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AlteBäume soll man nicht verpflanzen.”

——老樹不該移植。

這是德語的一句俗諺,意為把深入土壤的根截斷了,就算新植在肥沃的土壤裡,老樹也可能死去。延伸之意,不止是樹,人也是。

我國也有著“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觀念,大部分老人認為晚年生活要在子女身邊度過,要住在自己家中走過最後的時光。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但是,這些曾經的傳統觀念,正在被高速發展的時代更迭所撕裂。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國策,讓我國形成了“421”的家庭模式。

根據數據統計,從2015年到2035年,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佔比提升到29%,而據調查,九成80後確定自己很難贍養父母。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這一切,都在向著傳統的養老模式提出挑戰。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全新的養老模式——在養老院養老,並且還要趁「早」。

養老院是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為其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在政策支持和群眾需求日益高漲的情況下如同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接下來,我們就以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為例,深度剖析入住養老院的各項優勢。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福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暨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是由福州市財政投入興建的福建省公建民營養老示範項目,設置床位多達1350張,為全年齡段長者提供五星級的養老生活服務。

在這樣的條件下,入住的長者們能夠省去許多煩惱。

1.減輕子女的壓力

黃奶奶的兒子在福州上班,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和孩子教育成本飆升、房價高漲等問題是讓他對照顧遠在老家的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

聽聞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開業後,他說服了老人搬進這裡,不僅週末驅車半小時就能來探訪,而且平時中心裡完善的護工服務和飲食調理也讓黃奶奶過得十分舒適。

2.晚年生活增加色彩

老人應當注重身體健康和文化娛樂。

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高度重視老人的精神和娛樂生活,在引進了各項娛樂設施的同時,還積極開展諸如

「長者生日會」、「米糕製作活動」、「長者手眼協調大賽」、「新春趣味運動會」等活動,令長者們每天都能夠喜笑顏開,盡享有趣人生。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3.利於家庭和睦

老人與子女住在一起,兩代人在思想、價值等觀念上難免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而且老人歲數大後,性格、脾氣也會更加古怪,很容易與家人產生衝突。

因此,讓老人住在離家近的養老院,經常看望,偶爾接回家小住,不失為良策。

4.減少各項風險和隱患

家人外出工作或讀書,老人獨自在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安全隱患也在不斷滋生,一旦出現意外,帶給老人和家人的將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反之,住進國德老年康養中心這類公建民營、醫養結合的養老院,不僅能享受高質量、專業且用心的照料和呵護,一旦疾病纏身,還能就近就醫,這大大減少了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

5.老人找到更多朋友

老人獨自在家,由於身體原因,活動範圍小。當今社會高樓林立,鄰里關係也較淡,老人很難找到同樣年齡大又交心的好友。

而在養老院中,老人們住在一起,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一起回味曾經的時光。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住在國德老年康養中心的劉奶奶就認識了很多好姐妹,他們一起用餐、聊天、參加中心的活動,每天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顯然對這樣的生活十分享受。

當然,除了上面的幾個因素外,養老院還有著不少優勢,這些優勢無疑是時代選擇的,最適合長者的。

住養老院,我想「趁早」

一位年僅70歲便入住福州市國德老年康養中心的奶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如果我原本是住在家裡,突然因為生病了,需要24小時的醫療照護而被送到療養院,那一定是心靈的打擊。

我會想念原本櫥櫃裡的衣服、陽臺上的花草,一切都變了,怎麼能叫人不悲傷。

所以,我選擇在體力和精神好的時候就找一個最好的養老院好好住下來,展開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即使病再重,仍然在一個熟悉的環境生活,有人照顧著,不會被迫離開。

什麼時候住養老院?這是一個在身體健康時,就要做的決定

儘早入住養老院,無疑能夠趁著身康體健時充分享受各種有趣的活動,無憂無慮的樂享晚年生活,想旅遊時,出去走走,想家時,回家看看。

這樣的生活,簡單,平靜,美好,就像那夕陽紅一樣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