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此時此刻我深深感覺到人在災難面前的渺小,

只能任憑整座城市籠罩在瘟疫的陰霾之下,

任憑這個病毒所營造的包圍圈越縮越小,

而我也被壓得喘不過氣,如臨一個悲慘世界。

——彭奕婷


-01-

經歷了才知珍惜——讀《悲慘世界》

大家好,我是彭奕婷,一名高二學生,現正在武漢家中。

今天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第28天(編者注:錄音時間在2月21日),百無聊賴,刷著朋友圈、看著霸屏的疫情新聞,聽著親朋好友那裡傳來的各種噩耗,甚至悲痛的消息。

我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悲涼,孤獨是彼此的,我們站在家人面前卻用網絡聯繫著這段最遙遠的距離,少了話語,多了間隙;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悲涼的是我聽著親人被病痛折磨的消息,無藥可醫,所有人都無能為力。

此時此刻我深深感覺到人在災難面前的渺小,只能任憑整座城市籠罩在瘟疫的陰霾之下,任憑這個病毒所營造的包圍圈越縮越小。

而我也被壓得喘不過氣,如臨一個悲慘世界。

午後,我合上書,陽光撒入窗臺,那如飲濃茶般的苦澀卻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

主人公那回腸蕩氣的話語也仍然縈繞心間。這都是源自法國作家——雨果《悲慘世界》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02-

《悲慘世界》描寫的是法國下層民眾生活,重點講述法國監獄的弊政,和苦役犯人冉阿讓的一生。

一位貧苦潦倒的工人就因為偷了一塊麵包救濟外甥,經發現後做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他遭人唾棄、鄙視、白眼相對。

他連個過夜的地方都沒有,當他舉起手扣響最後一扇門時,一位慈愛的老人映入眼簾,老人的笑容讓冉阿讓已經是冰雪裹著的心裸露了出來,恢復鮮活地跳動著。

他是米里艾主教。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他說:“這扇門並不問走進來的人有沒有名字,但是要問他是否有痛苦。您有痛苦,您又餓又渴,這裡就是您的家。”

他關心人民的疾苦也理解群眾的唾罵對冉阿讓施加的壓力。

米里艾主教用自己的善良溫暖他,洗淨他的靈魂,讓冉阿讓看見了世界溫柔的一面。

很快,主教變成了冉阿讓最知心的人,他被米里艾感化,立志要做一個好人。

-03-

冉阿讓決定改頭換面,重新生活,重新讓人們認識,他改名馬德蘭。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

在一顆熾熱的心驅使之下,他答應了臨死的可憐女人芳汀照顧她的女兒珂賽特。

世界竟如此殘酷,冉阿讓已成為萬人愛戴的市長,卻在為一位無辜的貧苦工人澄清時被人揭穿身份,他,承認了。於是,他又被抓入了監獄。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但他卻不服於命運,他不相信,他的命運即是如此,他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曾經犯過錯的人再重新開始做人就不能做一個好人。於是他逃跑了。

冉阿讓找到了珂賽特,找到一處偏僻的地方隱居起來。多年之後,珂賽特與馬呂斯墜入了愛河,他們結婚了,冉阿讓過上了平靜而又孤獨的生活。

然而,當冉阿讓再對這兩個年輕人講起自己和珂賽特的身世後,馬呂斯卻對冉阿讓拒而不見。

當馬呂斯夫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冉阿讓床邊懺悔時,冉阿讓撫摸著他們兩個的頭,揮動著沉重的翅膀,飛向了天國……

-04-

再看《悲慘世界》,我們還有沒有不珍惜當下的理由?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高速發展,互聯網拉近了任何人之間的距離,但我們似乎離真正的幸福卻越來越遠了。

一方面物質上越來越豐富,一方面精神上越來越貧瘠,一方面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包括吃野生動物這樣的陋習依然存在,一方面人們聯繫越來越方便,一方面親情不再那麼濃郁,一方面信息傳播越來越快,一方面謠言滿天飛,泥沙俱下。

“他活著,儘管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離去……”合上書,看著檯燈下淡黃的光暈,彷彿看到,夕陽下,那滿頭白髮、歷經滄桑的冉阿讓,攜著美麗的珂蒙特,旁邊跟著馬呂斯,緩緩走向了遠方……

冉阿讓擁有健壯的體魄,聰明的大腦,本該擁有屬於他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命運偏偏讓他生在了一個悲慘的時期,註定了他悲慘的命運。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悔嗎?

為了一塊麵包,被關進了監獄十九年,人生中又有幾個十九年?不,生在這樣悲慘的時代,如果不去偷,只能被活活餓死!正如畢爾貢太太說的:“只有世上的痛苦是便宜的,它一文也不值,這世上的痛苦!”被逼無奈之下,冉阿讓鋌而走險,砸碎了玻璃櫥窗,偷了一塊麵包,被當場抓住,胳膊鮮血淋漓,彷彿綻開的罌粟花。為了活命,他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恨嗎?

這個社會剝奪了他多少東西,他的家,他的自由,他的青春……是的,他恨啊!出獄後的冷遇、辱罵、不屑,更加激起了他的怒火。他想用自己的行動,瘋狂報復這個社會。可是,他敲開了米里艾主教家的大門。這個慈祥的老人,用信任和溫暖,將他從人生的歧途中重新拉回了人生的岔道口。選擇做一個善人,還是惡人?他彷徨了,猶豫了。夜空中,那對主教贈送的銀燭臺閃閃發光,冉阿讓嚎啕大哭,最終,選擇了原諒這個社會,做一個善人。

風光嗎?

為了重新做人,冉阿讓改名馬德蘭,靠著幾百法郎白手起家,引發了一場變革,最終成為了百萬富翁。新的生活在向他招手,光明彷彿照在他身上。可是為了無辜的人,他迫不得已,承認恢復了冉阿讓這個身份。幸福的生活再次離他而去。空有百萬家產又如何?為了完成芳汀——這個偉大的母親的遺願,他決定,把芳汀的女兒珂蒙特接到他身邊吧!生活也算有了念想。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遺憾嗎?

他終於有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他像父親一樣撫養著珂蒙特,人生中第一次,生活中有了親情。珂蒙特逐漸長大了,與馬呂斯相愛,最終嫁給馬呂斯。而馬呂斯,卻因為一些誤解,不太喜歡冉阿讓。誤會最終解除了,而冉阿讓,卻已是彌留之際了。

值嗎?

看著已經成長起來的女兒珂賽特,他覺得值!在這個悲慘的社會中,能夠活著,有親情,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啊!銀燭臺上的蠟燭燃燒著,光影綽綽,在黑暗中,是唯一的溫暖。恍惚之中,冉阿讓在那燃燒的黃色光影之中,彷彿又看到了米里艾主教那慈祥的面龐。我已經儘自己所能了,不知道主教對我是否滿意?冉阿讓想。

他死了?

不,他溫暖的靈魂還活著。一個高尚偉大的靈魂緩緩上升,也許天堂上,慈祥的卞福汝主教正張開白色的羽翼,迎接著他的到來,也許,那才是冉阿讓的家。正如小說最後:“夜空裡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也許站著一個大天使,展開雙翼,在等待這個靈魂。”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05-

當然,我知道本書雖然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但描述的社會現象,各式各樣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和現在沒有不一樣。

當今社會如此的現代化,但人性,複雜的人性亙古未變,光芒的靈魂也永恆。社會發展得如此之快,但人性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正如當前疫情肆虐,人間百態,真、善、美盡顯淋漓盡致;

公職人員在交流群不是指引如何應對疫情、就醫,而是秀各種工作照,盡顯威風;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很多同學被困家中“彈盡糧絕”,朋友病重家中,缺藥缺床位絕望無門無人問津;就連最近的人民網都發聲:現在是戰場,不是一些人的“秀”場。導致現在換了一種表達方式叫:不忘初心

這次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再次告訴我們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在世界上除了生死什麼都不重要,不要在人之將死才說:多想活著,多想再好好地陪陪家人,多想再彌補一些遺憾,多想去看看未來……

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也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何必苦苦追求生命的長短,而殊不知善良和愛才能增加我們的生命的長度和廣度,行道不易,遠行亦難,且行且珍惜。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為你讀書。謝謝收聽。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轉載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並刪除處理。

我是分享者彭奕婷,我在疫區湖北說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