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时侯你看过,用过的老物件都有啥,满满的回忆的,分享一下?

家乡新泰朝华夕拾


小时候看过用过的老物件多啊,一起来回忆一下:

1、小时候在农村长大,7岁以前村里都没有电,照明是个大问题用的是煤油灯,天一黑就点上了,经常要挑一下线要不然不亮;走路外出用的是马灯,有灯罩子,不害怕被吹灭,还有就是过年得时候把马灯挂起来,要亮一晚上呢。

2、喝水用的水瓢有用半个葫芦的,最多的就是铜马勺。

3、娱乐设施,小时候跟爷爷一块睡,老见他听收音机,啧啧喔喔~

4、工具类,见过木匠用的线轱辘,沾上墨汁拉直了弹一下就是一条线啦,然后开始用推子来回推,直到推的看起来相当水平为止。

5、务农用的,一到秋天,院子里晒了一地的庄家,用叉子来回翻着晒;收回来的玉米杆,谷子杆都会用铡刀铡成碎节喂驴吃……

回味无穷,老物件成古董啦,哈哈。










平凡的时代奋斗者


这是我的家乡广东粤西农村看过和有些本人小时候也玩过的东西之一,虽然受文章编幅所限上传不了那么多的旧时物件来,但也通过这些物件之一可以回想起那个时代的童年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是还有那么浓浓的乡音味的,例如图中的一把“弹弓”不知玩过多少把了,也打落过不少小鸟,但同时袋在口袋里面的弹弓“子弹”(实际是小石子)不知袋烂过几多口袋受妈妈缝补时被骂。

而另外其中的一辆自行车(我们叫单车)那个时候农村贫困家庭很少有,幸好和我同一间大屋住的亲大叔是一间小学的校长,只有他才有,所以每当周六他回家时就把自行车放到大屋的大厅里,我就利用他不在意的时候和另一伙伴偷偷的推到晒谷场上去学练,也不知多少次被他发现骂得“狗血淋头”,我就这样在骂声中学会骑自行车的,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十分的有趣和那难忘的童年时光呀。








溪叔夜话


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就是每天晚上提着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去学校上晚自习了!

在小的时候上小学,早上和晚上都是要上自习课的。那个时候老家的学校还没有通电,每天上学的时候都要提一个用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上完课放在学校一是怕给弄丢了,二是怕灯给人碰倒把里面的灯油给洒了,所以放学了就再拿回家。因此每天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每个人手里提溜个煤油灯,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晚上上自习,趁着老师不注意,偷着用文具盒装上一些黄豆,放在煤油灯上烤熟了,大家趴在课桌下面抢着吃,别提有多香了。有一次一位同学正在烤黄豆,老师突然要进教室了,听到开门的声音,同学急得把烧的通红的文具盒揣到了怀里,结果不但衣服烫坏了,胸口也给烫伤了,第二天他家长去学校给他请了好几天的假……


宇丽盛感悟人生


分享一张全家福,小时候穷,最奢华玩具就是小皮球啦!上学后双层铁皮文具盒也是土豪了,塑料凉鞋,补丁衣服,会叫‘懒虫起床’的闹钟。父母出门标配红旗或者飞鸽自行车,买不起小孩子座就坐大杆上,土公路的颠簸也挡不住出门热情。吃过最豪华的零食是雄毅武方便面。农村人打场的梿迦,耕地的步犁都见过。奶奶的嫁妆是一对油漆的竖柜。小时候太多的东西现在都没了,那时候穷没有拍照片。



后草地使者


小时候的老物件(1)

我蹲在地上用竹子做手工,打算做一把小勺子,站起来被它撞头了。


风斗,小时候,家家户户有这玩意儿。

那时候,地里的橙子树还不大,空隙里种好多粮食,玉米、麦子、花生、红薯等等。

玉米收获了,晒干,就把无数颗一点一点从顶上的大口倒进去,妈妈用手摇风斗上的摇把儿,出来的玉米,就是比较干净的,那些毛胡子、壳壳,杂七杂八的,都被车出去了。

我没做过,但见过,收获玉米时,是大暑假,正热的时候,搞得毛毛草草,全身都是灰,有的怕的,毛了好多红点点,痒。

最可怕的是,父母正在车玉米时,刮起了大风,车出来的那些东西就被风卷的四处翻飞,没见过真实的龙卷风,感觉那个样子应该就是。

等父母不用的空挡,我们小孩子就赶紧跑去摇几把,咯咕咯咕,觉得好好玩。父母一来,就快跑。


后来,只在果园空隙里种点儿菜呀,瓜呀,不种玉米了,就用不着风斗了。即使种,也是在果园边缘种些,吃新鲜烤玉米、煮玉米、蒸玉米。

别人家的,有的已经被劈了烧柴了吧,我们家的,至今还搁置在顶楼。

小时候,种好多葫芦秧,葫芦老了,就锯成两把瓢,好多好多葫芦瓢。

它们各有各的用途,有的是在缸里舀清水的,有的是在锅里舀刷锅水的,有的是装高粱面喂猪的,还有的是过年装糖果的。



现在,我们家还有,仅仅用来舀高粱喂鸡。


斗笠,很多年以前,下雨天父母就是戴着它披着蓑衣在地里干农活的。即使有伞,也不可能撑着伞干农活呀,太不方便了。

斗笠还在,蓑衣不知道还在不在,用棕树上扒拉的棕编织的。


俩水缸,大水缸是我家的,很久很久以前,比我还大。每天天不亮,妈妈就起床挑水,一担一担又一担,挑了倒进大水缸里,做饭、喂猪、洗漱的水全部靠挑回来。

那会儿,堂哥堂姐,有一只可爱的小胶桶,很厚很重很结实,他俩天天早起抬几桶,然后去上学。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会觉得桶可爱吧。

刨子,这个是用来刨片的。小时候,妈妈喂了好多猪,地里种了好多红薯。

父母把红薯挖回来,部分留着煮新鲜的喂猪,部分洗净刨片晒干,保存起来,再慢慢泡发喂猪。

当然,直到现在,还会泡土豆片,晒干,炸薯片好吃。

这个是刨丝的,和刨片的差不多,可以做土豆丝榨广椒。


秭归橙子格格


我小时候老物件,农村做饭时用的风箱。还有纺线车子,独轮手推车,煤油灯,有线小广播,军用跨书包,上学用的写字石板,古笔,化石猴,打火石,草木屐鞋。洗衣服用的木棒槌,播种用的楼斗,给小孩老人用来热被子的烘罩,还有打水用的辘轳,碾米用的碾子,石磨,砚台,挑水用的大木桶,还有防裂手用的蛤蜊油,上海女人雪花膏,至今我还用这两个产品,在那个年代这些物件,只能是回忆。





庆莲194青莲出尘埃


下图这个马蹄灯是九十年代朋友送我的,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这还属于奢侈品了,

一般的家庭用的是小煤油灯,只有条件好点的人家才会有这个灯,

当然那时的生产队里基本都用这个灯,

到了七十年代,基本上通电了,可是经常停电,所以这个马蹄灯还得用,

就因为用这个灯,屋子的墙面没有白的,几年乎都熏黑了,

早晨一起来,洗脸时用手巾往鼻孔里擦一下,都是黑的,

别看那时这么落后,可是得病的少,

别看那时吃的这么差,都有使不完的劲。



猛禽950


那太多了第一顶针小时候妈妈老带的做棉被棉裤什么的带的

第二石磨小时候家当院里就有一个邻居家磨黄豆用的

第三

算盘🧮小时侯上学还学呢?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课程了

第四琉琉小时侯天天玩手指盖不知道干坏多少回了,现在基本没人玩了

第五大水缸家里放水淹酸菜咸菜用的现在也有

第六猛蹬125小时候学自行车就可以骑它掏裆哈哈满满的回忆

第七缝纫机邻居家大娘有一台补补衣服什么的

第八就是剃头用的推子爸爸还给我提过用这个老夹头发挠挠哭😄

第九现在也少了不过也有用的饭店现在拿这个做饭了都小时候蹦爆米花🍿️一个酱油瓶子换自己拿包米哈哈回忆是美好的不过我们的往前看不能老停留在回忆里是吧……加油吧少年


山西小阳阳


记得小时候,我发现老一辈的人,他们都是用“算盘”进行计算,他们不论红算归除,运用起来,真的是得心应手。我们羡慕得不得了呀(他们真神)!

还有,就是“汽灯”。用一种瓜蒌样的东西,放在灯罩里,灯里放煤油,再打打气,亮堂堂的。比电灯还亮!

这是我不会忘记,以且是非常惦念的东西(物件)。


治平36


那些年我们爱看连环画

一本本小小的连环画,唤出一段少儿时代的回忆:放了学并不急着回家而流连于撒落在大街小巷的连环画书摊,掏出积攒下的分币,美美看上一两本连环画。这应该是那时的生活写照。

没读小学前,识字不多,那是75、76年吧,就喜欢翻哥哥姐姐们的小人书,花花绿绿的小人书一下就吸引了你,那时有电视的家庭哪有,看小人书就像是现在的人看电视连续剧。

我看的最多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三侠五义》之类的,因为这些连环画,一集一集的,一本一本的,看完了这本就盼着读下一集。连环画三分五分的,现在觉得不贵,可在当时可以买一两个馒头呢。连环画一般在镇上的新华书店出售,别的地方根本买不到。

看买连环画有三种办法:一、自己捡垃圾,到废品收费站换成小硬币,然后去书店买。但是过程很长,一般积攒一个月才能买一本连环画。二、交换,和小伙伴交换,谁有了新的,借过来读,并答应他自己买了新的也借给他看。

第三种方法就有些无奈了,给大人要钱,一般家长是不会给的,那时的日子不宽裕,嘴还没管饱,怎么可能霍霍钱。有的时候实在急了,就偷大人兜里的钱,有一次我就偷拿了两元钱,和小伙伴出去买了连环画本,还吃了根煎饼果子,结果当时回家挨了一顿揍。

现在的小人书、连环画本啊,都已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口袋书,但内容都是游戏啊、漫画啊、搞笑之类的,内容和画面远远不如连环画本。

很多人把小人书当做了收藏品,收藏的不仅仅是一段岁月,还有童年满满的回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