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增涨,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低下怎么办?

国郭


现在农民单纯靠种地是不够一家人花销的,除非你有上百亩地。现在除去肥料,灌溉,种子等费用,地里的收入也就所省不多了,我们我们老家这边种植两季粮食,也就是能收入一季粮食的钱。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农民要怎么做才能增加收入呢,小编谈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搞蔬菜大棚。现在搞一个一百多米的蔬菜大棚,一年的收入也差不多相当于农民打一年工的收入。管理的好的话,两年就能把本钱赚出来。对于那些打工出不了门的农民,种植蔬菜大棚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靠打工增加收入。现在的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没有在家闲着的,以前不农忙得时候都在大街上闲唠嗑。现在农民出门务工的话,在工地当小工也得一百五一天左右吧,要是泥瓦工的话一天得二三百左右。现在农民很多都会选择外出务工,农忙时节再回来忙农活。打工一年也得挣个几万块钱


第三,搞养殖。在农村养牛还是不错的,肉牛的价格行情稳,牛的免疫力强不易得病。农村的秸秆还可以当做饲料,节省成本。


青年阿光


你好呀朋友,我是河南驻马店的,我叫古蔡阿旭。很高兴在今日头条有缘遇见[微笑]

我从事收购粮食三年了。根据你说的。

1如果还想继续种植,就需要搞农村合作社了,承包地,然后套钱。

2如果地少,种点大众化的。然后上工地,现在工地一天二三百,比种地太强了。





古蔡阿旭


现在目前确实是这样,人工成本高,粮食普遍没涨,所以种粮食多的话还可以,少的话确实不如上班。

笼统地这样问,不好回答。现在,我设定若干种情况,给你算算账,供参考:首先,假定一个单身农民种植了两亩田,1亩田的产出自食自用(包括养点家禽),这叫口粮田,不用于出售,没账可算。另1亩田的产出用于出售,叫商品田,价格上涨体现为收益,但会受其他因素制约。现以这1亩商品田来计算。一、以产出和资金投入计,农民卖出的谷物因价格上涨增加了200元收入,农资价格也上涨增加开支100元,农民增加收入100元。如农资价格不变,增加收入200元。二、以劳务付出的比较效益计,种这亩田农民净投工10天,搬运这一亩田的谷物到市场出售花工1天,共11天,这11天,农民净收入增加了100元到200元,当地正在修路,打工收入每天由去年的80元增加到100元,农民不种粮打工,增加收入220元,粮价虽然上涨,但从增收比较效益算,农民减收20元。三、这亩商品田,亩产干谷物是1000斤,去年卖价是1元1斤,销售收入是1000元,今年卖价增加到1.20元,销售收入是1200元。去年每亩种子、化肥等农资投入是400元,今年农资价格上涨,投入增加了100元,变成500元。农民的净收入是700元。而打工11天,按今年每天100元的行情,现金收入是1100元,每天在乡间工地上的伙食开支40元,11天是440元,从纯收入的角度从比较益看,种粮比打工多收入40元。四、如果其他日用品价格上涨幅度大,那么无论农民是种粮还是就地打工,增加的那点收入,会被生存成本增加的开支吞噬,生活不会比去年宽裕,只会更困难,如果其他日用品价格不上涨或上涨幅度很小,才能有点盈余。上述是依据大致情况的假定,实际生活中是变量。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以1亩商品田为单位,依据变量,可以算出农民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如果按另外的设定条件,比如农民种的商品田不是1亩,而是100亩,采用机耕机插机收,在农资和粮价上涨上涨幅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来增加收入,种粮收益会明显增加,优于一般的打工收入。如按种两季算,净收入会有10多万元。现在一些新闻单位喜欢用另一种算法,例如报道说,粮价才上涨5%,农资价格上涨了10%,农民种粮又亏了,听起来蛮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基数不同。就以1亩商品田产出1000斤粮食算,每斤过去1元现在上涨了5%,1000斤的卖价由1000元变成了1050元,增加了50元。而农资是400元上涨了10%,增加的开支是40元。很明显,1000元增加的5%和400元增加的10%的绝对数是大不相同的。






朝闻安康


根据我的调查并分析,并结合我的农村家庭的实际,农民种地的农资及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事实,但决没有成倍增加的事际情形,毕竟,如果各项种植成本成倍增涨,恐怕种植一亩地仅一季种植秋熟水稻的成本,就是在有农业种植的国家给予的种田补贴后,还会高于收获后的卖去全部水稻收入,那几乎所有农村人都抛荒自己家庭的承包地,到城里寻找能挣更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并提高家庭的生活了。


这几年来粮食的最低保护收购价逐年下调是事实,分析其原因,现在农村的种田人可以说是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中老年人,也由于他们在那个年代种植是个职业,没有其它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大集体时政策上的不允许,不种田,就不可能挣到工分,没有口粮就不可能生存,就是一些工厂招工,必须具备有乡(公社)、村(大队)、组(生产队)三级证明,计划经济时代阻碍并束缚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向国有、集体企业的转移,更不要说要得到农业种植外其它专业的技能培训了。


我国传统落后的农业大国,旧的农业等各项科技的落后,人口的不断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革并开放,特别是农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村人的种田积极性,粮食产量稳定提高,有原来的粮食吃不饱,逐步地转变成吃不了,并且有更多的余粮,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减轻并减少了农村劳动强度和时间,显而易见,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可以走出乡村外出学技能打工或做生意等,从而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摆脱以前传统的种田的贫困,能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


分析近两、三年以来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不断下调,这也是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毕竟我国人口有十四亿之多,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无(缺)粮则社会不稳,惟有持续不断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市场供给充裕,牢固地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市场经济下粮食充裕,销售价格低,通过反哺农业,通过一系列的取销农业税上交,种田还有补贴的政策,能有效地确保粮食生产的产量。

从已经发生的市场上粮食下降,农业种植效益随之不断降低等发生的一系列连锁信息,我们农民朋友应转变传统专业的种田陈旧观点,因为农村每个家庭也就不过有几亩承包地,就是粮食价格上涨,也不可能有很多,就是能有一倍以上的粮食上涨幅度,除留足家庭的口粮消费外,卖出多余的粮食,也不可能满足家庭逐年上涨的其它生活开支等,更何况,国内的粮食上涨速度快,其它的各种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等等必然跟着上涨,货币贬值将不值钱,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朋友自己!


通过以上的个人建议农民朋友,应转变落后传统观点,在国家已可以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情况下,种田不是惟一的门路,如果有头脑、有技术,就是没有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并走出去,把耕地流转出去,安心、专心地去城里打工,更可以挣到比种植种田的还要多收入!


老农话三农


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增涨,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低下怎么办?

按照现在国内粮食价格的运行水平,在正常年景下,总体收入是偏低的,这也是长期的客观现状,特别是随着各类生活成本的提高,种粮收益偏低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说,最近一年来,国内小麦价格大区间在1-1.22元/斤,新麦上市到年底;玉米价格大区间在0.70-1.02元/斤,南北产区差异比较大;水稻的价格不考虑优质品种的话,多在1.1-1.35元/斤的水平,早籼稻价格低一些,中晚稻价格相对高一些。种植成本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是自己的耕地,还是租地种粮,农药、化肥、种子、机械、柴油、人工等成本,确实总体是不断上涨的。

种粮收益偏低,再加上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很多地区两种状况表现越来越明显:一是包地种粮的大户数量明显下降,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提前退租、甚至跑路的情况,租地费最近两年也下降了不少;二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外出打工为主的收入结构,使得对土地的产出重视程度逐渐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撂荒的情况。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和持续,对国家的粮食生产的影响也在显现,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

粮食作为一种基础商品,受到国家调控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中国,农民寄希望于粮价大幅上涨以提高收益,短时间内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但粮价不涨,农资涨价或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收益自然不高。虽然国家也在出台很多措施,比如生产者补贴等等,但实际上到农民手中的,以及占到农民收入和支出的比重还是太低了。对农民来说,这种状况的出现和持续应该怎么办?粮小咖个人认为,耕地还是要种的,毕竟现在机械化程度很高,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的当下,土地毕竟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种上粮食之后,大多时间应该还是要做其他的事情的,比如外出打工、根据自身技能进行创业等等,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小咖


农民的职责就是种地,化肥、水费、人工等等的各项费用都很高,计划种些经济作物,再种些饲用玉米。经济作物收获后用于各项开支,再适当养一些肉牛羊猪鸡等家畜家禽来增加收入。再挤出一点时间到附近的工厂和用人单位打些临工来改善生活。





趙懷庫5233


大家好,我是佬王,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增长,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地下怎么办?

我家年前卖的玉米,八毛多一斤,去除种子,化肥,农药,人工成倍,几乎不赚钱,现在种植粮食几乎成了农村人的副业了,好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种田也是为了有粮食吃,现在打工比种田赚的钱还多。

我们这里地处冀东平原,水资源匮乏,有的村庄都打了水井,我们村里啥都没有,只能靠河里的水灌溉庄稼,没水了就只能旱着,完全靠天吃饭。

现在好多人都不中粮食改种蔬菜了,有的人专门承包土地,前半年种植小麦,后半年种植大葱芥菜头,这些东西产量高,收益比种植粮食高很多,现在农村人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出去打工,把种田当做副业。

第二,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收入。

现在农业改革是头等大事,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粮食产量势必下跌📉。


农村佬王


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的增长,粮食不涨怎么办?这个问题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且是现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最头疼的问题。

现在农村种地的种子,农药,化肥三者是农业生产的三驾马车,前段时间回答过这个问题,现在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普遍上涨,一亩地从春种到秋收,耕地,播种,收割,浇水,打药,脱粒,运输,每一步都要投入资金,前段时间,东北的一个网友晒了一下他的父亲种一亩地,从收入到支出详细列出了各个时期的帐单,到最后,你说种一亩地的利润是多少呢?说出来,你别不信,是1元钱,看看网友晒图,这是确实存在的情况,咱就说种地的农民兄弟吧!谁种地都有个小九九,种地确实是白忙活。

有的人会说,没选对农作物,选对了农作物,种地就能提高收益,那些农村土地承包户,有资金吧!有技术吧!但是有的干脆不种,让地荒着,什么原因,农资价格高,雇工种地的工资成本高,粮食价格非常低,种不如不种,种了比不种的亏损的更历害了。

那么种地不挣钱?农民的收入低,怎么办呢?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国家农业补贴的力度,加大对广大农民的扶持。

二是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帮扶,引进各种适合当地种植的高收益的经济作物。

三是种养结合,鼓励扶持补贴,农民进行符合当地的生态养殖。

四是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村的闲散劳动力,去附近,或外地大型工厂,建筑工地去打工,确保工资不拖欠,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为广大农民开拓提高收入的路子。

五是鼓励农民在家门口进行自主创业,什么淘宝,电商,自媒体,并进行帮扶。

总的来说,在粮价低廉,农民收入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广大农民还是得靠自己,创造出一条符合自己创收的路子。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关注!


农民工老李


农民种地的农资,劳动力成倍的增涨,粮食不涨,使农民收入低下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农民种地想要增加搞高收入,必回的在土地和种地上大作文章。

首先,在农民增产不增收上,大家的理清思路,从八十年代起,农民种地时的施肥,多釆用化肥等化工原料的肥料为主,之所以说农民种地增产,也全是靠化工肥料帮忙,由于多年来的种地方法,种出的粮食,早以没有了粮食本品种的滋味,在这当中,向农民的蔬菜,更是首当其冲,那真是,西红柿没了柿子味,黄瓜没了黄瓜味,菠菜没了菠菜味,玉米没了玉米味,小麦没了白面味,向这种情况,还提什么涨价不涨价,而且,把人吃的都改变了传统的基因!

同时,农民种地,多年来的错误施肥,把下一代都带偏了方向,有些人总认为,真正的农家肥,成了污染土地的原凶,向这样的事实,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但是,如果现在的农民,想让粮食增加收入,就必须改良土地,只有实实在在施用农家肥料,才能种出无污染的绿色粮食产品,要真的在土地上下足了功夫,农民的粮食还用的着国家为他们涨价?不但用不着,自己就能替自已的粮食涨价做主!


李德才21


对于农村来说农民的收入和粮食的收成有着一定的关系,土地上生产粮食的高低决定着农民的收入。现在房价物价在飞速上涨,但是粮食的价格却涨的非常缓慢,究其原因无非就这几种下面就随我看看吧。

一.进口的粮食价格比较便宜,虽然我们国农民种的粮食已经够吃了,但是我们国家仍然会从外国进口粮食呢?因为这样能够弥补我们国家个别粮食不足的缺口。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粮食不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物以稀为贵只有某个商品出现短缺的时候才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但是我国种植技术日益成熟,所以基本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而且我们国家每年都是会进口粮食的,所以这边供需之间是平衡的,因此粮食的价格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粮食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基础,它的作用对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那如果粮食价格过高的话很多人就会有吃不饱的状况,这样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于农民朋友收入低下的问题我个人看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变,从思想上的转变居住在山区的朋友可以利用闲置的土地发展具有地方特有的特色养殖;也可以利用地方特色饮食发展农家乐等。

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平原人们可以种植一些比较容易管理的粮食如小麦玉米等,利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这样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有些农民不想种地的干脆把土地流转出去外出打工也是可以的

我觉得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价,因为无论是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还是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又或者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考虑,粮食价格都不会大幅度上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