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房子,到底让不让炒?

房子,到底让不让炒?

房子,到底让不让炒?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房住不炒,政治局会议没有提,问题是,这个是否会成为经济工作会议的议题。

政府强调6个稳定,我们要不要把房地产拿出来作为稳定的工具。

房地产企业搞钱越来越难了。

20多条小溪都被封堵了。

这是2019年金融民工的感受。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封堵各种流入房地产的融资渠道。

1.以前,很多银行把新增的贷款50%甚至更多都给了房地产,现在监管部门加强了对房地产贷款的控制。有的银行规定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不得超过新增贷款的5%,按照20个行业进行平均分配。很多银行都没有额度,对房地产贷款进行额度管理。

2019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1.91万亿元,同比增加17.1%,增速比上季末低1.6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3.21万亿元,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的33.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7个百分点。2019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季末低4.3 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季末低7.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96 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季末低0.3个百分点。

2.很多房地产企业参股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股权换取贷款的方式行不通了。锦州银行,包商银行都被接管了,银保监会对金融机构的股东进行严查,防止股东套取银行贷款,把房地产入股银行,从而套取银行贷款的路给堵死了。

3.2016年公司债发行了4万亿元,而今到了还债的高峰期。

房地产企业发债越来越难了,只有借新还旧,保障住房,租赁住房三者才能发债。即使能获得交易所的发债批文,能否找到资金也是问题,民企债券违约率太高了,AA违约率50%,AA+违约率23%。民企发债要找到资金非常困难。

地产债的发行门槛较高,龙头房企在发债主体中占据了较大规模,所以AAA级占比最高。地产债融资更偏好于国企,且有加剧趋势。相较于民企、外企而言,国企的发行规模最大,且占比有明显上升趋势;民企的发行规模仅此于国企,但占比持续缩小。

信用债净融资额下降,地产债偿还高峰来临。2016年房地产发债太多,而今3年期的债券都到期了,续债非常困难。某某银行总行发文,对于房地产债券原则上不予展期续债。

今年前三季度,非城投地产债净融资规模为-34亿元,虽然今年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但到期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86亿元,非城投地产债净融资规模为负。2019年初至2019年9月27日房地产信用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累计发行298只,发行规模约32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0亿元,同比增长16%);累计偿还358只,偿还规模约32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86亿元,同比增长65%)。自2019年5约以来,地产融资监管力度加大,限制资金通过信托、金融租赁、AMC渠道违规流向地产。在此大环境下,债券市场的地产融资情况也变差,6、7、9月等多月份净融资额为负。

地产债主要以公司债为主,公司债约占6成,中期票据约占2成,几乎没有企业债。由于地产项目回笼资金时间较长,房企更倾向于发中长期债券;此外,发改委对房地产调控较为严厉,房企发行企业债的限制多且发行难度大。

近期地产信托窗口指导和发改委要求房企境外债只能“借新还旧”,两方面融资的收紧意味着地产债的融资监管也难放松,此外考虑到2019年四季度有638亿元地产债到期、2020年有5000多亿元到期,预计未来地产债净融资额难增加。

2018年1月到2019年11月,民营企业债券市场净融资为-2981亿,也就是说,债券市场不仅没给民营企业供血,反而抽了血。这还是考虑了结构化和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结果,如果再把这俩排除,那数字只能更难看。

4.美元债发行也越来越难,只允许发行1年以内的债券,用于借新还旧,否则需要到发改委拿批文。

2019年7月发改委要求房企境外发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这意味着这意味房企只能“借新还旧”不能新增加境外债,且债务仅限境外中长期。

5.信托融资也越来越难了,都要432齐全,到哪里去找壳。

要压缩地产类信托通道业务,目前有2万亿元的信托规模需要压缩为0,这个影响是巨大的。有人估计累计3万亿的地产信托业务,其中2万亿为通道业务,而这些通道业务又主要为银信渠道。监管的态度是,未来银信通道业务将压缩至零。

信托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加强了,防止资金挪用,信托资金也越来越不好用了。

信托监管加强,地产前端融资受影响。近年来,地产信托因其交易架构灵活和投资限制相对少,成为房地产公司进行扩张和前端融资的重要手段。截至2019年2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为29292.55亿元,占整体资金信托余额的15.38%。截至2季度末地产信托新增规模即达到6572.25亿元,占2季度新增整体资金信托的比例达到20.92%,相比于2018年全年新增占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

5月银保监会发布23号文,首次提及“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针对信托公司,强调了不得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等。为落实23号文,银监窗口指导,要求大部分公司三季度末的地产信托规模不超过二季度末规模,符合“432”的通道类业务也算房地产项目全部暂停。23号文和之后的窗口指导,重点针对与土地金融相关的信托投放渠道和交易架构。

根据李湛等的测算,三季度共有1669.9亿元地产信托到期,按照目前的监管要求,三季度整个地产信托的投放额度上限在1700亿元左右(不考虑通道类项目)。而2018年三季度房地产集合信托新增规模为2604.98亿元。

根据用益信托网数据,2019年7-8月的新成立地产集合信托1050.36亿元(2018年同期为1318.90亿元),如图20所示,2019年8月的新成立地产集合信托规模骤降。规模下降的同时,融资成本高居不下。地产信托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7.76%上升到8月的8.28%,反映了年初至今房企对信托融资的大量需求。目前,23号文已经正式实施,对信托开发贷的“二级资质”要求也收紧到项目公司母公司必须具备二级资质。预计未来信托政策收紧的趋势将进一步持续。

6.保理也停止注册了。通过保理公司来做票据,也是房地产融资的一个新渠道,过去房地产看不上,现在蚊子也是肉,房地产企业也在搞票据,聚少成多。恒大的商票价格达到25%,融创的票据达到20%,可见他们的资金有多紧张。

7.房地产企业发ABS也越来越难了,这种信用的融资工具也不受银行的欢迎了,找不到资金。CMBS相比而言,要好一些。问题是找不到好的底层资产。

ABS方面,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监管。虽然文件未提及房地产行业,但在房企融资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ABS(尤其是房地产供应链ABS)的监管会有加强趋势。预计未来房地产供应链ABS的审查会更加严格,尤其是中小房企发行ABS。目前房地产供应链ABS的主力仍是万科、碧桂园、绿城等大型房企发行。

8.P2P几乎全军覆没,通过P2P为房地产融资已经行不通了。

9.对于AMC的通道业务也加强了管理,防止AMC和银行串通,通过不良资产换取银行贷款。

10.房地产企业上市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国内,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希望去香港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

11.类REITS也越来越难,真正的REITS很难放行,担心资金被挪用搞房地产开发。

12.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业越来越难,找到投资真股权的资金 不容易,此外备案和托管都不容易。

13.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房地产企业的一个选择,但是非常困难。平安就参股了几家房地产企业,成为二股东。

14.过桥资金和高利贷,作为应急,比如拿地,发债的劣后资金等,很多房地产100强都在借高利贷,作为短期周转之用。现在出台了非法放贷罪,高利贷入刑,很多搞高利贷的个人和机构也不敢干了。

15.私募房地产基金备案收紧。尊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国家房地产调控精神及审慎管理原则,建议合理安排私募股权地产基金涉及投向住宅类方向的展业速度,管控好存续期房地产基金风险,落实好投资者风险揭示及信披工作。协会将合理关注新备案地产基金中涉及投向住宅、关联交易(特别是“自融”)、单一标的、先备后募、保本保收益或变相保本保收益等情况,结合宏观政策、行业特点、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及展业速度等,适时采取相关审慎措施,请知悉。同时,请管理人对涉及投向住宅类方向的私募基金进行充分风险揭示,投资者对相关风险揭示签章签字确认。

16.打击民营金控,切断内部的资金倒腾术。

17.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出台了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强了资金用途的监管,比如信托资金。

18.防止大型民营企业内部倒腾资金,比如用非房地产主体融资,用房地产作为抵押,资金内部拆借,用于搞房地产。控制股东之间的贷款拆借,严格管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

还有一些渠道,都在被封堵。猫捉老鼠的游戏在上演。

进入2019年10月份以来,出现了房地产100强进“ICU”的情况,三盛宏业,颐和地产,福晟地产纷纷告急。

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百强房企中有20%%左右在卖“家当”,卖地,卖项目,卖股权。卖“家当”队伍中不乏前二十,甚至是前十的房企。部分房企的资金紧张状态已经到了要“割肉求生”的状态,部分中大型房企甚至已经陷入了破产传闻。这是房地产市场过去20年来,经历四次调控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以往调控虽然导致市场降温,但最终结果总是“大鱼吃小鱼”。而这次,部分“大鱼”也十分危险了。从管理层的态度看,为实现调控最终目的,牺牲几条“大鱼”可能也是在所不惜的。所以无论是从业人员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要小心了,以前熬过的坎,这次很可能过不了。

总结起来,房企融资的渠道有: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债券、私募基金、保险、IPO和增发等等,其中国内贷款(包括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是房企资金的主要来源。

根据李湛的研究,统计局2019年8月的数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约1/3来自“定金及预收款”、15%来自“个人按揭贷款”,所以接近50%来自销售回款;约31%来自房企“自筹资金”,约15%来自“国内贷款”,仅0.07%来自“利用外资”。

从筹资性现金流来看,自2018年起,不同梯队的房地产发债企业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均大幅走弱,主因是企业融资环境的收紧及房地产企业债务到期规模的增大。随着房企融资政策的收紧及到期债务规模的增大,未来房企筹资性现金流难现明显好转,企业将主要通过加速回款和减少投资的方式储备现金流,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房地产融资形势空前严峻,切不可掉以轻心。

2018年,房地产的负债是90万亿元,加上建筑业的20万亿,合计是110多万亿元。

最近的经济工作会议,会不会把房住不炒列入其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