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關於《長恨歌》的文多如牛毛,多是寫王琦瑤的悲劇和她生命裡的那些個男人,今天我想談談這個悲劇給現代生活的啟示,如果我們能從此避免了,豈不是好事?——紅豆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王安憶和長恨歌

《長恨歌》是王安憶的頂峰之作,獲第五屆矛盾文學獎後又掀起了一輪閱讀熱,但實際上,這部作品從問世就被無數人視為珍寶。

王安憶細膩又深刻的筆觸不僅還原了那個時代的上海原貌和人情,還把弄堂女兒王琦瑤給寫紅了,這一紅就是二十多年。她的紅當然與她的命運脫不開關係,因為悲劇總讓人惋惜。

但我的惋惜並不十分純粹,裡面還夾雜著一絲王琦瑤“自作孽不可活”的思考。話雖說得有點不忍,但確實如此,今天我就來談一談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點啟示,看看我們能否從此避免: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黃奕版年輕王琦瑤)

01

王琦瑤悲劇啟示之一:能力教育重要,但性格教育更重要

王琦瑤是典型的弄堂女兒,她的家庭描寫不多,我們的瞭解就停留在王安憶前幾章的概括裡。她當然是所有弄堂女兒的縮影,但她又不全是她們,要不然怎麼只有她走出了弄堂呢?

王琦瑤第一步“飛躍”應該是成為“三小姐”,這是她做李主任“金絲雀”的敲門磚。為此她雖然看起來沒有付出很多努力(大部分都是程先生和蔣麗莉在為她忙碌),但她的心卻無時無刻不在為飛翔做準備。

她的成人化就是她的聰明所在,她時刻謹慎,所以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這麼說,她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能力”是超群的!而她的父母在這裡扮演的什麼角色呢?

默認和助推

她搬進蔣麗莉家,父母沒吭聲,她住進愛麗絲公寓,父母竟也幫著隱瞞程先生!讓我們大膽推測,她的父母應是勢利之人,他們或許還盼著有一天王琦瑤飛黃騰達,能拉他們一把呢!

這像不像現在的父母?

幫著孩子進了重點小學就開始謀求重點中學,進了重點中學就開始進軍重點大學。在父母眼裡,名牌就代表著“能力”超群!可這些“高材生”真的活得快樂嗎?他們的“能力”真的強嗎?一定程度上,難道不是父母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心?

而王琦瑤的一輩子就敗在這三個字上——虛榮心!

虛榮心是扭曲的自尊心,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盲目攀比,好大喜功,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自我表現欲太強,有強烈的嫉妒心等。

王琦瑤當然不是天生如此,她的性格是先天、時代、城市和家庭多個因素造成的,但

負主要責任的還是父母!

李玫瑾教授曾有類似的論斷: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重要得多,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性格,那她將來即便有再大的作為,也不會長久。

而反觀王琦瑤的那些個“能力”,除了一部分天生,一部分自學外,另一部分是否應該歸功於她的家庭?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鄭秀文版王琦瑤,聽說她曾因戲而抑鬱)

02

王琦瑤悲劇啟示之二: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人還是“笨”點兒好。

王琦瑤聰明,她的聰明是察言觀色後就能得出相應的對策,她知道對什麼人說什麼話,知道怎麼勾住只見了一面的李主任,知道怎麼留住總是墊底的程先生,知道懷孕後,怎麼把孩子嫁禍給薩沙,也知道怎麼小資,怎麼時尚,怎麼引起男性,哪怕女性的關注。

王琦瑤是女人中的極品。

她的聰明是張永紅學不來的,因為她才十幾歲就已經成了“金絲雀”,已經積攢了大量的經驗。

她的聰明能甩蔣麗莉十八條街,住進人家裡,讓人家掏心掏肺地幫自己榮登上海小姐寶座,還能悄無聲息地在人家眼皮子底下,約會人家最愛的男人,回頭還聽人哭訴相思之苦!

當然,她的聰明不止用於此,她心思縝密,甘於為了榮華富貴的日子而忍受寂寞,我不敢說她這些是優點,但至少讓人同情。可她的聰明總讓人有種恐懼,讓我不得不懷疑人與人交往的那點真心,還在不在?

其實,王琦瑤的悲劇就在於她的太過聰明,太聰明讓她丟了作為女人那種糊塗的愛,糊塗的美。

要說做人,還是“笨”點兒得好。這裡“笨”不是腦子笨,而是為人正直,不玩虛的。

雖不一定大富大貴,但危難之際,一定是有人幫襯的。因為,誰都不傻,你能算計得來的人,但算計不來心。

如果,她能有蔣麗莉一半“笨”,也會甘心情願投進程先生的懷抱,幸福地過完此生。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蘇巖版蔣麗莉劇照)

03

王琦瑤悲劇啟示之二:破除“奴性”,自立自強的女人最美

《長恨歌》是按照王琦瑤的三個時間段劃分了三部,但在感情方面,我只把它分成兩部分:女性關係和男女關係。

毫無疑問,按照我上文所述,王琦瑤在面對和自己親近的幾個女人時,表現都有點薄情寡義。哪怕是對自己的親生女兒薇薇,也是愛和嫉妒平分秋色。

這裡面的女人,和王琦瑤一樣悲哀,但這裡面的男人,卻是另一個模樣。

李主任,國民黨要員,包養王琦瑤的人,生前給了王琦瑤溫暖和舒適,死後給了王琦瑤一盒金條。可以說,在那個動盪年代,金條是王琦瑤的支撐!在任何最困難的時候,她有金子(李主任)做依靠,就有主心骨!

康明遜,一個夾縫中生存不負責任的富二代。王琦瑤對他是動了真情的,也明知道康不可能娶自己,還不可遏制地愛上他。懷孕後,她設計把孩子嫁禍給薩沙,不過這薩沙是個中蘇混血,後來走了。到最後還是程先生出場,在王琦瑤生產前後忙碌。可康後來來看王琦瑤時,她竟然還和他調情!連她的母親都看不下去了,為程先生叫屈!

例子不多舉,王琦瑤對這些男人就是一個詞——奴性她如此聰明一個人,難道分不清是非?但她就是對這些男人沒一絲怨恨,因為她的骨子裡要依附於他們生存。

這種“奴性”放在現代依然存在。

有的女性現在仍是生產工具,在家全沒話語權。幾千年了,女人也該獨立起來了。如果說王琦瑤是受限於那個年代,現在的我們總該站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了,不要讓家暴的事件再次發生!

《長恨歌》:王琦瑤悲劇帶給現代社會的三個重要啟示

(王琦瑤居住的弄堂——平安里)

結語

王琦瑤的悲劇非小眾,那個年代的女人視嫁人為目標,所以縱使她們生在大上海,可以與時尚沾上邊兒,但也只是外表的時尚,骨子裡她們仍然是卑微的存在。

可又因為生在大上海,她們又有了非同尋常的夢想,她們自視甚高,總以為那天邊的雲彩都比不上她的裙角,但她們忘記了,只抬頭看天,不低頭走路,人總會跌跤的。

希望現代社會,王琦瑤的悲劇不再發生,女人的悲劇不再發生。


我是紅豆,歡迎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