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理性地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你基本没有看的欲望?

while人生


我是得着,有话直说。

看完了《乡村爱情12》,来了“乡村爱情翻版”的《刘老根3》,《亲爱的,热爱的》还没甜腻够,《下一站是幸福》的唯美“姐弟恋”就来了,《新世界》堪称华丽的实力派阵容,也架不住拖泥带水的烂故事,2018年开拍的《三生三世枕上书》今年才播,原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2017年的作品。

同质化带来的审美疲劳,注水拖沓到“逼疯”观众的慢热剧情,让《都挺好》这样的作品脱颖而出,很多当初开播时热度话题兼备、收视率一路飙升的古装奇幻剧,播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追剧的博弈中,观众与资本斗智斗勇、见招拆招,最后还得靠有关部门出手规范市场秩序。

前几天,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剧集数控制在40集以内,与此前的“限薪令”形成了政策“组合拳”,直指国产电视剧同质化、注水剧、高片酬的症结。看起来,这是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同质化

前几年,看到电视剧能赚快钱,雪片般的投资就来了。大量资本的引入,让国产电视剧市场顿时红红火火、一片繁荣。

资金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拍什么的问题,专业人士提了一大堆主意,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资本皱了皱眉,说:“你提的都挺好,我的问题是,哪个最赚钱?”

制片人、导演、演员们哑口无言,创作又不是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道理,于是,作为老板的资本很快拍了板:“别跟我说什么艺术不艺术、创新不创新的,什么挣钱拍什么!

都说影视剧是创新的艺术,好莱坞是世界公认的“创意之都”,引领全球电影市场的潮流,不过,创新是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资本天生厌恶风险,影视剧还是个高风险行业,于是,摸着前面的石头过河,成为了一个简单、完美且枯燥的好主意。

看到《疯狂的石头》以小博大,国产喜剧一窝蜂的多线索叙事,看到《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表现抢眼,古装奇幻爱情剧一下子占满了电视银屏,《甄嬛传》带火了宫斗剧,《法医秦明》带火了侦探剧,至于大热IP的正统不正统续集,就更是多得数不过来,在剧名上“碰瓷”成了家常便饭。

跟风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观众看同类题材的剧集,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脑中时不时蹦出“这集我好像看过”、“这句台词在哪听过”、“这女的穿着打扮有点眼熟”的弹幕。

注水化

久而久之,观众不那么容易上当了,投资和口碑成了大家选剧追剧的新标准,倒逼影视剧开始向大制作、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或许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赵氏孤儿》和《铜雀台》带的头,这些年,精品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不管是越来越精致华丽的服饰道具,还是星光闪耀的全明星主演阵容,花得都是真金白银。

无论制作费用还是片酬,都是一次性的投入,这些保证了一部影视剧的观赏性与关注度。制作成本的上涨自然推高了风险,于是,把电视剧的故事拉长,推高明星的片酬,都成为精品电视剧摊薄成本的出路。

资本的想法很朴素,反正人和东西都花完钱了,增加剧集数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迫切。于是,编剧和导演开始绞尽脑汁,如何愣是把一场戏拉长到一集戏,把一个人气高的客串明星,楞给注水到领衔主演的戏份。

于是,大制作影视剧的集数越来越多,故事的节奏却一拖再拖,隔上一集再看,剧情都能连得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导演和编剧频于应付,演员透支时间和演技,大制作的名头,也越来越糊弄不了观众了。

重燃观众追剧的欲望

先是什么热拍什么,然后是剧情注水摊薄成本,越来越多同质化、冗长化的电视剧,令观众不厌其烦。看到自媒体把一部剧吹得神乎其神,打开电视、点开APP看了两集,连个追剧的欲望都没了,这能赖观众吗?

还好,还有像正午时光(《琅琊榜》、《都挺好》)这样的制作团队,坚持为观众奉献好剧,还有那么多实力派和老戏骨,没有轻言放弃艺术追求,《芝麻胡同》、《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大江大河》、《庆余年》这些口碑收视率双丰收的作品不断涌现,还有像李现、杨紫、朱一龙、张若昀这样不为浮躁所困、甘于磨练演技的年轻演员,国产电视剧还是有希望的


得着说


就我来说,国产电视剧我就看看家庭剧,因为生活在中国,中国的情况还是知晓一二的,国产电视剧剧情基本可以在第一集就知道后面怎么发展了,而且我家的电视机基本是给我妈看的,她喜欢看抗日神剧,喜欢一边倒的剧情,我看不下去,看着看着会来脾气,感觉自己是个傻子,所以国产电视剧看得不多,但是我喜欢在手机上看美剧,我追过的美剧比较多,现在还在追。而且现在手机信息量比较大,刷刷抖音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还不会生气,国产电视剧是真心不喜欢看。


六月赏夏


钻进钱眼里的剧组,你能指望拍出什么好戏?

最近剧荒,本来把时间花在了孙红雷的《新世界》上,可是没坚持几集,就放弃了!熬过了《新世界》,好不容易孙俪的《安家》来了,结果看了10集,又放下了。

想看个过瘾的剧,怎么就那么难?

无奈又把《父母爱情》拿出来看了,已经不知道是第几遍,台词都背下来了。没办法毕竟《琅琊榜》也快看吐了!

为什么以前的剧那么好看?

一、导演靠谱。

你会发现很多好剧的导演对待作品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他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去拍,不拿观众当傻子。

孔笙导演拍戏,从不启用流量明星。每个重头戏他都会和演员说戏,试戏,甚至亲自示范。就是这种吹毛求疵的态度才能拍出《琅琊榜》和《父母爱情》这种经典。

二、演员有真本事。

但凡好剧,都不是靠主角支撑,很多配角动不动就抢戏。你看《父母爱情》里的欧阳懿,只要出场,浑身都是戏,他扮演的谢玉演技更足,如果不是胡歌,那跟他对手戏分分钟被秒成渣。

总体来说,以前的戏都是整个创作团队一起努力,剧组氛围好,大家都认真。谁也别把谁当腕儿,玩命飙戏。

为什么现在的剧没法看?

很多人导演拍戏第一要素考虑的是挣钱,想挣钱就得请流量明星啊。小孩爱看呀!好嘛,流量明星人家有地位啊。整个剧组捧着惯着,演的不好也不敢言语,大伙都捧着,即便没有演技,也觉得自己了不起。

整个画面滤镜美颜开的那个足,服化道那个美轮美奂!片酬拿走一大截,服化道场地浪费一大截,剩下的钱也请不起几个有演技的好演员了,拿新人凑吧!

整个剧就这么假模假式的拍出来了,能好看吗?动不动摸头杀、壁咚的,不忍直视!


娱乐半个圈1984


就个人而言,现在的电视剧有几大共同特点,一,假;二,剧情太拖拉,明明可以二十集就放完的剧情,可以拖拉到六十集;三,演员演技差,整体看的很尴尬,滤镜加太多;四,严重脱离现实 看过某部电视剧,刚毕业的实习生,穷的只能吃泡面,却住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阳光房里。不是所有表现穷,吃泡面就可以的,真的穷的人,泡面是吃不起的,因为盒装泡面贵!

女主,男主光环太严重,看着开头,就猜到结尾,为了让大家看下去,就专门找那些流量演员来演。整体就是吹捧男女主角。男主角基本都是霸道总裁,女主都是单纯的小白兔。或者男主,女主都是万丈光辉集一体的人。距离我们平凡人生活太远。只能仰望 看看就好。



一半清澄11


的确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没有那种看了这一集,就急着想看下一集的欲望,那种为看电视而万人空巷的场面完全没有了。从《渴望》到后来"四大古典名著"以及《四世同堂》、《大宅门》、《乔家大院》、《大染坊》、《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亮剑》、《血色浪漫》、《闯关东》最近的《风筝》。这是我所看过最能吸引人的电视剧。现在宅在家里,又回头看这些老板电视剧。为什么会出现电视剧让观众没有看的欲望呢?第一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审美情趣发生了改变,二是产量过剩,现众选择的余地太多太大了,三是粗枝乱造的电视剧泛滥成灾,败了观众的胃口。有的电视剧看了好几集都还没有进入主题,观众看得西里糊涂,不知所以然,甘脆就不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任何文艺作品都应该是靠故事情节吸引人,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就像一个人只有骨架和肉体,没有脉络血管、没有细胞和灵魂,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宛如行尸走肉。这种东西谁能看下去?


五味斋主1


看的多了人人都是导演、编剧,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是这个道理了。电视剧的套路无非就是那么几种,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固,在了解结果前提下谁还有欲望继续看呢?

1、现在电视剧太拖泥带水了

现在的电视剧说直白一点,都存在套钱的嫌疑。

很多电视剧明明是10-20集就能结束非要弄个50-60集,美名其曰说什么提供看众的思维能力,其实谁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多弄出来一集就多一集的钱,这算是行业的潜规则了。这里面全是因为资本的干预,加戏、塞人、改剧本。这样的前提下,不管剧情紧不紧凑的,再为了某种利益下就显示出了智商了。

之前广电出了一个政策,限制电视剧的集数问题发了一篇通告:

广电早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现在限制了电视剧的注水情况,相信以后越来越好的。

2、电视剧目前来说就是捧人的玩意

实事求事的说,目前的电视剧基本全是私人投资的,有工作室、有经济公司、有某些大老板,他们也并非真正的就是为了艺术、为了行业,只为了捧人达到最终的目的。

为什么现在电视剧基本都是新人、流量的天下?这就是原因。

客观的想一想,一个新人、流量能有多少机会做主演的?不要谈实力、演技之类,我可以肯定说就没有几个能挑大梁的,其实就是公司、资本为了捧人。

流量很赚钱,只要自身条件达到一个程度,公司就可以包装他们,而影视剧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为了捧人,剧情之类适当的改改不是很正常吗?拿着网络文学改编就是一部“佳作”。

目的不纯、初心不纯、粗劣的制作,让原本期待的观众失望,欲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3、套路化影视剧

电视剧有抗日剧、宫斗剧、偶像剧、喜剧、穿越剧、仙侠剧等等,除了喜剧好点以外,其余的都是有套路可寻的。我们仔细想想,现在的电视剧有多少不是讲爱情的?现在很多的抗日剧、仙侠剧它的内核就是讲爱情,而且还是N角关系。

以前有一句话说剧情不够爱情来凑,在主题思想不好表述以外加入了一点爱情,显得整体故事完美一点。而现在是爱情不够生活来凑,不给爱情到了加点磨难就不叫爱情了。

其实我很讨厌这样,谁说爱情就一定要多灾多难就显得伟大?爱情更多的是平淡,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看电视剧都是N角关系,它的导向问题很大。

套路化影视剧,一次两次还好,多次后能够引起的共鸣会越来越低,看下去的欲望也就没那么浓了。

4、审核放宽了

目前的电视剧大多是网剧,已经不再都是上电视台播放的了。2019年网络剧达到了12619部,呈井喷式发展。

为什么现在都是朝网剧去了?就是因为审核没那么严,政策不同,它可以拍穿越、可以恶搞、可以乱改编。这样的情况下,什么牛鬼蛇神都来拍电视剧了,造成了很多粗劣制作的电视剧。

政策放宽,资本就进入了,又回到了前面说到的了,恶性循环而已。

不过广电还是注意到了这点,之前也提出过严格控制网剧的数量、题材以及明星片酬各个方面。

最近广电的一系列操作还是很给力的(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限制了明星片酬、提高制作费用、限制影视题材等等各个方面的东西,未来的影视剧还是有可以期待的。

抛开上述我所讲的,应该还有一些私人化的东西。比如:年轻、中年女性是看电视剧的主要群体,而资本拍电视剧讨好他们就行了,为了讨好他们谁在乎拍的好不好呢?


二次元独爱


现在许多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我几乎没有看过。有的听宣传不错,但看了几集就没有了欲望,实在感觉太假就弃剧了。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基本没有看的欲望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

第一,许多剧情只追求时尚,太脱离现实生活;剧中男追女爱,或争风吃醋的你追他爱,尤其是剧中一些小鲜肉,靠颜值的脸谱化,简直就是胡编乱造剧。剧中不仅女的换衣服勤,有的男主角也是每集换装;难到是看时装大赛吗。

第二,缺少时代主题特色,追求的是享乐和个人名利。如有的主角在剧中从未见为事业拼搏的场面。而要么吃喝,或者男女聚会。有的看似小鲜肉却扮为董事长,或老板,看后就感觉与剧情内容太脱节。

第三,剧情假大空,主人翁成为神仙般的人,多大的难处和难事,在其面前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更有的一人能打数十人,身付重伤死不了,并可立刻伤情复原。仿佛吃了灵丹妙药,长生不死。真成了武打幻想片。

总而言之,正如本题所问:理性的分析,现在许多的电视剧真没有看的欲望。





见闻乐在其中


不知道别人,就说说我自己吧。

以前也喜欢看电视,小时候看《西游记》、《霍元甲》,长大了看《北京人在纽约》、《刘罗锅》,结婚之后跟老婆一起窝在沙发上看《士兵突击》、《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了孩子以后还看过《潜伏》、《亮剑》等等。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慢慢的就不爱看电视剧了。这几年大火的《琅琊榜》、《甄嬛传》等等我一部也没看过。有时老婆看的时候我也凑过去看两眼,但是感觉看不进去,根本坐不住。

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方面客观上是孩子大了,她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怕她分心都不看电视,久而久之也就慢慢的没有了看电视的习惯;另一方面人到中年压力越来越大,年轻时歇班可以在家追一天的剧,可现在歇班又得收拾家务又得抽时间去看望父母,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再也没有大段的时间去看动辄就几十集的电视剧了;最后一点就是现在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太多了,手机里各种可以打发时间的小游戏或视频都非常符合如今碎片化的休闲模式,随时可以玩、随时可以关。因此看电视这个以前最普遍的休闲方式如今已经被我慢慢的放弃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视,娱乐及游戏资讯。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英年早肥的影音世界


剧名

在各个APP上即将上映告诉你时间什么时候上映,经过一段时间了了解是否预约。

第一眼看到剧名,它能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孙红雷的《新世界》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韩国黑帮电影《新世界》。

演员

自已是不是主演的粉丝,他的电影,电视剧差不多都看过,胡歌一边是古装片,一边是现代戏,《仙剑奇侠传》是经典之作。所以胡歌的古装戏出一部看一部,反而现代戏不看。

内容

电视剧大部分都是根据作品拍出来,一部作品有一定的粉丝,书迷,渴望影视化。之前金庸剧一部接一部。内容上整体上没有多大改动。

集数

现在的电视剧少则三四十集,多了七八十集,或者更多。一件事情也要花上几集。

台词

没有多大内涵,没有哲学味道。王志文一些电视剧片段剪辑出来,听上几分钟,会有些感悟。

娱乐圈里,或者名人,企业家说的一句话成了网红语,加入台词里 ,听到演员说这网红语,会感到不适应。





帛占推荐影视作品


你为什么不喜欢看现在的电视剧?知道原因吗,我告诉你。

其实我也是今天才明白这个道理。

比如小编喜欢看动漫,很多人会说成动画片。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部分人为什么会说动漫是动画片咧?因为他们觉的那东西是幼稚的,小孩看的。

同样现在的电视剧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看咧。

很简单!

第一种抗日片,狗血的剧情,就让我们倒胃口最牛皮的就是手撕鬼子,打无数枪都死不了。

第二种爱情片,这一类主要我们已经不是小年青了,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都是比较现实的,没有那年懵懵懂懂,碰一下手就触电,心跳加速。说白了就是岁数大了,不对胃口了。现在你知道你们父亲为什么喜欢“月落乌啼重复昨天的故事了”吧。

还有什么类型欢迎补充。

我们继续聊,这个是很致命的,也是我们最大的吐槽点。

演技,演技呀!

我们要的演技,我们要的是代入感。

你他Da……,遇到什么事都一个表情,我们真心接受不了呀。

还有就是千张脸一个型,一部电视剧我有脸盲症呀,我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每一个演员能不能有点自己的特色。粉涂那么厚真心认不出。

小虎牙,多可爱呀!

所以我喜欢周星驰,选演员就是要选点有特色的,比如《新喜剧之王》女主角不漂亮但我记住了呀,鄂博!比如黄渤,王宝强,徐峥,沈腾……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特色,所以我在这篇文章说,如果你是演员请一定保留你的特色,不要千篇一律,我们记不住。

总结:我们随着岁数的增长,变得成熟,看不了幼稚的剧情,看不了幼稚的演技,看不了没有特色的脸的电影以及电视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