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諸葛亮瞭解曹操什麼性格?

用戶9129422247274


諸葛亮根本就不瞭解曹操,否則就會有兩個選項:

一、擊敗曹操,幫助劉備問鼎中原。

二、協助曹操,立下不世之功。


遠方的碧藍色


諸葛亮在出山前,躬耕隴畝,勤奮學習,在間隙訪名尋勝,探聽交流時勢,自然對當世出名的人物多進行品評。諸葛亮面對混亂時局,有匡復漢室之志,安平天下之心,自然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進行輔佐。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打著漢家旗號,搞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知道他名為漢相,實乃漢賊,並不是大漢的忠臣。諸葛亮也想物色個最好最理想的主公來輔佐,以實現己志,但他了解到曹操並不是他最好最理想的輔佐人,本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寧等賢主,也不輕以出仕。因此他躬耕隴畝,以待明主,再圖出山,但他左等右等,始終沒能遇到讓他感到最好最理想的輔佐對象。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登門相請,諸葛亮權衡再三,也只有劉備最與自己志趣相投,沒辦法,只能降格屈就,瘸子裡選將軍,跟著劉玄德了。穎川名士司馬徽聞之,感嘆道:“臥龍雖遇其主,不遇其時,奈何,奈何!”


sunjin72976689


操自幼聰穎過人,擅長兵法,詩歌,圍棋,音樂,權謀,時人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陰險、奸詐、玩弄權術而又殘忍,同時,曹操又是一個多謀略、有見識,多機變的帥才,富有軍事指揮才能,眼光獨特的政治家,曹操一面愛才惜才,一面又嫉賢妒能,自負猜疑,在他政治生涯的前期,他求賢如渴。曹操的一張面孔是奸臣,一張面孔是英雄。




小宇電影剪輯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曹操這個人物,看過三國演義的書和影視作品的人們都應該知道曹操這個人,有人說曹操很奸詐,也有人說曹操很偉大,眾說紛紜,其實都沒有錯,但曹操究竟是什麼性格呢?其實曹操是一個多變複雜的人物性格也是一樣,年少的時候他是調皮搗蛋,放蕩不羈的也是一個隨機應變的人。曹操小時候特別喜歡閱讀孫子兵法等冰法書記比起45斤,這些兵法書籍在曹操心裡面,感覺有用的多,而正是這些實用好奇的興趣培養出了曹操靈活的交際能力,反應能力,為他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但是曹操這種性格的人在感情生活中是比較好色和花心,沒有辦法,可守自己操守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出這件事,首先第一點就是他與兒子曹丕爭強袁熙的老婆。第二點呢,就是因為他垂涎張繡嬸嬸的美色,想納為己有,差點在苑城被殺。第三點是因為赤壁之戰中,他被諸葛亮利用。曹操的性格多愁善感,內心複雜,也是他的一大特點而詩詞歌賦能夠隱隱表現出她的內心之情,所以熱衷詩歌的曹操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歷史名片,每一篇都是很好的佳作。

但大家都知道曹操有一個共同的性格特點就是多疑。那麼又是什麼導致了曹操這種多疑的性格呢?他多餘的,烈士,就是導致自己錯殺他人揹負罵名,而她多疑的優勢,又在又是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在曹操走上權力巔峰的同時,因為他同居的,眾多人際關係複雜,忠誠與背叛,有時僅在一念之間,多疑的性格,可以推測到各種人與人是合適,以及人和事之間的關聯,以及今後發展演變的可能走向,為自己的決策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接下來會有觀眾提問,說為什麼曹操厭惡楊修呢?曹操為什麼業務楊修而且最後還殺了楊修三國演義以及大眾的看法都認為追責是因為曹操忌諱他太聰明,第二輪是因為它幫助曹植正所謂不過我認為這些看法都是特別表面特別膚淺的。從種種事件中可見曹操名莎楊修其實是向紅農楊氏示威,而已,而喉嚨楊氏根基深厚引領世族不殺他一個主心骨,不壞他一個領頭羊,曹操死都死的不放心啊!


古往今來幾多愁


曹操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戎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應受到正面的評價,,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破袁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叱吒風雲,既有安邦治國之能,又有克敵制勝之功,所以後人就評說曹操為“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國演義》因作者羅貫中的個人藝術傾向,曹操成為了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開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給曹操進行了定義。既而塑造出一箇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複雜,最富性格最複雜,思想最矛盾,形象最複雜的文學形象。《三國演義》中曹操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詐兇殘、心胸狹隘的複雜性格進行淺析,全面瞭解作為文學人物的曹操這一“奸雄”形象。






5G大健康時代


曹操諸葛亮確實有點相似,但諸葛亮決不會給曹操一個好評,給箇中評差不多

曹操屠城

曹操的第一次屠城:“死數萬,泗水為之不流”這句話出自《三國志陶謙傳》,而不是什麼《阿瞞傳》,原話是:“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這時曹操第一次屠城,動機說是報陶謙亂兵殺父之仇,這次屠城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的卻不止是彭城一地屠城,“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諸葛亮就在徐州,少年的感覺會如何?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眼中的曹操是:

惜曹公之才,感曹公之遇,敬曹公之能,鄙曹公之德,恨曹公之行,嘆曹公非周公!

下附諸葛亮27歲前的年表

181 1歲 出生于山東琅玡郡陽都縣 漢皇子劉協出生

184 4歲 在徐州過著相對安穩的日子 黃巾之亂爆發

189 9歲 生母章氏去世 董卓入京,立劉協為漢獻帝

191 11歲 成長 孫堅亡

192 12歲 父諸葛珪去世,依叔父諸葛玄 董卓敗亡

193 13歲 少年時代 曹操為報父仇入侵徐州

194 14歲 與兄諸葛謹失散,諸葛瑾攜繼母赴江東 劉備代領徐州牧

195 15歲 諸葛玄出任豫章郡太守未果,舉家依附荊州劉表 楊奉等隨駕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

196 16歲 荊州成長 曹操在許昌迎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197 17歲 諸葛玄卒,諸葛亮隱居隆中 袁術壽春稱帝

198 18歲 約在此一時期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曹操滅呂布

200 20歲 躬耕南陽 孫策死,孫權領江東六郡;曹操、袁紹官渡之戰

201 21歲 躬耕南陽 劉備依劉表,屯駐新野

202 22歲 躬耕南陽 北方勢力最大的袁紹亡

207 27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隆中 曹操統一中原


亮仔電影


諸葛亮瞭解曹操的巧言善辯,多疑成性,以及怕死的性格。

華容一石二鳥之計

在赤壁鏖戰之後,諸葛亮提前在各個關卡安排武將守護。張飛、趙雲等皆有任務。

唯獨刻意落下了關羽,這讓關羽很費解。關羽遂追問諸葛亮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孔明答,只需坐鎮主營即可。這句話可是把關羽給惹急了,xxx,我一個天下人都敬三分的美髯公,你讓我做個後勤保障,我告訴你,今天我必須得出去收拾了曹軍。

得,諸葛亮正給關羽下套呢,眼看著關羽鑽了進來,心中暗喜。嘴上不快的答應,然後逼著關羽立下軍令狀。

原來,諸葛亮深知此行,是絕不能讓曹操死的,因為曹操一死,憑藉此時的劉備集團是不可能和孫權相抗衡的。但是又不能明說,派別人去曹操必死,所以合適人選只能是關羽。

為什麼呢?

一來,曹操是個能謀善斷之輩,識人斷人之術堪稱一流,花言巧語更是堪稱一絕。

二來,關羽曾經被俘,深受曹操的恩惠。而且在自認為還清楚曹操的恩德之後,過五關斬六將,去尋找劉備。期間又接受了不少曹操有意無意的幫助。

三來,曹操不想死,如果派別人去堵截,曹操估計已經會喪失苟活的心勁,但是面對關羽,曹操起碼還是有勝算的。

所以,諸葛亮巧派關羽前去華容道截殺曹操,曹操一心求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關羽心軟,放過曹操。

目的達到,軍威渠成

回到營中,諸葛亮不顧情義,假裝執意要將關羽軍法從事。眾大將一起求情,就連劉備也甘願屈膝相跪,諸葛亮看時候已到,點到即止。

自此,即能達到放走曹操,三國鼎立的局面,又能在軍中立下軍威,使得關張趙不得不服。

一舉兩得,所以說諸葛亮能夠打勝仗,就是因為能夠最大程度的知己知彼,運籌帷幄於所有人不查之中。

這就是本事。

放眼現在,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是職場何嘗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呢。雖然勾心鬥角不是我們所提倡的,但是瞭解客戶,瞭解同事,瞭解業務是每一個職場人都必須具備的素質。


古今中外多少事


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數千年來,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一個讓人們萬世景仰的楷模人物。

而縱觀諸葛亮的家族,是琅邪的望族。

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所以有如此出身,諸葛亮投奔曹魏或孫權都會受到禮遇,而二人實力也都比劉備大。

諸葛亮,隱居隆中十年,遲遲不出山,最終出山濟世救民,卻選擇了實力不敵曹操、家世也不及孫權的劉備。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方面就是劉備三顧茅廬的真誠。

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年僅27歲,無任何官爵名位只是一個隱士。

這位年長諸葛亮20歲的“劉皇叔”,放下自己的社會地位,放下長者的身份,先後三次,去求教名不見傳的諸葛亮,是對諸葛亮的極大尊重,讓諸葛亮感動不已。

其二便是我國古代社會,道德高於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質尤其重要。

有一個賢德的君主作為領袖,則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風廉正,官風正則民風厚,最終實現和諧社會。

而在道德方面,劉備佔有壓倒性的優勢。有著皇族身份,參與了誅殺曹操的密謀,這是對大漢朝廷難得的忠誠。

這在感情上就與深受忠孝思想影響的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層。

此外,劉備在平原、徐州任上實行仁政,仁義之名遠播,這對於崇尚內儒外法的治國理念、同樣推崇仁政的諸葛亮來說,吸引力是巨大的。

再者,劉備禮賢下士,被稱為天下英雄,在當時名頭不小,這一點諸葛亮也必然會有所考慮。

其三便是當時曹操賬下彙集海內外的名士,例如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

個個都堪稱國士之才。而諸葛亮此時名不見傳又年紀輕輕,再加之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形象深惡痛絕,因此絕對不會選擇曹操。

再反觀之江東孫氏,若平心而論,諸葛亮輔佐孫權的幾率要比劉備高的多。

因為諸葛瑾就在東吳身居高位,而且數次邀請諸葛亮。但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志向也是要比管仲樂毅,而江東此時有周瑜、魯肅、張昭等人,諸葛亮去了之後自然不會重用。

而劉備此時英雄末路,所以去劉備賬下必會得之重用一展生平所學。

其四便是荊襄士人集團的需要。

諸葛亮出身南陽,與荊襄名士關係匪淺,與荊襄名士共稱荊襄士人集團。

我們知道,劉備尋訪諸葛亮就是荊襄士人集團的極力推薦,徐庶舉薦,司馬徽指引,崔州平相迎,劉備才得以尋訪到諸葛亮。

荊襄士人集團的理念便是匡扶大漢。

而此時群雄中,劉璋、劉表雖也為漢皇宗室,但其二人卻並非英主,投奔旗下難成大器。


大毛老師的生活


諸葛亮與曹操的直接交集很少。但他是瞭解曹操的為人和性格的。

諸葛亮沒投曹操而選擇輔助劉備,表明他是不贊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那一套的。在諸葛亮的文章中,也稱曹操為"賊",說"漢賊不兩立",表明,諸葛亮依然在內心認可並忠於漢朝,反對曹操以輔漢為名行篡漢之實的作法。

在《三國演義》的漢中之戰中,諸葛亮以疑兵之計,擊退了曹操的四十萬大軍。戰後,劉備不解,問諸葛亮,曹操能征善戰,這一次為什麼這麼快就被擊退了。諸葛亮回答,曹操雖能用兵,但生性多疑。我以疑兵之計對付他,所以戰勝了他。

這是諸葛亮唯一一次直接談論曹操的性格。

曹操和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二個人物。他們二人都志在統一中國。

曹操走的路線,是擁立漢獻帝,以漢朝的名義,征伐諸侯,統一天下,待時機成熟,廢漢自立。

諸葛亮走的路線,是輔佐漢皇叔劉備,建立政權,然後逐步掃滅諸侯,統一天下,象劉秀那樣,再復興漢朝,當然也象劉秀那樣,革除弊政,實行新政,再塑江山。

對於曹操和諸葛亮這二個人,我們很難說誰更正確一些,誰能力更大一些。這二個人都是特別傑出的人物,都具有統一天下的才能。也正因此,他們誰都未能統一天下。這是某名人所說"諸葛亮雖得其人,未得其時"的原因。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答,諸葛亮不解曹操的性格特點,他甚至都沒有接觸到曹操。道聽途說的東西,我覺得諸葛亮絕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但是他能夠根據時局的變化,判斷對方所要採取措施或下一步的行動。而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就需要觀察接觸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後,才能說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