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812年美英开战的原因?

love肖子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是美国想趁机清洗英国在北美的势力,永绝后患。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是惨胜,损兵折将,很多城市都被破坏。

英国虽然失败了,但当年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比美国13个自治领强大的多。

所以,独立战争以后,英国仍然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军事威胁。

当时美国北部的加拿大,就是英国的殖民地。

双方的大城市相距不远,只要英国人愿意,它可以随时从加拿大出兵攻击。

这就等于一把利剑悬在美国的头上。

所以,当时美国很希望吞并至少是打垮加拿大,消除北美的唯一威胁。

自然,美国南部还有墨西哥,但这是西班牙殖民地,而且墨西哥实力太弱,对美国没什么威胁。

而1812年,英国恰恰在欧洲被拿破仑修理的鼻青脸肿,连续溃败。

当时英国本土差点都被法国入侵,在欧洲大陆的盟友诸如普鲁士等国都被打垮。

英国人无心顾及其他大洲,将殖民地军队多抽调回国。

于是,加拿大境内的英军只有几千人。

这种情况下,美国认为机会到了,趁着英国和法国厮杀机会,将加拿大的英军消灭。

如果有机会就把加拿大吞并,至少也扶持加拿大独立,不受英国指挥。

然而,让美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独立战争是美国人保家卫国,军民士气高涨。

但1812年所谓的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确实入侵加拿大。美国军人士气不高,认为这种战争胜之不武。

相反,加拿大人却同英国一条心,纷纷组织民兵参战。

双方杀得难分难解,而英国也全力搞定了拿破仑,转头对付美国。

英军海军具有绝对优势,最终在美国沿海登陆,甚至一把火把华盛顿都烧掉了,白宫也被焚毁。

但美军也在加拿大烧掉了一些城市。

最终双方损失都很重,谈判停火,各自退回国境,谁也没占到便宜。

此次最倒霉的就是美国的印第安人。

在此次战争中,印第安人同英国人结盟,四处攻击美军,还杀了不少美国白人战俘甚至平民。

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政府恼怒的对印第安人进行报复,杀了不少印第安战士,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后者从此一蹶不振。


萨沙


1812年英美战争,或者叫做美国第2次独立战争。

美国人之所以敢向英国叫板,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属于拿破仑时代,整个欧洲是打成一团,英国也是被拿破仑打得脑袋都大了,根本就顾不上美洲的殖民地。1812年这一年,正是拿破仑最英明神武的时候,拿破仑的军队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战争时期的美国,宣布中立,趁机向交战双方卖货,大发战争财。

但是,后来英国宣布封锁欧洲海岸,截获开往法国的船,这其中就有很多是美国货船。拿破仑也宣布,封锁英国海岸,截获开往英国的船,双方在海上相互掐架,美国加在两位大哥里,是深受其害,损失大量货物。于是很多美国商人便鼓动政府开战。

1812年,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美国宣传的方式是进攻加拿大,如果说,英法两个国家都截获美国货船,为什么就单单向英国开战呢?我认为很简单,从感情上来说,美国独立战争能够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国的帮忙。

虽然当年帮助美国独立的路易16已经被吊死了,从实际利益上来说,在北美大陆,法国已经完全退出去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了,就是拿破仑卖的。

向法国开战的话,美国根本就没有海军力量能够横渡大西洋去进攻法国。向英国开战就不一样了,可以直接进攻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顺便扩张一下自己的领土。远交近攻,这一套玩法,我们几千年前就玩的很好了。

当时的美国人判断,向加拿大进攻的话,加拿大人会把美国人当解放军。美国人天真的以为,我们经过8年抗战取得了独立,美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帮助你们加拿大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加拿大人一定会夹道欢迎美国解放军。

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算是彻底打错了,加拿大人不仅没有把美军当解放者,反而殊死抵抗,原因就是,当时说英语的加拿大人主要是忠于英国的保王党。

特别是美国独立以后,美国的保王党大部分都跑到了加拿大,而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虽然说主要是法国人的后裔,谈不上忠于英国国王,但是魁北克的法国人后裔,主要是天主教徒,这些人虽然也不喜欢英国,但是更加反感这些美国的新教徒。

搞笑吧?历史就是这么狗血,当欧洲战场上的法国人和英国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加拿大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却团结起来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抗击美国解放军的入侵。

在加拿大民兵的抵抗下,战争打了两年,美国军队也没有捞到什么便宜。1814年的时候,拿破仑战败了,这个时候的英国终于能腾出手来派主力军队来北美洲。英国正规军一到,美国立马就扛不住了,美国这帮民兵,小米加步枪,根本就不是英国正规军的对手。

侵略战很快就变成了卫国战,1814年的8月24号,英国军队攻入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一把火烧掉了美国总统府,把美国白宫烧成了黑宫。

后来,总统府维修的时候就刷成了白色,这就是白宫名字的来源。

美国人一看,解放加拿大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战争打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和谈吧,美国的第2次独立战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了。

  • 这场战争可谓波澜不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和谈的结果就是一切照旧。这也是美国独立后第1次对外战争。以不胜不负的和谈结束。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场战争也没有白打,美国国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诞生的,美国的一位律师,看着又一次打到家门口的英国军队,望着头顶上落寞的星条旗顿时心潮澎湃,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后来的美国国歌星条旗歌。

市场战争对英国和美国几乎都没什么影响,但是,1812年战争对加拿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促成了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形成。面对美国大兵的侵略,加拿大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第1次联合起来保家卫国,大家开始意识到,我们在同一个地方生存,我们可以并肩战斗,加拿大的民族意识开始萌芽。

所以说,战争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像抗日战争,极大的促进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共同认知。

这场战争还深刻影响了一个城市,就是今天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

当时的渥太华还只是一个村庄,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一直担心美国会封锁圣劳伦斯河,因为加拿大中部的5大湖地区,比如多伦多,想要出海,只能通过圣劳伦斯河,而圣劳伦斯河中间的一段就是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线,美国有能力随时封锁这条河的运输。

为了防止这件事发生,英国的战争以后,开挖了丽都运河,将五大湖和渥太华河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绕开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的圣劳伦斯河,丽都运河的开挖,是渥太华由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一个交通枢纽,一跃成为加拿大第四大城市,并成为后来的加拿大首都。

早些时候我就想,美国和加拿大这么近,而且都是说英语的国家,都是欧洲人的后裔,为什么不合并成一个国家呢?美国人在刚建国的时候早就这么想过,而且还发动了一场战争,只不过失败了而已。


作家裴纲


1812年开战的美英战争,也叫做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这次战争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美国第一次独立战争不彻底造成的问题引发。要深入分析英美战争,还得先来谈谈英法两大强国殖民北美大陆的争斗史。



一、英、法两国在北美大陆的搏弈。

十五世纪中叶,和法国人一起在北美土地上寻找到亚洲大陆新航线的英国人在哈德孙河口建立据点,英国人随即向北美大陆大量移民,先后在沿东部海岸线地区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但英法两国同时扩张引发了利益冲突,爆发了"七年战争"。这场大规模战争分为两个战场:在欧州,英国和普鲁士(现德国)一起对战法国、奥匈帝国、沙俄组成的势力;在北美战场,英国成功从北大西洋西北岸向北挺进,成功占领魁北克(今加拿大魁北克省),法国则占领蒙特利尔。



1761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供给全面占据绝对优势,法国除了少数几个据点外,费尽心血抢夺的殖民地落入英国人手中。战争拖到1763年,后经双方互相取得共识后达成了《巴黎条约》。

这个1763年版的《巴黎条约》,英国人大获全胜:整个蒙特利尔延伸到渥太华一带向北到北冰洋的加拿大全境、以及密西西比河以东广大地区,全部落入英国人手里。英国同法国在北美大陆博弈占得先机。

二、美国独立战争及其影响。

法国人在1763版《巴黎条约》上受尽屈辱,它是极其不甘心的,它与英国的敌对格局并没有改变。七年战争后,英国殖民者为了找回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的北美人民更加沉重的剥削。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人塞谬尔·亚当斯率60名自由之子侨装成印第安商人混到了商船上,把15000镑的茶叶倒入大海,这个反抗英国殖民茶叶垄断的事件,揭开了美国人民独立战争的序幕。1775年4月19日,800名英国殖民者轻步兵在去往莱克星顿的途中与北美民兵发生武装冲突,被打死打伤284名之多,余下者狼狈逃回波士顿。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率领的北美联军在普林斯顿以仅40多人伤亡的轻微损员大败以查尔斯.沃玛德率领英国黑森军,鼓舞了美军作战时巨大士气。随后,美军一鼓作气把英国自加拿大南下的军队包围在萨拉托加,英军弹尽粮绝向美军投降。这一战役彻底扭转美军被动挨打的局面。由于英军在欧洲战场受到法国的牵制,在北美战场同美国的战争是节节败退。

法国人为雪前耻,在这次战争是从幕后跳到前台,公开支持美国人。在"约克大捷"战役中,法美联军1.5万人对8000英军守军合围,迫使英军最终投降。

战争进行到1783年,英军确立的优势消失殆尽,不得不和美国人签定1783版《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开启了较为民主的资本主义道路模式,也推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进程。

三、美国独立战争后面临的问题,亦即1812年美英战争(第二次独立战争)的起因。

不过,由于和约局限性,美国并未解决好中西部的土地问题,也并未解决好奴隶制问题,导致美国南北双方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同,引发了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和五十年后的南北战争(这是后话)。

前面说过,美国独立,只是最开始的13个州。1783年后,英国虽然把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土地逐步划归美国,但是,丟失13个州的殖民地也算切肤之痛。所以,英国人并未真正实施1783版的《巴黎条约》,他们拒绝移交西部军事要塞,武装当地印第安人,侵扰美国中西部边境。



面对西部地区和"五大湖"(今美加交界的苏必称尔湖、休伦湖、密歇根、伊利湖、安大略湖)地区沃野千里的国土,美国人自然是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后,"五大湖"以北的广大富饶的加拿大地区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13州内的奴隶制度和黑人的地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它们成了英军可以利用的对象,成了英国人的秘密武装。感觉到英国人的实实在在的威胁,美国J·麦迪逊政府有识之士的设想是,要在武装解放加拿大,将英国人彻底逐出北美大陆,于是对英宣战。

这就是1812年美英战争的起因。



( 说点题外话,1812年的美英战争,除了美国海军依靠"五大湖"的地缘优势取得领先外,原本以为英国防守松懈的"五大湖"以北地区,美国陆军以多打少并未占得半点便宜。美国人试图在英国人手中开彊拓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不过,战争取得了划时代的意义:双方签定《根特条约》,重新把英国老老实实地固定在1783年《巴黎条约》框架上,英国人的非份之想被战争彻底撕得粉碎。

英国人退出北美大陆,还是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4月一一1865年4月)结束后两年的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现今美国国土包括阿拉斯加在内的大部领土,都是花钱或武力从其它国家扩张而来。)


平平安安10000


1812年是个极为特殊的年份。除了美英开战,俄法也激战正酣。此后,美俄逐步崛起,从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形成了新旧霸权更替的崭新格局。



迎来19世纪初的曙光,欧洲艰难地送走了中世纪。法国把路易十六国王和玛丽·安托内特王后送上了断头台。又几经动荡,那位名不见经传的炮兵军官拿破仑,惊艳亮相,登上了历史舞台。


拿破仑的大军横扫欧洲,所向披靡,大有统一欧洲大陆之势。可是,在1812年,远征俄国的拿破仑的远征军,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遭到了惨败。



另一个老牌的强国英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偏居英伦小岛,而躲过了强敌法国的蹂躏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给英国制造了大麻烦。


英法掐架,美国得利。美国长期在英法间保持中立,跟谁都做生意。为了削弱对手,英法相继在海上施行了贸易封锁。你封锁我,我封锁你,争夺得不亦乐乎。



搞来搞去,也就殃及池鱼了。长期不站队的美国商人,两头吃瘪,生意眼看着做不下去了。据统计,当时美国的全年商品出口额,从1807年的10800万美元,断崖式地滑落到1808年的2200万美元。


虽然在陆地上是大牛,而在海洋上却屡屡吃亏的拿破仑,率先打破了僵局。他无条件恢复了美国商船在欧洲大陆各港口的停靠权。投桃报李,美国也迅速与法国携起手来。1812年,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政府先是在殖民地加拿大募集人马,讨伐“大逆不道”的美国小弟。后来,由于拿破仑的战败,英国人的底气就更足了,又火速从本土抽调了大批的正规军,奔赴美洲战场。


反观美国军队的形势,一度岌岌可危。1814年8月25日,英加联军占领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并且焚烧了美国的总统府。后来,在维修过程中,美方不得不刷白被熏黑的白宫的外立面,这就是“白宫”名称的由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占领华盛顿,我就去围攻蒙特利尔。随后的两年,战争双方进入胶着。英国舰队在海上占尽了优势,美国陆军在加拿大前线取得了主动。简单一句话,短时期内谁也无法取胜。


1814年12月24日,在比利时小城根特,美英两国签订了《根特条约》。 条约约定,两国休战,两国的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也就是说,双方均未在领土方面做出让步。谁也没吃亏,谁也没占便宜,这是一场所谓的“一无所得”的战争。



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是两败俱伤。不过,在实际上,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深远。


新兴的美国,在向老牌的大英帝国挑战的过程当中,稳固了它的独立地位,也彻底打消了英国觊觎美国的妄想。自此以后,美国走上了自己的强国之路。


另一方面,曾经坚定支持英国的加拿大,也在不久之后,赢得了独立。由于美加之间的恩恩怨怨,日后强大的美国也是颇有忌惮。此后,美国一直没有吞并加拿大这个近邻的意思。


咱们再放眼欧洲。俄国和德国,也趁着英法的疲惫和伤病,从长期被挤兑的夹缝中挣脱了出来,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强国。


不妨说,1812年,是奠定当今世界强弱格局的关键一年。


俚言杂谈


主要还是独立后的美国依旧经常被英国使绊子,加上一系列事件的推波助澜,1812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就顺理成章的开打了。


一方面,当时拿破仑战争正在开打,整个欧洲都被弄得焦头烂额的。然而美国独立战争时就和法国人是穿一条裤子,因此美国和法国当时的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但英国人当时是打算在贸易上封死法国,看到美国和法国人这样做生意当然不乐意啊,然后凭借海上霸主的实力扣押美国商船,这美国人能忍?

再者,英国皇家海军当时有个条例,在战时,海军水手不够的时候可以强征水手入伍。当时不少英国海军水手或者商船水手压根不想打仗,所以纷纷找美国政府庇护,而美国政府也给他们发了保护签证,表示这些水手是美国人,你们英国海军无权抓人。

但英国人知道美国人的小把戏,所以有数次强行登船抓人,这同样让美国人很火大。他们想自己既然发了保护证,而且这些水手也愿意改美国籍,你们英国人还强行抓人是不是太飘了?

另外,当年美国独立之后与英国签署的《巴黎条约》上只承认了美国领土是密西西比河东边,但美国独立之后膨胀了丫,开始西进运动,打算把整个北美都吞进去,还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昭昭天命”。这帮清教徒们觉得北美就该是美国人的。

但英国不干了啊~ 不管是北边的加拿大还是西边那块地儿,都还是他们的,所以他们就武装训练了印第安人整天给美国人使绊子。被绊多了,美国人自然也不爽了,所以干脆打算解放全北美...然后就大手一挥,朝加拿大进军了


最后这仗是白打,美国人没有解放加拿大,还导致与印第安部落的冲突加剧,华盛顿还被打来的英国人烧了一次...


疯狗的轻武


1812年的美英战争,虽然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具体的领土得失,但是由于使美国的国际声望有所提高,彻底摆脱了英国人政治和经济的掣肘,再次提高了美国人的民族自豪和爱国热情,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第2次独立战争。



战争背景

1775年到1783年的第1次独立战争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实力和大英帝国的实力相差非常悬殊,但最终北美十三州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打败了北美十三州的英军,使英国于1783年被迫签订了巴黎合约,承认了美国的正式独立。即便这个过程中有法国陆军和法国海军的大力支持。第1次独立战争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增强了美国人对英国用兵的信心。渐渐的美国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北美十三州的地盘,开始计划对外扩张,首先他把矛头直指英国人的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土地肥沃且人口稀少,美国想要以武力吞并,自己把自己当做了加拿大的解放者,以为一旦自己出兵,加拿大人就会弹冠相庆,那么加拿大指日可下,没有了加拿大作为基地,英国人再想干预北美洲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到时候美国可以出兵西部,一统整个北美洲。



另一方面,英国虽然在1783年正式承认了美国独立,但他并不甘心,所以时时刻刻准备的再度反攻,将美国重新纳为自己的殖民地。于是英国皇家海军在海上大肆封堵美国人的贸易,抓捕美国人的海员,扣押美国人的舰船。在陆地上,英国人大力支持印第安人的军事建设,提供武器弹药对他们进行武装,以达到牵制美国西部军力的目的,但英国人并没有做好真正战争的准备。因为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牵动欧洲各国的视线,也牵制了英国人的大部分海陆精锐,英国实际根本无力调集太多兵力增援北美。




尤其是法国在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后,欧洲各个君主国震怒,组织了第1次反法联盟,英国是其中之一。然而前5次反法联盟军在陆地上遭到拿破仑的挫败,反法联盟损失惨重,英国也同样损兵折将。在海上,法兰西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也给英国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拿破仑甚至计划以舰队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并强行渡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将英国覆灭,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使拿破仑的幻想破灭。1805年英国皇家海军和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遭遇,爆发惨烈的大决战,英国皇家海军以主将纳尔逊阵亡为代价,重创法西联合舰队,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英国人这才巩固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是拿破仑通过前5次反法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欧陆的霸权。并于在1812年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由于在1814年遭到了惨重失败,实力大不如前。英国趁机联合沙俄等国兴起第6、第7次反法战争,最终击败了拿破仑波拿巴,将其赶到海岛上。


战争结果

由于美国人的盲目自大,根本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战争的估计也十分不足,在美国人看来,英国人被拿破仑拖住了脚步,大量的精锐无法动用,在加拿大的英国陆军兵力十分单薄。美国自认为加拿大的解放者,只要自己出兵加拿大人就会举手欢迎。然而加拿大人主要是英国的保王派还有法国人,保王派忠于英国王室和英国政府,曾在美国第1次独立战争中支持英国军队,而在加拿大的法国人是天主教徒,对于美国人的反天主教深为反感,所以在加拿大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共同合作同仇敌恺。


对战争的各种错估使得在战争开始后美国接连遭到挫败,甚至连首府华盛顿都被攻克,总统官邸白宫遭到了焚毁,纳尔逊总统被迫出逃。但是也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破格提拔青年将领,在战争中不断学习英国的先进经验,加强军队建设,终于在中后期取得了大量的陆上胜利,最终使英国同意签订和平条约,这场战争也开启了美国向西部的吞并,印第安土著人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至于英国人对此战并不是特别的在意,因为在1815年英国人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了拿破仑波拿巴,将其赶往了海岛,彻底取得了拿破仑战争的胜利,滑铁卢太过耀眼,以至于彻底掩盖了这场美英战争。


龙武骁卫


导读:原因就是美国膨胀了,建国后刚刚从拿破仑手来买到了庞大的路易斯安那州后版图比当初的十三个州几乎拓展了一倍。当时美国高层鹰派横行,认为美国版图应该扩充到太平洋沿岸有可能的话完成吞并加拿大。但是英国在北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不断资助印第安人来反对美国的向西部的扩张。英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美国趁英国主要精力在欧洲对抗拿破仑建立反法同盟之机,直接入侵加拿大,战争爆发了。


背景分析

美国独立是在英国无可奈何之下才同意的,所以不会放任美国做大。所以一方面认真经营加拿大,一方面对于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予以枪支弹药以及给养方面的资助用来反对美国的西部扩张。说白了不想在自己在北美殖民利益受损失。

反观美国志得意满,在庞大的路易斯安那并入美国后狂战欲望更加强烈。加拿大地广人稀,英军驻军不多。况且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和魁北克,一旦美军突破中个地区那么整个加拿大就会向美国敞开怀抱。入后从加拿大西部出发沿着太平洋沿岸南下一举击溃印第安武装,那么整个北美都会纳入美国的版图。不得不说美国野心勃勃。当时欧洲大陆激战正酣,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和英、俄组织的反法同盟打的正热闹。


英国为切断法国的海外贸易强制美国出口欧洲的货物只能在英国卸货;拿破仑则威胁如果美国敢把物资出口到英国就会报复。美国干脆不在出口欧洲,导致美国对外出口骤降。美国损失惨重。最后还是拿破仑主动取消了禁令,美国对法国大为感激。对英国霸道的出口禁令更是怒火高涨。

也同样是因为欧洲战争,所以英国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在欧洲。加拿大的驻军只有几千人,美国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决定对英宣战。美国上下对战争非常乐观,甚至美国总统杰斐逊曾说当年就会拿下加拿大并把英国势力彻底赶出美洲。


长期的战争过程以及战后影响

美国对战争的预估明显不足,本来应该一鼓而下的加拿大不但没有打下来还没英国和加拿大民兵杀入国内,甚至白宫都被焚毁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没有什么成果,最后还是维持原有疆界。

战争的剧本没有按照美国人预计的进行,既没有那么顺利也没有迅速完成。而是生生的打成了拉锯战。但是战争的结果也让美国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改进。由于美国是新立国不久,英国是头号强大帝国,无论如何战争的平局让世界强国开始正视这个新生的国家。客观上提高了美国的知名度。

也就仅此而已,美国自此再也没有打过入侵加拿大的主意。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1812年的美英之战,在历史上又被成为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有第二次那么必定有第一次,我们来看看第一次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发起缘由及交战双方,就对第二次的美英之战的爆发,不足为奇了。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是英国北美殖民地的革命者为了对抗英国极度剥削的经济政策而发起的抵抗运动,后来由于法国的横插一脚diss英国,使得战争愈演愈烈,战争的结果激起了殖民地民众的同仇敌忾,导致了殖民地民众的抵抗运动进化成为了美国的诞生之争,1776年7月4日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虽然美国宣称独立了,但是和英国的争斗并未停止。由于此时的英国和法国打得不可开交,势均力敌的,致使英国对美国下了封锁令,不许美国和欧洲大陆进行贸易往来,还强拉美国人的壮丁来做对付法国人的炮灰。贸易禁令使得美国经济萧条,国内各个阶层矛盾突增。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扩大内需,美国人将矛头瞄准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加拿大。此时的加拿大地广人稀,防御稀松平常的。美国人想借此向北扩张,打着解放人类,共建大北美共荣圈的旗号,于1812年向英国宣战了。

你来我往的打了三年,谁也弄不死谁,感觉索然乏味的双方,坐下来签了个条约,握手言和了。


姑臧山鹰


1812年的美英战争,导火索是英方坚持拦截、扣押美国商船,追求其深层次原因,则是领土与经济之争。英国虽然承认了美国独立,但是它在英属加拿大布置众多军队,时刻准备进攻美国,同时它挑唆美国各州独立,鼓动印第安人和美国政府发生冲突,成为美国扩张的阻碍。同时,由于英国的封锁,美国的贸易受到巨大打击,制造业面临破产。此时,和英国关系密切的联邦党人在美国国内失势,主战派共和党人控制政坛,双方再战不可避免。


重图馆馆长


1812年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在1812年到1815年发生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1812年到1813年美国攻击了英国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到1814年英国在欧洲打败了法国拿破仑,然后增兵北美战场,英国攻占了缅因州,并占领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但英国在美国南部路易丝安那州战场多场战役失败。1815年双方停战。说起原因也是双方为了抢地盘引起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