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上一年級了,怎麼解決家長的焦慮問題?

我愛小檸檬54236272


您好,我是彭華勇,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心理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而事實上,家長按照家庭序位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做任何事情,要符合道,也就是符合規律,家族的序位規律就是如此,違背它就會出問題。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七,豐富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長全職媽媽,陪讀,那麼很容易就為孩子而活,家長要想愛孩子,先愛自己。所以家長需要豐富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朋友圈,多參加一些活動,讓自己身心愉悅,這也是給孩子做榜樣。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專注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的諮詢解決,歡迎關注我,有問題歡迎私信諮詢。


彭華勇家庭教育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雖然經歷了幼小銜接的一個過渡階段。但是,到了小學還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小學屬於九年義務制教育,並且是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家長方方面面焦慮的很多。這裡我們總結八點與家長們共勉。

焦慮問題一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靜地認真聽課,家長如何幹預?

一年級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常見的問題,有的明顯一些,有的不明顯一些。家長不必因此而焦慮,沒有一名老師會放棄自己班的孩子。相反,越是特殊的孩子,老師越是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導、輔導他。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校合力,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缺點帶來的嚴重性,才能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剋制。

建議:用真誠的愛去關心、引導孩子,用一些名人小故事、生活小例子,傳達給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切忌正兒八經的說教,或者嚴厲的批評。針對剛入學的孩子,多與孩子聊聊學校的事,以孩子的快樂為快樂,試著聽聽孩子的心聲,幫他一起解決心中的困擾。家長試著從聊天中去更多的瞭解孩子,並獎勵或鼓勵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意義,與孩子成為共同進步的朋友。

焦慮問題二

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不知道怎麼和新同學新老師交流,怎麼辦?

每個人到新的環境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陌生感,需要有個適應過程。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應往往成人更明顯,而孩子倒不會有太多心理負擔,大多數孩子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緊張焦慮感沒有成人想的那麼嚴重,玩著玩著就熟了。

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表現出焦慮和不適應,這是成人無形中給他的暗示造成的。要上小學了,提前給孩子添加了很多附加條件,很多“應該”和“不應該”,很多“不然……”,才讓孩子在心理上變得戰戰兢兢。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家的孩子太“膽小”,在學校什麼都不敢說不敢做。其實,不是膽子小,而是缺規則意識,在一個集體中,要學會什麼時間幹什麼事。孩子能不能適應新環境,還是要看成人怎麼引導,快樂積極的思維能讓孩子更自信。

焦慮問題三

吃飯慢挑食、不敢去上廁所,怎麼辦?

孩子因為在家被寵愛,這不吃那不吃,到了學校就有了不同的表現。一種是很乖巧的,不吃完怕被批評,就產生畏懼心理,這樣的孩子更多給予鼓勵,和家長多溝通,雙方合力強調不挑食的好處。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孩子會慢慢改善,嘗試吃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菜。另一種是挑食還不理集體規則的,老師一般從集體要做到的規則入手,告知規則的重要,不挑食的好處。輔以獎勵措施,一段時間後也會逐步改善。

對於上廁所的問題,建議家長和老師多聯繫,鼓勵孩子大膽說,一般老師都不會不讓去的。老師們也會在每個課間引導孩子,家長也要多教育孩子課間把廁所上好。

焦慮問題四

沒有時間觀念,回家不能第一時間做作業,做作業拖沓,不能靜心,怎麼辦?

一年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孩子腦功能發育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水平提高,表現為既愛說又愛動,但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鐘。大部分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較差,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護和具體指導。

學校裡,孩子對老師有特殊的依戀心理,“老師說了……”“老師,你看對不對”這樣的話會常掛在嘴邊。所以回家後家長一定不能放任,每一項作業都要在監督下完成,待養成習慣後就可以從扶到放,慢慢讓孩子獨立完成。但個別孩子經歷的這段監管時期可能會長,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焦慮問題五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高,以至於孩子做不好的時候,家長覺得很煩躁,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高。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家長要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今天是否比昨天進步了。其次,放慢腳步,給孩子、給自己一個適應的過程。人生之路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長跑,誰能堅持,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再次,小學起步,培養好習慣最重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盡力去幫助他,鼓勵他,而不是焦躁、氣餒,甚至打罵。

孩子上一年級這段時間,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及時發現不良習慣,慢慢糾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表現肯定會很出色。最後,家長要相信孩子,給孩子成長的機會與空間。比如,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穿疊衣物等,注意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焦慮問題六

孩子從幼兒園開放式管理過渡到小學約束式管理,家長如何引導?

基於目前的教育狀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約束式管理是必須的。可是,有部分孩子在幼兒園裡自由慣了,家長也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以至於,這部分孩子上了一年級,適應比別的孩子慢很多,也影響了學習效果。

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該怎麼來幫助他們呢?首先,家長和老師多溝通,多瞭解孩子在校表現,存在哪些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此外,一定要配合老師的引導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再次,關注孩子在家細節,家裡做事也要講規則,不可過於寵溺;最後,當孩子有進步時,家長多鼓勵;當孩子有鬆懈時,家長則要多提醒。

焦慮問題七

因為工作忙,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沒更多的時間來監督好孩子,怎麼辦?

首先,作為一年級的家長,應該在工作和陪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比如在孩子放學後到休息這段時間,家長可以暫時將工作放一放,實在來不及的可以在陪伴完孩子之後再處理自己工作的事務。父母之間要協調好,每天至少保證有一個人陪伴孩子。

其次,努力提升陪伴的質量。很多父母都在糾結該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但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該如何陪伴孩子。其實,孩子的成長也需要他們自己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參與每一個環節,高質量的陪伴事半功倍。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比起知識的儲備,孩子更需要父母從心理上和習慣上幫助他適應小學生活。

比如,聽孩子聊聊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孩子一起準備學習用品,陪孩子共讀一本書……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裡瞭解到:我已經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於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並且希望它還不錯。

焦慮問題八

小孩越來越喜歡手機和電子產品,怎麼辦?

首先,父母不要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若家長不經意之間丟給孩子一部手機,或許就會養成了孩子不良的習慣。

其次,父母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身教重於言傳,從自身出發少玩手機等電子產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如果用電子產品與你的工作有關不可避免,那也儘量少當著孩子面用。不要陪伴在孩子面前,而你的眼裡只有手機。

第三,養成閱讀書籍的好習慣。父母應該想方設法地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比如親子共讀就是一種極好的辦法,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轉移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注意力,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螞蟻巢


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解決:

1、調整心態。家中最焦慮的源頭在於對於孩子的期望。這個期望涉及到兩塊,一塊是孩子自身的成長,另一塊是整體競爭環境的壓力。其實,如果從真正的學生教育的角度來說,很多科學的實驗已經驗證了,學生在小孩一年級到三年級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非常大的,在這段時間之中,正好是學生的品格塑成、習慣培養和態度養成的最重要的時期。本來孩子們的底子的差距不可能很大,這段時間正好是一些“軟性”的因素的養成關鍵期,主要考驗的是家長們的對於孩子的引導作用,比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優秀的為人品格等,都是家長們可以做到和應該做好表率的。明確了這樣的定位,整體心態就很容易協調,即便孩子們在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的落後或者差距,也不應該成為家長們焦慮的原因。

2、定位清晰。對於孩子的成長,一般來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教會的是在學校的那8個小時,而真正的大部分時間,孩子們是跟家長在一起成長的。對於孩子,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比如他的特點,他的性格,他適合的,家長所期望的。這些在小孩從幼兒園教育之後就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看法和理解。很多家長的焦慮在於孩子升級了,自己盲目的無法適應這種升級的定位,而是單純的認為孩子又到了一個更高級別的競爭舞臺,要如何如何,但是自己又看不到具體的方向。所以,對孩子的成長定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能夠考量一個孩子在家庭當中的定位是家長們的一個容易忽略的問題。試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預期是成為一個穩重的人,那給予條件去促成就好了,哪裡來的那些比較的壓力呢?

3、平靜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平靜陪伴是最重要的。所謂平靜的陪伴,就是以一顆平常的心來跟孩子們成為朋友,做好引導。鍛鍊平靜陪伴是一項真正的修煉。在競爭面前,做到“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成功與失敗面前,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平時家長之間的攀談比較中,做到“穩如泰山”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家長們所要做到和關注的。一旦自己的內心平靜,孩子自然也會平靜,之前容易產生的誤會和摩擦也會煙消雲散,這樣產生的正向激勵和反饋會漸漸消散家長們的焦慮,所有的一切也都會變得心靜如水。


YQ的職場江湖


我是萌卉媽,作為一年級家長過來人,我來談談我的感受。

一年級的家長焦慮在所難免,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調節,放鬆心態是最重要的。

首先必須說,焦慮是正常的現象,我覺得不焦慮才是不正常的,在中國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作為家長,焦慮是在所難免的。

我們家女兒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不僅她不太適應,其實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有很多的不適,這主要就是幼兒園和小學其實存在較大的差異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 時間觀念。在幼兒園時,雖有時間的要求,但其實並沒有硬性的規定,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寬鬆的,每天早上可以慢慢悠悠的去,傍晚放學也可以慢慢悠悠的回,想去就去,不想去就請假。但到了小學其實規矩就不一樣了,對於小孩的要求更高了,同時也是對家長的要求也更高了,家長的自由空間很少,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
  • 成績比較。寫個應該是所有家長最感到焦慮的事項,以前在幼兒園其實沒有孩子之間的比較的,更多的可能真的是拼家長,因為很多的任務因為孩子小,大多數都是由家長來幫助完成的,但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是要實打實的考試的,也是有實打實的成績的,分數就是最後的表現,也是最容易比較的數字,所以,家長們的焦慮大部分來自於這一塊。
  • 表現差異。除了成績之外,孩子在學校其他方面的表現同樣也是讓家長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因為現在的通訊技術太方便了,一個微信就基本實現了孩子在學校生活的現場直播,學校的很多活動家長都可以及時瞭解,所以孩子在這個集體裡的表現,也是家長極為關注的,表現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家長的心情和心態。

那麼作為家長的焦慮,應該怎樣去克服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放鬆心態。其實就是把自己的虛榮心調整到最低的狀態,真正的去關心孩子學到了什麼,而不是試卷上的分數,分數其實都是暫時的,只要她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就讓她自由的翱翔吧。
  2. 以身作則。家庭其實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說,家長應該從焦慮中清醒過來,將焦慮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我們的孩子,而不是把焦慮的心態蔓延到孩子身上。
  3. 尋找興趣。其實有很多的家長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他們把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自己的生活,我覺得家長就要有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興趣,在興趣中讓自己感到快樂,同時自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變得更加專注與用心,這絕對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結束語

家長的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所以一旦碰到什麼事情讓自己變得焦慮了,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讓自己放鬆,去抱抱我們的孩子,去想想我們孩子可愛的地方,然後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這樣或許可以慢慢的減輕焦慮。


萌卉媽


我孩子今年二年級,深有體會。焦慮大概有點:1、能不能適應學校生活2、過度擔心學習成績3、課外選擇什麼興趣班4、能不能和同學融洽相處。我是這樣解決焦慮的:1、多和老師保持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做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2、重點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3、學習上督促預習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做到這幾點,家長就沒有什麼焦慮啦😊


糖太太


讓孩子從心裡和思想上知道我只要你完成作業和讀課文就行了!(要孩子字寫得漂亮得“慢慢來”,成績看孩子理解能力了。)


S凡


一句話: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平常心對待,花早開晚開都是開[呲牙]


湮於江湖


孩子上小學了,開始了全新的小學生活,作為家長,是會為孩子操心多些,但我覺得沒有必要過分焦慮。過分的焦慮不但加重自己的心理負擔,還會給孩子也帶來心理負擔,得不償失。家長可能擔心孩子上課能專心聽講嗎?老師講的知識孩子能聽懂嗎?孩子的座位不好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孩子性格內向,要是同學們欺負孩子怎麼辦?老師喜歡或討厭孩子嗎?別的孩子都上輔導班了,我家孩子要不要上?如果不上,要是學習成績不如同學,不是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了嗎?早上叫孩子起床叫幾次都叫不起來怎麼辦?林林總總、細如牛毛的事情攪得家長寢食難安,焦慮無比,繼而又把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常言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其實,解決家長這種焦慮問題,還得靠家長自己解決。你把孩子上學這件事看得就和日出日落一樣,自自然然不就行了?何必自尋煩惱?家長只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可以說一切問題就解決了。比如在孩子起床這件事上,家長不要每天早上準時去叫孩子起床,應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告訴孩子早上幾點起床,然後讓孩子睡覺之前把鬧鐘定好時間,第二天早上鬧鐘就會叫醒孩子。家長不要大小事都大包大攬,該孩子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既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又減輕了了家長的負擔;再比如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不要一看見孩子就是問今天有作業沒有?作業多不多?趕快寫作業等等。孩子聽到家長的問話,會覺得家長只重視作業,不關心自己,繼而把寫作業看成是為家長寫的,那孩子寫起作業來就會磨蹭拖拉,沒有動力。如果家長看見孩子放學回來,撫摸一下孩子或拍拍孩子的肩膀,親切地說:“寶貝,給媽媽說說,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收穫?”孩子就會愉快地自己在學校的表現等講給家長聽。家長在肯定孩子的同時,孩子就會感到有成就感,從而自己就會自覺地寫起作業,因為,孩子要做媽媽、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呢!

總之,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不用過度焦慮。小鳥長大了,就要離開鳥媽媽自己去覓食,自己到藍天去翱翔;那孩子上一年級了,也是離開家長自己成長的第一步,家長只用教給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學習的方法,就不必過多擔心,未來的路,終究是要孩子自己去獨立行走。只要孩子快樂,做家長的,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自己學著長大,家長省心,也不焦慮。


憶夢月華


要回到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孩子上一年級,家長為什麼焦慮?

焦慮產生的原因有兩方面,“育兒”和“教育”:

1、育兒方面:

  • 對孩子瞭解不深入:期初,每個父母都認為了解自己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直到孩子上了小學,一天天長大,才發現和自己想的不一樣,這時候就會產生質疑,覺得孩子不聽話,孩子不夠聰明,孩子怎麼是這樣?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自己焦慮。
  • 對自己瞭解不準確:期初,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直到孩子上了小一,才發現遇到的問題太多,自己知道的太少,不說掌控孩子,甚至連自己都掌控不了,比如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這種失控感導致自己焦慮。

2、教育方面:

  • 對學習方式轉變不適應:幼兒園放養式的教育方式和小學正規的學習方式差異,導致父母不適應而產生的焦慮。都說孩子幼小轉變有個適應期,其不知父母也一樣,特別是獨生子女,由於沒有過往經驗,所有東西都是第一次,因此不適應是必然的。不適應導致的問題,逐漸轉變為一種焦慮。

  • 對學習過程和方法認知不清晰:以上三個方面是關於育兒的,而這條是關於教育的,學習本身是一種科學,是有一定的方法論的,但大多數父母本身都不清楚學習過程和方法,這麼可能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更不用說輔導了,這種無能為力的狀態導致焦慮。

第二,孩子上一年級,家長焦慮什麼?

焦慮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後,再來看看家長到底焦慮什麼,其實包括兩方面:

1、焦慮孩子不好

  • 焦慮孩子的作業做不完:剛上一年級,很多孩子不識字,所以父母輔導工作量很大,老是擔心做不完;另外孩子沒有形成一定的作業習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寫起來很慢;另外開始開始接觸試題,由於很多體型不懂,所以教起來很吃力,等等這些問題,導致父母很焦慮。

  • 焦慮孩子的成績趕不上:上了一年級,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接踵而至,考得好很開心,考得不好又很失落,在這種起起伏伏中煎熬。


  • 焦慮孩子校園受欺負:現在校園暴力層出不窮,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欺負,但又不好開口問,就在這種擔心的心境下送去又接回。

2、焦慮自己不夠好

  • 輔導的時間不夠:大部分家庭是工薪階層,每天都是朝九晚五的生活,6點準時下班,7:30到家已經算很早的了,不吃飯就開始輔導孩子作業,少則9:30完成,晚則10:30,孩子睡的晚了擔心睡不好,睡的早了又輔導不完,在這種緊張的環境中煎熬。

  • 輔導的方法不對:擔心自己輔導的方法不對,今天看看這個書,明天看看那個書,在不同的方法間不斷嘗試,有時候還會產生矛盾,身心疲憊。

  • 輔導的工作不足:覺得給予孩子的太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參加了那麼多的課外輔導班,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兩個,瞬間感覺對不起孩子,忍受財力物力上的折磨。


第三,孩子上一年級,如何避免焦慮?

說了這麼多,現在看看解除焦慮的辦法:

1、言傳身教是關鍵

  • 父母以身作則: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根紅才能苗正,如果父母上廁所都不關門,怎麼可能教育孩子呢?因此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孩子教育同樣適用,只有父母行的正,孩子才能長的直。

  • 重視家庭教育: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比如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可以通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獲得,千萬不能什麼事情父母包辦,導致孩子失去習得學習能力的機會。

  • 教育中少說多做:不要指望教育孩子單憑嘴上說就可以成功,有時候父母千百次的說道不如自己一次的踐行,比如閱讀這個事情,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多看書多閱讀,少玩手機,但是自己從來不看書,一有時間就拿個手機玩,怎麼可能說服孩子?

2、學習學習再學習

  • 比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方法: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都是一些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其實不重要,比如1+1等於2,即使現在不學,長大以後依然可以知道,但是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很重要,通過這樣的過程,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學習知識的能力,即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可以遷移到其他知識的學習上,讓孩子享用一生。比如“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基本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通過“聽和讀”解決輸入的問題,通過“說和寫”解決輸出的問題,任何知識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習得;“預習-複習”的方法;“只複習錯題”的方法;“考試做題先易後難”的方法等。

  • 比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習慣: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形成習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會產生多大的成就。所謂習慣成自然,如果孩子養成一些重要的習慣,那麼這種習慣的慣性會促使孩子成功。比如“閱讀習慣、寫成功日記習慣、自省反思習慣、獨立思考習慣”等。


好成績只代表一時,好習慣才會影響孩子一世,希望所有的父母認清這一點,基於長期的眼光看待小一學習生活,相信一定可以撥開迷霧看清未來,從而輕裝上陣,享受小一的家長生活!!!


好爸爸壞爸爸


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或多或少有些擔心焦慮,這很正常的。一年級的孩子開始了相對獨立性生活,離開家長的視線,到底在學校怎麼樣了,特別是性格相對內向型的孩子家長會更擔心焦慮,怕孩子在學校受氣。實際上這種的擔心焦慮完全沒有必要。在學校裡一方面有老師照看,老師不在教室裡的時候有監控,班裡的任何事情發生老師都可以看到,在加上有負責執勤的保安和老師,大可不必擔心。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偷偷的去學校監控室裡看看孩子的實際在校情況。平時班級裡也有微信群,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情況可以詢問班主任老師。時間一長 ,這種焦慮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