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老師應不應該管學習不好的學生?

寶黛釵鳳璉平尤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我覺得不僅要特別關注學習不好的學生,而且要用心去引導ta,還要及時去鼓勵ta。理由如下:

1、關注ta,讓ta覺得自己被重視。

為什麼要特別關注學習不好的學生?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兩大基本心理需求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尤其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學習不好的學生有可能會經常被家長批評,有可能會被某些老師忽略,有可能會被同學嘲笑,甚至當成隱形人。這樣的ta內心可能會很脆弱,會特別渴望被人關心,被人理解。

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作為老師,放學後花點時間給予ta關心,多與ta交流,ta就會有被重視的感覺,讓ta有歸屬感,有安全感——因為ta覺得老師沒有放棄她。

2、引導ta,讓ta覺得自己有價值。

學習不好的學生,有可能會過度自我批評,可能導致出現一些負面的自動思維,例如:

“我學習不好,我真笨”

“我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人生沒有了。”

“我不但學習不好,而且其他事情也做不好。我真的很沒用。”

......

甚至有的學生會因為“學習不好”而全盤否定自己,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沒用。這樣的錯誤認知如果經常出現就容易產生無助的情緒,如果再沒有人伸出援手幫助ta緩解這些情緒,就可能演變成無望,甚至陷入“絕望循環”。

(見圖片)

《逆商》作者保羅·史託茲說:“無望是心靈的癌症,會吸乾一個人的生命力和活力。”

我深深被這句話戳中內心——因為我曾經有過這樣的痛苦經歷!

所以對於學習不好的學生,我更願意和ta做朋友,會引導ta:學習不好,不代表你這個人本身不好,也不代表你其他事情都做不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而且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李白說的,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潛能,只是未被挖掘而已。

3、鼓勵ta,讓ta覺得有信心。

正確引導之後,接下來就是幫助ta樹立信心。切忌高目標!最好讓ta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例如:做一道簡單的題目,試著回答一道不太難的問題......作為老師,這個時候最關鍵的作用是及時給予ta“鼓勵”:“謝謝你讓我看到了你的努力。”

記得《正面管教》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孩子需要鼓勵,猶如植物需要水。”

所以,當ta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一些事情,而且自己努力又得到老師的認可,ta就一點一點地累積了信心。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過:“人類本質裡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

他不用“希望”、“需要”,或者“盼望”等字眼,而用的是“渴望”這個詞。

對於學習不好的學生也好,任何一個孩子,請我們給予關心、給予引導、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幸福充電堡


應該分情況來看,我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可以分成兩類,同樣應該對以不同的態度:

  • 能夠認認真真的學習,但是成績不好

這種學生的態度是端正的,甚至比成績好的還端正,主要的問題就是腦子不開竅。我初中的一個同桌就是屬於這種,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也認真完成。我們中午都是回家吃飯,我這同學中午帶飯,省下時間來學習,但就是成績不好,每次考試都倒數,我都替他著急。這種學生,其實是很自卑的,是很需要關懷的,如果老師任其自生自滅,對這種學生打擊很大的。可能老師的關心也不會讓他提高成績,但是至少讓他知道還有人關注他,有了能堅持下去的決心。


  • 從來都不學習的

這種學生都是自我放棄的,根本就沒把學習當回事。每個班的後一排都會有幾個這種學生,打扮的像個社會人。這種人老師一般的態度就是不學就不學吧,但是至少不能打擾別人學習。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關注,這部分同學成績上不能讓別人關注,就會在其他方面引起別人的關注,打架鬥毆,參加黑社會的,偷東西的,賭博的,甚至還有鬧出人命的,學生時代都遇到過。對待這一部分的同學,成績不好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我認為老師要聯繫家長一起教育,保證孩子不能走上違法的道路。


腦袋大脖子短


必須管,分享一個真實例子,中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特別調皮有點愛打架,成績又不好的男孩子。老師比較關心他,會管他,會批評他,會誇他。雖然他成績不好,但是老師經常會讓他去辦公室拿作業本,叫他幫著做點事情什麼的。後來這一屆學生都畢業啦!這個學生還是一直非常的尊敬這位老師,經常會和這位老師聯繫,他後來告訴老師,老師以前經常叫他做事情,但是後來不怎麼叫他做事情了,他心裡好失落。

據瞭解,這個男孩子雖然在學校裡挺調皮的,但現在在社會上挺好的,沒變古惑仔。

所以必須要管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成績好不好,每一個孩子都有高尚的靈魂,如果放棄了他,他可能會成為墮落的天使。



秀嫻amtf


答案是肯定的。所謂學習不好的學生,通常是指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一般情況下,這類學生在班上確實令老師頭痛。如果對這類學生視而不見,疏於管理。會讓孩子抱憾終身。

所以,當老師的一定要管。並且要管之有方,理之得法。如果這類學生在老師堅持不懈的教導下取得了進步。不僅學生自己高興,老師也會獲得成就感。他們即使走出校園,也會一輩子記住老師的好。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呢?這就要因材施教。我是一名在職有三十五年教齡的語文老師,在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教學工作中頗有心得。我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中,都要把作文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列表分析,目標管理。根據其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推薦看什麼類型的書,練習什麼題材的習作。並且對這類學生的作文批改更加關注,傾盡心血,經常做到批閱文字比作文內客還多。對取得明顯進步的作文,給予詩讚鼓勵。我帶的學生,他們把一篇作文能得到詩批,看成是最高的獎勵。這也激發了他們作文興趣。

總之,在學校學習不好是暫時的。只要老師以心繫之,以情感之。循序漸進地耐心教導,相信學習不好的學生一定會得到提高。



作為老師,我認為應該幫助學習不好的學生。

對於個人而言,老師就是一個謀生活的職業。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這個職業的責任:傳道、授業、解惑。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沒有老師選擇性歧視學生的權利。每個老師也都是普通人,因此一個老師對於不同的學生有自己內心的喜好,甚至偏愛,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個職業不允許將這種喜好放大,甚至成為行為準則,例如,放棄學習不好的學生。如果老師有這種明顯的行為,這已經突破了這個職業的基本底線了。因為這種非常主觀的選擇性已經嚴重破壞了教育的公平性。而教育公平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操守準則。

對於學生,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更多,遠非知識的傳授這麼簡單。一個老師的態度和認可程度對於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老師所給予學生的正面、積極的鼓勵有可能對一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重大的影響。這絕非聳人聽聞。事實上,有多少學生恰恰是因為老師的認可而走向了特定的發展道路,並因此獲得成功。所以,“教書育人”確非虛言!

那麼在實際的操作中如何面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呢?不可否認,在現實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學習不好必然會給老師帶來壓力,甚至個人利益的損失。例如,為了提升升學率,現在各個中小學對於大考、小考的相互評比比比皆是,讓老師不堪重負。在這種情況下,讓老師平和、健康的面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很容易成為一種考驗。

個人認為,面對這些學生,耐心和幫助是老師需要做的。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絕不能因為成績給孩子們貼標籤。無論如何,老師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成績僅僅是學生學習狀態的反映。老師不能根據這些冰冷的數字,以及數字可能帶來的相關利益來給孩子貼標籤。要知道,貼標籤本身就是一種非成長的認識角度。這種行為在對學生進行分類,並因此暗示學生:你是一個差等級、低檔次的學生。因此,這種標籤化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很有可能徹底撲滅孩子扭轉學習狀態的可能性。

其實,學習成績只是表明孩子的學習狀態是否需要調整而已。差的學習成績意味著孩子的目前學習狀態存在問題,需要去審視、發現具體的問題環節,並積極修正。反之,好的學習成績則意味著孩子目前的學習狀態可以繼續的保持下去,無需調整。僅此而已。因此,我們應該從成長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任何學生都可以學習好,成績僅僅是學習狀態是否需要調整的風向標而已。

對於以上,可能有一些人會認為,我站著說話不腰疼。說大話,說空話,誰都會。

針對於此,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選擇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我們就能得到最優的答案——如果學習不好的那個孩子,恰恰是你這位老師的孩子,你覺得應該放棄麼?


理科博士再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說句良心話,真的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學習好,都能金榜題名,有個好的前程。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不好的,那麼到底老師該不該管呢,答案是肯定的,必須管呀!學習不好的孩子也分三種,應該採用不同的方法對待!

1.對於學習態度端正成績不好的同學來說,作為老師應該從學習方法技巧上教學這類孩子。這類孩子學習沒找到方法或者天生智商不夠(並不是傻),勤能補拙,老師平時多指點,成績肯定能提高的!

2.第二類學習不好的就是學習態度不好的,本身智商各方面都夠用,就是討厭,懶惰,不愛學,在學習上不用功,這類學生平時就得一直監督,監督他們學習,另外最好輔助心裡輔導,不要用暴力,要攻心,這類孩子一旦端正了態度,成績很快就能上來!

3.第三類就是既不聰明,又不勤奮的孩子。作為老師,我會以一個朋友的姿態和他們談心,玩遊戲等等,和他們交心,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同時也在教育他們如何學習,學習方法。這類孩子更應該鼓勵,相信最後他們也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的,考取理想的學府的!


強哥講數學


首先,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明確,在我們沒付出努力之前,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所謂的壞學生!所有學習不好的孩子並不是智力不行,有些還相當聰明!只是暫時對學習不敢興趣或者沒找到方法,才會成長學渣!實際上他們內心也渴望知識,渴望老師們的關注,渴望自己的進步,渴望成為學霸!這樣的孩子,只要你耐下心來,熱情平等的對待他,他只要嚐到知識的滋潤,進步一點點,就會繼續努力,以更大的熱情學習的!

其次,對於我們老師自身來說,讓一個學渣走上正常的學習軌道,會有滿滿的職責成就感!會讓你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更有意義!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有一次中途接班,班級有幾個不愛學生的學生!那語文這門學科,再不愛學習也能聽懂的,也會回答幾個問題!我上課專門設計幾個簡單問題給所謂的學渣們回答!得到我的肯定後,他們慢慢語文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課!然後慢慢語文考試就及格了,我再私下多跟他們聊聊天,打打氣!最後高考語文都考到了一百分,現在畢業多年,這幾個孩子還經常給我發短信打電話!而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好多都不記得我了!

所以在我們老師嚴重,千萬不要把學生分成三五九等,要發自內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會有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古月蒹葭


應該且必須!只是家長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接受的教育大致分為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個家庭教育不成功、不合格的學生是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往往在社會上和學校裡邊成為另類,不容易和人相處,不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家長們一定不要有把學生送到學校,就百事大吉了的心態,學生表現的好不好,懂事不懂事,全在老師的教育,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的認識。我之前就對我外甥說,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四位家長讓我來評價他們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方法,那麼她們四個人只配三個字,不稱職或不合格,連自己的晚輩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家長活該生氣,活該自己受罪、受累。現在大部分家長從不看書,也不喜歡看書,早早的就放棄了學習進步,哪怕是對自己有益,能夠讓自己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這樣的書籍都不去看。但是現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優秀啊,你不喜歡看書,有好多視頻呀,有好多精彩的國家級的大學問者,經驗豐富的專家講的視頻呀,為什麼你不去多看一下呢?平時現場聽人家講課是要花幾百甚至幾千塊錢的!還有就是你看了也要去執行,以身作則,要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身做起,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有多差多垃圾,就說明自己有多差多垃圾!


君行說道


育人,教育的不是分數而是品德,是培養一個孩子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老師,肯定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一個班級裡,有好學生就有差學生。就像在這個社會里,有富人肯定也有窮人。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你不能因為學習不好就不管。

不過這種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就拿自己舉例。我讀書那會,最後一排的學生只要你不打擾課堂,老師是不會來管你聽不聽課的,或許他更願意你安安心心的趴在桌子睡覺,不要去影響其他同學學習。

每個班級都存在著競爭,年級前十自己班有幾個,前二十幾個,前五十幾個,前一百幾個。老師們都在看著分數,看著考上重點、本科的人數,而學習成績不好的那一批人,基本都被省略掉了。

就像是我們買東西,抹去個零頭,好像從沒看到過一樣。

這樣真的很不好,所以我們必須要打破唯分數、唯升學。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事學習不好,但他可能體育很好、美術很好、音樂很多,差生不一定是差生,他只是不愛好學習而已。

而作為老師,在他學習不好的時候,不應該更加要多加關注,挖掘他的潛能。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有的老師嗤之以鼻,完全不會想過自己的責任,我一樣的教,學不好只能是他笨。

說實話,這類老師不在少數,所以現在國家提倡老師一日三省吾身,注重提升職業素養。

不是學生成績好了,你就是名師,受萬人愛戴。唯分數終將要打破,如果你還不能改變自己的觀念,總將被社會所淘汰。

所以,當老師應不應該管學習不好的旭學生?要管,而且要特別的關注,挖掘學生的自身潛能。


教育下的聚焦


那麼作為老師,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真的就不管他了嗎?當然不會,一個班常規50人左右,通過孩子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學習拔尖,有的孩子學習落後,都是十分正常的事。而老師,除了管理好班級,讓每個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更重要的事,也是花掉老師大部分工作時間的事,就是維持家校關係,和家長溝通。

1、 孩子成績不好是多方面原因

我們說,當一個孩子學習上出了問題,最常見的,成績不好,一次考試比一次差,在班級裡墊底,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師需要幫助孩子找出原因,解決問題,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半時間是在家裡,所以父母也是有衣服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總是片面的看待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這件事,雖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會帶來一系列學習的問題,包括和同學之間相處的關係、能力問題、甚至情商,但是學習成績不好,並不是這孩子完了,沒出息了。成績,只代表學習能力。而孩子身上的其他能力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教育者負責挖掘孩子的潛能,找出成績不好的原因,激勵孩子改掉缺點,提高學習能力。

2、 家長需要怎麼做

正如前文中的這位親戚,當孩子學習出現了問題,家長總以工作太忙,我管不了了為藉口,拒絕承擔孩子成績不好的責任,甚至逃避教育孩子的任務。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也不管了,真的就只有轉學這一條路嗎?我想說,如果家長不反思,不正視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態度,不管轉學到哪裡,孩子的成績恐怕都很難提高。

那麼家長需要怎麼做呢?首先積極和孩子溝通,觀察孩子對學習的態度,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關心孩子的生活。其次找老師溝通,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可以和老師商量解決辦法。只要家長的態度是積極的,我想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孩子。最後,幫助孩子改掉缺點,鼓勵孩子。家長首先要做到不放棄孩子,陪伴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3、 放棄學生,就只有一種可能

那麼有家長問了,一個班幾十個孩子,老師對學習不好、差生真的會不管了嗎?我想說,從義務教育法和教師職業道德素質要求上,都規定教師不能放棄每個一個學生。公平對待班上每一個學生,並且近幾年差生、後進生這樣的標籤都不能給孩子貼。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優點,成績不好只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只要幫助和輔導孩子提高學習能力,就能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老師不管,放棄了孩子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學生家長實在不好溝通交流。比如前文中的親戚,她和孩子老師的溝通應該是零。當孩子有了問題,就全部推給了老師,自己管不了的時候,不是反思自身的問題,而是學校和老師都有問題,自己的孩子才有問題。持這樣觀念的家長其實很多,不是老師不願意和這樣家長交流,是真的沒法交流,而老師能做的也只是在學校範圍內孩子的學習情況,出了學校回到家中,老師要不要管?其實負責的老師會管,前提是也需要有一個負責配合的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