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医最近两百年有哪些重大医学成就?

辉哥创业访谈


这个世界不是二元对立,不是非黑即白的,万事万物都是即有所长,又有缩短的。从长远看,有些成就是积极的,有些成就是消极的,有些成就是彻底的,有些成就是暂时的。牛顿经典力学成立于宏观,爱因斯坦相对论适用于微观。


喵星大元帅


作为一名具体的中国人!我倒没有那么大的想法。如二百年的时间。人类社会………我仅知道就是中医。救了我和我家人的生命!原因是我们生病了。经医院治疗。直到医生宣布没办法了。之后我们都用中医治愈!那些胸怀大志的中医黑们。愿你们不会像你们的长辈一样短命。一生一世都别用中医。


用户63859711


我是一名科学老师。我负责告诉大家,在近三四百年现代文明、科技发展中,中国是一个旁观者、缺习者。现代科学发源于欧州资本主义社会,西医当然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部分。西医是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检测手段、准确的治疗效果逐步完善、进步的目前世界公认的医疗体系、手段。中国也不例外,西医当然成为医院的主要构架。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西医的治疗方案、手段、设备越来越多。

当然也不能说中医一无四处,中医主要与现代科学现代科技融合性差,主要是继承,创新更谈不上。

中医最大的缺点有三:一是无法做到科学的定量。二是治疗效果差异很大。三是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因此中医要传承、发扬光大与时俱进,道路非常艰难。

要说中医近两百年对世界的贡献,唯一的亮点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治疗非州疟疾的屠呦呦。但这个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总之,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辅之。


养花人38


中医在最近两百年来,发明了疫苗,第一次治好了恐怖的天花。提取出了青霉素,解决了肺结核和脑膜炎。还提出了病毒理论,使得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到病菌感染,让手术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伟大的中医还发明了心脏搭桥修复,让心脏病患者能够延长寿命。当然,中医还从实践解剖中发展出了现代手术,让外科治疗成功率大大提升,让本来死亡率极高的分娩手术不再危险。众所周知,中医还从分子水平提出了DNA的理论,成立了遗传学。中医的国手们还发明了X光机,CT仪器等等。可以说没有中医,人类的生活水平会下降很大一个档次,人们健康生活离不开中医。



李嘉图就是我


无聊、无知的问题。中医理论完备(理论基础在科学之上),实践充分(不少于5000年),几百年前就达到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境界,可包治百病。

目前,中医势弱,不是中医有问题,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病人有问题。病人经常对中医心存疑惑,导致治疗效果变差。毕竟中医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效果与信任程度有关,“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二是,中医医生问题。中医医生一直遵从“高手在民间”,对皇宫御医是看不上眼的。这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那些“高手”特别谦虚,甚至隐姓埋名。以至于,民间有哪些高手成为高度机密,没几个人知道。江湖上只有他们的故事和传说。

还有人说什么是中药药材问题——质量差了。纯粹是不懂中医。真正的中医(不好意思,“真正”是没有明确界限的)难道对拿到手中药都看不出药性?

拿科学那套思路理解中医?那是根本不理解中医。科学都是认为“新”的好,在最新的成果上做研究(包括纠错),连教材都在追求发展。中医则不同,追求“旧”。真正的中医都是要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要是不懂这些,连中医的小徒弟都看不起。相反,现在的科学家,没有几个看类似于《几何原本》、《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等“祖宗级”经典的。虽然这些也没有多长历史。


wfffh


中医在近代,特别是当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骗人体系。出现了权健天狮等大规模的一大批骗人企业,造就了胡万林张悟本等一大批大师级骗子。为中医走向坟墓创造了条件!


传奇1750410


中医最后一次轰动世界的是同仁堂的龙胆泻肝丸,从此揭开了中医药大多含有马兜铃酸导致肾衰,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癌症的面纱!害人不计其数!真正疗效却不见得有,双盲都不敢对照!


动起来——中国动起来


今年2020年,近200年,也就是大约1820年至今,

随着战争炮火,西学东渐,文化和医学的交锋和互相促进也是随之而来!

中医理论方面,肯定收到西方医学理念的冲击和改造,摒弃了错误的观念!学习了新的知识,同时也让很大一批滥竽充数的人暴露出来,这个是很大的进步!可惜至今为止,市面上还是存在很多的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干一些谋财害命的勾当!当然这个和医学无关,只是骗子的一种手段

在此基础上,这个时期,国内中医开始产生了接受西方医学知识“以彼之所长,补我之不足”之说和中西医汇通学派诸医家。如清代朱沛文著《华洋脏象约篡》四卷,说“华、洋医学,各有是非,不能偏主”。唐宗海(1851~1903年)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二卷,述“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兼中西之义解之”。张锡纯(1860~1933年)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十卷,认为“中医包括西医之理说;中药、西药,不应互相抵牾,而应相济为用”。到五十年代初,在毛主席的指导思想下,新中国公布《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团结中西医”,正确地发挥中医的力量,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等“中医政策”。否定、排斥中医,得到纠正,拯救了中医事业。

我想,今后的长期时间内,中西医结合互通学习,相互促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方法,认识和理解中医内涵,并融会贯通运用于临床实践,将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现状!

再说诊断,全线崩溃

诊断上能说的有点进步的,只有脉诊可言了,

清代的周学海融汇《黄帝内经》及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有关脉学内容,对各种脉象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而且在传统的举、按、寻、推诊脉指法基础上,提出具有自己创见性的移指法、直压法等,对各种脉象的气血虚实寒热也予以详述。在他认真研究古人脉学内容基础上提出:诊脉时不应泥守古人之定则,归纳出浮沉、迟数、强弱等24字诊脉法则,周氏认为诊脉的学问很深,要认识产生这些脉象的机理,在收集前贤散见诸书的零星材料,汇集整理成册,对每一种脉之部位、诊法、主脉、形态等一一详述,集前人脉学之大成。为了后学执简驭繁,周氏将脉象纳之为浮、沉、迟、数、缓、急、大、小、滑、涩十者立之为纲,这十纲概括了辨识脉象的位、数、形、势。他又以微、甚、兼、单诸脉比较分析,使脉象更能全面地反映出病情变化,为了讲清脉理,周氏反复讨论脉为何物,并引证《内经》及西医的论脉内容,详加比较,使人心中了然。著有《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等脉学书四种,尤以《诊家直诀》最为著名。该书撷取《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甲乙经》、《千金要方》等历代医著中有关脉学的内容写成,实为《脉义简摩》、《脉简补义》之精要。

还有贺升平的《脉要图注详解》、黄宫绣的《脉理求真》、卢之顾的《学古诊则》、沈金鳌的《脉象统类》、罗浩辑录的《诊家索引》等,均各有创见,各具特色,使脉学不断充实和完善。

现代在脉诊技术上,虽然整体上都是处于一个暴跌下滑的状态,但是不乏有些人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很亮眼的成就,这里提一个盲人高手,金伟,通过大量实践,结合现代检查技术积累出远超常人的脉诊能力,结合数学物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把脉诊公式化,数学化,这是无人能及的成就,还有一些现代的脉诊高手,西医外科出身的许跃远,将生物全息理论和脉诊结合等,都是进步和发展,其他人的也有进步和发展,不再多述!

可悲的是脉诊技术是一个纯粹的苦功夫,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锻炼得到,不可能仅通过书本阅读而领悟!所以学院派在脉诊上基本上全军覆没!人才断层问题很严重!为数不多的家族传承中,脉诊技术幸存的也不足一二!和传统武术,书法一样,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大家都借助仪器没有人大量实践苦练基本功了!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也是传统文化的悲哀时代!

中药方面

现代进步很多,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毒理学,对于中药的采收时间炮制方法都是很大促进,有一些有毒的药,以前不明白的,这方面进步很大!化学生物等方法人工合成制药,如青蒿素,人工牛黄等,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过来,中药剂型改变,注射液,口服液,雾化,糖丸,等,还有很多!还有一个就是药用植物的基因图谱,以及中药材鉴定手段的提高,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这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甚至一些以前搞不清楚的,现在是明明白白!珍稀药用动植物培育,繁殖,这个技术绝对是刚刚滴!药材保存方法,制药工艺流程!继承创新!总之,中药方面的进步只有你没听过的,和想不到的!

方剂

中西医结合是主旋律,类似阿司匹林石膏汤,Vc银翘片,谷氨酰胺四君子颗粒,我滴妈呀,遍地开发

当然,方剂代表着一个医生的治疗思路,内外妇儿各不相同,比如痛风的治疗,癌症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还有一些新发现的疾病,都有新的见解和经验产生!如最近的这个瘟疫,实际上大多数都是换汤不换药,但是经验确实累积下来了,网络和信息交流的便利,这让学习成本大大下降,

还有个事情,必须提一下,中医药方剂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

前,我注意到很多人没有关注过的一个点,麻杏石甘汤运用在禽畜业养殖场预防流感,价格便宜,比抗生素效果好,还没有耐药性!大家可以淘宝上揉揉看!而且这次的新冠病毒治疗方,就是麻杏石甘汤打底的,所以哈哈,还是换汤不换药……说多了

针灸

经络腧穴到现在还是没搞明白,

针灸方面,多研究出来了几个穴位,比如膀胱经的第八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胰腧穴等等!经验穴,这个算不上啥进步,类似的经验穴多了去了,创新吗,针灸针上加电可能算一个吧!古人没有电,哈哈!研究方面,不能说都是渣渣,但差不多,没有石学敏院士这种针灸学方面有巨大开创性的进步为基础,研究啥,还有歪果仁研究的,连渣渣都算不上,狗屁不是,连针灸都不会,还去搞研究,我看搞笑差不多-_-||

熬夜手打,脑子抽了,估计错别字啥的还有说得混乱的,还有想不起来的!欢迎补充,喷的也没事,经管喷!我就是抛砖引玉,第一次打这么多,顺手点个赞吧!后面看情况[捂脸]再补充











志道弘毅


以自然态的看法放眼世界,人类其实也可以像其他动植物一样无需医学的扶助而繁衍下来,而且说不定抵抗疾病的能力会更强。学术界曾经对中国某些地区的长寿族群的健康原因进行探查了解,希望从诸如环境、食物、医疗、体质等方面梳理出长寿的因由来。而令人大跌眼镜的分析结果居然是这些族群大量存在的近亲婚姻。这些长寿族群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几乎不存在与外界的婚姻交流,而近亲结婚的状况相对严重。调查的最终看法是:近亲繁殖会严重危害部分后代的健康,但生存下来的人的体质却是超乎寻常的强健,这些长寿者最显眼的特点是非常健康。因为具备这种体质的人形成了这些族群,他们的长寿也顺理成章了。这种与医学唱反调的生活方式却造就了中国的寿星地区,而这个结果产生的过程是惨烈无情的自然淘汰。

医学的进展造就了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也造就了存世人口的大幅增长,这对自然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极端一点说,医学是人类对自然界伤害最巨大的学科,也就是说这是最不环保的学科。平心而论,动物的生存目标只是繁衍,而超越生殖期成为没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已经完全失去存在的必要,但这个定律在人类身上不起作用,导致大量的老化人口毫无意义地吸食自然资源,这状况归功于人类医学。而这个巍巍老巳的人类社会,只是不停地叫嚷老龄化啦、老龄化啦!但从未有人想过怎样解决老龄化。

如果说医学令人类更加健康,寿命得到延长而加重了环境负担,这锅则中医不会背,因为别说最近两百年,就算再往前多少年,中医都没有令中国人的寿命有看得见的延长,因此我的结论是中医是对环境友好的人类行为,无论把它称为医学又或者文化都行。

题目中的重大医学成就据我分析应该是大幅提升人类健康和寿命得以延长的重大利好,好像这个萌芽尚未出现,估计是让阴阳五行盖了封土。



泥塑的远方


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不请自来说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

近两百年,能排上号的我首推写医林改错的王清任,这是自华佗以来能开启中医外科时代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但由于程朱理学扭曲儒家文化的原因,中医错失这次机遇。但王清任所创立的内科方剂逐淤系列方和淤血理论,所见之效之神奇不可思议。

追溯近代,还有一位医家也让我感慨万分,他就是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在西学东渐的时代,随着近代我们被按在地上摩擦,多少呼声想要完全搞死中华文化底蕴。他守住了中医的正,也不排斥西医的学,将西药纳入中药体系分寒热温凉。也是未来中国医学的趋势。

前两位医家我觉得才能排上号,剩余的大家们也只是在理解经典的基础上小部分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