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竹溪縣政協:機關黨員幹部抗疫一線當好“三員”

竹溪縣政協:機關黨員幹部抗疫一線當好“三員”

十堰廣電訊(通訊員 杜香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竹溪縣政協機關黨員幹部,始終堅守一線,主動當好“社區一線的守衛員、便民服務的聯絡員、正面引導的宣傳員”,此舉贏得了社區居民點贊。

居民小區的“守衛員”。早在2月初,政協機關第一批“志願者”就分別下沉到了城區內的鼓樓、幸福、東效等社區當起了“守衛員”;第二天,除一名值班人員外,其他人全部走進了社區各個卡口點值守。經濟委副主任張明夫把兩個年幼的孩子交給岳母後,就和妻子一起分別投入到各自值守的小區居民家中摸排調查返鄉人員情況。57歲的人口資源環境委主任萬孝立,始終堅守在小區卡口把好居民出入關。“二棟二單元402室是一位獨居老人,要按時上門給她測量體溫。”港澳臺僑委主任李明對值守的小區居民瞭如指掌。

據瞭解,提前到崗是政協值守人員的一種自覺行動。政協機關黨員幹部從最初配合社區幹部值守到獨立守卡,始終堅持“守卡1小時,盡責60分”的履職承諾不走樣;從為出入人員登記、量體溫到執行“3天1戶1人外出購物”等要求,把牢了出入小區的人員關,同時加強了重點戶、重點人員的監測,避免了小區內居民的不恐慌。

便民服務的“聯絡員”。為減少人員出入,政協值守人員自覺擔當起了“聯絡員”,主動上門為留守老人家庭當起了義務“採購員”、代為送貨上門的“送貨員”。北大街39號小區內部分居民為縣直各單位的上班族,電話、微信購物的也較多,值守的政協工作人員主動擔當起了貨物的代收、代送服務。二單元7樓的秦某為減少購物次數,電話購買了大量的蔬菜、糧油等生活物資,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曉東幫助將30多斤的物資送到家門口。

臨時建立的小區微信平臺成了值守人員與居民相互溝通聯繫的重要平臺,胡某在微信平臺發出辦理出縣通行求助後,值守人員上門瞭解具體情況後,便迅速反映給相關部門,“臨時通行證”很快得到了落實。“既要守好小區卡口,把好人員出入,更要及時貼心地為居民搞好服務,才能讓他們安心居家,積極響應疫情防控政策。”帶隊值守的縣政協副秘書長李章新如是說。

正面引導的“宣傳員”。正面宣傳、正確引導是做好疫情防控的一項重要工作。入戶登記排查時面對面宣傳、居民出入時個別講解、卡口守點固定標語提醒、微信平臺上的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宣傳等措施齊頭並進,穩住了人心,增強了信心。

行動更是宣傳中更具說服力的措施,縣政協秘書長在得知居民反映小區內樓棟沒有標識牌,小區居民或外來人員說不清、分不清樓棟、單位元的問題後,第二天醒目的標識牌就貼在了各個樓棟、單元的牆上。一個小小的舉措體現了人性化的值守,貼心的服務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正如縣政協在值守前培訓會提出的“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心服務,才能做好小區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才會贏得居民的配合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