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村俗语“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么意思?这样做菜有道理吗?

农人之友


农村俗语由农民生活实践而生,更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出。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有时候会不认可一些不通情达理的农村俗语。反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我来解释一下农村俗语“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意思。



鱼不蒜

意思是:煮鱼的时候不放蒜。因为以前的农民很注重新鲜,而且经常能在农村小溪里捕捉到鱼,然后带回家煮,这时候的鱼是很有鲜味的,有鱼香味。如果煮鱼放蒜的话,大蒜刺激的味道就会改变鱼的鲜味,会掩盖鱼的香味。所以,农民不建议煮鱼的时候放蒜。以前农村生态环境好,鱼肉都是很香鲜的,所以,煮鱼时不用放什么调味料,保留鱼香鲜味,是非常好吃的。不像现在的鱼鱼腥味较重,有些鱼还有很重的泥味。而且,现在人们做鱼花式多,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吃重口味的,比如:水煮鱼、烤鱼、酸辣鱼、糖醋鱼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放一些蒜来调味。


牛不韭

意思是:煮牛肉的时候不放韭菜。韭菜含有粗纤维较多,不容易被人体消化,所以韭菜不易多吃。而煮牛肉不放韭菜的原因是,牛肉与韭菜同吃会热气,吃多了还会引起牙龈肿痛,口疮。而且,韭菜有股特殊的香味,这股香味也容易影响牛肉的香味。但是,我们在煮猪肉的时候可以与韭菜同煮,因为韭菜中含有硫化物元素,它可以很好的让我们吸收猪肉中的维生素B1。

肉不姜

意思是:煮猪肉的时候不要放姜,姜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味料,去腥效果特别好,但是又因为其味道刺激辛辣。所以,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姜。而煮猪肉的时候不放姜,主要也是因为怕姜的味道盖过了猪肉的香味,而且,姜作为调味料的主要功效是去腥,而猪肉是没有什么腥味,所以农民不建议煮猪肉的时候放味道较刺激的姜,但是可以放一些葱蒜。煮鱼的时候放一些姜,则是可以很好的去掉鱼腥味,更好保留鱼的香鲜味。

煮菜放什么调味料,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口味。不过韭菜与牛肉相克,我们就不要让它俩组合了。但是,对于“鱼不蒜,肉不姜”就看个人口味习惯了。


三农天地


在我们农村确实有“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老话,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很好的理解的,鱼不蒜就是指我们在烧鱼的时候,不要放大蒜,应为我们农村,在以前的时候多是比较穷的

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鱼的,所以每次做鱼的时候,多会把鱼的味道给保留下来,而要是放了大蒜的话,那就会把鱼的味道给去除了不少了,在吃的话就感觉没哈味道了,本来吃的就是那股味道,要是放了大蒜的话,就有点的得不偿失了


而牛不韭,就是指我们在做牛肉的时候,不要和韭菜一起做,韭菜的味道有多重,大家多知道的,要是和牛肉一起做的话,那牛肉的味道可以说是完全的没有了,就我们现在在做牛肉的时候,也不会用韭菜和牛肉一起做的

还有肉不姜,就是指我们在做猪肉的时候,不要放生姜在锅里,应为生姜的味道也是比较重的,要是放了生姜的话,那味道也足以把猪肉的味道给盖住了,那做好后的猪肉,在吃起来就没有猪肉味了

至于这句老话有没有道理,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管是放在以前,还是现在,这句老话多能用的上的,不过最后一句肉不姜,在我个人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的少放一点的

至于鱼不蒜,牛不韭这二句,完全符合我自己的饮食习惯了,我自己在做鱼的时候,也是一点的蒜多不放的,同样烧牛肉的时候,也不可能和韭菜一起烧的,真要放韭菜的话,那就是完全是毁了牛肉了,钱也就白花了


七哥美食记


前两天回了农村老家一趟,看到村里有人的捞鱼,是真正只吃草不吃饲料的鱼,这个在城市里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所以就购买了几条鱼回去,想要犒劳一下父母。毕竟一年中在家中的时间少,以前也总是母亲做菜给我们吃,所以想着空闲给父母也做一顿好吃的。而在做鱼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去除鱼的腥味并且也提提味,放了一大把的大蒜瓣。而在辣椒炒肉的时候,还特意放了一些生姜。当菜端上桌子以后,父母看到了就告诉我说:“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这是古人传下来的经验。那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做菜的讲究有道理吗?

第一:鱼不蒜。

记得在儿时上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课文,里面有句是鱼羊鲜的句子。的确鱼和羊肉都是一种很鲜很鲜的食物,即便是只是加上盐煮,都是很鲜很鲜。而大蒜的味道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过了大蒜,再跟人说话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口气的。这样的大蒜,如果跟很鲜的鱼肉一起做的话,就会遮盖了鱼肉的鲜味,从而会觉得鱼肉不好吃了。

第二:牛不韭。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牛肉最好不要跟韭菜一起配搭,因为牛肉属于发物,多吃一些牛肉,会让人身体发暖。而韭菜也有着同样的作用,这两种食材如果搭配,吃多了会让人上火的。而且牛肉和韭菜在一起炒的时候,牛肉不容易熟,而韭菜见火就熟,这两种在一起搭配,也不好吃的。

第三:肉不姜。

现在我做肉的时候,都会放一些姜的。而俗语是不让放姜的,因为姜是可以发暖去腥膳味的,而猪肉是属于阴腻的食材,如果这两种搭配应该还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吃肉也就是为了吃肉味的,而这样搭配会去掉肉味的。

现在很多厨师都会基本按照这些俗语做菜,不过也有一些厨师已经按照营养学的方法去做了。所以说俗语适用的,可以继续利用。如果有跟营养学不一致的,还是新事新办好了。你们说是吗?





稻农邹幸福


大家好!我是贵州乡村军哥!在农村确实有“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老话,这句话的就是告诉我在烧鱼的时候,不要放大蒜,哪时我们农村比较穷的。


从年头到年尾也烧不上几次鱼的,所以每次烧鱼的时候,多会把鱼的原始味道给保留下来,要是放了大蒜的话,那就会把鱼的味道给去除了不少了,在吃的话就感觉没哈味道了,本来吃的就是那股味道,要是放了大蒜的话,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牛不韭,指我们在烧牛肉的时候,不要和韭菜一起烧,韭菜的味道很重,农村人都知道的,要是和牛肉一起烧的话,牛肉的味道可以说是没有了,就我们现在在做牛肉的时候,也不会用韭菜和牛肉一起做的。

肉不姜,就是指我们在烧猪肉的时候,不要放生姜在锅里,因为生姜的味道是比较重的,放了生姜的话足以把猪肉的味道给盖住了,那做好后的猪肉,在吃起来就没有猪肉味。

这句老话有没有道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放在以前,还是现在,这句老话多能用的上的,不过最后一句肉不姜,在我个人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的少放一点的

至于鱼不蒜,牛不韭这二句,完全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自己在烧鱼的时候,也是一点蒜都不放的,同样烧牛肉的时候,也不可能和韭菜一起烧的,真要放韭菜的话,那就是完全是毁了牛肉了,钱也就白花了。


贵州乡村军哥


老人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是好吃懒做,整天异想天开,整天提出些无聊的问题,没有生存危机感,我小时候什么苦都吃过,从小到大,什么都是靠自己,我发现很多年轻人都说赚不到钱,试问你自己有反省自己吗?赚钱的机会这么多,也很轻松,有些人就是不爱实践,不去动手,试问钱它自个会进你的口袋吗?我也在厂里打工,除了上班,我还做兼职,人常说马无夜草不肥,不无外财不富,我二个月时间不到,兼职赚了17100+,这个兼职也是挺容易,简单,大家都可以做,你能看到我写的,证明你是在用今日头条,而我就是用今日头条极速版看新闻赚到了这个钱,你都在用今日头条了,你为何没赚到钱呢。请注意,是今日头条极速版,这个跟今日头条是一模一样的。唯一不同是这个看新闻有钱,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不赚白不赚,是吧。你也别不相信,我也不会骗你什么,我下面有图有真相,你还要钻牛角尖,我建议你把我邀请码:C84H443W,去头条公司向客服查询一下,看我说的有没有半句假话。想做的我也可以分享给你。

你只要按步骤一步一步操作,就一点问题没有:

第一步,下载今日头条极速版,这个是必须环节,因为今日头条阅读新闻是没钱的,在手机上的应用商店都有下载,实在找不到下载的,扫下图二维码下载吧,记得下载完,登录上去,找到任务--填写邀请码C84H443W,这个是必须要填写的,方便后续提现,填写完后,就可以领个新红包,金额2-32元不等吧。

第二步,就是利用这个APP看新闻,这个容易吧,不用我多讲吧,看新闻产生的金币就是钱哦,它会在半夜自动换成钱,存放在你帐户里,你到时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提现出来。下图就是我这半年来看新闻的所得,总共有17100+,虽然不多,但零用钱还是可以了。工资妥妥地存着了。

第三步,提现什么的,基本上都是秒到,如果你想赚的更多,就需要招人,这个很多人都会说,我没这个资源,我脸皮薄,对了,这些问题我身上都有,我们不是做保险,死皮赖脸地去说服他,这个不要他花一分钱的东西,主要就是分享给他创造收益的,问心无愧。当然更多的还是要挖掘平台的力量,这里不好讲,你下载好了,填写邀请码C84H443W,我们自然成了好友,到时你私我吧。我把平台资源传给你。

最后希望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天天看看新闻,就能赚到零花钱哦。加油。


地方美食菜谱


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鱼的,所以每次做鱼的时候,多会把鱼的味道给保留下来,而要是放了大蒜的话,那就会把鱼的味道给去除了不少了,在吃的话就感觉没哈味道了,本来吃的就是那股味道,要是放了大蒜的话,就有点的得不偿失了


用户103771824661


农村俗语“鱼不蒜,牛不韭,羊不姜”这句话,其实是流传在山东沿海和大连地区的一句俗语。而且也不是农村的俗语,而是餐饮界关于做馅方面的一些禁忌!

题主应该把“羊不姜”写成了“肉不姜”了!

“鱼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的意思

我在烹饪学校学习的时候,上课的面点老师就经常说做馅的时候,“鱼不蒜,牛不韭,羊不姜”因为这几种食材搭配,容易做熟之后影响带馅食品的味道,所以这是一个禁忌。

一,“鱼不蒜”

  • 山东沿海和大连地区,因为盛产各种海鲜。所以也衍生出了用鱼入馅包饺子的习惯,那么鱼肉和海鲜馅的饺子,搭配大蒜来包。大家想一想这个味道就知道了!
  • 还有做鱼汤的时候,如果加了大蒜,大蒜特有的味道会掩盖住鱼汤的鲜味,所以炖鱼汤和清蒸鱼也没有加大蒜的。这就是“鱼不蒜”这个说法的由来。


所以“鱼不蒜”这个说法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自然有道理,应该流传下去!

二,“牛不韭”


  • 牛肉不能和韭菜搭配做馅,恐怕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即使是牛肉炒韭菜或者韭菜和牛肉搭配做汤,估计也属于“黑暗料理”没有人会这么做的。
  • 那么牛肉为什么不能搭配韭菜,是因为牛肉本身就有膻味,如果搭配韭菜的辛辣味。这样包出来的馅食,会有一种怪味。这个好像没人去尝试的!
所以“牛不韭”是非常有道理,不光仅限于馅食,而且其它牛肉类菜肴也不宜搭配韭菜。

三,“羊不姜”


  • “羊不姜”其实一直也让我比较费解,虽然我用羊肉入馅的时候,从来不放姜。但是很多羊肉产区的,包饺子是放姜末的。
  • 当时老师上课时说:“因为羊肉的腥膻味更重,加姜后会加重羊肉的腥膻味,两者有点相冲,所以不建议羊肉馅放姜”!
  • 后来听老师傅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民间有“午吃姜赛人参,晚吃姜赛砒霜”的说法。而羊肉因为属于热性温补食品,所以不易搭配驱寒解毒的生姜入馅。尤其是大家吃羊肉饺子,一般都选择晚上,所以包羊肉馅不建议放姜。
这个就是我对“羊不姜”的理解,这句话比较有疑问,有没有科学道理不太清楚!

以上就是我对“牛不韭,羊不姜,鱼不蒜”这句俗语的看法,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


73神牛


农村俗语:“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都有道理?

“鱼不蒜”——简单点来说也就是指:家常版做鱼不可以放大蒜。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头脑确实有点懵,做鱼不放蒜难道你是来搞笑的吗?

首先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家常版做鱼无论是清炖、水煮还是红烧,大蒜那绝对都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大蒜的辛辣味可以很好的去除鱼本身的腥味,与此同时像这些肉类食品的烹饪,大蒜还具有很好的杀菌消毒的功效。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烧鱼,那个时候家里做鱼大蒜头从来都不切,剥好皮之后整把整把的往锅里放。不瞒大家说我父亲虽然不喜欢吃鱼,但是每次鱼锅里的大蒜头都是他包着吃。

“牛不韭”——简单点来说也就是指:家常版红烧牛肉不可以放韭菜。当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想问这样一个问题,难道你家平日里做牛肉的时候都会放韭菜作为配料?我想这应该不可能吧!牛肉炒韭菜长这么大我还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道菜。

其实牛不韭在我们农村还有另一种非常不成文的说法。首先牛肉这它天生就具有很好的滋阴补阳的功效,众所周知这韭菜它也具有很好的滋阴补阳的功效。所以在我们农村就有很多人这样说,牛肉和韭菜在一起混吃由于滋补的功效太过于强大,可能会让人受不了。因此牛不韭它说的是牛肉和韭菜切不可在一起混吃,否则很容易出事。

“肉不姜”——简单点来说也就是指:家常版红烧肉、卤肉、水煮肉都不需要放生姜。

肉不姜。如果这句话搁在二十年以前的农村我觉得是正确的,每逢农历的腊月家里快要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过年。说实话那个时候家乡土猪肉的味道真的很好,平日里家里没有佐料,只是简简单单的放一些盐你都感觉香的不得了。但是肉不姜这句话如果放在今天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今天所食用的大部分猪肉都是工厂化生产的饲料猪。这种猪肉和以前村里的乡猪肉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根本就无法总语言来表达这两种肉之间的具体差别,我相信也只有那些吃过的人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职业农民的故事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美食王国,可以说,中国人把吃做到了极致,中国美食文化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中国人对于吃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佐料,都有一定之规。

例如“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样做菜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了,这是中国顶级厨师多年宝贵经验的总结,是在不断地实践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讲一讲什么是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吧。

先说鱼不蒜,这里的蒜指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大蒜,也就是说,做鱼菜的时候,里面是不能放大蒜的。为什么呢?因为蒜味很冲,会抵消掉鱼的鲜味,如果在鱼菜里面放大蒜的话,那么你既吃不出鱼的鲜味,也吃不出大蒜的清香和辛辣。

最后就变成了一道“四不像”的菜。特别是中国鱼菜中有鱼汤这道菜,更是不能放大蒜,大蒜那刺鼻味道会让人对鱼汤瞬间失去兴趣。鱼菜真正的做法就在于一个“鲜”字,放一点点十三香提鲜就可以了,吃的就是鱼菜的原味和鲜味。

再说牛不韭,也就是说在做牛肉菜的时候,不能放韭菜。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牛肉和韭菜两者都属发物,同时入口对身体免疫力差的人来说,难免会出现不适。有人在吃了牛肉和韭菜以后的第二天,全身就开始出现小红点,有低热的现象,这明显就是有些过敏。

二是牛肉难烂,需要长时间的炖煮,而韭菜属于蔬菜类,一煮就烂。如果两者加到一起,最后就变成了牛肉还没有煮烂,韭菜已经变成了菜糊糊,这道菜就失败了,谁能吃得下呢?

最后是肉不姜,在做肉菜的时候不能放生姜,生姜味道重,原本是拿来去腥味的。而猪肉本来就没有什么腥味,你扔块生姜下去,最后煮出来的猪肉味道变得不伦不类,完全失去了猪肉原本就应该有的味道。

生姜的用途应该是放在鸡鸭肉的炖煮上,而且即便是鸡鸭肉的炖煮也只是放一两片而已,稍微去腥,放多了,味道就很冲,掩盖了鸡鸭肉原来的香味。“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代表的是中国美食做法的准则,但是这种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美食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步,新的食材在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做法和规矩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最后一句“肉不姜”,现在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的厨师给摒弃了。由此可见,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当社会需要时,什么样的规矩都可以改变。

但是这些关于美食的俗语对于那些刚刚进入美食界的新手厨师来说,还是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的。他们不仅能通过这些做菜俗语了解到一些基本的行业规范,更可以由此了解到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坚定在这一行中一直做下去的信心。


小小嬴政


第一个问题:“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无需多言了。直接来说下第二个问题,这样做菜有道理吗?

一、鱼不蒜?

第一条就错了,烹鱼能否放大蒜,主要是要看哪种做法,哪能一慨而论呢。

1、清香型做法:例如清蒸鱼,煮鱼汤等等,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确实是不能放大蒜,它浓郁的气味,会盖过了鱼本身特有的鲜甜味。

2、浓香型做法:红烧、香煎、酱焖、炖烧等等。例如最常见的“酸菜鱼”和“水煮鱼”,不都一直有放蒜泥么,更能彰显出鱼的香味,丰富其口感层次。若是不放,反而觉得怪怪的,缺少了某种味道。


二、牛不韭?

这条争议蛮大的,赞同牛肉不放韭菜的一方,认为其原因有3点。

1、牛肉和韭菜相克,吃了会中毒。(如果是真的,我可能轮回不知多少遍了)

2、牛肉和韭菜都是大热之物,不能一起吃,否则易得牙龈炎症。(我怎么不会啊!)

3、牛肉、韭菜两者是温补食物,同吃易补过头了,甚至流鼻血。(流弊了,可怕!纯属谣言)

4、韭菜味道很重,不能和牛肉同炒,不然只有韭菜味,没有一丝丝牛肉味。(当牛肉韭菜饺子不存在啊!)


不管怎么说,以上仅是网友的臆测,以及我的瞎调侃。毕竟这句俗语出自何方,哪个地区的农村百姓讲的,古文典故记载得甚少,无从得知。或许这句俗话想表达是别的意思呢,或许是以前牛肉贵且是禁忌,老百姓难得吃上一顿,而韭菜相对易变质,混炒没吃完,留久了,担心牛肉变馊了,要想那会没冰箱的。

若是这样,在当时看来牛不韭是有道理的,但放在当今并不适用。

三、肉不姜?

我家以前烹猪肉基本上是不放姜的,认为姜的作用是去腥,而猪肉本身没有什么腥味,压根用不着。随着各地美食相互交汇影响,碰撞出新火花,当今也习惯烹肉时放适量的姜调味。

当然,个体不代表全部。放不放?有没道理?取决于当地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最终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观点!

美食本来是主观的啊!所以我认为“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不合理的。

溜了溜了……

佘小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