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葬着一个中国人,中国后代前去扫墓,德川家族还得亲自陪同

如今说起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浮现出盛唐时期的遣唐使团,由于当时的中国封建文明处在世界前列,许多国家纷纷派使团来华交流学习。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更是先后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来华访问,

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次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可谓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客观上讲遣唐使对古代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遣唐使团,古代日本大量输入我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很快就风靡日本封建上层社会,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借鉴我国典章、律令后,日本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化改新,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让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可以说随着日本对中国文化喜爱,两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像晁衡留唐、鉴真东渡的交流事件。然而除此之外,在我国明末清初国祚变迁之际,也有一位著名的大学者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成为日本闻名于世的“胜国宾师”。

日本葬着一个中国人,中国后代前去扫墓,德川家族还得亲自陪同


此人便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教育家朱舜水。朱舜水本名叫朱之瑜,他是一位明朝遗民,也是一位东渡大儒,他在日本广收弟子,传播儒家学说,被尊为“国师”,他的学说更是对二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成功起了重要作用。朱舜水本是一个贵族子弟,明朝的功勋家庭。祖父朱孔孟一生曾三让皇恩不受,父亲朱正则被明朝诏赠光禄大夫,授总督漕运军门。正是因为出生在这样官僚士大夫家庭,自由聪颖好学的朱舜水就希望有朝一日科举及第,忠君报国关心百姓疾苦。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华横溢的朱舜水被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任职。然而由于晚明政坛腐败黑暗,朱舜水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虽然“有识者期以公辅”,却慨然绝仕进之路,决心放弃入仕进身之路,专注于研究学问。自崇祯末年到南明弘光政权,朱舜水多次力辞朝廷诏征授职,拒绝做官隐居余姚老家。

后在弘光元年(1645年),竟一年内三次拒绝征召,被人称为“不征君”,而正因此他受到御史弹劾,以“不受朝命,无人臣礼”罪追缉。无奈之下,朱舜水只能星夜逃到舟山,以行商为掩护。

日本葬着一个中国人,中国后代前去扫墓,德川家族还得亲自陪同


自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很快就占领都城北京。第二年,南京、福建也相继落入清军手中,眼看整个大明王朝就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就在这国家危难之际,朱舜水毅然出山,走上了反清复明的斗争道路。清军南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他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煌言的北伐战斗。后来由于国事日益危急,朱舜水竟做出了一件很是大胆的事情,那就是他先后七次东渡日本想借日本援兵资助以恢复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