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上週有很多朋友在後臺問我如何健脾祛溼,看來這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還能運化水溼,脾好就不會聚溼生痰,才能身體健康。今天給大家講講中醫裡健脾祛溼的一種“四時神藥”。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那就是我常用喜用的茯苓。茯苓能健脾滲溼利水,它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不分四季都可用,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可以用治溼兼風、寒、熱所致諸疾,更可治脾腎虛致溼。

例如,治療風溼所犯,可與祛風藥如防風同用;治療寒溼困阻,可與祛寒藥如桂枝同用;治療溼熱所困,常與清熱藥如黃連同用;等等。所以,茯苓有"四時祛溼神藥"之稱。

01

一身是寶

茯苓是生長在地裡的一種菌類植物,它的生長很特別,是抱著松樹根生長的。茯苓還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雖然長得其貌不揚,卻渾身是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 茯苓皮

茯苓外面有一層灰褐色的表皮,稱為茯苓皮,它專能行水消腫,用於治療水腫,也就是皮下水腫。這一點,很符合中醫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正如《本草備要》所言“以皮行皮之義”。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 茯神

茯苓寄生在腐爛了的松樹根上,有的松樹根從茯苓的中心穿過,這樣的茯苓就叫做抱木而生,中心包有樹根的部分被稱作“茯神”,寧心安神的功效最佳,所以臨床上對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患者,我都喜歡用茯神。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茯苓

當然,我們平常用得最多的還是茯苓(加工成白色小方塊狀)。我們一年四季都需要調理好脾胃,而茯苓就是健脾利溼的常用中藥,如健脾祛溼的經典方劑《四君子湯》和《參苓白朮散》等名方中有茯苓,即使是滋陰養血的組方如《六味地黃丸》 和《十全大補湯》裡也有的身影,因為茯苓可以防止滋補方藥的滋膩礙脾胃之弊。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02

健脾利溼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心經,有淡滲利溼,健脾寧心的作用,凡水溼、痰飲,無論風寒熱或兼脾腎氣虛皆宜。

■ 健脾

都說茯苓是健脾的良藥,但大家可知道茯苓是如何健脾的嗎?與其它黨參、黃芪等補氣健脾的中藥不同,茯苓的健脾作用是通過利溼來達到的,就像白朮一樣。

因為脾喜燥惡溼,如果溼重困阻於脾,脾的功能就會受礙,拖累日久而成脾虛。茯苓在利溼的同時,解除了脾受溼的困阻,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所以有健脾功效。例如治療脾虛溼盛所致洩瀉、帶下等,使用茯苓有標本同治,常常與補氣的黨參、燥溼的白朮等配伍。

滲溼

茯苓最突出的作用還是滲溼,它能滲溼利尿消腫,用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眩暈心悸等證,多與白朮、豬苓、澤瀉、桂枝配伍,稱"五苓散",是中醫治療各種水腫的基本方。此外,茯苓還可以消除痰飲,與半夏、陳皮合用治療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生痰成飲之症,如二陳湯。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甘淡滲利,故陰虛者不宜單獨服用。此外,羊水偏少孕婦也要慎用,因為茯苓利水滲溼,是下行的,容易引起滑胎。

推薦食療:四君子湯

“四時神藥”健脾祛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

材料:黨參20g,白朮20g,茯苓20g,炙甘草10克,瘦肉200g。(2人份)

做法:先將瘦肉焯水,將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後,文火熬1小時,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祛溼。

適合人群:四君子湯是健脾祛溼的基礎方子。用於治療脾虛溼阻所導致的頭身困重,氣短乏力,語聲低微,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舌淡苔白等症狀。

黨參味甘性溫,益氣健脾;白朮苦溫,燥溼健脾;茯苓淡滲利溼健脾;炙甘草協助黨參、白朮補中益氣,調和諸藥。四味合參,共奏益氣健脾祛溼之功效。

四君子湯可作日常調養使用,每週食用2次左右即可。

小知識:真假茯苓如何分?

偽品茯苓多為加工偽造,外形上和真品十分相似,有的用麵粉加少量茯苓粉和勻晾乾,切成方形茯苓丁,仔細觀察,可見表面色澤略有不均勻,聞之氣微,入口嘗略有甜味,無粘牙感。放在鍋裡邊煮邊泡,假茯苓很快就散開,化掉。

正品茯苓較偽品茯苓斷面更加細膩,嚼之味淡,粘牙。放在鍋裡邊煮邊泡,真茯苓形狀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