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据传历史上有个小兵得到项羽一条大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其后人出了2个皇帝,12个宰相,是真的吗,当时

来自王者峡谷的射手


这种说法有部份真实性,但是又不完全准确。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这个得到项羽尸体一部分的人就是杨喜,是弘农杨氏的在汉初的人物。但是他不是一个小兵,杨喜当时就已经是“郎中骑”了。刘邦功臣集团在《汉书》里被列出了136个人,杨喜排在103位,属于随刘邦“从击项籍者”。因为军功和争抢到了项羽的部分遗体,杨喜被封为“赤泉侯”。

而杨喜所在的杨氏家族,就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超级豪族,弘农杨氏。这个家族在汉代显赫无比,在西汉就出过丞相杨敞,在东汉更是因为其儒学修养而达到极盛,从杨震开始一直到杨彪,都曾经做过太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杨震拒金,杨震是弘农杨氏的标志性人物


但是,从杨彪,也就是杨修的父亲开始,弘农杨氏因为不愿意和新兴的曹魏合作,随着杨修被曹操杀害,弘农杨氏也逐渐丧失了顶级豪门的地位。在入晋以后,以杨骏为代表的弘农杨氏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式的复兴,有杨骏三兄弟一时权倾朝野,但是旋即就被贾南风所灭。在这次短暂的“复兴”之后,弘农杨氏逐渐走向衰落,再也没能重振其家族在东汉时的鼎盛局面。


题目中所说的弘农杨氏出了“两个皇帝”,“十二个宰相”,都是不准确的,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杨喜并非弘农杨氏最早的先祖,也不是杨氏发迹的开始


弘农杨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过杨款这样的秦国上卿,而杨氏先祖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居住在杨侯国的杨氏先人,实际上根据《元和姓纂》里的记载:


“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之后,至晋出公逊于齐,生伯侨,归周,天子封于杨侯,子孙以国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或曰周景王之后。”



所以,杨氏先祖正是以封邑为氏,杨喜并不能算作弘农杨氏这段传奇的最初篇章。实际上,弘农杨氏真正开始崛起,也不是从杨喜获封赤泉侯开始的,至少要等到西汉杨敞父子时期,才可以视作弘农杨氏真正取得了高位。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杨喜仅排在刘邦军功集团第103位,实际上汉初的杨氏地位并不高,而且还在一直下降。并且在汉武帝的元光二年还被除爵,陷入了默默无闻的境地。而杨敞父子的崛起,也和杨喜那段传奇故事无关,杨敞父子的崛起,完全是依附权臣霍光的结果。


二、弘农杨氏其实并没有出过皇帝


弘农杨氏出过皇帝这个说法,源于隋朝皇室自称弘农杨氏的后人,还弄了个族谱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是杨震的第十四世孙。其实这个完全是杨氏自西晋彻底衰落以后,自此以后崛起的杨氏后人,“伪托高门”想要承袭这一家族的光荣历史的情况又常有发生的一种表现。

杨广家族属于“伪托高门”


永嘉之乱以后到南北朝,北方世家大族虽然还是有所发展。但是情况和东汉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多数是靠着领导宗族坞堡或流民武装的机会,从儒学世家转型为武力世家了,比较出名的有河东裴,薛,柳。弘农杨氏也加入了这一历史进程,不过隋杨跟弘农杨氏实在没有什么关系。隋杨其实是攀附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真正所出的人物是隋朝杨素父子。


按照《隋书·河间王弘传》的记载,隋朝帝王及其先祖,比如杨坚和杨忠的祖上,都不是什么门阀士族,甚至都不属于北魏的武川镇的后人。陈寅恪先生根据隋文帝的母系做出过推断,认为隋朝皇室来自山东平民杨氏家族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三、弘农杨氏出过十二个宰相,也是很不准确的说法

杨彪的实际官职是太尉,属于高位,但是又和宰相不是一回事。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宰相虽然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称谓。然而,实际上除了辽代有这个官职以外,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设置有“宰相”一职。而且历代具有“宰相”权力的官职,其实都不一样。弘农杨氏在西汉有人担任过丞相,在东汉“四世三公”,但是无论是杨敞的丞相,还是杨彪的太尉,和宰相都不能划上等号。弘农杨氏是冠盖五百年的豪族不假,位高权重者也远远不止十二个人,但是没有任何统计能证明有“十二个宰相”这种说法。


长安知君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以上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人生中最后一战的一段描述,其中提到了一位汉军将领——赤泉侯杨喜。杨喜在刘邦麾下并不是一个特别起眼的人物,他被汉高祖封侯之后也曾经在汉惠帝废黜为平民,而他的受封原因更是给我们证明了“抱大腿”的重要性——项羽自刎而死后,汉军因抢夺项羽的尸首而开始自相残杀(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杨喜受封一千九百户,与其他诸侯王、万户侯相比这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杨家从此跻身于上层社会,其子孙也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一个个闪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之前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是杨喜的后代:

在西汉来说,杨喜的曾孙杨敞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玄孙杨恽在保存《史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杨家真正开始发达则是从杨喜八世孙杨震开始,杨震博览群书,在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永宁元年(公元120年),任司徒,随后又任太尉,最终因为中常侍樊丰的忌恨而饮鸩自杀。

杨震及其子孙在汉朝至曹魏一段时间内“四世三公”,其中杨秉官至丞相,杨赐、杨众封侯。杨喜的十二世孙杨修便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杨修了,他最终被曹操所杀。

杨喜后人的第二次崛起便是在南北朝时期,杨氏嫡系长期仕于北魏政权,后来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便是杨喜的二十一世孙。

即便是到了唐朝,弘农杨氏依然是最重要的世家大族,李渊、李元吉、李世民等人都与弘农杨氏有政治联姻的关系。


国史通论


是隋炀帝的爷爷


三生石若纪吾年


郎中骑得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大腿,由此发了家,家族后辈更是名人辈出。

西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其生前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短短数年就将强秦灭亡,勇猛无比,被称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只可惜为人刚愎自用,又有妇人之仁,有贤才也不能用,韩信、陈平之流都弃他而去,猜疑范增,不听范增的话放走了刘邦,楚汉相争中虽然打的刘邦大败,却是刘邦笑到了最后,盖世英雄项羽落得个自刎而死。

垓下一战中,刘邦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楚军在大军包围下,屡战不胜,兵少粮尽,士气已经很低落了,在这种情况下,夜里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楚地的民歌,楚军听到家乡的民歌,军心顿时瓦解,丧失了斗志,连项羽自己也感伤不已,于是和虞姬来了一出千古名作“霸王别姬”后,带着八百骑突围南逃,刘邦为了激励手下,彻底解决项羽,下命令说谁能得到项羽的头颅,“赏千金、封万户侯”。


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汉军虽然知道霸王的威名,却是紧追不舍,一路追杀到乌江边,西楚霸王为了证明自己败亡非战之罪,只不过是老天爷想让他死而已,在身边只有二十八骑的时候,还表演了一出单骑杀向汉军,斩了一名汉将,所向披靡,回来后跟手下说:“你们看看,我没吹牛吧,不是我不会打仗,是天要亡我。”

随后带着众人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劝项羽过江再作打算,项羽说无言再见江东父老,我就不回去了,把坐骑送给亭长,部下们也都下马步行,和追来的汉军短兵相接,项羽一个人就杀了几百人,身上也受了十多处的伤,而手下都已经伤亡殆尽,已经力尽的项羽看到了一个熟人,名叫吕马童,于是跟他打招呼道:“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不敢正视项羽,跟身边的王翳说道:“此项王也。”


项羽随后说道:“我听说汉王悬有赏格,得我首级的人,赐千金,封邑万户,我现在把这个人情送给你!”说完拔剑自刎,项羽一生堪称传奇,死也死的轰轰烈烈,然而汉军却没被感动,项羽死后,众人为了得到赏赐,发疯一般一拥而上,自相残杀起来,“相杀者数十人”,到最后项羽的尸体被分成五份,王翳得到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这其中抱得项羽大腿的郎中骑杨喜被封为赤泉侯,家族也因此得到大发展,后世更是出了两个皇帝、12个宰相。

杨喜被封为赤泉侯后,开枝散叶,家族发展的不错,到他曾孙杨敞这代时,杨敞为人谨慎,被汉昭帝任命为丞相,杨敞还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为弘农杨氏的一世祖,东汉时期,杨喜的七世孙杨震被称为“关西孔子”,到五十岁才开始步入仕途,官至太尉,杨震的次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都位至三公,后世称他们为“四世三公”。

杨彪生了个儿子,就是那个才华出众又深知曹操心意的杨修,露才扬己为曹操所忌,最后因“鸡肋”被曹操所杀。杨喜另一个十一世孙杨超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杨骏、杨珧、杨济被称为“西晋三杨”,他们辅佐晋武帝司马炎,分掌军政大权,势倾天下,而司马炎的两位皇后就出自杨门。



杨喜的八世孙杨牧,是杨震的长子,杨家的后世经过五胡乱华天下大乱的磨练,依然保持着繁荣兴盛,从未衰败。杨牧的十二世孙杨忠成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的著名将领,因为功勋卓越,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杨家此时到了家族的顶峰,杨忠的儿子,就是隋朝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因为有父亲杨忠打下来的基础,最后坐上开国皇帝的宝座,可惜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杨广把家底败光,成就了后来的大唐盛世,杨家所以才出了两个皇帝。

杨家是个大家族,虽然杨家被李唐取代,但是杨氏家族依然活跃,在整个唐朝还出了11位宰相,杨喜因为抱得项羽的大腿从一个小将领被封为赤泉侯,由此奠定了杨氏家族繁盛的基础,后世更是发展成名门望族,最后有两个还登上了帝位,不能不感慨人有时候真的是要靠运气啊。


历史红尘


这件事确实被收入两部史书巨作之中,所以后世也戏称杨喜是历史上最会抱大腿的人物,项羽的大腿让这位小人物封了侯,其后人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从两汉的出将入相,到北魏、北周的封疆大吏,至隋朝的两位至尊与宗室亲王,如果算上血统,武则天、李亨皆可算杨氏后人,又何止两帝十一相呢?

小人物的一步登天

据史料记载,参与围杀和分尸项羽的五个人分别是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这里的围杀是记录在《史记.灌婴传》与《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里,且一致描写为“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这里的共斩显然是突出灌婴追杀项羽的功劳,史学家一致认为《项羽本纪》里的乌江自刎更符合史实。由于司马迁修当代史的现实环境影响,在诸多事件刻画中,不得不以春秋笔法遮掩,所以研究这一段历史应当结合不同的史料进行分析。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在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该下后拼死突围,刘邦为了鼓励将士追杀项羽,颁布了“赏千金、封万户侯”的追杀令。灌婴率数千骑兵追杀,项羽带着八百余士兵突围后,在乡间老农的错误指引下误入沼泽地,此处应该损失不小,史料中说项羽折回东城时“乃有二十八骑”,也正是项羽折回东城时,与灌婴的追兵发生了遭遇战。按照司马迁的描写,项羽此时并没有认为是天要亡他,故而以二十八骑做了一次小型的反围攻战术,并成功斩杀了百余汉军,这次最后的小胜利让项羽确信了“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也就是说项羽打仗没问题,这次真是运气不好罢了,这也是当今史学家分析乌江自刎的一个主观原因,即古人的“天命”思想很严重,所以项羽在可以渡江的情况下笑言“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没有选择渡江,反而令残兵下马,短兵再战,击杀百余汉军,然而最终也只剩下满身伤痕的楚霸王一人。项羽此时看到汉军中有一故人,名叫吕马童,于是欲将斩杀霸王的功劳送给这位故人,吕马童不敢靠近,对着领头的郎中令王翳指认项羽,项羽自刎以后,头颅便被这个王翳所得。随着王翳获得项羽首级,汉军里的士兵也都想着刘邦追杀令的封赏,于是引起了汉军互相争夺项羽残骸。最终由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这四人各得尸骸一块,回到汉营领赏,吕马童封为中水侯,王翳封为杜衍侯,杨喜封为赤泉侯,杨武封为吴防侯,吕胜封为涅阳侯。



“掌帅郎中骑,守护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属郎中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司马迁对于这个抢尸骸的记载可谓是惟妙惟肖,这也是《史记》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皆受追捧的原因。但这个描写也有一些破绽,上述五人在该下之战时,王翳、杨喜为郎中骑;吕马童为骑司马;吕胜、杨武为郎中;这三种官职皆是近卫的军官。由于灌婴在彭城之战以后被刘邦亲授的郎中骑兵统领,也就是刘邦亲军骑兵的主帅,至公元前204年,灌婴就已经是御史大夫,仍率领刘邦的这支郎中骑兵,隶属韩信对齐地作战,在齐地作战取得成果后至该下与刘邦会师。所以参与追击项羽的千余骑兵应该就是刘邦的郎中骑兵,这支军队的纪律性应当非常高,且由灌婴亲自带队,在项羽自刎以后出现哄抢尸骸的事件,我觉得可能性并不大。



“项羽自阴陵至此,尚有二十八骑。南走至乌江亭,灌婴等追羽,杨喜斩羽于东城。”—— 《元和郡县图志》

由此再看《史记》、《汉书》里记载的“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就是说灌婴所率数千骑中,杨喜等五人是追上了项羽并将其合围斩杀,这种情况可能颠覆了我们对楚霸王的勇武形象,但这种情况在霸王人困马乏、身披十余创的背景下是有可能发生的。上文讲到的五个项羽尸骸获得者,在去世以后皆被谥为“庄”,在谥法中“屡征杀伐曰庄”,说明这五人击杀项羽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五人合作击杀项羽之后,分掉项羽尸骸回营邀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而也应有功劳大小之分,因为五人所得封赏是有差别的,某些地方县志记载是杨喜斩杀的项羽,所以杨喜食邑1900户列为头功;王翳虽得项羽首级,却居次功,食邑1700户;杨武食邑700户,吕马童与吕胜食邑无从查知。


杨氏后代

公元前200年,杨喜封侯以后算是杨家繁荣的开端。两汉时期,杨家发展成为毫族门阀,出了不少上层名流。杨喜的直系曾孙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是为世袭赤泉候之外,旁封的安平候,也就是说未占用太爷爷留下的列候指标,自己又混了个侯爵,其子杨恢亦别封平通候。到了杨喜八世孙杨震,官至司徒,后迁太尉,一国军政皆由其执掌,算是杨家出的第一位宰相。杨震的二儿子名杨秉,官至东汉宰相;三儿子名杨奉,官至车骑将军;杨秉长子官至太尉、骠骑将军;杨秉长孙杨彪官至汉太尉、曹魏光禄大夫;次孙杨众官至汉御史中丞。从杨喜八世孙至十一世孙,位居三公者五人,所以杨家也有“四世三公”之称,与同时期的袁绍家族有得一比。

以上所讲的杨彪就是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杨修之父,杨修的死因往往被认为是自作聪明,常揣测曹操心意,或者是参与到曹丕的夺储,其实这些都非核心问题,杨修之死多半还是因为他有个不愿意与曹操合作的爹,以及背后强大到威胁曹魏政权稳定的杨氏家族。杨彪虽然出任了曹魏的光禄大夫,但与曹操离心离德,因而使曹操失去了政治上的一个强大门阀的支持,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在此,如同杀害孔融一样,皆是其背后的家族势力过于庞大,不愿意合作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灭族。


杨修有个从兄名杨亮,杨亮没什么本事,凭借卫尉老爸杨琦的基础,做了个平平淡淡的成亭侯。这个不问世事的侯爷也保留了杨家的星星之火,继杨彪一脉被曹操诛灭之后,杨家的兴旺就靠着杨亮这一脉传承。杨亮的儿子名叫杨孕,杨孕这一脉的八世孙名叫杨坚,这一位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其子杨广为隋二世,所以说杨家出了两位皇帝是不可争议的。其实如果算上后代,杨家的女儿嫁出去的也很有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其母就是隋宗室杨达之女,所以唐肃宗李亨还得叫杨达一声外高祖父,唐李王朝仍有杨氏血统,可谓一个家族,两个朝代,又何止是两帝十一相呢?


综上,不论杨喜是击杀了项羽还是抢了项羽的一条大腿,他都因此开启了杨家兴盛之门,杨喜子岁后代出将入相、公卿连绵,至随朝夺得天下,王爵宗亲更是普遍,入唐之后,于李唐一朝任然活跃。再有充边迁移者,如云南大理的《大理杨氏宗族谱》记载,云南杨氏便是杨喜之后杨杨统迁移定居的成果,这为全国各地的杨氏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后汉书》


棍哥观史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10万楚军被汉王刘邦共60万大军包围于垓下。后项羽力战不敌,楚军损失惨重。张良又献四面楚歌之计,楚军兵无斗志,四散而逃,兵败如山倒。项羽独领八百骑,突围而出。项羽且战且退,最后只剩二十八骑。而刘邦大军,也从未停止过对霸王的追击。刘邦曾传下军令,谁击杀了霸王,便可得千金,封万户侯。刘邦大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牢牢的咬住了项羽,而许多人的命运,就在这次追击中彻底改写了。


最后,项羽单骑突围至乌江,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又感天时不在,项羽去意已决。临死前,项羽又酣畅淋漓的大战一番,杀了数百汉军后,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因刘邦军令之关系,项羽的尸首遭到一众汉军哄抢。五名汉军因为抢得项羽尸身,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五名汉军分别是王翳,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王翳分得项羽的首级,被封为杜衍侯,食邑1700户。吕马童,吕胜,杨武也得项羽尸身部分,分别被封为中水侯,涅阳侯,吴房侯。而杨喜,因十分辛苦抢得项羽一条腿,成为了赤泉侯,食邑1900户。此五人,因为运气和自身的努力,封侯晋爵,因而也被后世传为美谈。


更值一提的是杨喜。杨喜凭借自己的努力,几乎改变了整个家族,甚至可以说杨喜发展了中国历史。

杨喜死后,他的子孙得以承袭爵位,杨氏一族愈发兴旺起来。杨喜为杨氏一族的兴盛奠定了基石。杨喜的曾孙杨敞,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御史大夫,杨敞发展壮大了杨氏一族,使弘农杨氏一族得以在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喜的八世孙杨秉,官至宰相,是杨喜后人中的第二位宰相。杨喜的后世子孙,出将入相者,官居高位左右朝局者,相当之多。而杨喜的十五世孙杨元寿,还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五世祖,可以说,隋文帝,隋炀帝都是杨喜的后代。


杨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奋斗,全族兴盛。我们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书写辉煌呢,历史总是属于奋斗者的。


风雪梦不逝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


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件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杨喜,在此之前也确实是一个小兵。不过在得到项羽大腿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就改变了,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也不过如此。

回顾历史

刘邦早前就许诺过得项羽人头者赏千金、封万户侯,这吸引力绝对能让很多人赴死争取,这其中就有杨喜。不过就算如此,在垓下一战中,真正敢于直面霸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杨喜也确实有几分胆识。

乌江边,霸王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对老友吕马童说:“咋两也算旧交,拿着我的人头去刘邦那领赏吧,荣华富贵一生是少不了的,随即把剑自刎,结束了他堪称辉煌的一生。不过可悲的是他的尸体被汉军一分为五,不过项羽的人头被王翳拿了,其他的部位分别被吕马童、杨喜、吕胜、杨武四人拿了。

刘邦得知项羽身死后心情大好,也没食言封了他们侯爵。杨喜自此摇身一变,从一介小小的郎中骑变成了侯爷—赤泉侯。在汉惠帝时期曾被贬为平民,不过第二年又恢复了其爵位。

如果觉得故事到此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故事才刚开始而已。

杨门辉煌

杨喜的故事麻花认为还真不是运气,上面说到其胆识过人,不然怎敢面对霸王。这样的人物,对于自己家族的管理和教育自然也是有独到之处的。翻开杨家家谱,这绝对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家族了,辉煌了近千年。自从当上这个侯爷以后杨家在整个两汉近600年时间里就没有没落过,甚至在700多年后还出了两个帝王,而且是中原大一统帝国的帝王。下面麻花就来给大家数数杨家家谱上的牛人吧。


杨喜三代没啥出众人物。曾孙杨敞,可能大家也没听过,不过不要紧,太史公司马迁总听过吧,杨敞就是太史公的女婿。

杨敞之后数代也无太瞩目的人物,直到杨喜八世孙杨震,这个相信大家一定就认识了,弘农杨家自他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代代活跃于东汉政坛,把持着东汉众多关键岗位,其中杨秉、杨彪均是官职太尉(两汉时期三公之一)被后世称为“四世三公”名望比之同时期天天叫嚣着自己家乃“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家更甚。


随着东汉的灭亡,杨家的辉煌暂时告一段落,但仅仅只是低调了一点点而已,毕竟已经辉煌了将近600年的家族并没有那么容易没落,其中不乏活跃在两晋政坛的杨家后人,最为耀眼的就是扶风杨氏了。

说到这里相信很对朋友也猜到了杨氏出的两位皇帝是谁了。没错,就是出自扶风杨氏的杨坚和杨广两父子了。

家族影响

杨坚自受北周静帝禅让后在中原一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大一统帝国—隋朝,杨坚死后其子杨广即位。由于杨广的急功近利,使得本因强盛很久的隋朝两世而亡。但杨坚、杨广两父子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分裂。使中国进入了一段和平发展时期。因此,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各种产业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以说隋朝在中国历史的地位绝不比汉唐、明清低,在影响上甚至超越了它们。

不得不说,这样一个家族不得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家族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不为过。隋唐以前,杨家人活跃在各朝各代的政坛,决策着王朝的走向。而科举制的创立,影响到今天都还在。


在此,感谢大家耐心的看完。希望大家喜欢,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评论区交流。喜欢和赞成的朋友欢迎点赞加关注,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麻花的故事


题主所说的是赤泉侯杨喜及其后世弘农杨氏的故事。

不过,杨喜能得到项羽的一条大腿那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当然,杨喜并不是小兵。而是刘邦手下的郎中骑都尉。另外,同一时间得到项羽头颅和四肢的另外四人也都不是小兵。


当时,垓下之战,汉王刘邦下令,有得项羽头颅者,赏千金。一时之间,群情激昂,追杀项羽之声此起彼伏,而杨喜正是其中之一。

在项羽兵败逃跑之时,有敏锐嗅觉的杨喜一直盯着项羽的动向,但是他又不敢太过靠近。有一回,就因为和项羽离得有点近了,就被项羽怒目而视并大喝一声,喝得人和马魂都飞了,一遛烟跑了好几里地出去。可是,等杨喜惊魂初定的时候,又转回身远远地瞄着项羽。


终于功夫不付“有心人”,在项羽打算将头颅献给故人骑司马吕马童的时候,杨喜也在偷偷观望。最后,项羽的头颅被吕马童让给了官职更高的郎中令王翳,而吕马童则和郎中吕胜、杨武各抢到项羽的一肢,而敏锐的杨喜则抢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最后这五个人都被封为了侯,杨喜则被封为了赤泉侯,并在西汉开国功臣排行榜上位居第103位。

弘农杨氏一世祖——杨敞

杨喜虽然抢到了项羽一条大腿,也被封侯了,不过毕竟在西汉历史上并不算什么响当当的人物,然而,其后世出现的名门旺族——弘农杨氏却是赫赫有名。而弘农杨氏的始祖则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婿——杨敞。


不过,杨敞虽然后来高居丞相之位,但是其为人却有点“怂”,当然了,可能也正是杨敞做事小心翼翼,才铸就弘扬杨氏的后世基业。

其实,在杨敞的爹杨胤的时候,赤泉侯的爵位就已经被撤了,杨敞已经是个没了“国家分红”的人了,不过,好在杨敞抱上了一颗大树——霍光。身为霍光长史的杨敞,一路平步青云,直到升为丞相之位。后来因为拥立汉宣帝即位有功,被封为安平侯。

只可惜,封侯之后的杨敞,仅过了一个多月,就去世了。不过,却留下了一个弘农杨氏的根基。

弘农杨氏

之所以后来弘农成为杨氏的郡望,主要还得益于杨敞的老家即在弘农郡华阴县。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弘农杨氏走出了无数的名人,而题主所说的皇帝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隋朝,而大隋朝的君主隋文帝、隋炀帝正是弘农杨氏的代表。

此外,像东汉时期的杨家四世三公,即以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开始,而以东汉末年的名臣杨彪为止也都是弘农杨氏的优秀代表。

还有被曹操杀害的“一盒酥”杨修和西晋初年的权臣“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亦出自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在宋朝时还出了“杨家将”,大诗人杨万里等人。

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名门旺族之一。


水一白聊历史


这个的确是真的!而且其后人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这一个姓氏就是著名的弘农杨氏。

小兵变候爷

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60万汉军,分五路兵马围攻项羽,当时只有10万大军的项羽被围困垓下。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楚汉争霸由此结束,大汉帝国由此开始。

这场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同时也改变了一个小人物乃至整个杨氏家族的命运。

这个小兵叫做杨喜,也就是西汉开国赤泉侯。垓下之战爆发前,杨喜只是刘邦军中的一个保安,当时担任着骑兵小队的小队长,充其量就是现在军中的班长一职了。

为了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刘邦下令:能得到项羽首级者,赏金千两,封万户侯。


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后,汉军一涌而上,争相争夺项羽的尸体,然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居然在这场争斗当中幸运地抢夺到了项羽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走上巅峰,被封赤泉侯,户1900,从一个班长一跃成为是开国上将。

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中的弘农是一个郡名,西汉元鼎年间,弘农所指的是,如今的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以及陕西渭河下游,丹江流域等大片土地。晋朝以后,弘农郡的面积不断减小。


但在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一直以来都是弘农郡中最繁华的地方,这里就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第一世祖是杨敞,杨敞则是题目中那个小兵杨喜的曾孙。话说杨家自从杨喜死后,便逐渐变得默默无闻起来。在杨喜的孙子这一代,连爵位都丢了。

然而杨氏的复兴开始就在杨敞,杨敞才华横溢,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为妻。还在当时摄政大臣,霍光的手下当差。由于杨敞才华出众,能力非凡,深受霍光的赏识,升迁非常快,最后位及丞相。

关西孔子

弘农杨氏自杨敞之后,又慢慢的陷入了沉寂,直到了杨敞的玄孙杨震的出现,杨氏又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

杨震是位老年得志的才子。自幼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人称“关西孔子”。留下了著名的杨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杨震一生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之爱戴。

正是因为有了“关西孔子”杨震的品行与精神,才有了在杨震之后,杨家出现杨秉、杨赐、杨彪先后官至太尉,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杨氏家族出现历史上的小高潮,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

问鼎天下

弘农杨氏子孙杨忠,为北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北周统治集团核心成员,官至柱国大将军,杨忠死后,其子杨坚继承爵位。公元573年,宇文赟取杨坚之女为太子妃。宇文赟死后,杨坚独揽大权。

公元581年,杨坚接受禅让,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经过十四代的艰辛,弘农杨氏终于问鼎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

题中所指的两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一直活跃的杨氏

隋朝覆灭之后,弘农杨氏并没有因此而被历史所忘记,唐朝之时有四大豪门分别是“李武韦杨”,杨氏在唐朝仍然是名门望族,先后有杨恭仁、杨师道、杨再思、杨弘礼等11人,官至宰相。

唐朝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四大美人杨贵妃,作为杨氏优秀的女性后代。在文化方面有杨炯,杨凝式等文人墨客。

到了北宋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就是忠烈杨家将,保家卫国,满门忠烈!而南宋时期则武有杨三思,文有杨万里,杨氏仍然是天下之名门,明代还有位于三才子之首的杨慎。


策神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这个真正算得上抱了项羽大腿的人就是赤泉侯杨喜,而他的后代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这一皇族。


杨喜真的抱住了项羽的大腿,不是活人的腿,而是项羽尸体的腿。

在项羽死亡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韩信率领骑兵把项羽逼迫到了乌江边,项羽因为无言回去面对江东父老,选择在乌江边自刎。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最终的结果是以项羽自杀为这一场战争画上了句号。


刘邦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当时刘邦曾经放话,斩杀项羽,还说了谁要是能拿到项羽的首级,便能加官进爵,千万赏金。


他这一句话也是引起了很多士兵的骚动,然后最终是有五个士兵拿到了项羽的尸体,然后这五个人就纷纷得到了分封。

杨喜得到了项羽的一条腿部肢体。


正是因为这样,杨喜回到汉朝之后,果然被刘邦封赏了侯爵的赏赐。而这个杨喜在之前,只不过是一个郎中骑将。但是谁能想到杨喜建立起来的杨氏家族后来能出了两位著名的皇帝呢。

之后,杨家人在东汉的时候,是出了名的权倾朝野。杨家的四代人都在东汉为官多年,最高坐上了丞相的位子。


而后来,杨氏家族又跟随司马炎做出了很多事情,实际上在当时晋朝的命脉是掌握在杨氏家族的手中。所以杨氏家族的根基深厚,以至于到了后来出现了杨坚,正是因为他,才有了隋朝的存在。而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也将被历史铭记。

这在历史上是有着真实的记载的,这个情况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毕竟当时刘邦是真的说过,要拿着项羽的尸体来论功行赏这样的话,刘邦当时作为天子应该是一言九鼎,所以这个小小的士兵也是因此平步青云,然后他的家族也就因此走向了繁荣。

这个事情是有着真实的史料记载的,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当时刘邦和项羽作为两个唯一的霸主,他们两个之间肯定是都是非常的痛恨对方的,只要先打倒了对方,那么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唯一的君主,所以刘邦当时对项羽肯定是非常痛恨的,他也肯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泄愤,所以才会通过这么残忍的方式来对士兵进行分封。


综上所述,历史上一个拿到项羽大腿的士兵就得到了晋封,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这其实也是当时被保留下来的一个非常珍贵的史料,里面记载的一件事情。这些史料也是非常高度的还原了当时的一些历史真相。刘邦对于项羽既有着惜才之情,又有着痛恨之情,所以他才会颁布一条这样的命令,然后就使得这个小小的士兵平步青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