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2月17日上午9 點,惠州市第四小學六年級二班學生邱旭敏打開電腦,收看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蔡衛平進行的國旗下講話……這原本是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通知各地延遲今年春季開學的日期,“居家學習”是疫情時期的應急之舉,家長、學生居家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之舉。全區廣大師生將課堂搬到了家中,大家齊聚“雲端”,或與邱旭敏一樣聆聽蔡醫生的一堂課,或聽校長講解思政課。

雖然延遲開學,但是居家自主學習的“別樣課堂”同樣精彩。

根據延遲開學要求,惠城區統籌國家、省、市教育平臺和其他成熟的線上資源,全區各校按照“一校一策”,根據學段特點,以每週更新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合理為廣大學生推送居家學習“套餐”,確保全區19萬學子居家自主學習時間有安排、指導有措施、資源有選擇、學習有效果。

菜單豐富的居家學習“套餐”

一校一策 自主妥當

“延遲開學期間的工作有很多需要不斷完善的方面,但同時藉助網絡平臺也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更有容量,也更有活力。”惠州市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有關負責人說。

第十一小學金榜分校為了確保學生居家自主學習也能學得精彩,提前在微信群、公眾號等發佈學習方案、《致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家長仔細閱讀,並做好相關的電子設備、學習工具準備工作,解答家長疑問和加強溝通渠道問題,通過家長及學生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和家長的意願和訴求。

該校堅持不過分依賴線上網絡平臺、不過多使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不過重加大家長陪學負擔、不提前進行新課教學“四不”原則,不僅有對學生的線上課程、課程答疑輔導,還設計了“樂享運動”“DIY我的作息時間表”“藝術空間”“揚帆書海”“趣談數學”“愛實踐愛勞動”等學習內容。同時還安排了心理諮詢及防疫教育時間,採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防疫,有效防護。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居家學習。

在惠城區第二十八小學,“語文天地”“趣味數學”“英語小沙龍”“科學小天地”“普法小課堂”等趣味文化課陸續登場。該校堅持以趣味貫穿課堂:學生在語文天地課上可以探險趣味拼音王國、挑戰古詩唱誦;在趣味數學課上可以進行數獨遊戲;而在英語小沙龍中,學習英語兒歌和繪本;科學小天地以生動的科學小實驗帶領學生走進科學殿堂,發現身邊有趣的現象和原理。

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線上博物館資源,讓學生在家就能“暢遊”博物館。線上學習開展過程中,老師及時發佈學習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分享學習成果,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課後老師解疑答惑,及時批改或點評學生作品,課餘,老師們交流和改進措施。此舉也贏得了該校家長的認可。

德育並行 “疫”外收穫

在惠城區各學校少先隊中隊的微信群上,一場場特殊的少先隊活動課正在有聲有色地開展著,少先隊員們以班級群線上討論,針對防疫小知識、疫情期間的感人事蹟、面對疫情少先隊員應該怎麼做等方面展開熱議。

在惠城不少學校,“雲小隊在行動”的響應此起彼伏。少先隊員們通過手抄報、繪畫、書法、詩歌、微視頻等方式,表達感恩、致敬之意,新鮮的學習方式也吸引了學生們參與的熱情,也讓學生們從國家大事上上汲取了愛和擔當的力量,更深刻地理解“家國”的含義。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親子學習。

“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爸爸了,今天竟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爸爸為戰疫工作忙碌……”“這些天,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不少默默無聞、充滿愛心的叔叔阿姨們,他們不辭辛苦做著志願服務,感謝他們。”“舉全國之力,十天造了一座火神山醫院,創造了一個新的中國速度!”“讓我感動的除了白衣天使,還有建造醫院的眾多無名英雄、基層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等,是他們在守護我們的家園”……惠州市南壇小學面向全校師生髮起了“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最讓您感動的人或事是什麼?”主題活動中,共收到551條留言。孩子們從新聞裡的事談到身邊的人、從感恩於一線人員到敬佩中國速度,著實給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責任教育課。

特殊時期,少先隊員雖不能出門,但可以通過網絡瞭解有關疫情的消息。社會熱點事件,本身就是教育資源。通過“雲隊課”讓學生參“疫”其中,能更好地引導隊員學習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思想教育,學會敬畏生命,善待自然,熱愛黨和祖國。

“敬畏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請同學們閱讀一篇保護自然的文章,或畫一幅手抄報、漫畫,或寫一封保護大自然的倡議書。”2月23日,在惠州市第十小學開展的線上德育結尾,老師倡議學生“敬畏自然、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像第十小學這樣的生命教育的線上德育課,也在第二小學、第二十九小學、李瑞麟小學等學校紛紛開展,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疫情防控期間“逆行先鋒”事蹟、野生動物保護事例等的觀察、分析與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的熱情,體會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感悟人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環境教育。

藝體活動 花樣居家

“頭部運動,預備起……”2月8日,惠城區第四十二學校的體育老師趙志威,正在家裡和體育模特——自己的兒子,一起為學生們錄製居家鍛鍊的指導視頻,他一邊向學生們講述動作要領,一邊讓兒子親自示範演練教學動作。

“疫情期間,我們主要開展一些居家體能訓練,讓學生們可以在家幾平方米的空間就可以開展體育鍛煉。這樣‘宅’家的同時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質。”特殊時期,腦中的各種文化知識收穫不少,身體素質也該同步加強。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居家運動。

不少學校體育科組為學生量身定做了居家運動課程,或直接錄製了居家運動課的教學視頻,讓體育老師“走進”每個學生家庭中,為學生合理開展運動訓練提供指導。

一個幾分鐘的視頻,看的人意猶未盡,但製作起來其實要花費比觀看時長多數倍的時間。“網絡備課想著簡單,真正準備起來不容易啊!”在教師微信交流群裡不乏這樣的聲音。不過,對於惠州市新湖小學歐陽玉璇、林聖子等幾位年輕音樂教師來說,錄課或直播這種模式既充滿挑戰也是一次不錯的學習機會。

“從教師變身‘主播’,本來特緊張,但看到學生和家長們發來的反饋和點贊,讓我錄製微課的信心又增加了不少!”目前,她們已參與錄製了兩節“快樂玩音樂”的主題微課,頗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在音樂學科教研員馬燕的組織下,音樂科組通過召開視頻會議、線上討論、線下自研,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學習提升,他們有的設計葫蘆絲教學課程、準備趣味杯子舞,有的構思錄製勵志表演唱短視頻、錄製律動音樂,還有的蒐集紅歌和戰“疫”歌曲,巧設情境,通過“雲端”把更多的學生帶入到好玩的音樂世界中。

這種新的學習與交流方式,打破了時空界限,觸發了教師們更積極地思考,如何不謀面就能吸引、帶動學生?惠城區第四十二學校的音樂教師們通過每日推薦的方式,引導學生欣賞音樂,提高藝術鑑賞水平。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學美術科組由防疫繪本《媽媽要去打怪獸》切入,指導學生繪製《我是防疫小先鋒》。惠州市中洲實驗小學的美術教師鄧楊春則錄製、剪輯,精心製作了微課《水果裡的線描元素》,供學生們選擇學習。

心理口罩 守護心靈

孩子“宅”在家中的時光,難免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居家學習的此刻,老師們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還是孩子們心理健康的守護者。

為幫助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疫情,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第十一小學給家長們提供一些親子游戲,開設了“你追我逃”“盲人旅行”“共畫一幅畫”“招聘啟事”等諸多親子游戲和活動,藉助遊戲讓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壓力釋放出來,也藉此提供一個平等的機會讓孩子與家長正面交流;第二中學、第十小學等通過網絡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給學生和家長;德威學校錄製了心理微課,惠南學校心理老師馮又莎及時為學生們上了“面對疫情我不怕,健康心理戰勝它”的心理專題主題班會,系統地讓學生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和防護知識,並對在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身體和心理反應,教授學生如何正確調節;第十一小學、麥地小學安排了每週一堂心理教育課,內容涵蓋“在家學習‘心’準備、家人溝通“心”技巧、情緒調整、宅家有計劃等諸多課題。

疫情期間,陪伴在學生身邊時間最長的,是家長。為此,不少學校在為學生開心育“良方”時,也給家長支招。中洲實驗小學推出了家長應對疫情心理指南,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防疫知識和健康知識,同時提醒家長以身作則,保持理性,積極應對,給孩子傳遞戰勝疫情的信心。學校還建議廣大家長多關心孩子,多抽時間與孩子談心,陪伴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例如一起閱讀、運動、欣賞音樂、觀看影視作品等。

家校共育 助力成長

如何在疫情時期加強家校共育科學抗疫,服務好學生居家自主學習,是目前惠城區各學校的近期目標。這一個多月以來,惠城區各校也緊緊依靠家校聯動,以生為本,構築起家校抗疫的“教育防線”。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各校提倡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生活,鼓勵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提高勞動能力水平,也建議家長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安排,讓學生在親子陪伴中收穫快樂和技能。學生們在家長們的指導下,炒菜、擀皮、包餃子、製作水果拼盤、清潔衛生……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第四小學還充分利用了校本教材——《走進惠城 走近橋東文化》,鼓勵學生嘗試製作惠州本土美食,傳承傳統文化。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自理、自立、自強的能力,還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豐富了居家自主學習的內涵。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居家閱讀。

居家自主學習對老師、學生、家長都是一次全新體驗,再加上家長和學生的多樣化訴求,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老師和家長應如何配合?

在學生居家自主學習了一週後,為及時改進、調整方式,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學五年級二班的班主任陳滋騏,與家長們就“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自律性”這一話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家庭教育討論。這樣的線上交流討論不僅促進教師的教學提升,家長也對以身作則、高質量陪伴等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家長李女士表示,“居家學習的安排比平時課堂容量小、形式也多樣,可以引導孩子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緩解了我們家長的焦慮。而且學習內容還包含觀看疫情新聞,這一點真的非常好。”

學生居家學習過程中,家長是最重要的“家庭教師”。為此,惠城區教研室建議家長與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閱讀名著名篇、分享名人故事、欣賞經典音樂等,通過“親子共賞”“親子共讀”等多種形式,強化家庭教育效果。

各校在“雲端”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還充分立足於本校實際,將朗誦、書法、心理指導等排入課表,建立起符合本校學生實際,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課程資源,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惠城區教育局:

教育智慧使居家學習有保障

一幕幕學生居家安心學習的畫面,背後匯聚的是教育工作者智慧的力量。自2月17日以來,惠城區師生在家中已度過了兩週的居家教學生活。這半個月來,惠城區教育局強化組織協調,在統籌資源、強化管理、家校協同等多方面下功夫,確保線上教育因校制宜、落實落細,確保學生“成長不延期”。

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工作兩不誤,惠城區教育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早謀劃、全覆蓋,確保服務學生居家自主學習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2月初,在研判疫情對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區教育局就提前部署、積極籌劃延遲開學預案。為了防止預案脫離實際,區教育局也多方徵求不同學校、家庭的需求與建議,反覆調整預案,也由此相繼出臺了《惠城區疫情防控期間指導學生開展網絡學習工作方案》《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利用網絡資源指導學生開展居家自主學習的意見》《關於延遲開學期間指導學生居家自主學習工作指引》等文件,為各校落實好居家自主學習服務提供方向和方法。為確保教學效果,近期區教育局又發佈了《關於在延期開學期間指導學生開展網絡學習注意事項》,從資源、平臺、網絡安全等方面做了提醒,為順利線上教育安全保駕護航。

五育並舉!惠城19萬學子居家學習“雲課堂”別樣精彩

居家作業。

為讓在線學習能順利傳播到每個學生的桌面,區教育局加強對工作的升級和指導,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也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學校甄選、整合、推薦優質教學資源,組織教師開展網上集體備課、課例研究等活動,上傳優秀微課,製作精美課件,積極籌備相關工作。

同時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中心教研組及骨幹教師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為廣大教師在教學上提供指導和服務。為照顧部分網絡環境不佳的學生,教研室還組織各學校教研員與部分學校教師,共同編制了思維導圖和手抄報等培訓資料,給各校教師提供繪製的思路和方法,希望他們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條件積極發揮居家學習的熱情與創意。

疫情戰線被不斷拉長,學情也不斷變化,但區教育局始終秉持把師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則,儘可能減少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勞逸結合。

線上學習不僅在每節課控制在20分鐘以內,並在上、下午時段至少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此外,還有可操作性強、形式多樣的原則,要求居家自主學習同樣要堅持“五育”並舉,比起傳統課堂,居家學習給予學生大量自主學習的時間,課程不僅包含各類文化知識、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還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衛生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等內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個多樣的“雲課堂”。“我們鼓勵學生合理規劃時間,做學習的主人。”據介紹,上述一些課程作為選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大,學習內容更豐富。

採寫: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陳瑋 吳澤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