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公元前5000年左右開始形成的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當兩河的蘇美爾人剛剛建立城邦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剛進入部落聯盟時代時,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擁有完整獨立的語言文字體系和較為健全的國家架構,並有能力建造如金字塔這樣宏偉的紀念性建築的高度發達的文明。

但這一人類文明的先行者卻沒能保持住自己的領先地位,而是在文明進化中慢慢的消逝——現代埃及人或許還留存著些許法老的血統,但已然看不懂法老的文字,也聽不懂法老的言語。

對於古埃及這樣曾經發達的文明,它的消亡不會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數千年的歲月間,法老的國度究竟是如何從輝煌的走向黃沙之下的呢?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埃及沙漠下埋藏著古埃及昔日的輝煌


一、成也尼羅敗也尼羅


翻開人類文明史,文明的出現往往離不開大江大河的滋潤,正如兩河之於巴比倫,黃河之於中華,尼羅河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埃及文明的起源——尼羅河河谷

古埃及文明源於尼羅河定期氾濫帶來的肥沃的淤泥,而埃及國家最早起源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羅河兩岸開始形成許多原始的奴隸制小國,而後逐漸形成以尼羅河三角洲為中心的下埃及(埃及北部)和尼羅河上游峽谷為中心的上埃及(埃及南部)兩個王國,最後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下埃及兼併了上埃及,定都今開羅南郊的孟菲斯城,完成了埃及的統一。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記錄了埃及統一的納爾邁調色板

埃及的統一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統一集權國家的誕生,而此時世界上的其他地區的文明,即使是發展較快的兩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也只是到了城邦和部落聯盟的階段,其他更多的文明此時還處在採集漁獵的原始階段。

隨著統一到來的,便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個巔峰,從公元前3100年到約前2181年,古埃及度過了持續了6個王朝的經濟、文化、藝術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被稱為古王國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古埃及最早的國王們為自己修築了宏偉的金字塔陵墓,而金字塔的修築也能從側面體現出埃及古王國時期的強盛國力。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胡夫金字塔

然而兵無常勢,古埃及無法逃過古代王朝興盛衰亡的輪迴宿命;水無常形,尼羅河的水量也不會永遠豐沛。古埃及文明雖起步較早,但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其擴展的範圍並不大,主體範圍就是在尼羅河流域。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即便是到了現代,埃及的經濟活動還是停留在尼羅河流域

而且古埃及作為一個早期文明也不能跳出時代的制約,其主要的生產方式依然是以農業為主,境內除尼羅河流域外又無其他適宜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地區,因此古埃及文明的興衰與否與尼羅河的狀態密切相關。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古埃及文明基本僅分佈在尼羅河沿岸

當尼羅河水量豐沛,帶來的泥土充足、肥力豐厚,那麼接下來的便是盛世,糧食豐收、政局穩定,國家有能力進行建設也足以抵禦外敵;但若尼羅河水量不足,直接影響到的就是國家生存根本的農業生產,造成國內局勢的動盪,倘若此時再有外敵入侵,就將會是對整個埃及文明的巨大沖擊。

另一方面,古埃及雖然有了完整的國家架構,但這個以奴隸制和分封制為基礎的體制也有著無法避免的問題——王朝的開創者是極有能力的統治者,或許能將全國的土地較多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但在王朝統治的長期過程中,統治者手中的土地不可避免的要被分封給貴族和祭司以換取他們的支持,這樣一來國王的實力被削弱,地方派別崛起,統一國家的混亂和分裂也就隨之而來了。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極盛時期的最大版圖

從古王國時期開始,埃及就隨著尼羅河水的漲落進入了這樣的一種“統一—盛世—衰弱—分裂—統一”的循環,在2500年的時間中度過了26個王朝的統治,直到公元前4世紀,一些外來客的到來才打破了這樣的一種循環。


二、遠方來客

埃及所處的東地中海地區一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熱點地區,即使對於古埃及時代來說也是如此。在埃及漫長的歷史中,雖然更多的時候都是作為一個先進且強大的文明出現,但國內發生動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敵的入侵。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東地中海地區複雜的民族情況

無論是來自南方的努比亞人、西方的利比亞人或東方的希克索斯人,這些民族都曾入侵埃及並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但與埃及相比,這些民族自身的文明發展水平都較低,進入埃及的他們為了維繫自己在當地的統治,對古埃及原有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基本上是全盤接受,對於埃及原本的文明並沒有造成過多的破壞,但如果遇到了一個具有同等發展水平且更為強大的文明的入侵,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了,更何況,還不止一個。

公元前558年,波斯人成功從米底王國的統治下取得獨立,統一了伊朗高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君主岡比西斯二世在穩定了帝國新徵服的兩河地區後揮師南下,征服了處在動盪之中的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埃及就此成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帝國退出埃及,除了當地貴族曾成功短暫復辟外,埃及全境都處於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波斯帝國極盛疆域

與之前的那些入侵者有著本質的不同,波斯文明所在的伊朗高原地區也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出現了早期文明,隨後又融合了兩河文明、古印度文明不斷髮展,到波斯人取得獨立的時候,源起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文明已經是一個完整且發達的文明體系,且此時囊括了伊朗、兩河、小亞細亞龐大領土的波斯帝國的體量遠大於埃及,這使得波斯人在面對古埃及文明時處在了優勢地位,不僅不會被埃及所同化,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古埃及文明的命運。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波斯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遺址,其建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為了能夠較好的控制埃及這個遠離自己在伊朗高原的政治中心的地區,波斯人在埃及採取綏靖政策,整體上還是較好的尊重了當地的文化,並沒有強行推行波斯文化。

但古埃及原本的太陽神信仰中,法老會自稱為太陽神之子,這原本是希望通過神化國王來增加國王的權威,但在這個時候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既然作為太陽神之子的法老都已經被擊敗了,那麼這個太陽神究竟還能不能保護埃及人呢?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古埃及神廟中太陽神的形象

波斯對埃及的徹底征服極大的削弱了太陽神信仰在埃及的影響力和權威,而緊接而來的另一位來客則對古埃及文明造成了更深層次的影響。公元前332年,新崛起的希臘馬其頓王國在國王亞歷山大的率領下從波斯人手中奪下了埃及,亞歷山大親自前往沙漠深處的太陽神神廟朝拜,古埃及文明似乎有了復興的曙光。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亞歷山大大帝

但亞歷山大在埃及只是短暫停留,除了一座亞歷山大港外他沒有給埃及帶來別的什麼。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托勒密在埃及自立為埃及法老,建立了埃及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們瓜分了他的帝國

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雖來自希臘,不過出於與波斯人同樣的目的,托勒密王朝也尊古埃及的傳統文化為主流。但與波斯人又不同,埃及和希臘之間相隔的地中海對於善於航海的希臘人來說並不算遙不可及的距離,加之託勒密王朝在政府中重用希臘人並鼓勵文學、哲學的發展,很快就有大批的希臘人被吸引來到埃及生活。

在這一時期,湧入的希臘文化與古埃及文化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希臘語和希臘文從政府中逐漸傳入民間,希臘神廟在埃及出現,傳統的埃及神也與希臘神有了越來越多的相通之處,甚至許多流傳到現代的古埃及文獻是由希臘人用希臘語撰寫而成的。

經過托勒密王朝275年的統治,古埃及文明也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刻。但即使是風燭殘年,卻也依舊存在。希臘文化並沒有徹底摧毀古埃及文化,古老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語依然有著廣泛的使用者,在沙漠和綠洲之上依然有埃及神廟佇立,也有祭司守護著他們的已經略帶有一些希臘味道的信仰,兩種文化更多的是在一定的交融之後在埃及社會中並存。只是,希臘人的到來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最後的結束。


三、基督神諭

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著名的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離奇死亡。雖然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擁有驚人的美貌和出色的權謀,曾用絕佳的手段使得凱撒也拜倒在她的裙下,保住埃及的獨立,儘管關於她的死也眾說紛紜充滿離奇,但她的死亡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埃及正式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埃及行省(49)

因為極為發達的農業,埃及在整個羅馬帝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了能夠供養整個帝國的“帝國糧倉”,埃及的穩定對於整個帝國的正常運轉而言就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帝國對埃及的統治政策以維穩為主,對當地的宗教文化傳統也算尊重,托勒密王朝時代流傳下來的文化依然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延續著。

然而在表面的平和下,一股暗潮在湧動著。公元元年前後,基督教出現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之中,隨後在1世紀早期便傳入埃及地區。

基督教傳入埃及並不是偶然或巧合。從基督教本身來說,早期基督教在創立之初,其中許多的神話和傳說——如耶穌復活、末日審判、聖母感靈而孕等故事,即取材於古埃及的神話傳說,也就是說基督教故事有很多與古埃及神話相似的地方,而正式這些相似之處使得基督教在埃及的傳播更能夠被當地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所接受。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埃及神話中的死神阿努比斯,會在人死後稱量人的心臟

而從外在環境來說,基督教作為一個古猶太宗教,最早是在猶太人之間傳播的,而埃及從托勒密王朝的創建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1年征服巴勒斯坦開始,就有大量猶太人遷入埃及居住。

到公元元年前後,埃及已經成為巴勒斯坦之外猶太人人口最多的地區,有近百萬猶太人生活在埃及,這也為早期基督教提供了在埃及傳播的社會基礎。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托勒密王朝時期亞歷山大城,有巴勒斯坦之外最大的猶太人社區

此外,基督教能夠在埃及快速傳播還離不開埃及人的早期民族主義情緒。對於土生土長的埃及人而言,無論使托勒密王朝帶來的希臘人或是後來到來的羅馬人,即使再尊重埃及的傳統文化,也是外來的侵略者。

而羅馬帝國又在埃及實行民族分化政策,雖然在埃及的羅馬人、希臘人和埃及人都具有帝國公民權,但羅馬人和希臘人可以交納比埃及人更少的賦稅且埃及人沒有在政府中擔任官職的權利,這種帶有民族歧視色彩的政策激發了埃及人的民族主義情緒。

在數次反抗羅馬統治的行動失敗之後,埃及人更多的開始尋求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此時同樣不被羅馬官方所承認的基督教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就這樣,基督教先在埃及的猶太人社區中傳播,其後傳入佔埃及人口絕大多數的原生埃及人之中。而到了公元313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皇帝頒佈《米蘭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從“地下”轉為“公開”的基督教更是在埃及更廣泛的傳播開來,成為了埃及的主流宗教。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頒佈《米蘭敕令》的君士坦丁大帝

然而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則意味著古埃及文明的徹底沒落。對尼羅河的過度依賴限制了古埃及文明的發展高度;希臘人的到來則改變了古埃及傳統的社會架構和生活習慣;而基督教則徹底摧毀了古埃及文明的信仰。

隨著公元392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加之其後帝國(包括羅馬帝國分裂後繼續統治埃及地區的東羅馬帝國)採取的一系列打擊除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活動的政策,在教會和帝國行政機器的雙重打擊下,古埃及的神明被拋之腦後,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語也被隨著基督教會的不斷拓展而在民間日益流行的拉丁文和拉丁語所取代。

當金字塔被基督教會指責為異教徒的象徵的時候,也就標誌著法老留下的一切,已經徹底的湮滅。


四、黃沙之下

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國的騎兵進入埃及亞歷山大港,早已厭倦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間反覆戰爭和殘暴統治的埃及民眾還期盼著阿拉伯人能救他們於水火。但他們所沒想到的,阿拉伯人帶來的是另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阿拉伯人的到來也帶來了在此時比基督教文明更為先進的伊斯蘭文明,而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阿拉伯帝國對宗教上的控制也遠比曾經征服埃及的希臘人和羅馬人更為強力。

在阿拉伯帝國征服埃及的那一刻,在文化吸引和政府強制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埃及的土地上幾乎毫無停頓的就開啟了伊斯蘭化進程。

與600年前傳入埃及的基督教一樣,伊斯蘭教也將埃及社會從上到下的滌盪了一遍,而且比基督教更迅速也更深刻,原本在基督教文化衝擊下殘存的些許依然在堅守古埃及文化的“衛道士”也在這新一輪的衝擊下蕩然無存。

但並不是伊斯蘭文明摧毀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消失是在一個漫長過程中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伊斯蘭文明只是把埃及塑造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模樣。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 埃及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阿穆爾清真寺

從希臘人的托勒密王朝建立到伊斯蘭文明的衝擊,近千年的時光徹底改變了埃及的面貌。現代埃及完全是一個在伊斯蘭教文化基礎上建立起的國家,民族認同為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語,超過90%的人口都信仰伊斯蘭教,第二大宗教則是基督教的分支科普特教派,社會文化和生活習俗也與其他伊斯蘭國家基本無異。

而至於曾經輝煌燦爛的古埃及,至高無上的神廟慢慢被沙漠吞噬,楔形文寫成的石碑漸漸無人能識,金字塔依然佇立但卻再沒有誰可以讀懂斯芬克斯的低語,過往的一切輝煌都隨著帝王谷的寶藏一起,埋於黃沙之下,還有何人記得。

古埃及: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為什麼卻逐漸消亡了?

▲再無人聽得懂斯芬克斯的低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