省弋陽縣周潭鄉人,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在中國歷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並譽為愛國主義的"二山"。他一生志節耿耿,貧賤不移,堅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傾家蕩產,聚集民間義軍抗擊外侮。南宋滅亡後,他守懷抱節,嚴辭拒絕元朝高官厚祿利誘。1289年4月,謝疊山在被關押的元朝大都憫忠寺絕食殉國。


古代君


1、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2、張世傑(?-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太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先後擁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終兵敗崖山海戰,因颶風毀船,溺死於平章山下。

3、張鈺,字君玉,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人.中國南宋末抗元將領。18歲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釣魚城從軍,以戰功遞升中軍都統制,人稱為四川將.開慶元年(1259),蒙哥汗率軍圍攻釣魚城,張珏協同王堅率領軍民屢敗蒙古軍,蒙哥被擊傷致死(見釣魚城之戰).景定四年(1263),張珏任興元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合州.12年之中,張珏屢拒元軍招降,固守釣魚城.德祐元年(1275)五月,任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慶府.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張珏到重慶,任四川制置使.屢敗元軍,一度收復涪州(今四川涪陵).祥興元年(1278)二月,元軍攻重慶,部將趙安開城降元,張珏率兵巷戰,終於難以支持,遂乘小舟東下,途中兩次自殺,均被阻,至涪州被俘.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張珏自剄於安西(今陝西西安).

4、陳瓚(1232—1277),字瑟玉,陳俊卿(南宋紹興八年榜眼,官至宰相)的曾孫,陳文龍(南宋鹹淳四年狀元)的從叔,生於宋紹定五年(1232年),莆田玉湖(今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闊口村)人。為南宋民族英雄。景炎二年十月十五日,元兵攻破興化府城牆,陳瓚殉難。明代朝廷追贈陳瓚為兵部侍郎,賜諡忠武,當時民眾葬其衣冠於壺公山下,為他和陳文龍建二忠祠於莆田城關。

5、汪立信(1201-1275),字誠甫,少時隨叔祖遷居六安,龍穴山上有汪立信讀書處舊址。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汪立信登進士第,得理宗(趙昀)賞識曰:"此帥才也",授烏江簿、知桐城縣、判建康荊湖制置使。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改知江州、充沿江制置副使,不久升江西安撫使、湖南安撫使。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任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


神秘事件雜貨鋪


我所知道的南宋末年抗元名將有7位,今天就先說說下面這兩位吧。

1,姜才,姜才出生於濠州,乃是南宋末年名將;在公元1275年時,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國兵力,以伯顏為統帥,大舉南侵,姜才率部迎戰,因寡不敵眾,退守揚州。元軍尾隨而至,姜才以攻為守,主動出擊,先戰三里溝,戰敗元軍,再戰揚子橋,又獲勝。激戰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揮刀,所向披靡。

但此時由於謝太皇太后向元軍投降,臨安被破;故而陸秀夫、張世傑等於福州擁立趙昱即位,稱端宗,並任命姜才為保康軍承宣使,後與李庭芝率七千兵南下福建,阿術帶領元軍追擊。宋軍入泰州,元軍四面圍住,使使者招降之,姜才不從。阿術下令攻城,晝夜不輟,這時姜才恰值背疽發作,動彈不得。加上部將叛變,導致姜才被擒,實在可惜。

2,張鈺出生於鳳州,18歲到合州新駐地釣魚城參軍,因多次建立戰功,升為中軍都統制,被人稱為“四川虓將”。在公元1258年時,元兵攻入四川,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到了釣魚城下;在公元1259年,保衛合州的戰役正式打響,元合各道軍隊圍攻合州,凡是攻城器具,無不精良。

張珏作為副將與主將王堅協守釣魚城前後有九個月,多次打敗蒙古軍的進攻,最終蒙古大汗蒙哥受傷死在釣魚山下後退兵;后王堅離開合州,因而張珏成為合州知州。張珏魁偉雄勇有謀略,善於用兵打仗,出奇兵設立埋伏,算謀從沒有失策。在此後的時間裡,張珏不僅嚴守釣魚城,而且還屢派軍隊奇襲元軍,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可惜也是後來由於部將叛變,導致張鈺被擒,在被押送的過程中,張珏解下弓弦在廁所中自縊,自盡殉國。


歷史的追隨者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

2.

張世傑(?-公元1279年),涿州范陽(今屬河北范陽)人。宋末抗元名將,民族英雄。太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

3.

張鈺,字君玉,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人.中國南宋末抗元將領


我在藍天白雲下


岳飛,南宋軍事家,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最著名的莫過於,南宋,抗金名將李綱,李綱是岳飛的老師。

韓世忠,南宋愛國名將,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

辛棄疾,南宋愛國主義將領,文武全才。

文天祥,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右丞相,寧死不降,英勇就義。

陸秀夫,南宋末期愛國主義將領,左丞相,負帝投海,壯烈犧牲。


尋找幸福的入口


起碼我門張家的張世傑得算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