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夏商周都認為是炎黃後裔?

羊毛卷卷33



首先給答案,商朝人不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也不認為自己是華夏。至於商朝人是否認為周人是,也沒有證據反映。最早提出夏的是周初,不同意關毛的看法“周朝最初搞出華夏,是為了把周人和商朝遺民用共祖高辛氏的血緣關係攪在一起”。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談談華夏族的形成過程:

0、夏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周人的確是以夏人自居,並真正貼上“華夏”的文化標籤。

1、商朝沒有“夏”的概念。根據甲骨文看,商自稱為“大邑”“天邑”,稱外國為“方”,尚無華夏觀念;商人卜辭祭祀的先祖是高祖夒,和炎黃也沒有關係。周以前還是血緣較單一的部族林立階段。

2、西周初年周人自稱“夏”。文獻中最早出現的“夏”在以下兩處:

《尚書·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 ,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尚書·立政》:“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

這兩處自稱“我夏”的分別是周公對康叔和成王,他們是周初的周人貴族,此時的夏只是周人的自稱,和商是對立的概念。故此處的夏明顯是不包括商人的。

3、周人之所以提出“夏”的概念,是因為周族血緣分封的緣故。用“華夏”作為共同的稱呼,將周部族或親戚部族聯繫起來,親戚未必是周族,但也是周王朝的臣服者和周文化的接受者。舉個例子,康叔是周公的弟弟,本來都是周人;康叔封到衛國後,雖然和周分家了,但是也是“諸夏”之一。比如《周頌·時邁》說:“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這是周公讚頌周王巡幸東方,可見這個“時夏”是周分封的諸侯。這個時候的華夏主要還是一個點(周)。

4、周初分封的諸侯,和商人後裔是雜居的。所以周朝分封最大的意義,就是打破了商及之前的血緣聚居,氏族部落開始進入地緣聚居。比如魯國有殷民六族、衛國有殷民七族,晉國有懷姓九宗。商代的時候征服敵國往往點到即止,而周代開始了分封的新模式。這些親族國家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日漸融合,另外一些古國(如宋)也接受了周的政治模式(如同姓不婚)。所以華夏的範圍也從一點(周)擴大到多點(周+諸侯)。同時也告訴我們,華夏已不是單一血緣概念,而是個變動文化概念。

5、商和西周,在青銅器往往看到族徽的標誌,到春秋就絕跡了;同時,商和西周賜族的情況,在春秋也很難見到了,這是地緣國家進一步形成的標誌。然而,不管在中原地區,或是外圍地區,均存在和周王朝對抗的勢力,如伊洛戎、赤狄和楚、吳、越。這些國家雖然或多或少受周文化影響,如楚也曾以華夏自居,但因為沒接受周王朝的統治,而被視為蠻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所謂的“華夏”國家,也往往因為失禮被斥為夷,不管是姬姓的晉還是姒姓的杞都有類似經歷。

6、春秋戰國之際,隨著各諸侯勢力增強,華夏國家之內的戎狄部落或被剿滅、或被融合,各大諸侯在地域上已經連成一片,語言文字、經濟生產都廣泛聯繫。更重要的一點是,諸侯國有了譜寫共同歷史的美好願望。炎帝和黃帝什麼時候出現的?其實是戰國人根據陰陽五行的想象。在《詩經》中,商祖契、周祖棄都處在知母不知父的時代,沒有所謂父系出自炎黃的說法。最早認黃帝為祖的是齊威王所鑄齊侯因齊鐓。這個時候“華夏”也即“中國”從點擴大到面,戎狄也被稱“四夷”了。

7、秦滅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進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遷齊、楚大族於關中等政策,進一步實現了華夏融合。但秦也轉瞬即逝,之後漢朝建立屹立四百年,所以“華夏”也被稱“漢”,這就是漢族的由來。但我們一定要知道,早在春秋戰國之際,華夏就不是狹隘的血緣概念,而是有著共同文化的民族共同體。


聽訟者


遂人氏和華胥氏是夫妻,他們有對兒女,分別是伏羲女媧,炎黃二帝都是他們的後代!

故炎黃同宗。

三皇一般被認為是燧人氏(華胥),伏羲(女媧)和炎帝。

五帝則是黃帝和黃帝的後代。

而五帝最後的舜帝傳位給了大禹,大禹開創了夏王朝。

一般認為取代夏的商的先祖雖然不是黃帝后裔,但確實是伏羲女媧的後裔。事實上,商是不是東夷族是不確定的,但商自認為和黃帝同宗,也就是伏羲女媧後代。

而周人是黃帝后裔。

綜上,夏商周都是華夏族,但不都是黃帝后裔,用炎黃比較合適。

以炎帝代表三皇,還是靠譜的。

所謂的炎黃分別指代的就是三皇和五帝,我們所有人都是他們的後裔,畢竟起碼有一半人不是黃帝的後代,有小部分人即不是黃帝也不是炎帝的後代!

然而,我們都是伏羲女媧的後代!一般來看,四方蠻夷也是,所以身為大哥的華夏族有必要教化四夷,讓他們認祖歸宗!








maidi8341


傳說中,炎帝與黃帝都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傳說他們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成為兩個敵對的部落的首領。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後來的傳說的幾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連蠻、夷也被納入這個系統。後世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而接受了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等)也聲稱自己是黃帝子孫、炎黃子孫。

如果以史書為準,那麼他們因為是黃帝后裔,所以認為自己是黃帝后裔。史記裡面有族譜。

如果以考據學為準,那麼這幾個都是春秋戰國時候諸子百家提出來的。夏商西周的文獻中沒有出現過炎黃堯舜,更不要說什麼以黃帝為祖先。當然五帝的故事中有很多和人類社會歷程一致的成分,因此不完全是編造的,可能是民間的歷史傳說。


流離人間


遂人氏和華胥氏是夫妻,他們有對兒女,分別是伏羲女媧,炎黃二帝都是他們的後代!

故炎黃同宗。

順帶一提,三皇一般被認為是燧人氏(華胥),伏羲(女媧)和炎帝。

五帝則是黃帝和黃帝的後代。

而五帝最後的舜帝傳位給了大禹,大禹開創了夏王朝。

一般認為取代夏的商的先祖雖然不是黃帝后裔,但確實是伏羲女媧的後裔。事實上,商是不是東夷族是不確定的,但商自認為和黃帝同宗,也就是伏羲女媧後代。

而周人是黃帝后裔。

綜上,夏商周都是華夏族,但不都是黃帝后裔,用炎黃比較合適。

以炎帝代表三皇,還是靠譜的。

所謂的炎黃分別指代的就是三皇和五帝,我們所有人都是他們的後裔,畢竟起碼有一半人不是黃帝的後代,有小部分人即不是黃帝也不是炎帝的後代!

然而,我們都是伏羲女媧的後代!一般來看,四方蠻夷也是,所以身為大哥的華夏族有必要教化四夷,讓他們認祖歸宗!


硬筆愛好者


大家好!我是浪飛風!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如果以史書為準,那麼他們因為是黃帝后裔,所以認為自己是黃帝后裔。史記裡面有族譜。

如果以考據學為準,那麼這幾個都是春秋戰國時候諸子百家提出來的。夏商西周的文獻中沒有出現過炎黃堯舜,更不要說什麼以黃帝為祖先。當然五帝的故事中有很多和人類社會歷程一致的成分,因此不完全是編造的,可能是民間的歷史傳說。

如果以考古學為準,那麼夏還沒有被找到。。。商周更沒有把自己和黃帝聯繫上。



浪飛風


打開歷朝歷代君王世襲表,你會發現,夏商周三朝,在開國立君王之上的先祖很多,都是中國文化文明的創造者,可以追溯到幾代甚至十幾代以上。如果以考據學為證,夏商西周的文獻中沒有出現過炎黃堯舜,當然,五帝的故事中有很多和人類社會進程相一致的成分,因此,不能說全是編造,可能是民間傳說和演義。據現在歷史學,考古學專家學者還都在對夏朝的起源,包括歷史,社會發展,世襲形成進行探索和研究。前些日子,曾有說法,夏朝與古埃及有關係。

歷史的真假,歲月是鑑證,考古探索是印證。


用戶言午澤群


如果以史書為準,那麼他們因為是黃帝后裔,所以認為自己是黃帝后裔。史記裡面有族譜。

如果以考據學為準,那麼這幾個都是春秋戰國時候諸子百家提出來的。夏商西周的文獻中沒有出現過炎黃堯舜,更不要說什麼以黃帝為祖先。當然五帝的故事中有很多和人類社會歷程一致的成分,因此不完全是編造的,可能是民間的歷史傳說。

如果以考古學為準,那麼夏還沒有被找到。。。商周更沒有把自己和黃帝聯繫上。


山外之音


五千年前我國的長江黃河流域有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強的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黃帝大戰蚩尤,大獲全勝,被推舉為部落首領。黃帝在遠古時代為華夏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後人推崇,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自稱是黃帝子孫。因為炎帝族和黃帝族原本是親近,所以有時也稱為炎黃子孫。


趙波


從《史記》中我們瞭解到,炎黃二帝的族系一脈相傳,三個朝代不僅僅有君臣關係,更交織著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細心的讀者可以列一個王的家譜,最終都上塑至共同的祖先炎黃二帝。在列家譜的時候,務必要關注一下某些帝王的生辰,你將會發現,已知的任何現代人都不曾活過那麼長年歲。


清秀文學


正統思想根深柢固,炎黃是正統,蚩尤被炎黃聯軍擊敗。勝王敗寇,所以就沒有人認為自己是蚩尤後人,雖然後來的九苗,現在的苗族是蚩尤的後代,但大家都不認這個祖宗,死命往炎黃這個家族裡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