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中农业生产会遇到哪些问题?

我是幸福的传播者


疫情中农业生产遇到困难最多的莫过于菜农了,比如疫情和春节重合,正值蔬菜旺季,我们是叶菜的主要产区,每年正月初二就开始进棚收实菜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个时间叶菜一般价位较好,但今年封村封路,就连批发蔬菜的市场也封闭了。今年菜农的损失也是相当大的。在就是产粮区更是困难重重,种子,化肥,农药因封路难以购买,总之,疫情对农业的困难小于其它产业,稍加克服也就解决了,愿疫情早日消失,大家早点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姚社朝


毫无疑问,疫情对农业的影响是显著的,无论在生产端、流通端还是销售端,尚不明朗的疫情发展对农业人产生的影响须提前考虑。我们大致梳理了一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将受到哪些主要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农业人提前做好准备,共抗疫情。

1

春耕面临压力

已过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按照往年,春耕已拉开序幕,农民朋友们也在加紧采购即将用到的农业生产资料。

然而,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耕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渠道不够畅通。受限于部分地区交通封堵、“人传人”传播等因素,售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户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由于在当地市场买不到农资,农民朋友只能选择从网上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但纵观全网的发货周期看,大部分仍处于短期不发货或者无货可发的状态。

另一方面,疫情也给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人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打赢这场“防疫战”,不少村落都采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种植户生产资料运不进去,农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有不少种植大户,在春耕时节需大量用工,但受制于疫情,很难找到帮忙人员,农事活动无法进行。

本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源头较大可能是野生动物,这已经对特种养殖敲响了下行的号角,消费者会排斥即使是家养的“野生动物”,如雁、蛇、孔雀、鸵鸟、野猪等,特种养殖因此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低迷期。

2

交通受阻,人员流动减少

农产品再多再好,运不出去只能是血本无归。大棚里种植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或者急需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当前多地蔬菜价格跌幅明显,主要还是因为封路导致蔬菜运输受到影响。疫情当前,对于所有农业人,都急切地希望恢复正常的农资、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需要绿色通道,唯有流通顺畅,农业人才能看到希望。

3

市场端受到波及

疫情对生产端和流通端的影响必然会波及市场端。

当前,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仍处于爆发上升期,全国上下从城市到乡村,一起打响“防范病毒”的保卫战。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现对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部分农产品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导致价格飙升,如蔬菜、大米等。疫情爆发初期,任何一次不经意的恐慌,就会诱发人们对生活物资包括农产品的抢购,如同在非典期间,多地都发生蔬菜等产品价格的陡然暴涨。

但此次疫情确切的传染源尚不十分明确,随着传染源的明确,势必会引起某类产品出现脱销和价格暴涨,而农产品之类也有可能是某种中药材、中药茶饮或者艾草等有保健功能、杀菌功能的产品,病毒疫情一般对中药材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中药材将迎来强劲的发展机遇。而生活饮食农产品如大米等,也有可能出现价格飙升的情况,毕竟生活物资储备是每个家庭防范长期性风险的最可靠保障。

对于部分秋冬季成熟的果品或者大棚栽植的蔬菜等农副产品,本来春季前后是农民销售的旺季,但是受此次疫情影响,前来集中收购的外商人数明显减少,再加上交通管制力度加大,运销队伍出现严重“缺编”,农副产品出现了“隐形滞销”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期间普遍倡导大家远离人群,避免参加聚众活动,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三产融合产业必然受到影响而减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这或许会加重隐性滞销的发生。

另一方面,疫情暴发减少了人们聚集活动,在疫情彻底结束前,实体经济有可能进入短暂的萧条期。而农村互联网平台则有可能进入急速上升的发展期,很多农业经营活动在线上进行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如何应对疫情

在这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刻,农业人能做什么呢?我们如何为此次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到疫情前线,不能生产医疗用品,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做好3件事就是对抗击疫情的最大贡献。

第一,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和身边人添乱。

现阶段不管是做农业的还是工业的,保护好自己,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通过自我保护和自我隔离的模式,让疫情传播途径少一点,让自己和身边人安全系数大一点。

第二,检查准备随时候命,为恢复农业生产做准备。

立春过后,很多地方逐步进入春耕和田间作业时期,抗击疫情我们无能为力,但是疫情过后的农业生产,甚至是与疫情抢时间的春播和果树管理都需要提前准备。为了疫情,不出门、不聚集,可以到自己家的农机房,检查一下播种机,维护一下拖拉机,磨一磨果树剪。

远离人群,回归自然,深入农机库房,一个人静下心来,修修设备,维护一下装备,一旦疫情过去,生产需要,可以做一个拉得起、用得上的农业人。

第三,知识改变命运,当然知识也可以支撑农业发展。

夏天的田间忙碌,冬天的聚会聚餐等一直占据着我们的时光,难得静下心来,作一点农业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以前看书需要到书店,购买纸质书籍,现在智能化、信息化如此普及的时刻,可以在家看看网络肥料知识,做到合理用肥和科学施肥;看看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文章,做到少用药,提前防,绿色安全生产;看看农业机械与装备文章,试着给自己的农业升级。

打铁还需自身硬,农业知识的补充,如果用好了、学好了,在下个生产季和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一定可以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添砖添瓦,也是为抗击疫情后的国家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现阶段,大部分农民都是赋闲在家,在自我隔离和保护状态,但是14亿人的日常开支,每天仍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应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必需品。这些生活必需品,离不开农业生产,现在还有我们这一部分农人们,维持和满足现阶段的物质需求。食品供应不间断、不紧缺,就是我们农业人对抗击疫情最直接的贡献。








疆士归途


疫情中农业生产影响肯定存在,粮食变现,备战春耕资金回流存在一定困难。

现在处于第二个十四天,大家都小心翼翼防疫,面对疫情不敢有半点懈怠。大多数农民秋天的粮食已经变现,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因为玉米品种问题水分含量高或者不等钱用,收购价没达到预期,一部分玉米没出售还在雪下埋着或者雪混着玉米堆积在草原上,春天气温逐渐回升,积雪融化这些玉米脱粒晾晒将会是一项繁重的任务。玉米属于高能量饲料,特别易发热霉变,变质玉米轻微胚芽发黑,严重的整粒玉米变成乌黑碳粉用手一捻冒烟废了!现在压玉米的农民变现困难了,这就是屯粮的风险。当然只能抓紧时间脱粒晾晒,期待干了卖个好价钱。


再就是备战春播,这个影响不大北方气温低种地晚,现在在家整修农机具磨镰不费砍柴功。

疫情对农村属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这次疫情也许会有一部分农民工回流种地,通过疫情也许会让农民工发现农村独有的资源优势,与家乡的温暖会更珍惜与家人团聚守待地生活。

通过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人们会对野味会拒之千里之外,农村养殖或许会成为热潮。农村传统养殖天然绿色安全健康,比野味安全比饲料养殖天然,是追捧时尚美味人士的折中选择!农村的溜达鸡、散养的溜达牛羊、肉质好,低脂肪高蛋白,为了节省资源天天在广阔原野放牧空气新鲜食物天然,补料很少就是农民自己生产的粮食。真正实现从产地到餐桌无公害健康食品。这也许是农村农民的一个商机!不少村民准备开始搞养殖创业发家致富!

现在不少农民在家着手修理、检查农用机械等春季生产的序幕在缓慢拉开!有村干部、党员领导干部等在一线防守,农村生活、生产井然有序。


农村达人224


你好,我是阿辉。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疫情中农业生产会遇到哪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的方面影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7a0005d918fa359fab\

必有远方


我是来自农村,对农作物这块略知一二:

目前,传统农作物主要分两块:水稻和小麦。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粮食种类。

小麦的种植时间大约是4-5月份,水稻略微晚个几天,4月底5月初。

再来讲下疫情:

从目前现状来看:疫情会在5月份结束。这并不是说:5月份前干不了活。而且,农村干活是在野外,人员分散,空气流动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农作物的种植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需要担心的是:

1,农资的价格。受疫情影响,农资生产的工厂尚未开工。因此,后期生产中,出现加班加点的可能性极大。从而造成农资价格上涨;

2,对经济作物影响较大。像蔬菜,水果等,由于受封路,人员禁止流动等防护措施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滞销,使得有很大一部分烂掉。从而造成农户收入急剧下降。

疫情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希望早点过去。也希望有关部门想办法,帮忙解决经济作物的滞销,以及资金问题。


木木简单生活日记


生产一线,植物不等人:

随着气温回升,作物都开始复苏,但是很多前期的清园工作等都没开展,甚至有的冬剪都没有进行,对今年病虫害的防治会造成一定影响,病虫基数大后期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大家要重视病虫害防治。

农资物品难到位:

受疫情影响,不管是人员还是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农业生产需要的物资等都到不了位,对生产影响也较大。所以,各个地方都鼓励抗疫情,战春耕,放开农资方面的车辆运输。


对消费者而言,今年我们要吃的粮食、蔬菜、水果价格会有波动。

除了疫情,加上4000亿的蝗虫,以及后期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粮食整体价格看高,蔬菜、水果还要看后期的种植、产量等情况。这是对长期而言。目前的水果很多还在库中存放,走货量不大,属于农户卖不掉,消费者买不到的情形。

以上就是我认为此次疫情对农业的影响。


果树达人王建


早春二月和阳春三月,是冬季作物春管和春季作物土地备耕和育苗的季节,作物春管的好坏和春季育苗准备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丰产丰收。

就目前疫情而言,由于实行道路封锁和店铺停止营业及人员限制流动,造成春耕生产和春耕物资流通全面陷入了停顿状况,这无疑给农业生产人为设置了障碍,与此同时,与农村经济收入相关联的养殖业也因此买卖不能交易而频频告急,到了难以承受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的临界面阶段。即便如此,但是人的生命还是处在第一位,只有生命不受危害,经济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还可以从头再来。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疫情扩散经过全国上下一心防御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民生相关的物资也在逐步运抵疫情严重的地区,人民基本日常生活物资得到了有效保障。与此同时,虽然春耕在即,但是离大范围的春耕生产还有一段的时间,更何况除冬小麦管理稍有困难外,水稻主产区目前还处于备耕阶段,而且大部分地方只播种一季中稻,中稻育苗处在3月中旬左右的这段时间,蔬菜大棚育苗是在年前的11月和12月份,而果树冬管只要是松土、追肥和修剪,基本上不受什么影响。


大别山鹰


非常感谢大家用心回答问题:疫情中农业生产会遇到哪些问题?

农业本身是一个投资大、回报慢、周期长、入门低、风险高的行业。

我做农业资源整合11年,看到了很多做农业的包括我们的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情况,享受了自身建基地由富婆变为负婆的全部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吧!

一、在脱贫攻坚中发现造成贫困的有三种人

1、因灾致残;

2、好高骛远;

3、泼皮耍赖;

二、从事农业的有三种人

1、本身做农业的农民,60%;

2、想靠着政府政策捞点好处的人,25%;

3、真正有情怀的人,15%;

三、农业发展必须激活的三大要素

1、土地要素;

2、人才要素;

3、金融要素;


我是幸福的传播者


在平常人看来可能疫情跟农业生产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疫情之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自然农业生产也是会收到影响的。

首先说,春季是广大农村育苗户出苗的关键季节,很多育苗户忙碌一年就指望春天把地里的苗子卖出去换钱,但是目前因为疫情原因,到处封路,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车出不去,苗子只能继续呆在地里,更为关键的是苗木行业受时间局限性特别大,过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气温上升,苗子发芽,再移栽的话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很多人也不会再买苗子了,所以这样一耽误就是广大农民朋友一年的时间!

其次,春天也是播种的关键季节,很多作物需要这时候整地,播种,但是目前的情况,很多农资,种子,由于封路进不来,很多地块也没法及时整理,所以导致春耕春种无法正常进行!

所以,综上这次疫情对农业生产还是影响很严重的,这次疫情带来的是全国全行业的影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所以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一心抗“疫”,响应国家号召,少出门,不聚众,相信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很快会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志远园艺


感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随着立春时节早已过去,全国也将陆续迎来春种,由于疫情期间,农业农贸市场全部在关闭状态。

疫情期间如果继续封锁,门面、市场物流、这样导致了农资产品的物流配送不畅,农民农业引导不正确,将给春耕施肥供应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还有春耕的种子农药,这些物流都发配不到地方,从时间发展的情况来看,疫情引发了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有所上涨,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效春季管理可以保障粮食产量安全,当前受疫情影响,农业春季生产正面临生产物资缺乏,消费需求无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农民种植物质消费能力减弱,农民工短期归耕心理建设有待加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