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萧太后不惜当“小三”也要嫁给韩德让,真的只是因为爱情吗?

胡帅波


箫太后原名箫绰(953~1009),小名燕燕。16岁时被诏进宫做了辽景宗耶律贤的妃子。

相传燕燕长得十分漂亮,且聪明伶俐,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的女孩。

耶律贤更是夜夜专宠,三个月后立她为皇后,两年后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景宗从小身体不好,经常有病,估计和清朝咸丰帝的身体差不多。

辽景 宗34岁因病去世,其长子10岁的耶律隆绪即位。

这一年箫燕燕年仅29岁,很不幸正值韶华就成了寡妇。

(箫燕燕)

萧燕燕面对的这种情况,和清朝当时慈禧面对的情况极其相似。

慈禧27岁时守寡,她的儿子同治6岁继位。

箫燕燕和慈禧同样面对着孤儿寡母该如何治国的局面。

箫燕燕的做法是效仿武周女皇武则天临朝称制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垂帘听政"。

不过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废除儿子的皇位,而是一直以皇太后的身份,统治辽朝达27年之久。

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却无吕武之祸。"意思是说她的才能比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必定有一群男人",这话没毛病。

箫燕燕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她的初恋情人韩德让。

(箫燕燕和韩德让)

相传萧燕燕和韩德让从小青梅竹马,本来燕燕要嫁给韩德让,谁知辽景宗横刀夺爱,一对恋人就此分开。

当辽景宗死后,人单势孤的燕燕开始拉拢重用韩德让。

韩德让本来是汉人,此时的箫太后破格赐给他大辽高贵身份,韩德让改名为耶律德让。

萧太后对韩德让说:"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意思是让韩德让好好辅佐他的儿子耶律隆绪。

《宋史》记载箫燕燕一度要嫁给韩德让,并且毒死了韩德让的原配妻子。

箫燕燕的举动让人十分惊异,太后不惜当"小三"也要嫁给韩德让,真的是因为爱情吗?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政治和爱情不搭边。

真实历史上箫太后并没有非要嫁给韩德让,说太后下嫁,其实是宋朝抹黑萧太后。

当年箫太后带领辽朝军队进攻大宋,兵临皇城根儿,逼着宋真宗签下了澶渊之盟,每年要为大辽进岁供。

讲真大宋和辽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宋朝往萧太后身上泼脏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常言道:做女人难,做一个名女人更难。萧太后要保住儿子的皇位,单凭一己之力实难做到。

这时他要拉拢权臣当靠山,韩德让是自己的初恋情人,无疑是最佳人选,毕竟有感情基础在里面。

如果非要说是为了爱情就有点扯淡了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慈禧的做法。

当初慈禧在咸丰去世后,她要打败制约她权力的顾命八大臣,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实难办到。

这时慈禧拉拢恭亲王奕訢加入自己的阵营,相传慈禧和奕訢之前就有暧昧关系。慈禧考虑奕訢是自己的小叔子,也不是外人。其目的就是让奕訢帮助她巩固皇权,是一种政治交易,和爱情无关系。

事实确也如此,当慈禧消灭了八大臣,地位巩固后就一脚把奕訢踢出了局。

回过头说箫燕燕的问题,其实和慈禧没多大的区别,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由于韩德让老婆死了,又没有儿子,这就使他没有野心和私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死心塌地辅佐箫太后和辽圣宗,小皇帝知恩图报,与韩德让不以君臣相称,而是称其为叔叔,这一切都拜箫太后所赐。

不得不说萧太后驭人之术相当高超,就连清朝的慈禧都佩服的五体投地,韩德让因此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秉烛读春秋


萧太后在辽景宗死后,甚至不惜当"小三"也执意要嫁给韩德让,不仅只是因为爱情,更为了稳定辽国的政局,使辽国能够顺利的过渡到儿子辽圣宗的手上。既收获了爱情,又尽到了责任,可谓一举两得。

萧太后名萧绰,少女时与身在辽国的汉人韩德让有一纸婚约,只因后来被选入宫中成为了贵妃,这段婚约才就此作罢,但萧绰对韩德让的感情却是一直未曾改变,在萧太后的丈夫辽景宗去世后,韩德让成为了景宗托付的辅政大臣。

身为太后的萧绰此时却表明愿与其修好,韩德让性情敦厚,他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感觉有些吃惊,一是他已经有了妻子,二是对方是辽国的太后,三是自己是辽国的臣子,不敢造次。但是萧太后却不顾这些,硬是要当这个"小三",拦都拦不住,她命人杀死了韩德让的原配妻子,并从此搬进韩府,与韩德让同吃同住,如同伉俪夫妻。

萧太后此举真的只是因为爱情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辽国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

辽景宗死后,辽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主要是契丹贵族对于皇帝的宝座蠢蠢欲动,如今宫里只剩下萧太后一个妇道人家和辽圣宗一个还没长大的毛头孩子,契丹各族首领有叛乱的趋势,他们手握重兵,对孤儿寡母的萧太后母子是个很大的威胁。

而外患是燕云十六州的统治不稳定。自从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给辽国后,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始终认同自己的汉族王朝大宋江山,百姓在辽国的统治下怨声载道。

而韩德让自从祖父被当作奴隶到辽国开始,经过祖父和父亲的努力,韩家在辽国已经成为了极为有权势的家族,而韩德让本人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谋略有远见。

所以萧太后宁愿背着当"小三"的名声也要嫁给韩德让,一是为了借助韩德让的势力稳固辽国内忧外患的局势,同时圆了自己多年以来的爱情,此举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论

萧太后和韩德让的共同努力下,辽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不光削弱了贵族的兵权,同时重用有能力的汉人,辽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打败了大宋,签订了"檀渊之盟"使宋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稳定期。


绝尘的时光


现当代小三比比皆是,可又有哪个小三能做到杀妻夺夫后还名垂青史,夫妻恩爱的程度。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美丽聪慧,做事果断的女皇帝---萧太后,做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

萧太后萧绰小名燕燕,他的父亲时当时燕国公主的驸马萧思温,萧思温此人热衷权利野心勃勃,故将自己最为得意的聪明美丽的小女儿萧绰安排嫁给了当时的皇帝。当时的辽国政坛有一个惯例,皇后必须出自于萧家,这个惯例是从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娶了萧家的小女儿述律平之后延续的。而到了萧绰这一代,皇后的人选在萧思温眼里自然是只有萧绰珂担此大任。

然而,在未嫁与皇帝之前的萧绰曾与汉族的韩德让有过婚约,可谓是青梅竹马,可后来箫绰被嫁与皇帝后两人的恋情便被迫中断了。年轻的萧绰在父亲被暗杀死亡后意识到权利的重要,并且自己要在残忍的宫廷中立足只有靠自己了,原本便聪慧的她使尽浑身解数让皇帝独宠于她,顺利怀孕并生下了皇子隆绪,巩固了自己皇后的地位。

原本以为此生与韩德让再无缘分,奈何当时的辽景宗自小便有心疾,再加上常年操劳国事,身体越来越差,为了国家与朝政,想到了让皇后萧绰帮忙处理朝政。这也让萧绰在后来的摄政中奠定了基础,聪明的萧绰自然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积极发展辽国的经济和军事,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可皇帝身体太差,终于在她处理朝政第十二年,那年她三十岁时驾崩了。年仅30岁的她便成了寡妇,12岁的儿子登基。不少人对皇位虎视眈眈,欲取而代之。孤儿寡母的她显得十分无力。皇帝的离世使她无论是在感情的寄托亦或是政权的稳固上都急需要一个人的协助,同时自己心中那段旧情始终难以忘记,而这个人就是握有军权的朝廷重臣韩德让,于是她便暗示韩德让愿与其重修旧好,奈何韩德让当时已有妻子,萧绰不得已便派人刺杀了他的妻子。从此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再续前缘。

萧太后自是重用韩德让,而韩德让也并未让萧绰失望,他利用自己的才智能力很快将萧太后的政权稳固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组织。同时督促萧绰开科举,兴农业,更是让萧绰有了后来一生中政治巅峰的“檀渊之盟”。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的绯闻萧太后并没有进行阻止,反而公开承认了两人的关系。而两人爱情的结合更是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后来萧太后更是顶住了辽国贵族的各方压力撤销了韩德让的奴籍改为皇族,并赐国姓,改名耶律隆运。她还让自己的儿子辽圣宗对其以父子关系待之,在韩德让病重时,辽圣宗亲自喂药,端茶送水。

萧太后死后的第二年韩德让也随她而去。

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的爱情有人说是政治联姻,有人说她在夺人夫这件事上心狠手辣,但当时的形势所逼不得不为,伟人的背后拥有着常人所看不到的心酸。可敢于果断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气是我们所佩服的,更何况她当时所处的地位也非常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一起,他们之间的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已是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清酒先生历史笔记


应该是吧,从很多事情可以看出来萧綽对韩德让已经不是简单的拉拢了,简直就是掏心掏肺。萧綽出身辽国贵族萧家,小名燕燕。

她掌权期间击败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北伐大军,致使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失败,直到宋朝灭亡,也没有彻底收复燕云。杨业也在此战中被俘,萧太后的名字也因为杨家将直到现在仍然是家喻户晓。萧綽曾亲率大军攻宋,逼迫宋朝签下《檀渊之盟》,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了。


萧綽入宫

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迎娶了燕国公主为妻,辽穆宗因为在打猎时被刺身亡,跟随穆宗的的萧思温立即意思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穆宗没有儿子,所以萧思温,立即封锁了消息,然后通知了耶律贤。耶律贤继承王位后,萧思温因拥立之功,被封为魏王。

为了博取更大了权利,萧思温决定和耶律贤联姻。萧思温把已经和韩德让订婚的小女儿萧燕燕嫁给了耶律贤,不久之后萧燕燕被封为皇后。耶律贤不喜欢管理朝政,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了萧后。公元982年耶律贤在一次狩猎中,因病去世。


旧情复发

萧燕燕密招韩德让和耶律邪轸,萧燕燕一方面拉拢韩德让,她可怜兮兮的对韩德让说:“我们孤儿寡母,宗室如虎狼一般,边境还不安定,我该怎么办呢”

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韩德让对她说道:“你信得过我吗,只要信得过我,就没什么好忧虑的”。

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萧燕燕立即表示:“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意思就是我以前和你订过婚,现在愿修旧好,皇上就是你的儿子啊。而另一方面,萧太后把侄女嫁给了耶律邪轸。

韩德让和耶律邪轸都没有辜负萧太后的信任,为了防止诸王异动,韩德让建议:“召集诸王,归宅第,禁止私下往来”。接着迅速剥夺了诸王的军权,很快就稳定了局面。韩德让掌管禁宫防卫,耶律邪轸节制军队。

在萧太后的支持下,韩德让对辽国内部进行了改革。选拔人才,法律制度皆从汉法。确立了父传子的制度,避免了继承混乱而带来的动荡。韩德让成为了辽国“摄政王”一样的人物,他和萧太后形同夫妻,萧太后还派人刺杀了韩德让的妻子。两人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他们出入同车,同坐而食,两人出入各自的帐中从不避讳,俨如情深伉俪。皇帝也对韩德让以父礼待之,后来萧綽又赐其姓耶律,封晋王,为帝季父,在亲王之上。韩德让有皇帝一样的特权,拥有自己私人宫帐。后来萧太后甚至把宴请群臣的地点,从皇宫改到了韩德让的宫帐。

耶律虎古因为与韩德让有了冲突,结果韩德让竟然当庭打死了耶律虎古,萧太后对此视而不见。萧太后在一次观看韩德让打马球的时候,有契丹贵族冲撞了韩德让,韩德让还没说什么,萧太后勃然大怒,把人家给杀了。因为韩德让无子,萧太后命从皇室选嗣韩德让。

在公元1009年,萧太后以自己衰老,还政于皇帝,不久之后就病逝了。而在不久之后,韩德让也年迈重病的时候,皇帝率领众亲王侍奉在塌亲。皇后以媳妇之礼侍奉韩德让汤药。韩德让死后谥号“文忠”。


渔耕樵读


是爱,当然也有利用的因素


用户5954869867835


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不管何种手段,两情相悦便是爱情


韩家二嫂


不全是,应该是一种手段吧!有一定政治因素在里面


苦ku苦


没看过,不好做评论


用户5958167803


这部电视剧没有看过,不好做回答。请谅解哈


Absorbed950


1. 有爱情

2. 有利益,稳住南院汉人,同时给中原的汉人看,辽国不仅仅是契丹人的,也是汉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