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社交中,越是讨好别人,越是不被别人尊重”,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社交关系中,真正能长久维持下去是靠着彼此平等,尊重,交换,有着共同的话题和价值观。讨好别人的人,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主见,内心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附和讨好别人来让对方认可,被称为讨好型的人。而人际关系中,这种低姿就演变成了不对等的关系,没人听他讲话,没人注重他的心里感受,没人会在乎他的想法。于是不尊重产生。

所以,人要勇敢的活出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想拥有什么,首先让让自己有能力匹配它!


懿芮


首先你去讨好别人就已经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了,你把自己的姿态都放低了,怎么让被人看得起你,别人不会因为你太有礼貌就看得起你,更不会因为你迁就他就看得起你,只有先爱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高中同学聚会吃饭,一女同学站起来,绕了大半个桌子走过来,到我这儿拿了一瓶可乐。我当时还有点纳闷,因为她原本可以说一声让我帮她拿,就在我脚边,举手之劳的事儿。我后来问她,她说不愿意麻烦别人。当时她说这句话时,我是理解的,因为我过去也是这样的人。总把自己想得很低,稍微劳烦一下别人,心里都会愧疚得很,恨不得把世界上最耀眼的赞美词都送给对方。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自我的低价值感。因为不认同自己,在内心深处否认自己,所以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的帮助。别人帮一下下,仿佛就是天大的恩惠。所以宁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拖累别人。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重要,是自私。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把自己看得和别人一样重要,才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没有必要去讨好别人,做人活得要有尊严,要有骨气,如果你付出越多,越会被人看不起,越不被人尊重和善待,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不要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好形象,大多数人往往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去做一些不适合自己做的事,你要树立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社交关系绝不仅仅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要记住,你对别人的付出能否获得别人的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你是否有足够的价值。

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你为别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希望别人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再多的讨好不仅没用,反而会令别人在心底贬低你。要想被别人看得起,那就停止你的讨好,做回自己。


爱鸣芒A狼


这应该是一个从古到今,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一般而言,人性潜意识中,都有欲优于他人,强于别人的心态,争强好胜,一枝独秀,亭亭玉立,让人仰视钦佩,也是人之常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实乃至理箴言。

鉴于人的上述心理,有的人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于是,便自以为是,他们在社交圈中,痴迷于达官贵人,位高权重,名人名星者,欲从中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他们施展技俩,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巴结讨好,企图借‘’高人‘’的一臂之力,以达到自已目的。

殊不知,这些人的行为,愚蠢荒谬至极,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须知,社交朋友,从本质上来看,应是名利交换,互惠互利,而且基本对等的,所谓纯粹的铁杆朋友,也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试问,那些占有资源,风光无限者,难道不想再占有更多的资源吗?难道不想再名利双收,勇夺桂冠,遗世独立,让自已更加璀璨夺目,魅力四射吗?要实现这些,他们一样需资源的,倘若你一无所有,手长袖短,毫无资源,人家凭什么视你为座上宾,待你彬彬有礼!

所以,你的巴结讨好,都是徒劳的,人家只是敷衍应付,逢场作戏而已,假如你还不知趣识像,恐怕招来的只是嗤之以鼻,不屑与厌恶,一个没有自知之明,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有谁来尊重?




雨落起涟漪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情,因为你太好说话了。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你就要。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除了说YES之外,还是要经常说一下NO。亲和力虽然很重要,但是人的价值,却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对你突然发火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里忍了你多少次;看起来决绝果断的人,你不知道他在心里下定了多少次决心,才能真正做到不回头;闪闪发光如同信仰存在的人,你不知道他背后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让他看起来毫不费力。别怪他们太冷漠,别羡慕他们很果断,别说他们不付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人生需要“归零”。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将过去“清零”,让自己重新开始。不要让过去成为现在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沉渣。时时清空心灵的沉渣,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忘记的要忘记。扔掉过去的包袱,时时刷新自己,这样必能收获满意人生。

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人经不起考验,故不要轻易考验于人。走入人心很难,走入己心更难。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确定,则当下就定。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阿东啊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如果我们可以剥开任何一个“讨好者”的内在,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过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我接触过不在少数的来访者都有着讨好别人的倾向。

几乎每一个讨好者都清楚,讨好别人会令自己很累,会令他受很多委屈,会令他丧失自我,会令他变得软弱。

讨好别人不仅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而且还会对他自己造成很多的损失。

但是尽管他们在理智层面是很清楚讨好行为的负收益性,却在实际生活中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停止对别人的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讨好型的人必备的一个特质就是敏感。

他们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细腻,这种对于别人感受与想法的洞察力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总能十分敏锐的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随时都准备、并能够无条件的去满足对方。

他们总是非常的无私,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便是一些无礼的、过分的要求,他们也根本难以反驳。“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事情经常在他的身上发生。

“讨好者们”似乎是没有需求的人。他们几乎从来不会提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要求,喜好,或不赞成。他们好像也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他们非常过度的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他们总会本能的避免一切可能会引起和别人的争吵发生的事情,本能的会逃避和别人的冲突,和别人的竞争。

即便是和别人起了冲突,他们绝对会是最先道歉的那一个。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生气,在和别人起冲突时非常轻易的就会妥协。

即便是别人的过错,他们也会向别人道歉。哦,说到这里又引申出了另一点——讨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错,自己【该不该】生气”。

讨好者总是会无时无刻都试图去营造一种【很温馨,很和谐】的气氛。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咨询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们只有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彻底的绝望」之后才能够放下对别人的讨好。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讨好者而言,他们往往穷其一生都无法走出讨好别人的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讨好者想要摆脱讨好会是如此的困难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早年时期,讨好者们往往是在一种充斥着“不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倒也不一定是说讨好者就一定有一个一言不合就开打的父亲、一生气就将他丢下不管的母亲。

其实幼年时他在童年玩伴中的地位,他在学校里面时是否遭受过不良少年的欺凌,很少得到别人的照顾等等,这些都会令他形成一种胆小、时常担惊受怕的心态。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有过和别人起冲突后被打、被侮辱,和别人争吵后被抛弃、被孤立,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就被指为怪胎、异类等创伤的话,那么他就会对「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变得异常的敏感,他们竭尽所能的试图避免一切和别人冲突的发生,这样就能够不用面对那么冲突会给他们造成的“巨大”伤害了。

所以讨好者们总会难以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拒绝的话会和别人发生冲突;

出现了矛盾他们总会先去道歉,因为他们害怕冲突升级;

他们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害怕自己的需要会为别人带来麻烦、造成别人的不满;

所以他们会如此热衷于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与温馨的气氛,只有在这种氛围当中,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在讨好者所有的讨好行为之后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目的,或者说是信号:我对你这么好,你能不能也对我这么好呀?

讨好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行为,其最根本的动机还是为了“利己”。

讨好者渴望别人对他好,渴望别人能够关注他,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能够欣赏他,帮助他,关心他,甚至——保护他。

讨好者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不可能有人会爱他,不可能有人会无条件的关心他,他几乎从没得到过、也不相信会有无条件的爱,会有人仅仅是因为他自身的一些特质就欣赏他、就对他好。

对于讨好者而言:「我必须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这种信念已经从他们的意识至潜意识之中都根深蒂固。

所以他们认为,必须通过讨好别人,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别人才会欣赏他,爱他,关注他。

讨好者们的内心之中永远会有一种从未向别人表达过的潜台词:我这样对你好,我希望你也能这样对我。

假如一个讨好者不喜欢工作的时候被打扰,他就不会在别人工作时打扰别人;

假如他不喜欢被严格的要求,他就会对别人的要求非常宽松;

假如他希望在出现冲突时别人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他就会先去理解和接纳别人;

讨好者们很难亲口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他们总是会试图通过自己行动的方式来“暗示”对方:我在你难受的时候陪伴你,是希望当我难过的时候你也能走过来陪陪我;

我在你发言无人响应时回应你是希望当我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时你也能帮我解围;

但无论多少次孤独时无人陪伴的失落,起冲突时对方的寸步不让,一次次的在认真工作时被打扰,讨好者们始终难以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

于是他会陷入强烈的沮丧,失望,委屈,被背叛,被忽视,被抛弃,被不尊重的痛苦情绪之中。

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呢?

归根结底,讨好型人格的根源在于三个错误的核心信念:

1.我很弱(我还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脆弱)

2.我必须要做些什么别人才会爱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讨好者在潜意识中还是将自己认定为是一个“孩子”。

也许是早年创伤与恐惧的影响太过巨大,他的被抛弃的害怕,被忽视的失落,被打骂的伤痛,这些深刻的留存在了他的潜意识之中,这种创伤泛化到了他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导致他一旦和别人出现一点儿冲突,就会马上“退行”到童年时的状态。

有非常多的问题和病症其实本身并不是多么的严重,而是有这些问题的人自己将问题和病症看的太过严重和恐怖,并十分坚定的认为自己受到了非常重大的伤害,于是问题就被夸大到“无法解决”的程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事人本身逃避问题的一种手段。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解决不了。”给了自己这个放弃的理由,就能继续轻松地生活,而不用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可以让别人为自己负责,让别人来帮自己把问题解决了。

所以讨好者想摆脱讨好困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

你不是那个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也许你现在还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在读大学,但即便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持你也不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任何一个超过十八岁,没有身体残疾或病症的人只要认为“没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这绝对都是在逃避责任和过度的软弱。

最不济的去饭店打工,去做些体力活,你也不至于饿死。

既然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你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即便是和别人发生冲突,即便你被别人抛弃,即便你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也不会死。

你知道为什么你会不由自主的讨好别人吗?你知道为什么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吗?你知道你为什么不敢拒绝别人吗?

因为你真正害怕的是——死亡。

死亡是最强烈、最根本的恐惧来源。

在你幼年时期,你认为如果不讨好你的抚养者,你就可能被抛弃,对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孩子而言,被大人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这一原始恐惧是你今后所有人际关系中恐惧的根本模型。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所真正畏惧的也是怕被别人打死,怕别人都抛弃你——这一切都和对死亡的畏惧有关。

而你是错误的把童年时对死亡的恐惧带入了你成长中所有的人际交往里,你也一直还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脆弱的小孩子。

而现在你必须彻底认识到这一点:你不再是一个脆弱的小孩子了。

所以即便别人抛弃了你,即便你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即便你向别人表达出了你的不满,你也不会死。

第二点你要意识到的是: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人在童年时期能否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是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响的事情。

区别就在于,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就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在成年后就不会始终处于一种对爱极度匮乏的心态之中,他们就不会对别人的爱有太多的执念,不会太过的在乎别人是否爱他关注他。

而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则会由于童年时对爱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对别人的爱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执念,他们会拼命地寻找机会试图弥补童年时的遗憾。

就像是性一样。那些在青春期性欲有得到良好的满足与释放,曾与异性发生过多次性关系的男孩,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对性满足了,性对于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欲望的一部分,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与追求上。

而那些性欲未在恰当的时机得到良好满足的男孩可能以后许多年都会始终处于一种“性匮乏”的状态之中,他们会不停地寻找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机会。

强烈的性欲未被满足的时期使他们产生了非常多的对于性的过度美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不停地试图寻找能够将过去的那些幻想满足的机会。

你现在对于别人无条件的爱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你童年时未被满足的遗憾,和你的那些过度美好的幻想。

但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无论怎样,过去的遗憾都是不可能被弥补的。

而且,你也不可能再得到别人对你无条件的爱。

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对你好,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你,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包容你的一切。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有时候你自以为的“对别人无条件的好”其实这背后也是有条件的——你希望对方也能给予你同样的好。

你已经错过了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年纪,就像十岁的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你小的时候从没得到过娃娃,现在你赚了钱给自己买了一整间屋子的芭比娃娃,但你不可能满足十岁的你的遗憾的,你不可能让30岁的你再因为得到了芭比娃娃而感到满足。

我知道这一点对于你而言很艰难,因为过去很多年里你可能不知不觉间都是在以追求别人对你的关注和爱为你在社交关系中的目标,现在要你接受“我不可能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这一点的确可能会令你不愿意面对这一点。

不过你当然可以选择是否要接受这个现实,是否要放弃对于别人对你的关注和爱的追求,因为你接不接受和别人没有丝毫的关系,也不关我屁事。放弃了就能轻松下来不再去讨好别人,继续维持自己的幻想,那你就继续痛苦。

第三点你要明白: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要。

对于讨好者而言,直接讲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讨好者们特别向往那种人际关系很和谐、别人都对他很热情,很照顾的环境。

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需要开口别人就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了。

但讨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边界混乱”的相处模式,即他能为别人负责,别人也能为他负责。

不清晰的边界只存在于父母和未成年的幼儿之间,讨好者的这种渴望也是一种对于童年时安全感的渴望。

成年人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边界,能够独立的为自己负责。只有孩子才会不停的在意别人有没有关注他,才会要求别人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所以你要意识到,如果你不亲口说出来,别人就很难知道你的需求。因为别人没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就像五岁的你很想吃冰糖葫芦,但又不好意思和你爸爸说。你们走出好远之后你一直在撇嘴,但你父亲可能根本就没看到你在撇嘴。即便是看到了,他也不可能知道你是因为吃不到糖葫芦才撇嘴。

在成年之后,如果你还是试图通过撇嘴来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的话,这就更是不可能得到结果。因为别人不是你的父亲,别人也没有必要去在意你的需求。

但同样你也应该明白,别人不在意你的需求,父亲看不到你的撇嘴,这绝对不意味着的你的需求就是不重要的,你的需求就不应该被满足。

你也不在意你其他朋友的需要,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需要就是不应该被满足的。

因为你想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话,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的条件。

你就是想吃糖葫芦,你就是想让男朋友把你抱在怀里,你就是想在难过的时候不和任何人说话。

不要试图给自己任何的理由来论证你提出自己需求的合理性,也不用拼命地试图论证清楚对错认为自己是对的之后你才敢去做什么事情。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条件,你想要什么,你去做什么,只是因为你想,仅此而已。

在认知的层面上我们已经针对三个核心的信念找出了针对的措施。但你必须在行动层面上执行了之后你才能真正的将这些信念内化。

即便你现在非常清楚,你想要什么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去提出、去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当你在和别人起冲突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害怕,你在想拒绝别人的时候还是难以说不,你希望伴侣对你更好一些的时候还是无法说出口。

那你要怎样才能从行动上逐渐改变自己的讨好行为呢?

其实说起来也非常简单,从现在开始不再讨好别人就可以了。你可以找出一张纸,把你的所有讨好行为全部都列出来,然后逐条停止就可以了。

那有些人可能会问: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和我没关系,这不是我的事。

那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哎你怎么这样说话呢?还是咨询师呢,怎么这么冷漠呀!

但我所阐述的只是一个客观事实罢了。

我的意思是,你所说的“我做不到”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人拿刀逼着你不让你改变,改变行为也不是违反基本公理不可能实现,你只是“不想”去做到罢了。

有很多人习惯了一种逃避问题的思维,他们所希望得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是:很轻松的什么都不用做,问题就自己解决了。

所有在客观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偏说“我做不到”的人,本质上都是属于这种不愿意付出努力和面对困难的人。

想改变,就去做;不愿意做,就改不了。

如果你把讨好别人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也许你早就已经成长到不需要讨好别人的程度了呢?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自己权衡吧。

改变,就从改变开始。

开始,就从现在开始。



大阿拉盛


在社交活动中完全没有必要去讨好别人。这是因为:

一是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本来就是本等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有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在人世间,人们的职务、职业不同,财富不同,出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在社交中人与人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去讨好任何人呢?

二是在社会交往中平等互利才会公平、长久。大家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勾通,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这样的交往其中的每一个人才觉得舒服,才觉得值得,才能够持久。

三是社交活动中的依附关系是靠不住的。那些所谓的权贵、富豪,看起来光鲜,但真的有什么事你找上他们了,多数会推三阻四,还真不如穷哥们靠的住。有的有点良心的权贵富豪,眼下可能是帮了你,但他们的企图恐怕你一辈子也猜下透。

四是在社交活动中你一味地去讨好别人,别人也不一定买你的帐。有的人还会警惕你,防备你,认为你肯定对他有所图谋。

五是在社交中去讨好别人,会被傍人看不起。傍人会叽叽咕咕,说三道四。

六是在社交中一味地去讨好别人,会玷污自己的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阿谀奉承、低三下四是不被多数人看好的。人家会认为你没本事,吃软饭,丢人现眼,没骨气等。

所以,在社交中完全没有必要去讨好别人,一定要活出人格,活出尊严,活出自信,活出潇洒,活的象模象样。

人这一辈子肯定有求人的时候,人家帮了忙,可以记住这个情,有机会了去还这个情,甚至是滴水之思用涌泉相报,但没必要去故意去讨好他。人,一定要活出尊严。


悠闲典雅


实力赢得尊重,并不是一味的讨好别人就可以,往往您越讨好对方,只会让您显得更廉价,有那么多花着心思,去讨好别人,为何不去努力提升自己,不要问自己能讨得多少人喜欢。而是能赢得多少人的尊重,一个人往往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值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是说一味的自己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闭门造车,使不得,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俊逸Smile


1,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句话,唯优秀才可爱,这么多年一直记在心里,是的,有时候当你将自己身心放的很低,别人觉得你的价值就在那里,但是当你提升了自己,让别人从你身上看见了闪光点,也就不存在卑微的说法了。2,真正平等的关系是用真诚作为桥梁的,不卑不亢才是社交中应该有的姿态,当你能平等的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社交。3,往往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可能是因为有点自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克服心理障碍,认真做一些事情然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等你慢慢自信起来,也就不太会有这种想法了!加油,奥利给!



用户薇薇的小空间


✎﹏ . 
大家好,我是爱学习、爱分享的玉蕊飘香,也是来自河北唐山的一位北漂客。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社交中,你越是讨好别人,越是不被别人尊重,你怎么看?

首先,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我也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越是讨好别人的时候,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尤其当我们还是某个领域或者职场中的小白时,这一点更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和任何人相处,我们都不要一味的向后退。
日常相处中,该有的包容、宽容,这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但是绝对不要做到纵容。
这个度自己一定要把握好。
否则别人不但不尊重我们,拿我们不当回事儿,把我们的付出不放在眼里,而且他们会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为他们去付出的!
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坏情绪,让自己越来越郁闷。
我们每个人的付出虽然不一定是要得到对方的回报,但是我们最起码要得到对方的一种认可,对吧?
但事实情况往往是:如果我们付出的太多,如果我们对对方过分的委曲求全。那么我们所换来的就是自己的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被尊重!

更详细的回答内容,请看视频……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7fa15723ea24def80dbfd299ea7143e\

玉蕊飘香


社会交往中,无论你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静谧的乡村,你越是讨好别人,越是被别人不尊重人格,到是有一定道理。大多数人为了生活努力扮演着迎合的角色,学会了是心非口是、习惯了溜须拍马,然而却没有勇气没有底气做自己。

清朝的和珅,就是特别能讨好乾隆皇帝欢心的人,乾隆喜欢写诗,不喜欢附庸风雅,和绅就在闲暇时学诗,但他却从不在乾隆面前卖弄,而是作为一个辅助,在乾隆词穷时帮个一两句,帮他恰到好处,又不会下乾隆的面子,乾隆皇帝喜欢古懂,和珅就从这方面开始收刮各种奇珍异宝以进献拜寿的名义献给乾隆,讨他的欢心;和珅帮助乾隆皇帝理财使入不敷出的内务府扭亏为盈,不止满足乾隆皇帝讲究排场,贪图享受的作风,还不让他被人诟病,和珅也靠着乾隆这棵大树,把清朝的高官做了个遍,并敛下了滔天巨资。可是等到嘉庆朝的时候,嘉庆四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费尽心机阿谀奉承,去讨好的结局是白绫自杀而死。

想赢得上司的信赖,不是靠溜须拍马或者无条件顺从就能做到的。他的强项你能欣赏,他的弱处你能填补,这才是维持信任的捷径。你不想让人轻视,首先要有不让人轻视的资本。弱者的自言自语总是难以被人听到,不是声音不够大,而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兜兜转转总为强者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