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刘秀为什么敢打昆阳之战


不足两万兵力,能消灭四十二万大军,无异于痴人说梦!天方夜谈!刘秀所指挥的昆阳之战,就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神话!

王莽为了一举消灭更始政权,把全部家当都搬出来了,四十二万大军,号称百万,队伍如排山倒海之势压来,更始军将领刘秀、王凤等只好带领队伍退居昆阳(今河南叶县)。昆阳守军满打满算只有八九千人。再看看王莽绵绵不绝赶来的队伍,还有巨人驱赶的成群结队的虎豹猛兽!大多数人沉不住气了,有人提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刘秀当然更沉不住气,他非常气愤地说,“我们聚一块共同退敌,尚有一线生机,各回各家,敌人很容易就把我们各个击破!”本来统帅是王凤,刘秀宣宾夺主,大伙对他并不服气。眼看火烧眉毛,王莽军已开始围城,主帅王凤已没有主心骨,只好很不情愿地找刘秀商量对策。刘秀当仁不让安排王凤指挥固守昆阳城,自己只带十三骑去附近搬援兵。

说到这里,刘秀从王凤手里接过这“烫手的山芋”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也可以说,刘秀在赌一把,刘秀去搬救兵,也知道最多能搬多少,他搬来救兵时,组成三千敢死队,那依然是在赌博、再拼命。

刘秀为什么敢打昆阳之战


事实证明,面对大兵压境,刘秀不带领大家赌这一把,唯有死路一条。王莽调动主力部队,就是为了彻底消灭更始政权。在王莽军数次攻城后,负责守昆阳城的主将王凤曾失去斗志,向王莽军的主帅王邑乞降。王邑根本不允许王凤带领队伍投降。四十万大军,加上巨人猛兽,对付几千人,那不是“小菜一碟”?王邑有骄傲的资本,最后却败在骄傲自大上。人家根本没给你留活路,如果不带领大家赌一把,搏一把,昆阳之战肯定是另一种结果。

刘秀带领十三骑,去各地搬救兵时,各地将领因为贪恋财物,不愿全力支援昆阳,刘秀又开导上了:“你们为了财物而留守,如果昆阳战败,别说财物了,你们的命都保不住了,如果昆阳之战打胜,将会有数不尽的财物”!刘秀这是动员大家跟着他去

赌。

刘秀为什敢接手昆阳之战指挥权,也不仅是当时被逼无奈,因为被逼无奈的不是他自己。具体了解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不凡的身世,注定他与赌结缘

  •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父亲李钦曾做过两任县令,可惜早亡,他九岁丧父,和哥哥刘演跟叔父刘良度日。他刘家田地比较多,刘秀喜欢管理庄稼,他哥刘演因此笑话他没出息。刘秀虽然当时为人低调,但也是宗室之后,怎么可能没有雄心壮志。不久《赤付符》的预言,在民间流传,“刘秀当为天子。”人们都认为王莽朝的刘歆改名为刘秀,这个幸运儿应该是刘歆。刘秀说:“你们怎么不知道这个刘秀说得不是我?”换句话说,刘秀的意思是:“大家赌一下,看到底那个刘秀做皇帝。
  • 刘秀的哥哥刘演被更始帝杀害后,刘秀本来很悲伤,却装做若无其事,因为他当时不能脱离更始帝的魔掌,只有装孙子,赌生死。
  • 刘秀为萧王,收编铜马诸军时,把诸军元帅,都封为列侯,他们还有所顾忌,刘秀干脆让他们回到各自旧部。他骑着马四出巡视。各军首领,被他的行为所感动,纷纷表明誓死效忠。刘秀以宽容的胸怀做赌注,最终赢得各军首领的忠心。
刘秀为什么敢打昆阳之战


王莽末年,民不聊生,群雄逐鹿,做为没落的宗室子弟,刘秀有着恢复汉室的责任,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没有足以抗衡敌人的资本条件下,刘秀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魄赌一把,搏一下应该是他非常愿意做的事。他毫不犹豫地接手昆阳之战的指挥权,一点不值得奇怪。因为凶险中有机遇,抓住机遇才能成功。

刘秀以智慧和胆魄为赌注,逢赌必赢。

毛泽东曾评价刘秀“最会打仗”!其实昆阳之战就是刘秀设了一连环的赌局,刘秀搬来援兵,先以1000敢死队迎敌,王邑派数千兵士阻击,王邑败;刘秀再以3000敢死队出击,王邑以10000兵士阻击,刘秀诈称其兄刘演的十万援军赶来,扰乱了王邑部队的军心,最终王邑的中军被刘秀冲垮,王邑的搭档王信被杀,主将被杀,指挥部一乱,王邑的大军溃不成军,昆阳城的守军和刘秀的援军里外夹击,四十多万大军让人难以置信地就败亡了。

昆阳之战的胜利,刘秀赢在设局上,如果一味蛮打,刘秀根本没有活路,也可以说昆阳之战,以赌为赢

刘秀为什么敢打昆阳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