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是萬曆三大徵之一,是發生在朝鮮境內的一次重大軍事行動,戰爭最終以明朝大獲全勝、日本鎩羽而歸告終。而萬曆皇帝之所以要派兵入朝抗倭,是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正確的戰略決策,不論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這對確保大明王朝都有著深遠而重大意義的。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 軍事上,豐臣秀吉的野心並不滿足於侵吞朝鮮,他的實際目標是大明王朝,對明朝來說,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最佳選擇
  • 16世紀中葉,日本國內軍閥(大名)割據,陷入混戰,在那個亂世之中,豐臣秀吉趁勢崛起,逐步征服全國,並於1585年迫使日本天皇(當時的日本,天皇並無實權,權力主要掌握在擁有兵權的大名手中)授予他“關白”稱號,成為了當時日本國內的實際統治者。

    豐臣秀吉在掌握國家大權之後,野心開始劇烈膨脹,他不再滿足於蝸居在小小的海島之上,而是急切地想稱霸世界,在這樣的野心驅使下,他將目光盯向了明朝,他異想天開地以征服明朝作為稱霸世界的第一步,開始著手準備對明朝的軍事計劃。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可在那個年代,從日本出發,要想進攻明朝,必定要取道朝鮮,因此,豐臣秀吉於1590年公開致信朝鮮國王,宣稱要“長驅直入大明國”,威逼朝鮮臣服,企圖“假道入明”,進攻明朝。

    當時的朝鮮雖說打仗不行,但其李氏國王還是有清醒的政治頭腦的,因此,他斷然拒絕了豐臣秀吉的無理要求,威逼無果之下,豐臣秀吉最終選擇了武力來解決,萬曆二十年(1592年),他派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等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征朝鮮,在釜山登陸後迅速向北進攻。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豐臣秀吉派兵進攻的消息傳到明朝後,雖說此時的萬曆皇帝已經長時間不上朝,但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他準確地判斷出了豐臣秀吉的戰略意圖,同時,他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明白:“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趁著日本還未徹底佔領朝鮮、立足未穩之際,出兵朝鮮,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最佳選擇,日本一旦全面佔領朝鮮,坐大成勢的話,明朝將再無緩衝地帶,東北邊境將徹底暴露在狼子野心的豐臣秀吉面前,到時候對明朝的威脅就更大。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 政治上,朝鮮作為明朝的屬國,明朝確實有出兵的必要
  • 朝鮮李氏王朝自從在洪武年間成為明朝的屬國之日起,就被明太祖朱元璋列為永不征討之國,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在明朝這棵大樹下,朝鮮已經長時間沒有戰爭了,這就導致了朝鮮自身早已戰備鬆弛,毫無戰鬥力可言,而反觀日本,經過長年的戰爭洗禮,部隊的戰鬥力得到空前提升,因此,面對日本的大兵壓境,朝鮮毫無抵抗力,致使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兩個月就佔領了京城(漢城)、開城、平壤三大城市。朝鮮國王嚇得從京城逃到義州,只好嚮明朝求援。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面對朝鮮的求援,從政治上來說,明朝也別無選擇,必須出兵幫助,這就好比是電影電視裡的黑社會打架,明朝就好比是幫派老大,朝鮮就是這個幫派的一個分堂口,現在分堂口被外人欺負了,向老大求助,此時,作為老大的明朝,如果再不出兵幫助,連自己的小弟都保護不好,以後誰還跟你混?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對於朝鮮來說,還不如自己脫離出去,另謀出路算了!

    從軍事上、政治上淺析萬曆皇帝派兵入朝抗倭的必要性!

    當時的明朝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不出兵幫助的話,政治影響實在太壞,因此,明朝方面也別無選擇。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維護大明東北邊境安全的軍事角度還是從收服屬國人心的政治角度考慮,面對日本在朝鮮國土的胡作非為,明朝方面都無法坐視不理,出兵朝鮮、抗倭援朝也就勢在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