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酒啊,酒!

酒在中国由来已久,根深底厚,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人,如果与酒结了仇,就会痛苦一辈子!

但如果与酒结了亲,你就可能没有一辈子!

因此,如果你不愿痛苦一辈子,又不愿失去一辈子,你就得和酒斗争一辈子!

做人难,做一个不爱酒而又不得不时常与酒打交道的人更难!

因为酒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酒啊,酒!

它与人生相伴,从生到死,自始至终,如影随形,酒简直就是一种文化。

出生要喝酒,叫满月宴;

升学要喝酒,叫升学宴;

结婚要喝酒,叫婚宴;

过生日要喝酒,叫生日宴;

盖房要喝酒,叫上梁大吉;

搬家要喝酒,叫乔迁新居;

升职要喝酒,叫升迁之喜;

退休要喝酒,叫离别酒;

死了要喝酒,叫喜丧。

酒啊,酒!

它与工作相伴,迎来送往,请上慰下,方方面面,酒已然成为一种工具。

来客人要喝酒,叫接风洗尘酒;

送客人要喝酒,叫饯行酒;

请上级办事喝酒,叫请客;

请同级参与喝酒,叫陪客;

事办成了要喝感谢酒;

慰问下属要喝慰劳酒;

过年过节座谈会喝酒,叫节宴;

完成任务喝酒叫庆功宴;

甚至没事也要喝酒,叫拉关系。

酒啊,酒!

它与历史相伴, 吟风弄月,馋媚涂毒,前前后后,它是一个不折不扣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说,中国是最早造酒的国家。相传在夏禹时期有一个叫仪狄的官员到民间收集酿酒方法,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先用糯米发酵,形成醪,然后用醪糟制成酒。此后,酒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一个或隐或现却永不言退的魂灵。

酒啊,酒!

有时候,它扮演了一个“义”字。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豪爽英武,杀富济贫,忠义赤胆。

有时候,它扮演了一把“刀”。宋赵光义即位后,贪恋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用酒毒死了一代词帝。

有时候,它是一个 “托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场酒就解除他夜不能寐的心头之患。

有时候,它是一个 “局”。项羽摆下鸿门宴,请刘邦喝酒,看似一个“亲近之举”,实是一个“杀戮之局”。

有时候,它是一个“帮凶”。张飞嗜酒,酒后虐兵,最后被手下砍下头颅。

有时候,它是一副“药”。竹林七贤隐居乱世,游逸山水,以酒明志,抒解郁闷。特别是七贤之一刘伶,爱酒爱出了历史最高度,一篇《酒德颂》,青史留英名。

有时候,它扮演成“淫具”。商纣王建酒池肉林,奢靡荒淫,敲响了殷朝灭亡的丧钟。

有时候,它扮演成封建王朝的“罪证”。杜甫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比对贫富差距,揭露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有时候,它扮演成“雅具”。王羲之召集士林于兰亭雅集,以“曲水流觞”的游戏饮酒赋诗,一篇《兰亭序》造就了千古书圣。

有时候,它是一种“造化”。“惟有饮者留其名”,“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斗酒诗百篇”,成就了一代诗仙。

酒啊,酒!

它与情愫相伴,喜怒哀乐,悲恐惊恶,里里外外,酒就是一种催化剂。

表达喜悦之情要喝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表达忧郁之情要喝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达思念之情要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悲壮之情要喝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表达寂寞之情要喝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表达愁苦之情要喝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酒啊,酒!

酒如此浸入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它,思考它,应对它。

酒的隐现与兴衰和社会风气与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我小时候的六七十年代,因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酒风并不盛隆,很少有人买酒,也很少有人酗酒,酒显得异常珍贵。家里珍藏一瓶酒,有贵客才开封,而且也仅仅尝二三盅,再拧紧盖子放起来。作为小孩子的我们,闻到飘然而来的时断时续的酒香,也是非常稀罕的。那酒盅小得也是两銭的,供品尝而已。酒菜以花生、黄豆、豆腐和牛肉居多。

到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家的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如“开后门”“送礼”等,送一瓶两瓶酒都是很贵重的礼品。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酒风渐盛,酒气渐浓。人们以喝酒为荣。中午谁喝多了,都要去单位耍耍酒疯,说明有人请他了,异常自豪,其他的同事用很崇敬和羡慕的眼光巴结他,希望自己也能混顿酒喝。

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将近20年时间,人们生活大为改善,物质大为丰富。但同时,酒风滥,社风奢。酒徒、酒鬼、酒仙、酒圣层出不穷。因酒出事,因酒失事,因酒闹事有之;而因酒成事、因酒办事、因酒平事也有之。

酒场成为一个“弈场”,酒局成为一个“谋局”!

好喝酒且能喝酒者,或自己摆场,或找场,常常喝了上场想下场,乐此不疲。好喝酒但不能喝者,或对酌,或独品,必每天小饮,叽叽有声,如尝甘饴。不好喝但能喝者,往往呼之即去,非自身的事从不主动,却落个随活儿,好人缘。不好喝又不能喝者,最受伤,最落单。酒过三巡之后,三三两两,耳鬓厮磨,窃窃私语,或称兄道弟,搂搂拍拍,完全没人搭理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家伙,因为你与别人已不在同一“频道”上。

然而,不管你好喝或不好喝,也不管你能喝或不能喝,只要你上场、在场,极难独善其身!

因为酒有时候是权力强弱的试金石。和上级在一块喝酒,同事劝酒时会说:“你不喝是你对领导有意见吧!”有时领导也会劝你酒:“喝酒看工作,喝酒看人品,怼了!”你还不喝?

酒有时候还是感情深浅的温度表。“人家不跟咱喝,只跟亲同学喝!”“干了吧,亲兄弟!”“宁让胃上穿个洞,也不让感情裂个缝!”“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点一点!”一些极尽嘲讽煽情的话,时刻都在考验着你的自律和坚决。

于是,酒殇成为一个时代浮躁的公伤!

酒啊,酒!

我认识的一位厂长,为争取500万贷款,带了一箱茅台去请某银行行长的客,酒席间,兴奋处,行长指着一瓶尚未打开的茅台酒说:“你只要喝了这一瓶,我现在就给你签字!”厂长二话没说,拧开瓶,一仰脖,咕咕咚咚喝个干净,然后放下空酒瓶转身跑到门外,蹲在树坑边大口呕吐起来。言既出,行必果,贷款的事果然办成了。只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厂长老兄在47岁上,患胃癌离世。

还有一位领导,中午接待上级在宾馆喝多了,回到办公室午休,但哪里能够安睡,整整吐了一下午,通讯员一趟一趟地倒痰盂,直到傍晚7点多华灯初上,又一位上级通知他参加家宴,他竟然一洗脸一梳头夹上公文包赴约了。也许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或一天两天,50多岁肝硬化腹水故去。

我单位一同事,经常喝了酒,摇摇摆摆回到机关,或者爬到桌上睡大觉,或者高谈阔论一下午。有一次他酒后泡澡,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一年后逝去。

还有一个同学,饮酒上瘾不能自拔,不喝酒的时候无精打采,毫无力气,一喝酒便两眼放光,炯炯有神。累积经年造成肝昏迷,不久去世。

酒的确能成事,但那是身外之物;酒也能坏事,那是丧损自身。然而,我们却总是拿生命和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小小的酒竟然逐渐演变成社会一大公害。

酒啊,酒!

靠自律已无能为力,靠文明已不解近渴。终于“工作日禁酒令”于2012年颁布了!强大的执行力,正在扭转酒的颓废和治愈酒的顽疾!必将挽救一代人的健康,匡正一个时代的风气!

酒也在回归本真和理性。北京电视台有一个《大医生》栏目,我们相信它应该是科学的,栏目指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普通人日饮白酒不超15克对身体是安全的,超量就会损伤我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以酒的自然属性而言,不同的原料酿造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酒、黄酒、白酒、青酒等,而一旦赋予它社会属性,它就有了不同味道,甜酒、喜酒、苦酒、毒酒。不管它呈现什么颜色,不管它具有什么味道,也不管褒扬或贬损它的人出于什么意图,我们必须拨开迷雾,认清其本来面目,让它在阳光下造就欢乐,在文明中健康运行!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影响人健康长寿的原因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2000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临刑前,告诫他的儿子:“莫力劝酒,莫力拒酒”。

酒之千年不朽为何?它还将绵延几何?我辈为之奈何?

酒啊,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