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导语: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的作出回应的能力。共情的两面性是指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既能用来助人,也能用来害人。


《共情的力量》一书是由亚瑟·乔拉米卡利和凯瑟琳· 柯茜合著。亚瑟·乔拉米卡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国癌症协会讲师、美国心理学会会员,他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职,创立了Facebook“共情与善良工程”项目和领英“健康共情成就小组”,对身心治愈有着丰富的经验。 凯瑟琳· 柯茜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APA)高级会员、《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副主编。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共情的力量》一书告诉我们什么是共情,如何利用共情与人沟通,帮助那些在痛苦的人。作者借自身经历和多个典型案例和故事探索共情的能量,教我们在生活中用共情来获得爱情、友情、亲情和成功。

什么是共情

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共情是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们的想法,感受他们的情绪的能力。在更深层次上相互理解,真实感受他人的感觉,明白他人的想法、主意、动机和判断。

在很多时候,人们经常说的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就是一种共情感受。

共情和同情的区别

很多时候,人们分不清楚同情和共情,也就无法作用共情的方式与交流和沟通,也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共情与同情一字之差,感觉却是天壤之别。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自己的不顺际遇或是苦闷心情时,第一种情况是:你静静地坐在旁边聆听,拍拍朋友的背或是轻轻抚摸朋友的手,轻声安慰说:我能理解你,我会在一旁支持你,一切都会变好的。第二种情况:你在朋友尚未把话说完的时候便开始落泪,进而发展成伤心欲绝,痛心地说道:怎么会这样,你实在太可怜了,我可怜的朋友呀!
共情,empathy,其词源为表示进入感情深处的希腊语empatheia。美国心理学者爱德华•铁钦纳在思考有别于“怜悯”的词语时,首次提出了“共情”一词。共情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感情、想法、需求以及行动等的能力。共情涉及的感情可以是喜悦、悲伤,也可以是其他的情愫。同时,共情也可被视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能力,缺乏共情的人一般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顺畅的交流,也难以实现完满的人际交往。
同情,compassion,词源为表示共同的拉丁语cum和表示受苦的patior。同情意味着一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不幸,并希望为他能减少痛苦和不幸。有人说,同情是一种精神态度,希望他人从他们的苦痛中得到解脱,与对他人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尊敬之心等有密切关联。

上面提到两种倾听的表现,第一种情况可归为共情,第二种则是同情。两种倾听都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但作用的心理机制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第一种倾听的表现能使朋友在感受到理解的同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能够更顺利地克服困境。第二种倾听的表现虽然也能让朋友感受到关心,但这份关心却显得沉重,朋友更多的是为你的倾听过激反应感到担忧。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学习表达共情——就是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够直击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需要自我觉察、细心反思和大量实践。

正确表达共情的七个步骤

在任何关系中,不管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都需要表达共情。在与人沟通时候,需要正确地表达共情的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使用开放式问题

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从开放式问题的答案里我们能够捕捉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互动,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能够准确地共情。

而封闭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扼杀对方想要继续交流、或充分表达自我的意愿。

比如,在交流中,有这样两个提问:

  • A.你这两天都很晚才回来,是不是最近工作很忙?可能的回答:是的,最近很忙。
  • B.你这两天都很晚才回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可能的回答: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老板对项目不满意,公司最近也裁掉了几个人,所以需要稍微加点班。

显然,第二个问题能够促使对方谈论更多。

开放式问题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更好地引导对方打开话匣子,了解对方的经历和想法,从而更好地共情。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2.放缓节奏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很难理性思考的,只有当情绪平缓的时候,他的大脑才能够发挥真正的效用。

一个被情绪裹挟的人,他看到的东西其实是带有局限性的。当我们把节奏放缓,实际上是让我们的想法,能够跟得上我们的情绪。理性和感性并用,才能够做到真正共情。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当人们产生矛盾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些具有攻击性的言辞里,总是带有很多主观评判,比如“你总是...”“你根本就不...”“我还不了解你吗?你就是一个....的人”。

人们的这些评判,多半是基于过去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很多人仅仅只根据过去,就给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下结论”。

但人是变化的,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每天都在变化。固化的评价只会阻碍一个人改变的可能性,同时会阻止共情的产生。

所以与他人相处时,不要匆忙作出评判。不要总是看到一个局限的焦点,而是应该尝试着往后退一步,看到画面的全局之后,再下判断。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4.关注你身体的感受

要了解情绪是如何影响到身体,和特定的躯体反应发过来如何改变我们的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微笑是我们表达共情的最有力方式之一,因为我们微笑时,他人也会不可抗拒地想要微笑。面部肌肉的改变代表了你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这会启动情绪的转变。

观察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微笑,看着快乐的感觉在他们之间弥漫开来时,你就会理解身体影响头脑的力量,以及头脑同时也能够改变身体感觉的力量。

5.向过去学习

共情能在当下的连接和亲密关系种创造奇迹,但也总是同时关注着过去。我们需要去知道并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要明白旧有模式、评判、理论和理想化是如何影响着当下所发生的事情的。

搞清楚真正的原因意味着:除了尊重他人的过去,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过去。过去尚未解决的任何冲突都会被带到当下的互动种。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呢共青能力的必经之路。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6.让故事充分展开

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借助共情,我们能够异常精准地判断出他人需要走多久或走多慢。当我们陪另一个人出于某场景时,共情会提醒我们这是那个人的旅程。我们出现在那里是为了陪伴和帮助他。

我们的作用不是引领而是跟随,不是主导而是参与,不是为了总结性发言而为了让沟通能持续流淌。我们表达共情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完全参与到故事当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

7.设定边界

设定边界是一种能让共情发挥作用、让注意力一直关注当下这个话题的方法。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相互分离、各不相同的。共情会允许差异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共情还会帮助我们呢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共情的指引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介入是必需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


共情能够帮助我们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生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宽恕让我们不再悔恨过往,将自己投入到与他人、与生活的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关系之中。

结语:通过共情获得高情商,从而能够抚慰自己和他人。看透人心,治愈自己,温暖他人。

《共情的力量》:成为拥有共情能力的高情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