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国创世神话与民族精神》写作后记

高有鹏/文


写作这部书稿,使我想起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到处都有体现,在文字中,从当年的竹简,到青铜器铭文,到帛书和各种纸张,世世代代讲述着。在口头上,在各种风俗中,牛郎织女成为人们深刻的记忆。这则神话传说,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体现。 

牛郎织女是关于人间与天上的传说,其实,它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牛郎的牛,织女从属于牛郎,集中了大地上的农耕生活与文化。另一个主题是天河的天,集中了天上的众神。牛郎织女传说的结局,是人间转换到了天上,完成了生活方式与精神方式的超越,是一个永恒的梦想。

  牛郎织女的家乡是大地,即男耕女织的生活范式。牛,是传说转换主题的媒介。牛郎不是孤儿,他有一个哥哥,有嫂子。哥哥与嫂子容不下牛郎,要分家。分家的主持人是他们的舅舅。这是乡村社会的秩序与规则。舅舅的权利,意味着女性社会的尊严。在乡村社会的伦理构造中,财富是一个孵化器,许多事情都由此展开。诸如孝道,养活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其实是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民以食为天,财富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尊严,是人生权利的必要存在。牛郎的世界因为他的父母不存在而被抛弃,这是乡村世界的残酷现实,嫂子的恶人角色由此构成。嫂子的角色很值得人思索,一方面她要体现夫权,一方面她要体现女权,但是,她始终不居于主体地位,但她要争取权利,所以,她要克服现实中的一切亲情,实现自己的意志。牛郎的嫂子割断了牛郎兄弟的情谊,把牛郎驱逐出家庭,在事实上形成牛郎的人生社会化。与此对比,可以想见五世其昌的乡村社会梦想有多么不容易。牛郎离开家庭,出门远行,事实上是漂泊。他唯一的财富是一头牛,一头不寻常的牛。这头牛预见牛郎的人生,告诉他有天上的仙女会与他结合为夫妻。而其中的理由是一个禁忌,就是织女的衣服被牛郎拿去,她的身体被牛郎看到,同时也就被拥有。没有衣服,就失去回到天上的能力,这是法力的象征,也是巫术文化的普遍性意义。织女为什么要来到人间的池塘洗澡?这里暗含着一种文化主题,即天上的世界充满孤独,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人间则充满自由。这里存在着礼失求诸野的契机。总之,牛郎织女的相遇,是乡村世界的又一次组合与构建。牛郎织女生儿育女,完成了农耕文明的第一个梦想,即男耕女织与生儿育女。

  当然,人生的基本意义从财富出发,却不仅仅限制在财富层面上。人生的诉求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劳动技能都是围绕吃饭这个主题展开的,形成丰富多彩的工匠精神。牛郎织女的劳动技能是低级的,也是乡村世界普遍的,耕种是获得食物的基本方式,纺织是获得衣服的基本方式,相对食物而言,纺织与衣服就形成了人生的升华。织女走进牛郎的世界,在事实上形成他们人生世界的一次超越。

  牛郎织女的世界是稳定的,自然是幸福快乐的。而超越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必须经受生活的痛苦。改变牛郎织女命运的是所谓天兵天将胁迫织女回到天上。不论织女是否是情愿的,这都是一种改变现状的事实。在许多传说故事中,仙女离开的原因多是自愿的,这就意味着门第观念的差异,与财富和尊严相关。织女已经有了儿女,完全融入乡村世界,因为外力,却形成人生的痛苦。

人生的超越,意味着痛苦的选择。织女回到天上,牛郎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带着孩子,一起赶往天庭。同样,牛郎分家时得到的那头老牛又一次帮助牛郎获得飞天的法力。这里包含着古老的牛崇拜,包含着牛图腾等信仰内容。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幸福快乐,而且充满希望,通过遗憾与缺失,形成人生的思索。人生的经验是可贵的,而教训更有价值。牛郎织女的结合遭遇新的阻碍,这就是天河。有许多传说故事描述,是天上的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天河,这里的意义更丰富,涉及到西王母崇拜与天体崇拜等内容。牛郎织女的世界被改变,就不能简单停留在眼前的现状。如何超越现实,这就成为一个新的主题。鹊桥相会,完成了牛郎织女的梦想,也形成人生意义的启迪。超越,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没有超越,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这是中国的道理,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不仅仅属于乡村社会。

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于如何不断超越自我的境遇中。当年的王充与当年的尼采,他们都提到如何不成为一个庸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其中的如何超越与超越什么,特别是超越自然,超越现实,超越自我,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就更进一步显示出一个道理,神话就是生活,它不是虚妄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相比于中国传统社会所展示的民族精神,它让人不断反思,特别是我们所缺少忏悔、思索、检讨的方式,让人充满羞愧。所以,祖先们提出礼失求诸野,提出见贤思齐。俗语中,人们述说世间人多君子稀。中国神话以种种形式提醒人,大地与天空的辽阔让人雄伟,克服狭隘、卑鄙、粗浅与肮脏。这些年,看到学界太多的无耻,他们以精英自居,肆无忌惮,成为精巧的利己主义者,以所谓的追求自由,拉帮结派、嫉贤妒能、排斥异己,令人作呕。现代文明有许多缺失,而且愈演愈烈。应该说,回顾传统,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张望更为广阔的世界,在英雄与圣贤们面前,看清自我的渺小与不足,让人更加崇高起来。

此时,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先师高文先生送给我们的一首诗《咏黄河》:

舂天势压大江雄,

流贯中州疾似风。

养育儿女逾万亿,

不辞辛苦不言功。

如今,我从黄河岸边,来到长江岸边、黄浦江边,深深念起这首诗。它激荡心胸,让我充满温暖。回想当年,走遍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考察古庙会与神话传说那些民间文化,得到许多人无私帮助,让人倍感祖国处处有亲人,深感中华民族的厚道。我永远感激!难忘当年,病魔缠身,整整一个秋冬,读完《二十五史》,品读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精神,感受更为深切。在社会现实中,能力有限,超越自我,贡献时代有大小,未必真正能够兼济天下,而且人生会面临多种选择,但做一个不害人的人,是幸福的。此刻,写作这部书稿,抚今追昔,感慨良多。请教天下!


《中国创世神话与民族精神》写作后记

高有鹏


高有鹏,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文学史、神话艺术、当代中国文学、中国民间艺术、中国文学发展史、古文字、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