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韩国、日本疫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病毒是否有回传的可能?咋办?

用户9509961505649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根据此病毒的狡猾性,在入境的时候用额温枪检测体温几乎无济于事,入境隔离浪费我们的人力资源,只有物理办法,禁止日韩游客和公务人士入境,听上去无情,做起来有理;此时他们与中国,就像武汉与其他省市,都不要互相添乱,顾全大局。


喜欢思考的笨蛋


根据头条统计的疫情地图显示,韩国昨日新增确诊人数505人,累计确诊2337人。日本新增确诊36人,累计确诊938人;意大利新增确诊78人,累计确诊653人;伊朗新增确诊46人,累计确诊388人。

实际上,这些国家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肯定比确诊的要多得多。因为,实际上他们再犯跟武汉初期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检验能力不够。比如,韩国对于9000多名新天地大邱教会会众掌握了名单,但是检查人数只有1300人。一旦对于任何有疑似症状的人员进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确诊人员数量肯定会大幅增加。


很多国家并没有开启免费的新冠病毒检验途径。很多人为了省钱,当然也就把新冠肺炎当感冒治了。比如迈阿密一名叫阿斯库埃的患者,出差回来以后出现了流感症状,到医院检查后确认是流感,结果光检查费花了3270美元,报销以后也需要个人支付1400美元。这样,谁还会去检测呢?难怪美国卫生部称新冠肺炎社区传染不可避免。美国正在积极储备防疫物资,但是口罩缺口却高达2.7亿。

这些天来,日本、韩国的疫情爆发以后,确实很多人担心,韩国人和日本人避难来到中国。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韩国人采取了限制进入的措施。但中国是最宽容的,山东威海明确对于入境的韩国人要进行14天的免费隔离观察,政府提供吃住。


总体来看,只要正常从外国入境的人员还是好防控的,毕竟数量有限,我国的疫情高峰已经过去,有足够的检验能力进行防控。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韩国和日本在控制疫情的时候更认真一点,千万不要造成更大面积的传染。否则,我们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的。


暖心人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韩国,日本近日的感染情况。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0日通报,19日下午4时至20日下午4时,韩国新增53例确诊病例,累计104例,治愈16例,死亡1例;1860人正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0日晚6时30分,包括“钻石公主”号邮轮感染人数在内,日本共计712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根据数据来看,新冠状病毒在两国的确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作为邻国的中国,受到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一旦两国感染情况恶化,我们当然也面临着再次感染的危险。我们虽然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但是不要怕,不要慌,这种情况既然已经在我们的意料之中,这种事情就不会再次发生!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已经知道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人传人,人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新型冠状病毒就是通过宿主去传染新的宿主。我国的疫情控制住之后,如果日本的疫情没有控制住,如果其他国家的疫情没有控制住,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防止我们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首先,在其他国家没有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管住自己的脚很重要,旅游应当是被限制的,尤其是疫情严重的国家旅游更应该被限制,乖乖呆在自己的国家,利国利民利己,若是只图一时爽,那就是害人害己。

其次,要禁止病毒输入,在我们不“串国门”的情况下,可以也应当适当限制疫情严重的国家的公民入境!例如,日本的疫情严重,我们就暂时限制日本人如今,只有这样,外国人无法入境到我们国家,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就进不来,有病毒的宿主进不来,新型冠状病毒就不可能再次回传,没有病毒的回传,我们就没有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再者,由于经济贸易或者其他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做到限制外国人入境,那么外国人入境之前,必须进行隔离,必须进行经过检疫,确定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方可入境,入境之后,也要隔离,隔离14天,14天之内没有任何问题,方可恢复自由身。如果14天之内出现意外,立刻隔离送医,按照我们已有的经验将其治好,防止疫情扩散!

我们虽然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再次回传的可能性很小。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国的疫情情况在明显的一天天好转,相信胜利就在前方,光明就在前方。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L贤森


很愿意就这一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据最新消息,截止发文时,韩国已发现新冠疫情确诊病例602例,现治愈18例,死亡6例;日本确诊人数已上升至838例,现治愈26例,死亡4例。海外总计确诊病例达1891例,还有继续蔓延的可能。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韩日两国的防疫抗疫形势尤为严峻。

大家都知道这次新冠病毒患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等等特点。其在湖北武汉被发现后,疫情来势汹汹,大有蔓延全国的势头。好在我国政府措施得力、严防及时,加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历经两个月的攻坚克难,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网络消息来分析,韩日一开始确实有点大意了,导致疫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现在疫情危急,韩国政府已将预警调至最高级别,日本也加强了疫情防控力度。虽然如此,病毒也极有可能回传我国,我国有再次被感染的危险。

对此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持续全国人民的疫情防控宣传,决不能出现麻痹大意的思想;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制定好应急处置预案。

2.在管好自己的同时预防外部病毒输入。对进入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尤其疫情重灾区的外国人,我们应该制定出一整套防范措施,将输入病例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对韩日两国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和技术帮助,韩日都是我们的邻邦,邻居有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况且在我们疫情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给了我们无私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4.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消灭疫情。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

总之,病毒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它。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你关注留言交流。


北国雪情感与社会


韩国疫情是否会回流中国,作者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也不必太忧虑。

21世纪以后,全球经济实际已经进入一体化,任何一种病毒的传播,都会影响到周边甚至是全球的每一个国家,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来,新冠肺炎爆发于中国,但是中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包括封城来抗击疫情,但是病毒传播速度要远远高出我们开始对病毒传播的判断,所有到目前位置,境外爆发的病例已经在2000例左右了,所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生疫情,每个国家都有被影响的风险。只有疫情在全球彻底消失后,才能绝对安全。只不过,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在国与国之间的传播风险已经降到最低。也就是说现在的病毒大多都是国内传播。尤其是在我国已经有了应对新冠肺炎的经验,不太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播,所以大家没必要太过忧虑。韩国这几年来,经济发展跟中国的密不可分,好不夸张的说,山东省跟韩国的联系和经济往来,远远大于山东和国内新疆啊,青海啊,云南省要密切的多,这也就存在了回传的可能,不过中国近1个多月的抗击疫情经验来看,在国门设立的闸门等级不会低于省与省之间的标准,不光我们来控制,韩国的为了本国经济也会做隔离抗疫,大家有时间看看韩国有部电影叫《流感》,从电影来看,韩国在抗击传染病毒方面经验还是很厉害的,不用太担心,随时时间的推移,抗击病毒的疫苗很快就会上市,到时候大家就不用担心了,所以说没有必要太忧虑,影响只是暂时的,相信党,相信国家。





长白山柳森


你好,我是晨昱爸爸。

目前,本次疫情在我国得到有效的控制,韩国、日本疫情却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我个人认为病毒回流的可能性不大。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通报,当地时间2月25日9时至16时,韩国新增8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累计确诊977例,累计死亡10人。截止25日下午18时,日本境内新型肺炎累计感染者人数852人(其中钻石公主号692人)。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韩国、日本疫情目前处于爆发阶段。

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来自韩国日本的人员入境,韩国日本飞往多地航线也已取消。中国多地也紧急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疫情回流。在2月2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正密切关注日本、韩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面对疫情,保障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是各国应尽的责任。我们愿同日、韩等有关国家密切沟通协作,探讨加强联防联控,一道采取适当的、必要的措施,有效地阻止疫情跨国扩散,共同维护好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待日韩新冠肺炎病毒跨国扩散进行严密控制的决心。

民航局在2月25日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提到,要关注国际“疫情回流”风险。协助航空公司申请保留境外航权时刻,督促有关国家按照国际公约和双边协定依法保障我航班正常执行,尽可能确保我国与各国间航班通达;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发展变化,防控“疫情回流”风险。多地机场采取有力措施,设置体温检测点,覆盖进出航站楼的必经之路,确保全部进出机场人员的无一遗漏,对入境人员中的“四类情形”,一律实行集中隔离或留观。由此可见,机场对人员入关控制的严密措施和力度之大。

综上所述,日韩新冠状病毒回传的可能性不大,相信在党中央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取得本次疫情的最终胜利!!!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我是晨昱爸爸,谢谢关注并转发评论!


晨昱爸爸


韩国、日本疫情确实在进一步加重。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27日就公开表示,现在中国以外地区才是最大担忧,全球疫情处于关键时刻,建议各国迅速采取行动。

看下公开数据。截至当地时间2月28日9时,韩国累计确诊2022例,一天内新增256例,死亡13人,确诊人数突破了2000例关口;截至当地时间28日8时,日本新冠肺炎感染者总计达到919人,除“钻石公主”号邮轮的乘客和乘务人员705人外,在日本国内的感染者200人,以及乘坐日本政府包机回到日本国内的14人。

韩国、日本疫情加重是一种现实。而切断病毒回传可能,也是中国的关注点。

根据2月28日的公开信息,目前,中国国内确诊人数减少,疑似患者减少,有超过3.6万患者治愈出院。整个情况不断向好,复工复业在有序进行,大型企业企业复工率极高,中小企业也正创造条件复工。保持这种趋势,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将逐步减少。但是越是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掉以轻心,防止其他国家的疫情回传尤为重要。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日内瓦当地时间27日6时, 中国境外共有44个国家出现总计3474例新冠肺炎病例,54例死亡。新冠肺炎在中国境外的疫情已显示出严重,甚至连连出现新增病例数均超过中国新增病例数。一方面是境外疫情越趋严重,另一方面是国内疫情大幅减小,中国对入境人员进行疫情防控也是必然的。

境外毒害回传国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此前的战疫经验看,管住人是关键,及早发现、做好隔离,才能更好的防止病毒回传。

抗疫的关键时刻,认真应对各种可能的发生,才能将疫情完全解除。


波士财经


你好我是小时,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韩国和日本的疫情最近这段时间呈现快速爆发的趋势,而且日本和韩国的普通民众似乎并没有对新冠病毒表现出足够的重视,照常举行各种大型集会活动,人员大量聚集,很多人都没有佩戴口罩,如果其中有病毒感染者,就会出现大量的人传人事件,会加速病毒的爆发,所以大家不免有担心病毒回传的可能,事实也证明这种担心是非常必要的,日本和韩国作为我们国家的两个近邻,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尤其是我所在的延边州与韩国往来更为密切,所以延边州政府也制定了预防病毒回传的相关措施,例如所有下飞机的人员统一测量体温,排查体温不正常的人员,如出现高烧,直接接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体温正常人员由各县市派专车统一分批接走,然后统一安排到指定宾馆隔离,吃住免费!所以现在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新冠病毒防控工作还要一如既往的开展,争取早日实现实现抗议的胜利,你好我是小时,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2d0af8a8f14400eb6e593d735a8c6c3\

小时可爱多


疫情倒灌的风险不是没有,国内有不少人跑去韩国日本,现在这2个国家疫情加重,这些人又要往国内跑。今天媒体报道,有很多韩国人往青岛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疫情防控。出入境管理要加强,按国内的防控措施处理,人员一律隔离,重点区域的劝返,国内形势刚平稳下降,不能在此时功亏一篑,一定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惰性心里。


闲话闲聊一二句


我的观点:新冠病毒一定是有重新回传的可能。

为什么会有回传可能?这是由病毒的传播方式决定的。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这些传播方式说明病毒的传播能力极强,只要有人与人、人与动物的接触即能发生传播,而其易感人群,又囊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尤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所以只要存在人员流动(国家之间的人员、贸易往来)就有存在回传的可能。

直接传播
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
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
接触传播

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那如何阻断再次回传呢?

要如何阻断病毒再次回传的可能?我想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1.治本:控制日本、韩国本土的传播疫情

就像我国在疫情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封城,限制人员出行和流动,将病毒限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防止进一步扩散和感染的几率。并且在这过程中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已确诊的治愈率,这是为了在根本上消除病毒。只有在根本上消灭了病毒的传播者才能最大限度控制住疫情再次传播的可能性。


2.治标:做好与疫情国之间的人员流动管控

疫情已然发生,在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前,最有效的抑制病毒回传的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 直接限制两国的人员往来和贸易往来,这将直接停止海陆交通的一切交通往来,但这也将影响两边的贸易合作和一些人员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管控人员和贸易来往,因为限制往来将对两国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两国还能保持正常的贸易来往可采取加强管控的方式阻断证疫情回传的可能。例如,在机场、港口及各运输枢纽设置检疫站,加强对病毒人员、货物的检测工作,限制再次病毒入境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渔乎鲜生”学习海洋文化、了解海鲜知识、走进海岛生活。希望留下渔我有关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